</p>
迴到家後,李圖什麽也沒有做,隻是等待去看通番船的李通。一直等到晚飯時分,李通才迴到了家裏。
“看到船了麽?”
一見到李通,李圖就焦急地詢問。
聽到哥哥詢問,李通大聲說道:
“見到了,好大的船,停在梅灣裏。那船足足有三層屋子高。尖尖的船底,大大的船身。”
接過李圖遞過來的葫蘆瓢,喝了口水,李通興奮地接著說道:
“船首是平的,船尾有木頭城樓,高高翹起來。”
“那桅杆好高,高到天上去了。桅杆上有三麵大帆,中間大兩頭的小。”
確認是一艘大船,李圖心裏一喜,又問道:
“船上的人呢?”
聽到哥哥問話,李通臉上一變,停止了揮舞的手勢,雙手握拳說道:
“上麵有好多人,有幾個人留著大胡子,有幾個人沒胡子,還剔著光頭。船上好像有不少弓刀,有幾個人還舞刀弄槍的。”
李通想了想,又說道:
“不過有人往船上送貨。”
“我們躲在石頭後麵看了好久,看到有十幾個人沿著海岸擔著四擔貨物來,運上了船。”
有人運貨,看來是艘商船。
這個時代的海麵上,可不太平。到了海上,就沒有王法和規矩了,弱肉強食,殺人放火和玩似的。東亞的海麵上,各種海賊和西方人的劫掠船橫行霸道。即便是商船,也要武裝自己,否則幾下子就要被海盜們搶個幹淨。
李圖也了解一些明末的曆史,這會聽李通的描述,他知道這是艘武裝商船。
“船上的人有上岸的麽?”
“船躲在一個凹進去的懸崖海灣裏。有一小半上了岸。有十幾個人在岸邊搭了帳篷,其他人都守在船上。”
聽到李通的話,李圖在屋裏跺了幾步。
海上風浪顛簸,從海外做貿易迴來顛了那麽久,好不容易賺到錢,一般人都急於到城鎮裏休息,找些樂子。但這艘船卻躲在梅灣裏麵,不敢開進漳州東麵的通洋大港月港。顯然這是一艘走私貨船。
明末,也就是十七世紀初,正是大航海的時代。西方的冒險家們載著大炮駛向深海,掠奪非洲,開拓新大陸,在四個大洋上乘風破浪,開著裝滿了黃巾和象牙的帆船迴到家鄉。這個時代的英雄,便是這些進取冒險的弄潮兒。
費迪南德·麥哲倫,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弗朗西斯·德雷克,威廉·丹彼爾,亨利·埃夫裏,這些探險者或者大海盜的名字,照耀著這個時代。便是在東方,也有鄭芝龍,鄭成功,李旦等響徹曆史的武裝海商。
來到這個時代,李圖當然是不願意做一輩子的農民的。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一個堂堂七尺男兒,在土裏刨食算什麽?
但是這明末的時代,哪裏有明路?
是賣命讀書考取功名,加入東林黨、複社步入仕途?這條路不通!且不說仕途艱難,便說這年齡就不行。李圖已經十八歲了,再去讀四書五經年齡太大了。便是用手段取了功名,恐怕到時候已經天翻地覆,改朝換代了。
是去東北從軍,抗擊建奴拯救華夏?以明末的腐朽官場,糜爛軍旅,李圖不相信自己能通過一己之力改變人心,改變曆史。真要去參軍,絕對是炮灰一個。
去西北投靠李自成?那是死路。山海關一戰,李自成的百萬大軍還不是灰飛煙滅。
最後一條路,就是去建州投韃了。可是剃發為奴,屠殺同胞,那也不是李圖能做得出來的。
隻有做海商一路,前途光明,進可攻,退可守,正是一條光明大道。向大海取榮華富貴,才是好男兒的作為。
自從那天聽弟弟說到通番船,李圖就心裏一亮,仿佛看到了一條明路。
即便是家裏的這四十兩債務,這大山一樣壓在李家身上的債務,李圖也要向這條明路索取解決辦法。現在這艘通番船,就像是李圖的未來一樣,擺在了李圖的麵前。
當然,海上風高浪急,有時候甚至會遇上颶風,出海是有風險的。
不但如此,在這個十七世紀初的東亞,並沒有哪家海商海盜能夠壟斷海麵,各個勢力用武力,智力和膽略互相競爭,攻伐不斷。商船出海,時常會遇上海盜被劫掠一空,甚至有被殺的風險。
但正因為如此,海商需要有本事的手下。
海盜的風險,讓各個船主都不得不網羅武勇過人的好漢,為自己的遠洋貿易保駕護航。
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正是李圖這一身武藝的用武之地。
李圖又搜腸挖肚地盤問李通,一直把李通看到的船舶情景,細節,問了個遍,這才放過李通。
吃過晚飯,李圖暗自盤算了一晚,打定了主意。
#####
第二天一早,李圖和李通脫了孝服,換上尋常衣物,一起去尋那通番船。
出發之前,兩人在集市上買了兩個西瓜。
那些船工水手們既然下不了船,生活物資上自然不方便。便是有米飯蔬菜,瓜果總是缺乏的。拿兩個西瓜去,也算是見麵禮,話也好說些。
兩人捧著西瓜從鎮東頭出去,翻過大井嶺,穿過樓仔村,越過後庭山,走了兩刻鍾,這才到了那通番船停泊的梅灣。
那梅灣是一片懸崖峭壁,在其中有幾十處凹陷進去的地方可以隱藏船舶。兩人在峭壁下麵的沙灘上繞過去,又走了半刻鍾,才找到那艘走私貨船。
繞過一個峽穀,李通往前一指,激動說道:
“便是那艘大船!”
李圖往前一看,看到了那艘三桅中式帆船。
那艘“大船”,在李圖眼裏,當真算不上有多大。
按照後世的標準,這艘船的排水量大概也隻有三、四百噸。後世遠洋的船都是幾千噸幾萬噸的,幾百噸的船都是袖珍船了。
但在這個時代,對比常見的漁船,這水上有三層甲板的通番船已經算是巨艦了。
那船下麵的沙灘上,支著十幾個帳篷。帳篷的中間是一個大火堆,大概是水手們烤肉做飯的地方。十幾個人在那帳篷裏外,或站著或坐著。旁邊的帆船上麵,還有幾十人。
李圖點了點頭,抱著西瓜走了過去。
走到那船十丈開外,兩人被那些船工們看到。帳篷附近的人朝這邊大聲唿喝:
“來者何人?”
李圖舉著西瓜大聲說道,
“我是來賣瓜的!”
看到李圖舉起來的西瓜,那些水手們沒有什麽激烈反應,讓兩人靠近了。
這艘通番船雖然是走私的,但是其實已經有不少附近人知道這艘船的存在。實際上,這條走私船船主早已買通當地官府,並不會有人來追查。之所以躲避到梅灣,是因為不能光明正大地貿易,給人留下話柄。
停在暗處,官府可以說我不知道有走私船。如果這船停在明處,官廳的人就沒法假裝不知道了。
這船來漳州做貿易,還要有人接應,要大量的裝貨補給,所以所謂的掩人耳目,也隻是做做樣子。
真正沒有買通官府,沒人接應的船,是沒法開展貿易的。
看到李圖二人,水手們並沒有緊張。大概此前也有其他人拿東西來販賣,這些水手們都習以為常了。
等兩人走到帳篷跟前,一個水手走了過來。那水手穿著大明短衣,卻剃著日式武士月代頭的。他看了看兩人的西瓜,說道。
“瓜挺大,多少錢?”
李圖有些奇怪這個水手的打扮,多看了幾眼,這才說道:
“不要錢!”
聽到這話,那個月代頭愣了愣,疑惑問道,“那你們是來做什麽的?”
“我要入夥!”
聽到哥哥的話,李通一下子滿臉震驚,有些反應不過來。驚訝地看著李圖,李通呐呐說道:“哥哥?”
月代頭上下打量了李圖一番,疑惑問道:
“入夥?”
“你有什麽本事?”
挺直了胸脯,李圖淡然答道:“我能打!”
。
迴到家後,李圖什麽也沒有做,隻是等待去看通番船的李通。一直等到晚飯時分,李通才迴到了家裏。
“看到船了麽?”
一見到李通,李圖就焦急地詢問。
聽到哥哥詢問,李通大聲說道:
“見到了,好大的船,停在梅灣裏。那船足足有三層屋子高。尖尖的船底,大大的船身。”
接過李圖遞過來的葫蘆瓢,喝了口水,李通興奮地接著說道:
“船首是平的,船尾有木頭城樓,高高翹起來。”
“那桅杆好高,高到天上去了。桅杆上有三麵大帆,中間大兩頭的小。”
確認是一艘大船,李圖心裏一喜,又問道:
“船上的人呢?”
聽到哥哥問話,李通臉上一變,停止了揮舞的手勢,雙手握拳說道:
“上麵有好多人,有幾個人留著大胡子,有幾個人沒胡子,還剔著光頭。船上好像有不少弓刀,有幾個人還舞刀弄槍的。”
李通想了想,又說道:
“不過有人往船上送貨。”
“我們躲在石頭後麵看了好久,看到有十幾個人沿著海岸擔著四擔貨物來,運上了船。”
有人運貨,看來是艘商船。
這個時代的海麵上,可不太平。到了海上,就沒有王法和規矩了,弱肉強食,殺人放火和玩似的。東亞的海麵上,各種海賊和西方人的劫掠船橫行霸道。即便是商船,也要武裝自己,否則幾下子就要被海盜們搶個幹淨。
李圖也了解一些明末的曆史,這會聽李通的描述,他知道這是艘武裝商船。
“船上的人有上岸的麽?”
“船躲在一個凹進去的懸崖海灣裏。有一小半上了岸。有十幾個人在岸邊搭了帳篷,其他人都守在船上。”
聽到李通的話,李圖在屋裏跺了幾步。
海上風浪顛簸,從海外做貿易迴來顛了那麽久,好不容易賺到錢,一般人都急於到城鎮裏休息,找些樂子。但這艘船卻躲在梅灣裏麵,不敢開進漳州東麵的通洋大港月港。顯然這是一艘走私貨船。
明末,也就是十七世紀初,正是大航海的時代。西方的冒險家們載著大炮駛向深海,掠奪非洲,開拓新大陸,在四個大洋上乘風破浪,開著裝滿了黃巾和象牙的帆船迴到家鄉。這個時代的英雄,便是這些進取冒險的弄潮兒。
費迪南德·麥哲倫,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弗朗西斯·德雷克,威廉·丹彼爾,亨利·埃夫裏,這些探險者或者大海盜的名字,照耀著這個時代。便是在東方,也有鄭芝龍,鄭成功,李旦等響徹曆史的武裝海商。
來到這個時代,李圖當然是不願意做一輩子的農民的。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一個堂堂七尺男兒,在土裏刨食算什麽?
但是這明末的時代,哪裏有明路?
是賣命讀書考取功名,加入東林黨、複社步入仕途?這條路不通!且不說仕途艱難,便說這年齡就不行。李圖已經十八歲了,再去讀四書五經年齡太大了。便是用手段取了功名,恐怕到時候已經天翻地覆,改朝換代了。
是去東北從軍,抗擊建奴拯救華夏?以明末的腐朽官場,糜爛軍旅,李圖不相信自己能通過一己之力改變人心,改變曆史。真要去參軍,絕對是炮灰一個。
去西北投靠李自成?那是死路。山海關一戰,李自成的百萬大軍還不是灰飛煙滅。
最後一條路,就是去建州投韃了。可是剃發為奴,屠殺同胞,那也不是李圖能做得出來的。
隻有做海商一路,前途光明,進可攻,退可守,正是一條光明大道。向大海取榮華富貴,才是好男兒的作為。
自從那天聽弟弟說到通番船,李圖就心裏一亮,仿佛看到了一條明路。
即便是家裏的這四十兩債務,這大山一樣壓在李家身上的債務,李圖也要向這條明路索取解決辦法。現在這艘通番船,就像是李圖的未來一樣,擺在了李圖的麵前。
當然,海上風高浪急,有時候甚至會遇上颶風,出海是有風險的。
不但如此,在這個十七世紀初的東亞,並沒有哪家海商海盜能夠壟斷海麵,各個勢力用武力,智力和膽略互相競爭,攻伐不斷。商船出海,時常會遇上海盜被劫掠一空,甚至有被殺的風險。
但正因為如此,海商需要有本事的手下。
海盜的風險,讓各個船主都不得不網羅武勇過人的好漢,為自己的遠洋貿易保駕護航。
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正是李圖這一身武藝的用武之地。
李圖又搜腸挖肚地盤問李通,一直把李通看到的船舶情景,細節,問了個遍,這才放過李通。
吃過晚飯,李圖暗自盤算了一晚,打定了主意。
#####
第二天一早,李圖和李通脫了孝服,換上尋常衣物,一起去尋那通番船。
出發之前,兩人在集市上買了兩個西瓜。
那些船工水手們既然下不了船,生活物資上自然不方便。便是有米飯蔬菜,瓜果總是缺乏的。拿兩個西瓜去,也算是見麵禮,話也好說些。
兩人捧著西瓜從鎮東頭出去,翻過大井嶺,穿過樓仔村,越過後庭山,走了兩刻鍾,這才到了那通番船停泊的梅灣。
那梅灣是一片懸崖峭壁,在其中有幾十處凹陷進去的地方可以隱藏船舶。兩人在峭壁下麵的沙灘上繞過去,又走了半刻鍾,才找到那艘走私貨船。
繞過一個峽穀,李通往前一指,激動說道:
“便是那艘大船!”
李圖往前一看,看到了那艘三桅中式帆船。
那艘“大船”,在李圖眼裏,當真算不上有多大。
按照後世的標準,這艘船的排水量大概也隻有三、四百噸。後世遠洋的船都是幾千噸幾萬噸的,幾百噸的船都是袖珍船了。
但在這個時代,對比常見的漁船,這水上有三層甲板的通番船已經算是巨艦了。
那船下麵的沙灘上,支著十幾個帳篷。帳篷的中間是一個大火堆,大概是水手們烤肉做飯的地方。十幾個人在那帳篷裏外,或站著或坐著。旁邊的帆船上麵,還有幾十人。
李圖點了點頭,抱著西瓜走了過去。
走到那船十丈開外,兩人被那些船工們看到。帳篷附近的人朝這邊大聲唿喝:
“來者何人?”
李圖舉著西瓜大聲說道,
“我是來賣瓜的!”
看到李圖舉起來的西瓜,那些水手們沒有什麽激烈反應,讓兩人靠近了。
這艘通番船雖然是走私的,但是其實已經有不少附近人知道這艘船的存在。實際上,這條走私船船主早已買通當地官府,並不會有人來追查。之所以躲避到梅灣,是因為不能光明正大地貿易,給人留下話柄。
停在暗處,官府可以說我不知道有走私船。如果這船停在明處,官廳的人就沒法假裝不知道了。
這船來漳州做貿易,還要有人接應,要大量的裝貨補給,所以所謂的掩人耳目,也隻是做做樣子。
真正沒有買通官府,沒人接應的船,是沒法開展貿易的。
看到李圖二人,水手們並沒有緊張。大概此前也有其他人拿東西來販賣,這些水手們都習以為常了。
等兩人走到帳篷跟前,一個水手走了過來。那水手穿著大明短衣,卻剃著日式武士月代頭的。他看了看兩人的西瓜,說道。
“瓜挺大,多少錢?”
李圖有些奇怪這個水手的打扮,多看了幾眼,這才說道:
“不要錢!”
聽到這話,那個月代頭愣了愣,疑惑問道,“那你們是來做什麽的?”
“我要入夥!”
聽到哥哥的話,李通一下子滿臉震驚,有些反應不過來。驚訝地看著李圖,李通呐呐說道:“哥哥?”
月代頭上下打量了李圖一番,疑惑問道:
“入夥?”
“你有什麽本事?”
挺直了胸脯,李圖淡然答道:“我能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