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見問,也不隱瞞,說道:“黃巾雖眾,卻多老弱婦孺。青州一役,降卒三十餘萬,男女合計百萬餘人。吾已擇其精壯編為青州兵,餘者皆放歸田裏。”
程昱抬手,為曹操斟上茶水,又問:“吾聞曹公追擊董卓,不知收獲多少?”
“仲徳何出此言?”襲董一事,即便其他諸侯也知之不詳,更兼有通商一事做掩護,程昱為何如此確定?
“吾當日大敗而迴,哪裏有甚收獲?”曹操故作不知。
怎料程昱聞言卻道:“曹公固然大敗,關、趙二位將軍卻是未必,如若不然,那十萬兗州兵從何而來?”
程昱看得明白,明麵上說是十萬,實際上可能還要多些,這年頭養兵沒有糧草可不行,軍備器械,哪一樣不要錢?憑著曹操原本的身家,還真不一定養得起來。
“不瞞仲徳,曹某所得資財,滿打滿算,夠兗州兵馬五年嚼用,若有征戰,可保三年無憂,之後卻是不好說。”曹操見狀也不再隱瞞,對著程昱合盤托出。
“那三年之後,曹公有何打算?”
“吾若是知道如何,也就不用頒那招賢令了。”曹操聞言苦笑。
隻見程昱起身拜道:“昱雖不才,願助主公一臂之力!”
曹操大喜,忙將其扶起:“得先生之助,吾之幸也。”
————————————————————————————————————————————————————————————————————————————————————
曹操同程昱迴到東郡時,關羽幾人外出未歸。
晚間,關羽向曹操引薦劉曄、棗祗二人。二人向曹操闡明屯田之事,曹操遂召集眾文臣商議。
一時間,荀彧、荀攸、程昱皆至,眾人互相見過,分次坐下。
棗祗方道:“屯田一事,自文帝時便已有之。
“吾所謂屯田分民屯和軍屯二類,民屯每五十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屬郡縣。收成之後,當按比例分配,依吾之見,凡用官牛者,官六私四,用私牛者,官私各半,當令屯田之人不得隨意離開屯田。
“軍屯則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為一營,亦屯亦守,閑時操練,忙時耕種,所得皆入公中。”
眾人聞言都是一陣沉默,半晌,方聽得荀彧問道:“這官六民四,對於百姓是不是太少了些?”
程昱接道:“不少了,至少夠其溫飽了。如今時局動蕩,百姓能有一安身之地已是不易,哪裏還管那麽多。”
荀攸又道:“所謂民屯,民從何來?可是要從民間征集,或者收攏流民?隻不得隨意離開屯田一項,恐怕不太好辦。”
不等棗祗開口,關羽便上前道:“前有黃巾百萬,人口暫時卻是不缺。可直接從民間征集,不過如何征集還需定個章程,不能強征,對於征集的勞力可以適當免除勞役。再者,日後若有流民來歸,倒是可以直接安排一處荒地,任他們自行開墾,官府提供官牛農具之類,所得糧食再按比分配,想來他們也不會有多少怨言。”
又有趙雲接到:“雲雖不精此道,但聞兄長所言頗有道理。不過兄長所言為民,吾所柬為兵。士兵平日裏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平時拿餉,死後亦有撫恤。隻這耕田種地卻不是本職,雖說軍令難為,他們卻不一定能夠理解,若是因此生怨,倒顯得得不償失了。”趙雲今日不過湊個熱鬧,如今聽出些頭緒來了,便也提了提自己的建議。
關羽道:“這有何難,軍屯既是六十人一營,便教他們營與營之間相互比較,取其中優勝者酌情嘉獎便是。”
劉曄又道:“屯田一事僅有人力恐怕還不夠。目前農具不足,即便招募到民夫也未必就能積極投入生產。依某之見,還需招募些工匠才是。”
曹操斟酌一番,道:“既如此,爾等便依計而行。這屯田策既是棗祗提出,吾便命汝為屯田校尉,總領屯田一事。至於招募工匠,督造農具一事,倒要教子揚受累一二了。”
二人隨即領命,眾人也無異議。議罷,便各自迴去。
又有趙雲向曹操辭行,直言要去常山尋長兄趙風。
曹操自無不可,又叮囑道:“子龍且去便是,如今世道不太平,汝可自領一隊人馬前往,小心為上。”
“謝主公!”趙雲領命而退,心下感激自是不提。
————————————————————————————————————————————————————————————————————————————————————
卻說關羽隨眾文士而出,忽想起一人。忙叫住荀彧詢問:“文若先生可曾聽過穎川郭嘉?”
荀彧聞聲停下:“奉孝乃吾摯友,自是識得。”
“素聞郭嘉有穎川鬼才之稱,先生若是知道他去向,何不邀他共事?想必主公也是歡迎之至。”
荀彧恍然:“吾幾忘卻,多謝雲長將軍提醒。”
荀彧不再多言,匆匆告辭,竟是直接趕迴去給郭嘉傳信了。
關羽也不見怪,橫豎自己就是那個意思,如今見荀彧比自己還急切,隻有歡喜的,哪有怨怪的道理。再者關羽自己也不是拘於禮法之人,自然沒那麽多講究。
次日,趙雲早早的便收拾齊全,帶了一小隊騎兵便匆匆上路了。
關羽聞之不禁一陣搖頭,平時倒是沒看出來,這人竟也是個思歸心切的。
說到想家,關羽也有些想自己那些兄弟了,此間天地之大,自己卻是無根浮萍一般......
嗬,自己究竟在想什麽,既來之則安之,子龍、子平待自己若親兄弟,曹操也待自己親厚,想那些有的沒的做什麽。
關羽收拾好情緒,便聽親衛進來稟報:“將軍要尋之人已經找到了。”
程昱抬手,為曹操斟上茶水,又問:“吾聞曹公追擊董卓,不知收獲多少?”
“仲徳何出此言?”襲董一事,即便其他諸侯也知之不詳,更兼有通商一事做掩護,程昱為何如此確定?
“吾當日大敗而迴,哪裏有甚收獲?”曹操故作不知。
怎料程昱聞言卻道:“曹公固然大敗,關、趙二位將軍卻是未必,如若不然,那十萬兗州兵從何而來?”
程昱看得明白,明麵上說是十萬,實際上可能還要多些,這年頭養兵沒有糧草可不行,軍備器械,哪一樣不要錢?憑著曹操原本的身家,還真不一定養得起來。
“不瞞仲徳,曹某所得資財,滿打滿算,夠兗州兵馬五年嚼用,若有征戰,可保三年無憂,之後卻是不好說。”曹操見狀也不再隱瞞,對著程昱合盤托出。
“那三年之後,曹公有何打算?”
“吾若是知道如何,也就不用頒那招賢令了。”曹操聞言苦笑。
隻見程昱起身拜道:“昱雖不才,願助主公一臂之力!”
曹操大喜,忙將其扶起:“得先生之助,吾之幸也。”
————————————————————————————————————————————————————————————————————————————————————
曹操同程昱迴到東郡時,關羽幾人外出未歸。
晚間,關羽向曹操引薦劉曄、棗祗二人。二人向曹操闡明屯田之事,曹操遂召集眾文臣商議。
一時間,荀彧、荀攸、程昱皆至,眾人互相見過,分次坐下。
棗祗方道:“屯田一事,自文帝時便已有之。
“吾所謂屯田分民屯和軍屯二類,民屯每五十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屬郡縣。收成之後,當按比例分配,依吾之見,凡用官牛者,官六私四,用私牛者,官私各半,當令屯田之人不得隨意離開屯田。
“軍屯則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為一營,亦屯亦守,閑時操練,忙時耕種,所得皆入公中。”
眾人聞言都是一陣沉默,半晌,方聽得荀彧問道:“這官六民四,對於百姓是不是太少了些?”
程昱接道:“不少了,至少夠其溫飽了。如今時局動蕩,百姓能有一安身之地已是不易,哪裏還管那麽多。”
荀攸又道:“所謂民屯,民從何來?可是要從民間征集,或者收攏流民?隻不得隨意離開屯田一項,恐怕不太好辦。”
不等棗祗開口,關羽便上前道:“前有黃巾百萬,人口暫時卻是不缺。可直接從民間征集,不過如何征集還需定個章程,不能強征,對於征集的勞力可以適當免除勞役。再者,日後若有流民來歸,倒是可以直接安排一處荒地,任他們自行開墾,官府提供官牛農具之類,所得糧食再按比分配,想來他們也不會有多少怨言。”
又有趙雲接到:“雲雖不精此道,但聞兄長所言頗有道理。不過兄長所言為民,吾所柬為兵。士兵平日裏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平時拿餉,死後亦有撫恤。隻這耕田種地卻不是本職,雖說軍令難為,他們卻不一定能夠理解,若是因此生怨,倒顯得得不償失了。”趙雲今日不過湊個熱鬧,如今聽出些頭緒來了,便也提了提自己的建議。
關羽道:“這有何難,軍屯既是六十人一營,便教他們營與營之間相互比較,取其中優勝者酌情嘉獎便是。”
劉曄又道:“屯田一事僅有人力恐怕還不夠。目前農具不足,即便招募到民夫也未必就能積極投入生產。依某之見,還需招募些工匠才是。”
曹操斟酌一番,道:“既如此,爾等便依計而行。這屯田策既是棗祗提出,吾便命汝為屯田校尉,總領屯田一事。至於招募工匠,督造農具一事,倒要教子揚受累一二了。”
二人隨即領命,眾人也無異議。議罷,便各自迴去。
又有趙雲向曹操辭行,直言要去常山尋長兄趙風。
曹操自無不可,又叮囑道:“子龍且去便是,如今世道不太平,汝可自領一隊人馬前往,小心為上。”
“謝主公!”趙雲領命而退,心下感激自是不提。
————————————————————————————————————————————————————————————————————————————————————
卻說關羽隨眾文士而出,忽想起一人。忙叫住荀彧詢問:“文若先生可曾聽過穎川郭嘉?”
荀彧聞聲停下:“奉孝乃吾摯友,自是識得。”
“素聞郭嘉有穎川鬼才之稱,先生若是知道他去向,何不邀他共事?想必主公也是歡迎之至。”
荀彧恍然:“吾幾忘卻,多謝雲長將軍提醒。”
荀彧不再多言,匆匆告辭,竟是直接趕迴去給郭嘉傳信了。
關羽也不見怪,橫豎自己就是那個意思,如今見荀彧比自己還急切,隻有歡喜的,哪有怨怪的道理。再者關羽自己也不是拘於禮法之人,自然沒那麽多講究。
次日,趙雲早早的便收拾齊全,帶了一小隊騎兵便匆匆上路了。
關羽聞之不禁一陣搖頭,平時倒是沒看出來,這人竟也是個思歸心切的。
說到想家,關羽也有些想自己那些兄弟了,此間天地之大,自己卻是無根浮萍一般......
嗬,自己究竟在想什麽,既來之則安之,子龍、子平待自己若親兄弟,曹操也待自己親厚,想那些有的沒的做什麽。
關羽收拾好情緒,便聽親衛進來稟報:“將軍要尋之人已經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