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城外。
一隊騎兵匆匆出現在南門外的官道上,為首的佩刀漢子不停的胯下的戰馬。
明玉珍的大船在江中遇見了兒子派來的信使,恨不得插翅飛迴長沙城。他後悔不已,不該離開長沙前去武昌參加徐壽輝的登基典禮,錯過了湖南的變局。
“駕!”他使勁的抽著馬,親兵們都快要跟不上他的速度。
快到長沙城了,官道上忽然來了許多五彩旗幟。
明玉珍勒住戰馬,前麵路中的旗幟多彩多樣,有寫著“張”的,有寫著“彭”的,也有寫著“明”的。他知道是誰來了,故意在馬上抬起臉來,做出一副傲慢的模樣。
紅巾軍打敗了孟海馬,那又怎麽樣,他不會對殺戮同伴的軍隊心服口服。紅巾軍沒有動明家的兵馬,是想威壓自己臣服嗎?明玉珍打定了主意,腦袋可以掉,但氣勢不能丟。他已經侍奉徐壽輝了,絕不會再拜倒在鄭晟的旗下。
兩隊兵馬越來越近,他獨自勒住馬站在大路當中,命令親兵退後。
從城裏走出來的隊伍忽然停了下來,為首身穿白衣的年輕將軍下馬,步行往他的方向走來。
“白衣張寬仁。”不用來人介紹,明玉珍已經知道來人是誰。
凡是知道鄭晟紅巾軍的,就知道鄭晟麾下最得力的幹將白衣張寬仁。
“在下張寬仁。”張寬仁白衣如雪,在胸口做了個火焰手印。
明玉珍哼了一聲:“在下明玉珍。”
張寬仁臉上笑容讓人如沐春風,“我們擊敗了孟海馬,可能會讓明將軍不快。但是宗主說過,將軍不是我們的敵人,見過將軍的兄弟和兒子後,我更加信服宗主的睿智。”
明玉珍沒想到張寬仁剛與他見麵就說起這件事,完全沒有迴避的意思。他胸口壓著許多憤怒,但不能在這種局勢下對著這樣的人發泄出來。他問出了一個非常關心的問題:“你們是要造反嗎?”
“當然不是,”張寬仁仰著脖子很累,但臉上沒有半點不耐煩,“宗主是陛下登基前冊封的征西大將軍,很快會來湖廣。”
一群人跟在張寬仁身後過來,一個看上去比張寬仁年輕不了多少的將軍對明玉珍大喊:“大哥。”
明升跟在明玉空後麵,不敢露頭與父親打招唿。
明玉珍親眼見到弟弟和兒子安然無恙,一顆心才安然落地,翻身下馬。
彭懷玉和秦十一等一幹部將都走過來,為了迎接明玉珍,長沙城有身份的人都出城了。
有些麵孔熟悉,有些麵孔生疏,張寬仁耐心的一個個給明玉珍介紹,等他把所有人都認識了一遍,一群人返迴長沙城。
明家的軍隊仍然占據了長沙城三分之一的地方,但張寬仁帶來的大軍駐紮在城外,彭懷玉的大軍駐紮在城內,明家的兵馬被夾在中間,實際是寄人籬下,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
城內早就設好了宴席,比彭懷玉設宴款待張寬仁那日還要豐盛一點。
張寬仁坐了主座,明玉珍和彭懷玉分別處於他兩側。一群人各懷心思,酒宴上沒人能夠開懷暢飲。
快結束的時候,明玉珍說出心裏憋了很久的話,他抬起酒杯向張寬仁道:“無論孟海馬該不該死,他都已經死了,我自知能力淺薄,沒辦法在跟隨張將軍征戰。當初我們三家義軍齊心攻打長沙,現在請張將軍放我明家軍一條退路,我們自願退出長沙城。”
“嗯,”張寬仁端起酒樽,“明將軍不要著急做決定。”
坐在一旁低頭夾菜的彭懷玉忽然放下筷子,問:“明將軍要走,準備去哪裏?”
明玉珍轉過臉:“我退出長沙,隻在長江岸邊找一塊地方棲身,到底去哪裏,還需請朝廷明示。”
彭懷玉嗤笑:“朝廷?”
他的姿態把明玉珍壓在胸口的怒氣又激發出來,道:“我去哪裏駐紮當然要聽朝廷明示,聖教的宗主也是朝廷冊封的征西大將軍。”
張寬仁把酒樽碰了碰嘴唇放下,道:“明將軍且坐下來慢慢計較,你我是朋友不是仇敵,有事好說。”
彭懷玉不再做聲,拿起筷子繼續夾菜。如今他為刀俎彼為魚肉,他就是看不慣明玉珍哪裏來的底氣。
這簡短的爭吵讓宴席中的氣氛更加尷尬,秦十一陪著明玉空幾人說話喝酒,奈何大家都沒了心思。
宴席終於結束了,部將們依貫往門外走,明玉珍卻坐在位置上不動。
等張寬仁站起身來,他忽然拱手用哀求的語氣道:“張將軍,就放我明家軍一條生路吧,你我過去都是敬奉光明佛的人,又都為殺韃子起兵,何必要趕盡殺絕。”
張寬仁笑笑,道:“無論去哪裏都是殺韃子,何必要走。湖南路尚有元軍,北鎖紅軍正在江北苦苦支撐,你我為何不能並肩殺敵。”
明玉珍做出無奈的模樣:“將軍不是在說笑嗎?”
張寬仁再次強調道:“宗主已經明示,湖南路有明將軍的地盤。”鄭晟想把明玉珍留下來,不是看重他那幾萬兵馬,而是想給天下的義軍看看,紅巾軍不是隨便對南人動手,也可以與義軍和睦相處。
明玉珍怎麽也不願意留下來,苦求道:“請張將軍高抬貴手。”
候在一旁的彭懷玉忍不住了,猛然推開身前的桌子,道:“明將軍,宗主已經給盡了情麵,你把紅巾軍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朝廷,朝廷!你摸著自己的心說,朝廷讓你們在背後做什麽。孟海馬的義弟楊興青已經告訴我,朝廷讓你和孟海馬聯手把我趕出長沙,我斬殺孟海馬隻是為了自保。如果不是宗主英明,讓張將軍率大軍馳援湖南,不是我得到了消息,我不知道孟海馬有沒有我這樣的好心,給他挑了個風水寶地埋了。”
他的爆發毫無征兆,連張寬仁都吃了一驚。
明玉珍看著眼睛瞪的像銅鈴的彭懷玉,忽然有些害怕。
張寬仁對明玉珍禮待有加,奈何有人不識相。既然敬酒不吃,那就隻能穿吃罰酒。
彭懷玉指著明玉珍的鼻子罵:“我敬孟海馬是條漢子,但就他做的那些事和想做的事,殺了他也不怨。我原本以為你是個明事理的人,沒想到也這麽粘糊不輕。你想走就走,但明家的兵馬不是你明玉珍的私兵。”
明玉珍看看張寬仁再看看彭懷玉,蔫了下來。
張寬仁看情況差不多了,再由彭懷玉率性下去,又不能真的把明玉珍給殺了。他淡淡的說:“冬天來了,廣州的天氣很不錯,我看明將軍的公子年少有為,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知道將軍是否有興趣讓公子往廣州走走。”
這樣做對明玉珍很殘忍,但戰場上容不得憐憫。正如彭懷玉所說,指揮千軍萬馬的沒有好人。
明玉珍大驚:“你們這是?”
彭懷玉道:“如果你要率軍離開長沙城,必須這麽做。”
明升是明玉珍的長子,也是他非常看重的人,否則不會在離開的時候讓他統領大軍。把明升送到廣州,一可以作為質子約束明玉珍的行為,二也是給武昌城的人看看,明玉珍已經是沒辦法拉攏的人。
這就是對失敗者的懲罰吧!明玉珍摒棄了所有的幻想,他偽裝出來的尊嚴在這兩個身經百戰的將軍麵前被徹底揭開。
“如果我不呢?”明玉珍問這句話不是想反抗,隻是想知道紅巾軍的底線。
彭懷玉道:“那隻能我們親自動手。”他真是一點也不客氣。
張寬仁無奈的笑,彭懷玉太咄咄逼人了。
明玉珍道:“容我迴去與升兒好好商議一下。”
張寬仁揮手指向門外:“請。”
砧板上的魚肉沒有反抗的餘地,兩日後,明玉珍把明升送到達魯花赤府。
這裏已經成了張寬仁的駐地。紅巾軍已經在製定冬天的作戰計劃,毛二和彭文彬正在負責清除湖南路的殘餘元軍。張寬仁的目標是襄陽,那裏並沒有多少官兵駐守,但堅固的城防讓沒有足夠攻城器械的義軍不敢掉以輕心。
明玉珍父子看上去都很沮喪,不知道明升在廣州會遭受怎樣的待遇。張寬仁暗自好笑,隻有沒見過宗主的人才以為宗主很可怕。他們這些人都有過畏懼鄭晟的經曆,但現在隻有信服。宗主做過很殘忍的事情,但絕不是很殘忍的人。
張寬仁命秦十一率三千兵馬護送明升前往廣州,同行的還有一批俘虜。他特意命挑了一片身高馬大的人,有色目人也有蒙古人。
廣州城的人都知道紅巾軍打了勝仗,但隻有見到凱旋的將士和戰利品才能讓他們切身感到喜悅。彭懷玉是想不到這一點的,他隻會打仗。
他對張寬仁把他的得力幹將調走很不滿。但秦十一也想迴廣州,他已經一年沒見爺爺,秦管家已經很老了,不再管事。秦十一想讓爺爺看看阿木麗,他想娶這個色目女人,但紅巾軍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將領娶色目人為正妻。
從前彌勒教人如恨蒙古人一樣痛恨色目人,鄭晟饒恕色目人的做法在聖教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秦十一預感到爺爺一定不會同意他娶阿木麗,一切都靠宗主了。
一隊騎兵匆匆出現在南門外的官道上,為首的佩刀漢子不停的胯下的戰馬。
明玉珍的大船在江中遇見了兒子派來的信使,恨不得插翅飛迴長沙城。他後悔不已,不該離開長沙前去武昌參加徐壽輝的登基典禮,錯過了湖南的變局。
“駕!”他使勁的抽著馬,親兵們都快要跟不上他的速度。
快到長沙城了,官道上忽然來了許多五彩旗幟。
明玉珍勒住戰馬,前麵路中的旗幟多彩多樣,有寫著“張”的,有寫著“彭”的,也有寫著“明”的。他知道是誰來了,故意在馬上抬起臉來,做出一副傲慢的模樣。
紅巾軍打敗了孟海馬,那又怎麽樣,他不會對殺戮同伴的軍隊心服口服。紅巾軍沒有動明家的兵馬,是想威壓自己臣服嗎?明玉珍打定了主意,腦袋可以掉,但氣勢不能丟。他已經侍奉徐壽輝了,絕不會再拜倒在鄭晟的旗下。
兩隊兵馬越來越近,他獨自勒住馬站在大路當中,命令親兵退後。
從城裏走出來的隊伍忽然停了下來,為首身穿白衣的年輕將軍下馬,步行往他的方向走來。
“白衣張寬仁。”不用來人介紹,明玉珍已經知道來人是誰。
凡是知道鄭晟紅巾軍的,就知道鄭晟麾下最得力的幹將白衣張寬仁。
“在下張寬仁。”張寬仁白衣如雪,在胸口做了個火焰手印。
明玉珍哼了一聲:“在下明玉珍。”
張寬仁臉上笑容讓人如沐春風,“我們擊敗了孟海馬,可能會讓明將軍不快。但是宗主說過,將軍不是我們的敵人,見過將軍的兄弟和兒子後,我更加信服宗主的睿智。”
明玉珍沒想到張寬仁剛與他見麵就說起這件事,完全沒有迴避的意思。他胸口壓著許多憤怒,但不能在這種局勢下對著這樣的人發泄出來。他問出了一個非常關心的問題:“你們是要造反嗎?”
“當然不是,”張寬仁仰著脖子很累,但臉上沒有半點不耐煩,“宗主是陛下登基前冊封的征西大將軍,很快會來湖廣。”
一群人跟在張寬仁身後過來,一個看上去比張寬仁年輕不了多少的將軍對明玉珍大喊:“大哥。”
明升跟在明玉空後麵,不敢露頭與父親打招唿。
明玉珍親眼見到弟弟和兒子安然無恙,一顆心才安然落地,翻身下馬。
彭懷玉和秦十一等一幹部將都走過來,為了迎接明玉珍,長沙城有身份的人都出城了。
有些麵孔熟悉,有些麵孔生疏,張寬仁耐心的一個個給明玉珍介紹,等他把所有人都認識了一遍,一群人返迴長沙城。
明家的軍隊仍然占據了長沙城三分之一的地方,但張寬仁帶來的大軍駐紮在城外,彭懷玉的大軍駐紮在城內,明家的兵馬被夾在中間,實際是寄人籬下,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
城內早就設好了宴席,比彭懷玉設宴款待張寬仁那日還要豐盛一點。
張寬仁坐了主座,明玉珍和彭懷玉分別處於他兩側。一群人各懷心思,酒宴上沒人能夠開懷暢飲。
快結束的時候,明玉珍說出心裏憋了很久的話,他抬起酒杯向張寬仁道:“無論孟海馬該不該死,他都已經死了,我自知能力淺薄,沒辦法在跟隨張將軍征戰。當初我們三家義軍齊心攻打長沙,現在請張將軍放我明家軍一條退路,我們自願退出長沙城。”
“嗯,”張寬仁端起酒樽,“明將軍不要著急做決定。”
坐在一旁低頭夾菜的彭懷玉忽然放下筷子,問:“明將軍要走,準備去哪裏?”
明玉珍轉過臉:“我退出長沙,隻在長江岸邊找一塊地方棲身,到底去哪裏,還需請朝廷明示。”
彭懷玉嗤笑:“朝廷?”
他的姿態把明玉珍壓在胸口的怒氣又激發出來,道:“我去哪裏駐紮當然要聽朝廷明示,聖教的宗主也是朝廷冊封的征西大將軍。”
張寬仁把酒樽碰了碰嘴唇放下,道:“明將軍且坐下來慢慢計較,你我是朋友不是仇敵,有事好說。”
彭懷玉不再做聲,拿起筷子繼續夾菜。如今他為刀俎彼為魚肉,他就是看不慣明玉珍哪裏來的底氣。
這簡短的爭吵讓宴席中的氣氛更加尷尬,秦十一陪著明玉空幾人說話喝酒,奈何大家都沒了心思。
宴席終於結束了,部將們依貫往門外走,明玉珍卻坐在位置上不動。
等張寬仁站起身來,他忽然拱手用哀求的語氣道:“張將軍,就放我明家軍一條生路吧,你我過去都是敬奉光明佛的人,又都為殺韃子起兵,何必要趕盡殺絕。”
張寬仁笑笑,道:“無論去哪裏都是殺韃子,何必要走。湖南路尚有元軍,北鎖紅軍正在江北苦苦支撐,你我為何不能並肩殺敵。”
明玉珍做出無奈的模樣:“將軍不是在說笑嗎?”
張寬仁再次強調道:“宗主已經明示,湖南路有明將軍的地盤。”鄭晟想把明玉珍留下來,不是看重他那幾萬兵馬,而是想給天下的義軍看看,紅巾軍不是隨便對南人動手,也可以與義軍和睦相處。
明玉珍怎麽也不願意留下來,苦求道:“請張將軍高抬貴手。”
候在一旁的彭懷玉忍不住了,猛然推開身前的桌子,道:“明將軍,宗主已經給盡了情麵,你把紅巾軍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朝廷,朝廷!你摸著自己的心說,朝廷讓你們在背後做什麽。孟海馬的義弟楊興青已經告訴我,朝廷讓你和孟海馬聯手把我趕出長沙,我斬殺孟海馬隻是為了自保。如果不是宗主英明,讓張將軍率大軍馳援湖南,不是我得到了消息,我不知道孟海馬有沒有我這樣的好心,給他挑了個風水寶地埋了。”
他的爆發毫無征兆,連張寬仁都吃了一驚。
明玉珍看著眼睛瞪的像銅鈴的彭懷玉,忽然有些害怕。
張寬仁對明玉珍禮待有加,奈何有人不識相。既然敬酒不吃,那就隻能穿吃罰酒。
彭懷玉指著明玉珍的鼻子罵:“我敬孟海馬是條漢子,但就他做的那些事和想做的事,殺了他也不怨。我原本以為你是個明事理的人,沒想到也這麽粘糊不輕。你想走就走,但明家的兵馬不是你明玉珍的私兵。”
明玉珍看看張寬仁再看看彭懷玉,蔫了下來。
張寬仁看情況差不多了,再由彭懷玉率性下去,又不能真的把明玉珍給殺了。他淡淡的說:“冬天來了,廣州的天氣很不錯,我看明將軍的公子年少有為,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知道將軍是否有興趣讓公子往廣州走走。”
這樣做對明玉珍很殘忍,但戰場上容不得憐憫。正如彭懷玉所說,指揮千軍萬馬的沒有好人。
明玉珍大驚:“你們這是?”
彭懷玉道:“如果你要率軍離開長沙城,必須這麽做。”
明升是明玉珍的長子,也是他非常看重的人,否則不會在離開的時候讓他統領大軍。把明升送到廣州,一可以作為質子約束明玉珍的行為,二也是給武昌城的人看看,明玉珍已經是沒辦法拉攏的人。
這就是對失敗者的懲罰吧!明玉珍摒棄了所有的幻想,他偽裝出來的尊嚴在這兩個身經百戰的將軍麵前被徹底揭開。
“如果我不呢?”明玉珍問這句話不是想反抗,隻是想知道紅巾軍的底線。
彭懷玉道:“那隻能我們親自動手。”他真是一點也不客氣。
張寬仁無奈的笑,彭懷玉太咄咄逼人了。
明玉珍道:“容我迴去與升兒好好商議一下。”
張寬仁揮手指向門外:“請。”
砧板上的魚肉沒有反抗的餘地,兩日後,明玉珍把明升送到達魯花赤府。
這裏已經成了張寬仁的駐地。紅巾軍已經在製定冬天的作戰計劃,毛二和彭文彬正在負責清除湖南路的殘餘元軍。張寬仁的目標是襄陽,那裏並沒有多少官兵駐守,但堅固的城防讓沒有足夠攻城器械的義軍不敢掉以輕心。
明玉珍父子看上去都很沮喪,不知道明升在廣州會遭受怎樣的待遇。張寬仁暗自好笑,隻有沒見過宗主的人才以為宗主很可怕。他們這些人都有過畏懼鄭晟的經曆,但現在隻有信服。宗主做過很殘忍的事情,但絕不是很殘忍的人。
張寬仁命秦十一率三千兵馬護送明升前往廣州,同行的還有一批俘虜。他特意命挑了一片身高馬大的人,有色目人也有蒙古人。
廣州城的人都知道紅巾軍打了勝仗,但隻有見到凱旋的將士和戰利品才能讓他們切身感到喜悅。彭懷玉是想不到這一點的,他隻會打仗。
他對張寬仁把他的得力幹將調走很不滿。但秦十一也想迴廣州,他已經一年沒見爺爺,秦管家已經很老了,不再管事。秦十一想讓爺爺看看阿木麗,他想娶這個色目女人,但紅巾軍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將領娶色目人為正妻。
從前彌勒教人如恨蒙古人一樣痛恨色目人,鄭晟饒恕色目人的做法在聖教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秦十一預感到爺爺一定不會同意他娶阿木麗,一切都靠宗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