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互相揭短,已近乎撕破臉。如果不是彭瑩玉坐鎮,以倪文俊的脾氣隻怕要拔刀相向。
在張寬仁看來,一切由彭瑩玉決定,南昌城是要交出去的,紅巾軍離開之日,義軍要怎麽對付色目人與他無關。但在他離開這裏之前,必須以紅巾軍的規矩辦。
“殺盡這城裏的色目人?”彭瑩玉的手掌在衣袖了捏成拳頭。
沒人把這幾萬人的性命放在心上,那隻是江北義軍與紅巾軍之間的爭鬥的籌碼。張寬仁少見的強硬,說明他絕不會在這件事上讓步。紅巾軍在這座城裏占了半壁江山,所以在這座屋裏有足夠的話語權。倪文俊再難纏,現在南昌城裏是由紅巾軍說了算。
但如果鄭晟的執意率大軍退走,倪文俊也不能留在江西。這位義軍的元帥是頭狠毒的狼,吃人不吐骨頭,偏偏還是頭很厲害的狼。
幾個人的視線都落在彭祖師身上,在周修永的計策得逞後,他重新成為義軍中最有威望的人。
彭瑩玉緩緩道:“攻下南昌後,皇帝將在武昌登基,商定國號,賞賜百官,倪元帥不必再留在南昌,這裏的事情交給況普天和項普略就可以了。半年前,你們無一兵一卒可以攻下湖北,如今我手中有過萬兵馬,再有江西彌勒教眾支持,不必擔心韃子反攻。”
張寬仁讚道:“什麽人留在南昌,由彭祖師定,如果祖師需要兵馬持支援,公子和周才德與江西彌勒教信徒淵源深,宗主說可以留五千士卒在這裏。但是……”他話風一轉,“如果有人敢不聽祖師的命令,按照宗主的命令,我唯有用手中的刀為宗主開路。”
這是鄭晟在信件裏寫的原話,威脅的味道就像拔出了一半的刀子。
張寬仁是不會有這麽咄咄逼人的氣勢,他就像一塊圓滑又堅硬的石頭,看上去沒有攻擊性,但如果誰想隨隨便便來欺負,一定會碰過頭破血流。
彭瑩玉順著張寬仁的話頭說下去:“殺盡色目人的話可以休矣。”
倪文俊不服氣的晃頭。他在武昌不是這麽做的,色目人都被殺死扔進長江了,他們的女人和財物都歸了義軍將領所有。造反難道不是為了這些?
“還有,”彭瑩玉迴頭看了看一直保持嚴肅模樣的年輕人,“我隻要周順留在我身邊。”
況普天和倪文俊都色變,周順是鄭晟的義子,又是周子旺的兒子,留在南昌等於給鄭晟在南昌開了一道門。
當事情關係到自己的利益時,況普天絕對不會躲起來:“師父,周順是鄭香主的義子。”
“但他也是你大師兄的兒子!”彭瑩玉毫不客氣的嗬斥。
張寬仁不用再說什麽了,他剛才已經表過態,紅巾軍會以手中的刀為彭祖師開路,實際是在為周順留在江西開路。宗主算無遺策,拋出周順這顆棋子,注定會在平定江西一戰中占便宜。
倪文俊不甘心:“周順是鄭香主的人,他不能留在南昌。”
彭瑩玉勃然大怒:“倪文俊,我的事情還輪不到你來做插嘴。鄒普勝是我的弟子,周子旺也是,這與你沒有關係。”
周順隻是看著聽著,不說話。這屋子裏劍拔弩張的氣氛似曾相識,在羅霄山裏見過許多次了,他在想為什麽這些為了一點小事爭鬥不休的人能夠舍出性命去造反。
張寬仁不失時機的拋出計劃:“紅巾軍三天後會撤出南昌。宗主有令,我就不去武昌了,王中坤會去那裏。”
彭瑩玉發怒後,倪文俊和況普天不敢開口了。
這世上終究還是憑實力說話,彭瑩玉的地盤來自紅巾軍,連倪文俊的北城也是紅巾軍讓出來的,再找麻煩就是自找沒趣。當一個人有了立場時,就會失去客觀評價的理智。這屋裏彭瑩玉是最公正的人,鄭晟做出的讓步已經夠多了,彭瑩玉不能再苛刻他。
議事再不歡而散中結束,但做出來的決定不可更改。
倪文俊一路罵罵咧咧迴到北城,如果不屠殺城內的色目人,他這場仗就真是白打了,士卒死傷那麽重,沒有得到一點好處。殺人就可以搶掠,可以渾水摸魚,但現在沒有機會了。
留守的陳友諒見倪文俊臉色不好,過來詢問過程。
他一直是倪文俊的智囊,倪文俊也想聽聽他的建議,把議事廳裏的經過詳細敘述了一遍,問:“如果我就是留在這裏不走,彭瑩玉和張寬仁拿我有什麽辦法?”
陳友諒立刻搖頭:“元帥萬萬不可,元帥如果不率兵撤迴江北,我猜彭瑩玉和鄭晟就不會派人前往武昌參加皇帝的登基大禮。”他陰著臉想了一會:“如今要想留在南昌隻有一個辦法。”
他一向主意多,倪文俊大喜,追問:“什麽辦法?”
陳友諒道:“紅巾軍撤走後會立刻前往廣州東路和湖廣,這一兩年內是迴不來了,如果官兵在這期間趁機反撲,彭祖師抵擋不住,我們就有機會了。”
“啊,”倪文俊張大嘴巴,一拍腦袋,“好計策,但寬撤不花短時間內是不敢再迴來了,隻能從長計較。”
他們二人相視而笑,有些話無需說的太明白。官兵不敢迴來無疑是畏懼江北義軍,到時候隻要能給寬撤不花一顆定心丸,官兵一定不會放棄收複南昌的機會。
…………
…………
出於對倪文俊不守規矩的擔心,張寬仁確實對江北義軍不肯挪窩有顧慮。
但他清楚,這幾天宗主一直在南邊的湖泊垂釣,心裏已經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如今湖廣的義軍個派係都已經知道了徐壽輝把湖廣這塊地方送給他了。湖廣尚有元軍,在義軍的打擊下已潰不成軍。
如果沒有外來的威脅,派係林立的義軍很難建立起有力的聯盟。就像麵對強大的朝廷時,淮西彌勒教軍、江北彌勒教軍和羅霄山裏的紅巾軍可以同仇敵愾,但局勢稍有好轉聯盟就會分崩離析。
湖廣的義軍很快就會有個強大的敵人了。
按照鄭晟的計劃,紅巾軍必須要在冬天平定湖廣。因為紅巾軍的即將麵對的強大的朝廷大軍。從大都傳來消息說丞相脫脫已經調集草原大軍南下。
他領著小鷹在東城巡視,東南城牆的廢墟剛剛被清理幹淨,城內工匠被征集過來正在重新壘砌城牆。
他的兩個親隨,大鷹做事穩重,已經能獨領一方。小鷹則像個長不大的孩童,對他忠心耿耿,隻能留在他身邊做信使。
城牆一天比一天高,在離開南昌時張寬仁想交給彭瑩玉一個堅固完整的城池,現在看來是來不及了。他準備把這裏交給周順,在鄭晟的要求下,聖教紅巾軍的人都比較務實,誇誇其談的人在聖教裏沒有地位。
小鷹在苦惱另一件事:“將軍,有許多色目人想跟我們一起離開,真要帶他們走嗎?”
張寬仁道:“我們是南人,又不是色目人。”
“可是城內有人說,我們走後義軍會殺光他們。”
張寬仁一聽就知道,一定又是倪文俊在派人造謠,這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給他製造麻煩,偏偏又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我們管不了那麽多,我們是南人,幾十年來沒能管得了南人的死活,今天也管不了色目人的死活。”他無聲的搖了搖頭,自從走上造反這條路,他見過人心險惡超過十幾年所有。
“我們隻聽宗主的命令,記住,不要以為自己能拯救世人,在這個亂世裏能護住自己身邊的人就不錯了。”張寬仁的話是在對自己說的。
小鷹道:“哦,我知道,我隻聽少爺的話。”他想了想又說:“老爺迴翠竹坪了,聽人說他已經不生少爺的氣了,在外人麵前還誇少爺呢。”
張寬仁默默的往前走,父親當然不會怪他,他們是父子啊,隻是叔叔已經死了。現在張家與紅巾軍義軍不可分離,父親不但不會怪他,還會盡全力支持他。
小鷹跟上來,又問:“那蒙古人要帶走嗎?”真是個話多的人。
紅巾軍還有八百多蒙古人俘虜,不是士卒,是南昌城的平民。紅巾軍在戰場上不留蒙古人俘虜,這是鄭晟親自製定的軍規。紅巾軍舉事後,江西行省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都在往南昌城跑,城破後,這座城裏太多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沒能逃走。
按照紅巾軍的軍規,是不留蒙古人的,鄭晟從沒有指出要區分蒙古百姓和士卒。
張寬仁腳下不停,低聲道:“這幾十年來漢人苦難的根源是蒙古人,把他們交給彭祖師吧。”
“啊。”小鷹有些高興的點頭,他知道少爺是個仁慈的人,生怕他心一軟把蒙古人給放了。在聖教的渲染下,軍中士卒已把蒙古人當做頭等大敵。蒙古人交給彭祖師,基本是沒有活路了。
張寬仁感覺到小鷹的歡樂,腳下的步伐更快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亂世就是打仗殺人,他明白無法成為漠視蒼生的人,所以隻能老老實實做別人手裏的刀。
在張寬仁看來,一切由彭瑩玉決定,南昌城是要交出去的,紅巾軍離開之日,義軍要怎麽對付色目人與他無關。但在他離開這裏之前,必須以紅巾軍的規矩辦。
“殺盡這城裏的色目人?”彭瑩玉的手掌在衣袖了捏成拳頭。
沒人把這幾萬人的性命放在心上,那隻是江北義軍與紅巾軍之間的爭鬥的籌碼。張寬仁少見的強硬,說明他絕不會在這件事上讓步。紅巾軍在這座城裏占了半壁江山,所以在這座屋裏有足夠的話語權。倪文俊再難纏,現在南昌城裏是由紅巾軍說了算。
但如果鄭晟的執意率大軍退走,倪文俊也不能留在江西。這位義軍的元帥是頭狠毒的狼,吃人不吐骨頭,偏偏還是頭很厲害的狼。
幾個人的視線都落在彭祖師身上,在周修永的計策得逞後,他重新成為義軍中最有威望的人。
彭瑩玉緩緩道:“攻下南昌後,皇帝將在武昌登基,商定國號,賞賜百官,倪元帥不必再留在南昌,這裏的事情交給況普天和項普略就可以了。半年前,你們無一兵一卒可以攻下湖北,如今我手中有過萬兵馬,再有江西彌勒教眾支持,不必擔心韃子反攻。”
張寬仁讚道:“什麽人留在南昌,由彭祖師定,如果祖師需要兵馬持支援,公子和周才德與江西彌勒教信徒淵源深,宗主說可以留五千士卒在這裏。但是……”他話風一轉,“如果有人敢不聽祖師的命令,按照宗主的命令,我唯有用手中的刀為宗主開路。”
這是鄭晟在信件裏寫的原話,威脅的味道就像拔出了一半的刀子。
張寬仁是不會有這麽咄咄逼人的氣勢,他就像一塊圓滑又堅硬的石頭,看上去沒有攻擊性,但如果誰想隨隨便便來欺負,一定會碰過頭破血流。
彭瑩玉順著張寬仁的話頭說下去:“殺盡色目人的話可以休矣。”
倪文俊不服氣的晃頭。他在武昌不是這麽做的,色目人都被殺死扔進長江了,他們的女人和財物都歸了義軍將領所有。造反難道不是為了這些?
“還有,”彭瑩玉迴頭看了看一直保持嚴肅模樣的年輕人,“我隻要周順留在我身邊。”
況普天和倪文俊都色變,周順是鄭晟的義子,又是周子旺的兒子,留在南昌等於給鄭晟在南昌開了一道門。
當事情關係到自己的利益時,況普天絕對不會躲起來:“師父,周順是鄭香主的義子。”
“但他也是你大師兄的兒子!”彭瑩玉毫不客氣的嗬斥。
張寬仁不用再說什麽了,他剛才已經表過態,紅巾軍會以手中的刀為彭祖師開路,實際是在為周順留在江西開路。宗主算無遺策,拋出周順這顆棋子,注定會在平定江西一戰中占便宜。
倪文俊不甘心:“周順是鄭香主的人,他不能留在南昌。”
彭瑩玉勃然大怒:“倪文俊,我的事情還輪不到你來做插嘴。鄒普勝是我的弟子,周子旺也是,這與你沒有關係。”
周順隻是看著聽著,不說話。這屋子裏劍拔弩張的氣氛似曾相識,在羅霄山裏見過許多次了,他在想為什麽這些為了一點小事爭鬥不休的人能夠舍出性命去造反。
張寬仁不失時機的拋出計劃:“紅巾軍三天後會撤出南昌。宗主有令,我就不去武昌了,王中坤會去那裏。”
彭瑩玉發怒後,倪文俊和況普天不敢開口了。
這世上終究還是憑實力說話,彭瑩玉的地盤來自紅巾軍,連倪文俊的北城也是紅巾軍讓出來的,再找麻煩就是自找沒趣。當一個人有了立場時,就會失去客觀評價的理智。這屋裏彭瑩玉是最公正的人,鄭晟做出的讓步已經夠多了,彭瑩玉不能再苛刻他。
議事再不歡而散中結束,但做出來的決定不可更改。
倪文俊一路罵罵咧咧迴到北城,如果不屠殺城內的色目人,他這場仗就真是白打了,士卒死傷那麽重,沒有得到一點好處。殺人就可以搶掠,可以渾水摸魚,但現在沒有機會了。
留守的陳友諒見倪文俊臉色不好,過來詢問過程。
他一直是倪文俊的智囊,倪文俊也想聽聽他的建議,把議事廳裏的經過詳細敘述了一遍,問:“如果我就是留在這裏不走,彭瑩玉和張寬仁拿我有什麽辦法?”
陳友諒立刻搖頭:“元帥萬萬不可,元帥如果不率兵撤迴江北,我猜彭瑩玉和鄭晟就不會派人前往武昌參加皇帝的登基大禮。”他陰著臉想了一會:“如今要想留在南昌隻有一個辦法。”
他一向主意多,倪文俊大喜,追問:“什麽辦法?”
陳友諒道:“紅巾軍撤走後會立刻前往廣州東路和湖廣,這一兩年內是迴不來了,如果官兵在這期間趁機反撲,彭祖師抵擋不住,我們就有機會了。”
“啊,”倪文俊張大嘴巴,一拍腦袋,“好計策,但寬撤不花短時間內是不敢再迴來了,隻能從長計較。”
他們二人相視而笑,有些話無需說的太明白。官兵不敢迴來無疑是畏懼江北義軍,到時候隻要能給寬撤不花一顆定心丸,官兵一定不會放棄收複南昌的機會。
…………
…………
出於對倪文俊不守規矩的擔心,張寬仁確實對江北義軍不肯挪窩有顧慮。
但他清楚,這幾天宗主一直在南邊的湖泊垂釣,心裏已經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如今湖廣的義軍個派係都已經知道了徐壽輝把湖廣這塊地方送給他了。湖廣尚有元軍,在義軍的打擊下已潰不成軍。
如果沒有外來的威脅,派係林立的義軍很難建立起有力的聯盟。就像麵對強大的朝廷時,淮西彌勒教軍、江北彌勒教軍和羅霄山裏的紅巾軍可以同仇敵愾,但局勢稍有好轉聯盟就會分崩離析。
湖廣的義軍很快就會有個強大的敵人了。
按照鄭晟的計劃,紅巾軍必須要在冬天平定湖廣。因為紅巾軍的即將麵對的強大的朝廷大軍。從大都傳來消息說丞相脫脫已經調集草原大軍南下。
他領著小鷹在東城巡視,東南城牆的廢墟剛剛被清理幹淨,城內工匠被征集過來正在重新壘砌城牆。
他的兩個親隨,大鷹做事穩重,已經能獨領一方。小鷹則像個長不大的孩童,對他忠心耿耿,隻能留在他身邊做信使。
城牆一天比一天高,在離開南昌時張寬仁想交給彭瑩玉一個堅固完整的城池,現在看來是來不及了。他準備把這裏交給周順,在鄭晟的要求下,聖教紅巾軍的人都比較務實,誇誇其談的人在聖教裏沒有地位。
小鷹在苦惱另一件事:“將軍,有許多色目人想跟我們一起離開,真要帶他們走嗎?”
張寬仁道:“我們是南人,又不是色目人。”
“可是城內有人說,我們走後義軍會殺光他們。”
張寬仁一聽就知道,一定又是倪文俊在派人造謠,這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給他製造麻煩,偏偏又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我們管不了那麽多,我們是南人,幾十年來沒能管得了南人的死活,今天也管不了色目人的死活。”他無聲的搖了搖頭,自從走上造反這條路,他見過人心險惡超過十幾年所有。
“我們隻聽宗主的命令,記住,不要以為自己能拯救世人,在這個亂世裏能護住自己身邊的人就不錯了。”張寬仁的話是在對自己說的。
小鷹道:“哦,我知道,我隻聽少爺的話。”他想了想又說:“老爺迴翠竹坪了,聽人說他已經不生少爺的氣了,在外人麵前還誇少爺呢。”
張寬仁默默的往前走,父親當然不會怪他,他們是父子啊,隻是叔叔已經死了。現在張家與紅巾軍義軍不可分離,父親不但不會怪他,還會盡全力支持他。
小鷹跟上來,又問:“那蒙古人要帶走嗎?”真是個話多的人。
紅巾軍還有八百多蒙古人俘虜,不是士卒,是南昌城的平民。紅巾軍在戰場上不留蒙古人俘虜,這是鄭晟親自製定的軍規。紅巾軍舉事後,江西行省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都在往南昌城跑,城破後,這座城裏太多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沒能逃走。
按照紅巾軍的軍規,是不留蒙古人的,鄭晟從沒有指出要區分蒙古百姓和士卒。
張寬仁腳下不停,低聲道:“這幾十年來漢人苦難的根源是蒙古人,把他們交給彭祖師吧。”
“啊。”小鷹有些高興的點頭,他知道少爺是個仁慈的人,生怕他心一軟把蒙古人給放了。在聖教的渲染下,軍中士卒已把蒙古人當做頭等大敵。蒙古人交給彭祖師,基本是沒有活路了。
張寬仁感覺到小鷹的歡樂,腳下的步伐更快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亂世就是打仗殺人,他明白無法成為漠視蒼生的人,所以隻能老老實實做別人手裏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