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的互相監視,右賢王自然是非常悠閑,太陽東升西落,日子一天天過去,太陽出來得越來越晚,迴去得越來越早,秋風逐漸吹起,逐漸涼了起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一個多月,距離預定的包圍時間和大軍來援時間,已經接近了。
某個清涼的黃昏,右賢王還是一如既往地坐在高台之上,對比營帳,他還是更喜歡遼闊視野的高台。看著圓圓的落日漸漸降於西邊,右賢王打了一個嗬欠,無奈地說了一句“他們啥時候來啊,這日子好無聊啊”,說完,便靠著椅子睡了下去,迷迷糊糊地,一個侍從傳來叫喚聲“右賢王大人,右賢王大人,王庭來人了”輕輕的喚聲讓右賢王慢慢轉醒。
右賢王揉著眼睛,拿著下人遞上來的濕毛巾,擦著臉說道“誰來了?小人物的話就告訴他我在忙,待會見他”
侍從一臉納悶“大人,來的是左賢王大人,需要告訴他你在忙嗎?”
“他現在人在哪?”,‘左賢王’這幾個字瞬間讓右賢王清醒過來,根據計劃,若是左賢王出現,那就是他們的在東線的計劃已經順利完成,主力部隊過來合圍藍樓,肅清天山附近的各國勢力。侍從躬身說道“左賢王現在大帳之中,等候大人”
右賢王跳下高台,納悶地說道“按道理是是大軍到來,我有至於睡得這麽死”
大營之內,左賢王還有四個親衛,各自都在正襟危坐,本來右賢王還想跟左賢王開個玩笑作為問候,不過看見了身後的四個親衛就瞬間打消了這個想法,轉而是平靜地坐上首座“左賢王此來西山口,想必是東山口的戰事我們匈奴已經大獲全勝,計劃可是成功了?”
左賢王搖了搖頭“非也,非但沒有成功,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意料不到的情況,讓我們兩個月來未得寸進”
右賢王瞳孔收縮了一下,這個匈奴大營策劃了許久的計劃,難道已經被識破了?“被識破了?遇到漢軍了?可若是失敗了,為何左賢王會來此?還是出了什麽其他狀況?”怎麽說也是匈奴的高等貴族,這點思考能力還是有的,左賢王雖然說計劃受阻,但卻甚是平淡,必有後招。
左賢王擺了擺手,親衛隨即攤開了捧在手上的地圖“答案便在此處,天山山腰有一座廢棄的小城,名喚疏勒,此城偏偏就壓在了山道之上,若要大舉舉兵南下,必然要過疏勒,但疏勒卻來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漢軍,死死釘在了疏勒,即便是派上我的親兵,卻依然未能攻克此城。我們無論是強攻,還是斷水,均是無果,不得已,我們隻能改動既定計劃”
右賢王舉手止住“慢著,你說強攻無果,還斷了水?這大半個月可是滴水未降啊”
左賢王苦笑道“沒錯,他們居然可以在半山挖出水井,我都懷疑是不是暗中有大神在協助他們了”
右賢王也是一臉驚奇,“這半山還能挖出水井?莫非真的是有大神相助,適才左賢王說計劃有變,那是如何改動?”
左賢王一說到此,表情馬上迴到嚴肅的狀態“放過來,先克藍樓,再圍裴珊,在冬季之前拔下東山口。寒冬將至,漢軍遠在中原,且身居內陸,就賭他不會冬季來援,那麽我們的計劃變成”
右賢王聽著這個大膽的計劃,沒有立刻反對而是陳述了一個相對而言挺嚴重的問題“可是眼下所有的藍樓軍都打算固守在城內,這一多月一來,我們一直監視著藍樓城,毫無動靜,他們不出城,我強攻過一次,我給你們的書信也提到過,裏麵有漢軍駐守,如此看來,強攻必然傷亡慘重”
“我匈奴軍不善攻城,而偏偏此處又有最善守城的漢軍,那看來強攻的確不可行,不過既然我來了,肯定就不是圖強攻的”左賢王堅定地點了點頭說道。
“這一次難道你帶了什麽妙計過來?”右賢王兩眼一放光。
“哪裏哪裏,大軍妙計都沒有帶來,不過卻是帶了重要的人過來罷了”左賢王陰險地笑道。
第二天清晨,藍樓城的士兵依照慣例換崗,士兵們臨走前都會看一眼匈奴人。因為匈奴人也是這個時候換崗。
“你看什麽呢?”一個稍微年長的士兵看著要和自己換崗的年輕看著遠方發了呆,便打趣地說道“這匈奴人來來去去不都一樣嗎?”
“不是的大叔,你看看,匈奴人好像在撤走,你看,他們把他們的柵欄和排柵拿掉了,你快看看,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年輕士兵一臉的驚奇地指著遠方。
老兵一臉懷疑,不過也看向了遠方,不僅是他,所有人都看向了遠方匈奴駐紮的位置,隻見匈奴人在騎兵的戒備下正在一步步拆解自己建築的營寨,而且不是一個方向,是包圍整個藍樓的匈奴人紛紛開始撤離。足足一個時辰,匈奴人拆掉了自己的所有的營寨,然後消失在了守軍的眼前。
這種驚天的舉動自然是一早就傳入了校尉和大王子的耳中,兩個人也一起目睹了全過程,並且在匈奴退去之後,二人依舊久久站立於城頭之上。
“王子殿下,這件事你怎麽看?”校尉這一次率先提出自己的疑問。
“我也猜不透,將軍,你覺得我們這一次派出小股部隊出去偵查一下如何?”王子反問道。
“此舉正合我心,畢竟過了一個多月,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那麽我便帶一百快馬出去,王子殿下,若是我傍晚都沒有迴來,馬上緊閉城門,不許任何人進出”校尉打定了主義,準備出去執行一個看起來風險甚高的任務。
“那麽便有勞將軍了,將軍,匈奴會不會是因為缺糧才撤走的?”王子問道
“不會,若是缺糧,他們不可能在此處堅守一月有餘,肯定是另有他事,我猜,要不是他們知難而退,要麽就是他們的計劃出了什麽差池”校尉說道“待我出去走上一遭,就知道他們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了”說罷,校尉拱了一下手,告別了王子殿下,帶著輕騎一百往城外而去了。
某個清涼的黃昏,右賢王還是一如既往地坐在高台之上,對比營帳,他還是更喜歡遼闊視野的高台。看著圓圓的落日漸漸降於西邊,右賢王打了一個嗬欠,無奈地說了一句“他們啥時候來啊,這日子好無聊啊”,說完,便靠著椅子睡了下去,迷迷糊糊地,一個侍從傳來叫喚聲“右賢王大人,右賢王大人,王庭來人了”輕輕的喚聲讓右賢王慢慢轉醒。
右賢王揉著眼睛,拿著下人遞上來的濕毛巾,擦著臉說道“誰來了?小人物的話就告訴他我在忙,待會見他”
侍從一臉納悶“大人,來的是左賢王大人,需要告訴他你在忙嗎?”
“他現在人在哪?”,‘左賢王’這幾個字瞬間讓右賢王清醒過來,根據計劃,若是左賢王出現,那就是他們的在東線的計劃已經順利完成,主力部隊過來合圍藍樓,肅清天山附近的各國勢力。侍從躬身說道“左賢王現在大帳之中,等候大人”
右賢王跳下高台,納悶地說道“按道理是是大軍到來,我有至於睡得這麽死”
大營之內,左賢王還有四個親衛,各自都在正襟危坐,本來右賢王還想跟左賢王開個玩笑作為問候,不過看見了身後的四個親衛就瞬間打消了這個想法,轉而是平靜地坐上首座“左賢王此來西山口,想必是東山口的戰事我們匈奴已經大獲全勝,計劃可是成功了?”
左賢王搖了搖頭“非也,非但沒有成功,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意料不到的情況,讓我們兩個月來未得寸進”
右賢王瞳孔收縮了一下,這個匈奴大營策劃了許久的計劃,難道已經被識破了?“被識破了?遇到漢軍了?可若是失敗了,為何左賢王會來此?還是出了什麽其他狀況?”怎麽說也是匈奴的高等貴族,這點思考能力還是有的,左賢王雖然說計劃受阻,但卻甚是平淡,必有後招。
左賢王擺了擺手,親衛隨即攤開了捧在手上的地圖“答案便在此處,天山山腰有一座廢棄的小城,名喚疏勒,此城偏偏就壓在了山道之上,若要大舉舉兵南下,必然要過疏勒,但疏勒卻來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漢軍,死死釘在了疏勒,即便是派上我的親兵,卻依然未能攻克此城。我們無論是強攻,還是斷水,均是無果,不得已,我們隻能改動既定計劃”
右賢王舉手止住“慢著,你說強攻無果,還斷了水?這大半個月可是滴水未降啊”
左賢王苦笑道“沒錯,他們居然可以在半山挖出水井,我都懷疑是不是暗中有大神在協助他們了”
右賢王也是一臉驚奇,“這半山還能挖出水井?莫非真的是有大神相助,適才左賢王說計劃有變,那是如何改動?”
左賢王一說到此,表情馬上迴到嚴肅的狀態“放過來,先克藍樓,再圍裴珊,在冬季之前拔下東山口。寒冬將至,漢軍遠在中原,且身居內陸,就賭他不會冬季來援,那麽我們的計劃變成”
右賢王聽著這個大膽的計劃,沒有立刻反對而是陳述了一個相對而言挺嚴重的問題“可是眼下所有的藍樓軍都打算固守在城內,這一多月一來,我們一直監視著藍樓城,毫無動靜,他們不出城,我強攻過一次,我給你們的書信也提到過,裏麵有漢軍駐守,如此看來,強攻必然傷亡慘重”
“我匈奴軍不善攻城,而偏偏此處又有最善守城的漢軍,那看來強攻的確不可行,不過既然我來了,肯定就不是圖強攻的”左賢王堅定地點了點頭說道。
“這一次難道你帶了什麽妙計過來?”右賢王兩眼一放光。
“哪裏哪裏,大軍妙計都沒有帶來,不過卻是帶了重要的人過來罷了”左賢王陰險地笑道。
第二天清晨,藍樓城的士兵依照慣例換崗,士兵們臨走前都會看一眼匈奴人。因為匈奴人也是這個時候換崗。
“你看什麽呢?”一個稍微年長的士兵看著要和自己換崗的年輕看著遠方發了呆,便打趣地說道“這匈奴人來來去去不都一樣嗎?”
“不是的大叔,你看看,匈奴人好像在撤走,你看,他們把他們的柵欄和排柵拿掉了,你快看看,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年輕士兵一臉的驚奇地指著遠方。
老兵一臉懷疑,不過也看向了遠方,不僅是他,所有人都看向了遠方匈奴駐紮的位置,隻見匈奴人在騎兵的戒備下正在一步步拆解自己建築的營寨,而且不是一個方向,是包圍整個藍樓的匈奴人紛紛開始撤離。足足一個時辰,匈奴人拆掉了自己的所有的營寨,然後消失在了守軍的眼前。
這種驚天的舉動自然是一早就傳入了校尉和大王子的耳中,兩個人也一起目睹了全過程,並且在匈奴退去之後,二人依舊久久站立於城頭之上。
“王子殿下,這件事你怎麽看?”校尉這一次率先提出自己的疑問。
“我也猜不透,將軍,你覺得我們這一次派出小股部隊出去偵查一下如何?”王子反問道。
“此舉正合我心,畢竟過了一個多月,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那麽我便帶一百快馬出去,王子殿下,若是我傍晚都沒有迴來,馬上緊閉城門,不許任何人進出”校尉打定了主義,準備出去執行一個看起來風險甚高的任務。
“那麽便有勞將軍了,將軍,匈奴會不會是因為缺糧才撤走的?”王子問道
“不會,若是缺糧,他們不可能在此處堅守一月有餘,肯定是另有他事,我猜,要不是他們知難而退,要麽就是他們的計劃出了什麽差池”校尉說道“待我出去走上一遭,就知道他們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了”說罷,校尉拱了一下手,告別了王子殿下,帶著輕騎一百往城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