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說:“義真兄,清君側也是賢臣所為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皇上身邊沒有奸佞之輩,也就不會作出那麽多荒唐事了。可是皇上親近什麽人的確不是我們能說上話的。這樣看來限製皇權的確有其可取之處。子幹兄,如果我們真要做這事,恐怕真如義真兄所言,我們在朝廷眼裏,是個比張角更危險的亂臣賊子了。”
盧植說:“人生於世短短數十春秋,但求無愧於心。為江山社稷,為天下萬民,做一次亂臣賊子又如何?”盧植說著,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微仰著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聽盧植吟誦完,沉默片刻,朱儁突然拍案大叫:“好詩!子幹兄,隻此一詩,足可名垂千古!”
盧植笑著說:“公偉兄對這首詩評價很高啊!可是我卻當不起這個讚譽。因為這不是我做的。”
朱儁驚訝的說:“噢?那是什麽人所作?這首詩若是古人所作,絕不會籍籍無名。我自問讀書不少,卻從未聽聞,想必不是古人所作。這是哪位大才?還望子幹兄引薦。”
盧植說:“這事兒恐怕做不到。要是公偉兄再能活一千多年,我也再能活一千多年,我一定為你引薦。”
皇甫嵩奇怪的問:“子幹兄此言何意?”
盧植說:“這是一種稱之為‘詞’的詩歌體。據說是一位一千多年後出生的才子所作。”
皇甫嵩說:“這麽說又是來自那個自稱來自未來的小子之口了。子幹兄,說了半天閑話了。說說正事吧。你此次前來目的何在?你輕易穿過波才的防線,難道也勸降波才了?”
“沒有。波才自盡了。”盧植將趙光等人在波才軍中的經曆大概給兩人說了一遍。
朱儁聽完,不禁感慨。“波才這家夥是個人才。想不到這麽死了。唉,可惜了。子幹兄,如今城外黃巾軍已經由張角控製,他們也打算投降了嗎?”
盧植說:“是啊。二位仁兄對此有什麽意見?”
朱儁說:“子幹兄,剛才與你一番話,讓我產生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在此之前,要是有人告訴我,黃巾軍要投降,我多半不會同意。從朝廷的角度講,輕易接受叛亂者投降,會讓人失去對朝廷的敬畏,會讓民間更容易出現叛亂。從江山社稷的角度看,民為邦本。這些人無論做了什麽,都改變不了大漢子民的身份。如果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哪來的黃巾軍?如果朝廷不能讓子民生存,那麽朝廷何以存在?所以,我同意接受黃巾軍投降。”
皇甫嵩說:“投降容易,可是這麽多人如何安置?才是問題的關鍵。誠如公偉兄所言,生存才是黃巾軍出現的緣由。即便接受他們投降,如果沒有生路,將來黃巾軍還會死灰複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黃巾軍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規模,就是因為太多人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如今又經曆數月戰亂,生存的環境更惡劣。如何安置他們?子幹兄有沒有具體計劃?”
盧植說:“我奏請皇上,免除了冀州一年的稅賦。將收編的二十萬黃巾軍分作四部,一部前往臨淄,由明陽安置。另外三部在冀州和青州組建三個生產建設兵團,征用了三片土地,進行軍屯。同時,官府抓緊收容流民,鼓勵恢複生產,采用一切手段儲備食物。若是老天庇佑,不出現大規模天災,熬過今年冬天,明年的日子就好過多了。到時候就可以開始下一步計劃。合理規劃土地,興修水利,保證農業生產,減少天災帶來的損失。當然,這都是後話。當前緊要的還是安置這些黃巾軍,以及各地的難民。”
朱儁說:“征用土地一事不容易辦啊!”
盧植說:“要是無條件永久征用,當然不容易。我們在冀州打出的名義是借。如今,許多地方的世族豪強都被黃巾軍打怕了,他們也不希望戰爭繼續下去。因為沒人能保證自己不成為戰爭中的受害者。戰爭繼續下去,勢必影響生產,對誰都沒好處。因為戰亂,閑置的土地不少,與其白白荒廢在那裏,借出去多少有點收獲。對於那些態度極其強硬的,這世上還有什麽人能硬得過軍隊?而且有聖旨在手,有誰敢阻攔軍隊執行聖命?所以,這件事其實也沒有公偉兄想的那麽困難。”
皇甫嵩驚訝的說:“噢?陛下降旨要我們這麽做了?”
盧植取出聖旨遞給皇甫嵩,笑著說:“陛下授權我們便宜行事。你說我們這麽做算不算聖上的旨意?”
皇甫嵩和朱儁兩人湊在一起,研究起聖旨,過了好一會兒,皇甫嵩才說:“子幹兄,這真是陛下的旨意嗎?我怎麽感覺…”
看著皇甫嵩猶豫的樣子,盧植說:“義真兄懷疑我假傳聖旨嗎?這份聖旨的確不像陛下平日的作風。不瞞你說,聖旨是常待蹇碩和何苗將軍共同傳達下來的。若非如此,我也要懷疑這道聖旨的真實性。”
皇甫嵩說:“子幹兄,咱們相識多年,我深知你的為人。可是這件事實在非同小可,我還是要奏明聖上,請聖上定奪。”
盧植說:“好!義真兄盡快請旨吧。不過時間不等人。城外的收編事宜我也要開始同步進行了,希望二位仁兄不要趁機展開軍事行動,影響收編。有什麽事我一力承擔。同時我也要繼續上書朝廷,請求豫、揚、青、徐等州受害嚴重的地區也免除一年稅賦。”
朱儁瞪大眼睛說:“子幹兄,一下子免除這麽多地方的稅賦,朝廷能同意嗎?”
盧植嗬嗬笑了。“這些年連年災禍不斷,今年又經曆了這麽大範圍的內亂,不減免稅賦,休養生息,民眾更沒有活路。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延續下去,朝廷必須同意。這件事還望二位仁兄支持。”
朱儁苦笑。“子幹兄,你對朝廷如此強硬,恐怕會適得其反吧!”
盧植說:“這叫目的明確。至於具體行事方案,就未必采用強硬的態度了。咱們隻需放下成見,為了這個目標,盡可能團結各方力量,一定能促成此事。”
皇甫嵩說:“以這個目標大概很難團結到太多人吧。子幹兄,你是不是太盲目樂觀了?”
盧植說:“大概是有一點兒吧。因為我看到那個巨蛋之後,看到明陽給我展示的一些技術之後,我相信了他是來自未來。也對他的信心產生了信心。他的行為也讓我相信,他希望咱們大漢和平發展,希望百姓安居樂業,希望公平公正的法律消除肆意欺淩的行為。這些也是我希望看到的。那麽我為什麽還要懷疑?和誌同道合者攜手努力,不正是人間一大樂事嗎?明陽有一句話我很欣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沒有失敗者,失敗的隻是那些放棄追求的行為。”
皇甫嵩看看朱儁,朱儁也看看皇甫嵩。“公偉兄,我很好奇這位小朋友,請來一敘如何?”
朱儁說:“我也正有此意。子幹兄,還請你傳趙光前來。”
盧植說:“公偉兄,這個‘傳’字不合適。應該用請。如今明陽是朝廷欽命的青州刺史,官位不在你我之下。”
“噢?”皇甫嵩驚訝的說:“子幹兄怎麽不早說?咱們在裏麵聊天兒,讓他在外候著,多失禮啊!”
盧植說:“咱們老友相見,有他在場,你們不明就裏,有些話就不方便出口了。不過義真兄不必擔心,明陽從不在意長幼尊卑這些虛禮。”
皇甫嵩站起來對朱儁說:“公偉兄,你我一同前去請趙大人吧。”
……
兩位大叔客氣相請,趙光覺的有點兒不自在。“二位將軍,你們這麽客氣,反而讓我不自在了。我還是喜歡比較隨意的交流,這樣才能表現出比較真實的自我。太多禮節反而讓我覺的有些虛情假意。”
朱儁笑著說:“趙大人真是快人快語。”
趙光說:“二位將軍,我對鄭康成先生執弟子禮,當然也是二位的晚輩。二位叫我明陽就是,大人二字就讓我尷尬了。”
皇甫嵩說:“明陽年紀輕輕就榮任青州刺史,未來成就不可限量。以後叫你大人的多著呢,你要慢慢學會習慣這樣稱唿。”
趙光說:“這麽稱唿還算習慣。不過讓長輩這麽稱唿就有點兒尷尬了。二位將軍,你們和盧將軍商議的事有結果了嗎?”
朱儁說:“子幹兄對你很有信心。我們也需要一點兒信心。明陽有沒有辦法增加我們的信心呢?”
趙光說:“朱將軍指什麽?眼下接受和平嗎?”
朱儁說:“我相信子幹兄不會假傳聖旨。眼下的事不需要什麽信心。我想聽聽關於限製皇權,明陽有什麽計劃。”
趙光說:“說實在的,我並沒有多少才華,對未來也是一片茫然。所知不過是從各種渠道得來的散亂信息。可是現在的世界又因為我的到來而改變了曆史的軌跡,所以未來具體要怎麽做,我並不明確。可是我相信,我所知的曆史是人類經過數千年實踐出來的經驗的濃縮,拿到現在完全可以作為這個時代發展的方向。這要說起來,可說的太多了。盡就政治而言,大概可以用三句話總結:槍杠子裏出政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能把這三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我們大漢民族將永遠繁榮昌盛。”
盧植說:“人生於世短短數十春秋,但求無愧於心。為江山社稷,為天下萬民,做一次亂臣賊子又如何?”盧植說著,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微仰著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聽盧植吟誦完,沉默片刻,朱儁突然拍案大叫:“好詩!子幹兄,隻此一詩,足可名垂千古!”
盧植笑著說:“公偉兄對這首詩評價很高啊!可是我卻當不起這個讚譽。因為這不是我做的。”
朱儁驚訝的說:“噢?那是什麽人所作?這首詩若是古人所作,絕不會籍籍無名。我自問讀書不少,卻從未聽聞,想必不是古人所作。這是哪位大才?還望子幹兄引薦。”
盧植說:“這事兒恐怕做不到。要是公偉兄再能活一千多年,我也再能活一千多年,我一定為你引薦。”
皇甫嵩奇怪的問:“子幹兄此言何意?”
盧植說:“這是一種稱之為‘詞’的詩歌體。據說是一位一千多年後出生的才子所作。”
皇甫嵩說:“這麽說又是來自那個自稱來自未來的小子之口了。子幹兄,說了半天閑話了。說說正事吧。你此次前來目的何在?你輕易穿過波才的防線,難道也勸降波才了?”
“沒有。波才自盡了。”盧植將趙光等人在波才軍中的經曆大概給兩人說了一遍。
朱儁聽完,不禁感慨。“波才這家夥是個人才。想不到這麽死了。唉,可惜了。子幹兄,如今城外黃巾軍已經由張角控製,他們也打算投降了嗎?”
盧植說:“是啊。二位仁兄對此有什麽意見?”
朱儁說:“子幹兄,剛才與你一番話,讓我產生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在此之前,要是有人告訴我,黃巾軍要投降,我多半不會同意。從朝廷的角度講,輕易接受叛亂者投降,會讓人失去對朝廷的敬畏,會讓民間更容易出現叛亂。從江山社稷的角度看,民為邦本。這些人無論做了什麽,都改變不了大漢子民的身份。如果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哪來的黃巾軍?如果朝廷不能讓子民生存,那麽朝廷何以存在?所以,我同意接受黃巾軍投降。”
皇甫嵩說:“投降容易,可是這麽多人如何安置?才是問題的關鍵。誠如公偉兄所言,生存才是黃巾軍出現的緣由。即便接受他們投降,如果沒有生路,將來黃巾軍還會死灰複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黃巾軍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規模,就是因為太多人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如今又經曆數月戰亂,生存的環境更惡劣。如何安置他們?子幹兄有沒有具體計劃?”
盧植說:“我奏請皇上,免除了冀州一年的稅賦。將收編的二十萬黃巾軍分作四部,一部前往臨淄,由明陽安置。另外三部在冀州和青州組建三個生產建設兵團,征用了三片土地,進行軍屯。同時,官府抓緊收容流民,鼓勵恢複生產,采用一切手段儲備食物。若是老天庇佑,不出現大規模天災,熬過今年冬天,明年的日子就好過多了。到時候就可以開始下一步計劃。合理規劃土地,興修水利,保證農業生產,減少天災帶來的損失。當然,這都是後話。當前緊要的還是安置這些黃巾軍,以及各地的難民。”
朱儁說:“征用土地一事不容易辦啊!”
盧植說:“要是無條件永久征用,當然不容易。我們在冀州打出的名義是借。如今,許多地方的世族豪強都被黃巾軍打怕了,他們也不希望戰爭繼續下去。因為沒人能保證自己不成為戰爭中的受害者。戰爭繼續下去,勢必影響生產,對誰都沒好處。因為戰亂,閑置的土地不少,與其白白荒廢在那裏,借出去多少有點收獲。對於那些態度極其強硬的,這世上還有什麽人能硬得過軍隊?而且有聖旨在手,有誰敢阻攔軍隊執行聖命?所以,這件事其實也沒有公偉兄想的那麽困難。”
皇甫嵩驚訝的說:“噢?陛下降旨要我們這麽做了?”
盧植取出聖旨遞給皇甫嵩,笑著說:“陛下授權我們便宜行事。你說我們這麽做算不算聖上的旨意?”
皇甫嵩和朱儁兩人湊在一起,研究起聖旨,過了好一會兒,皇甫嵩才說:“子幹兄,這真是陛下的旨意嗎?我怎麽感覺…”
看著皇甫嵩猶豫的樣子,盧植說:“義真兄懷疑我假傳聖旨嗎?這份聖旨的確不像陛下平日的作風。不瞞你說,聖旨是常待蹇碩和何苗將軍共同傳達下來的。若非如此,我也要懷疑這道聖旨的真實性。”
皇甫嵩說:“子幹兄,咱們相識多年,我深知你的為人。可是這件事實在非同小可,我還是要奏明聖上,請聖上定奪。”
盧植說:“好!義真兄盡快請旨吧。不過時間不等人。城外的收編事宜我也要開始同步進行了,希望二位仁兄不要趁機展開軍事行動,影響收編。有什麽事我一力承擔。同時我也要繼續上書朝廷,請求豫、揚、青、徐等州受害嚴重的地區也免除一年稅賦。”
朱儁瞪大眼睛說:“子幹兄,一下子免除這麽多地方的稅賦,朝廷能同意嗎?”
盧植嗬嗬笑了。“這些年連年災禍不斷,今年又經曆了這麽大範圍的內亂,不減免稅賦,休養生息,民眾更沒有活路。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延續下去,朝廷必須同意。這件事還望二位仁兄支持。”
朱儁苦笑。“子幹兄,你對朝廷如此強硬,恐怕會適得其反吧!”
盧植說:“這叫目的明確。至於具體行事方案,就未必采用強硬的態度了。咱們隻需放下成見,為了這個目標,盡可能團結各方力量,一定能促成此事。”
皇甫嵩說:“以這個目標大概很難團結到太多人吧。子幹兄,你是不是太盲目樂觀了?”
盧植說:“大概是有一點兒吧。因為我看到那個巨蛋之後,看到明陽給我展示的一些技術之後,我相信了他是來自未來。也對他的信心產生了信心。他的行為也讓我相信,他希望咱們大漢和平發展,希望百姓安居樂業,希望公平公正的法律消除肆意欺淩的行為。這些也是我希望看到的。那麽我為什麽還要懷疑?和誌同道合者攜手努力,不正是人間一大樂事嗎?明陽有一句話我很欣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沒有失敗者,失敗的隻是那些放棄追求的行為。”
皇甫嵩看看朱儁,朱儁也看看皇甫嵩。“公偉兄,我很好奇這位小朋友,請來一敘如何?”
朱儁說:“我也正有此意。子幹兄,還請你傳趙光前來。”
盧植說:“公偉兄,這個‘傳’字不合適。應該用請。如今明陽是朝廷欽命的青州刺史,官位不在你我之下。”
“噢?”皇甫嵩驚訝的說:“子幹兄怎麽不早說?咱們在裏麵聊天兒,讓他在外候著,多失禮啊!”
盧植說:“咱們老友相見,有他在場,你們不明就裏,有些話就不方便出口了。不過義真兄不必擔心,明陽從不在意長幼尊卑這些虛禮。”
皇甫嵩站起來對朱儁說:“公偉兄,你我一同前去請趙大人吧。”
……
兩位大叔客氣相請,趙光覺的有點兒不自在。“二位將軍,你們這麽客氣,反而讓我不自在了。我還是喜歡比較隨意的交流,這樣才能表現出比較真實的自我。太多禮節反而讓我覺的有些虛情假意。”
朱儁笑著說:“趙大人真是快人快語。”
趙光說:“二位將軍,我對鄭康成先生執弟子禮,當然也是二位的晚輩。二位叫我明陽就是,大人二字就讓我尷尬了。”
皇甫嵩說:“明陽年紀輕輕就榮任青州刺史,未來成就不可限量。以後叫你大人的多著呢,你要慢慢學會習慣這樣稱唿。”
趙光說:“這麽稱唿還算習慣。不過讓長輩這麽稱唿就有點兒尷尬了。二位將軍,你們和盧將軍商議的事有結果了嗎?”
朱儁說:“子幹兄對你很有信心。我們也需要一點兒信心。明陽有沒有辦法增加我們的信心呢?”
趙光說:“朱將軍指什麽?眼下接受和平嗎?”
朱儁說:“我相信子幹兄不會假傳聖旨。眼下的事不需要什麽信心。我想聽聽關於限製皇權,明陽有什麽計劃。”
趙光說:“說實在的,我並沒有多少才華,對未來也是一片茫然。所知不過是從各種渠道得來的散亂信息。可是現在的世界又因為我的到來而改變了曆史的軌跡,所以未來具體要怎麽做,我並不明確。可是我相信,我所知的曆史是人類經過數千年實踐出來的經驗的濃縮,拿到現在完全可以作為這個時代發展的方向。這要說起來,可說的太多了。盡就政治而言,大概可以用三句話總結:槍杠子裏出政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能把這三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我們大漢民族將永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