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進入外圍陣地後,樊城的城防形勢立刻大為改觀。孫琿本來以為元軍發現後會立刻發動進攻,但出乎他預料的是,在元軍發現宋軍在樊城城外突然出現的陣地之後,竟然不戰而退,放棄了前沿的陣地,向北退到了鄧城一線。
盡管元軍後退了,但對於樊城來說,元軍的包圍並沒有打破。範天順隨後給孫琿看了樊城外圍的元軍布置,根據宋軍斥候的偵察,元軍自清泥河方向的牛首山開始修築“一字城”和“雁翅城”等形式的堡壘,由牛首山——鄧城——古城堡——滾河口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包圍線,元軍退守鄧城,等於暫時放棄了對樊城的進攻,但仍然保持著對樊城的圍困。而元軍的這條防線異常堅固嚴密,以樊城守軍的力量,是無法打破元軍的圍困的。
在樊城停留數日,安排好防務之後,孫琿和呂文煥一起迴到了襄陽,此時呂文煥派出去和賈似道聯係的人已經迴來了,他們報告呂文煥已經成功的和“賈相爺”取得了聯係,還帶來了“賈相爺”的一封親筆信,並說賈似道已經得知了群仙渡和樊城兩戰大破元軍的消息,“欣喜異常”,曾當即要範文虎進兵,打通和襄陽的水麵聯係,但範文虎卻以元軍水軍主力“似未大損”為名,不願進兵,另一名大將夏貴也認為現在宋軍無力突破元軍的水上封鎖,建議和襄樊守軍“約期共同進兵”,內外夾擊打破元軍的封鎖,賈似道最後同意了,給呂文煥寫了一封信,交由來人帶迴。
聽到範文虎又一次貪生怕死畏縮不前,孫琿心中憤恨不已。
宋元在襄樊爭奪進入決戰階段,宋以李庭芝為京湖製置大使,統一指揮各軍,史載:“(範文虎)聞庭芝至,文虎遺書賈似道曰:‘吾將兵數萬入襄陽,一戰可平(真特麽敢說大話!),但願無使聽命於京閫(李庭芝),事成則功歸於恩相矣。’似道即命文虎為福州觀察使,其兵從中製之。庭芝屢約進兵,文虎但與妓妾、嬖幸擊鞠飲宴,以取旨未至為辭。”
說完大話之後不久,當年4月,範文虎與蒙古大將阿術等戰於湍灘,大敗,統製朱勝等一百多個將領當了蒙古人的俘虜。6月,範文虎率10萬大軍進至鹿門。阿術“夾漢東、西為陣,別令一軍趣會丹灘,擊其前鋒。諸將順流鼓噪”,範大將軍再現飯桶本色,交戰不利,便棄旗鼓,連夜逃跑。失去指揮的宋軍大部被蒙古軍俘獲,戰船、甲仗都成了蒙古軍的戰利品。
李庭芝既然指望不了他,出重賞募死士,派義兵將領張順、張貴率所募水師3000人突破封鎖往援。在惡戰120裏後,宋軍終於突破元軍封鎖,進至襄陽。張順已在激戰中陣亡,入城後的張貴再次突圍接應援軍,先與範文虎相約,讓範軍在龍尾洲接應。結果範文虎竟然因為聽到龍尾洲附近風吹鳥叫,以為元軍來攻(其實並無元軍),嚇得後退三十裏!此後元軍得到逃兵密報,便派一支軍隊偽裝成宋軍駐在龍尾洲以逸待勞,張貴奮力殺到龍尾洲時,已精疲力竭,又中了元軍伏擊,終於戰敗,身受數十創被俘,因不屈被殺。宋軍對襄樊的救援至此徹底失敗。
襄樊失守後,作為責任最大的敗將,範文虎僅降了一級,出知安慶府。得知元軍伯顏部進逼江州,範文虎遠遠的派人請降,以城堅糧足,兵馬眾多的安慶,不放一箭,拱手投敵。從此搖身一變,由大宋朝的安慶知府變成大元朝的兩浙大都督,加入了恥辱的降兵的行列!
對於範文虎這個超級大草包所壞的事,孫琿一直恨不得砍掉他的腦袋,這個投降元朝的家夥直到東征日本時都還有醜惡的表演。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範大將軍擢行省左丞。次年,奏請以個人名義寫信致日本政府,請求通好。1280年(至元十七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見,受命籌備征日之事。8月,拜征東行省右丞,佩金虎符,奉命去江南收集原南宋軍隊和願從軍者組成江南軍。次年6月率江南軍10萬、戰船3500艘從慶元(寧波)入海征日。7月下旬與忻都的東路軍會師,27日開往鷹島(五龍山)。範文虎本應立即進攻日本太宰府,但遲疑不發。他又無海上常識,見台風前兆不知躲避。8月1日,遭台風襲擊,戰船破損甚巨,士卒溺死過半。本人抱船板漂流海中,被部將張禧救起。張禧建議因糧於敵,利用船壞將士無反顧之心,重整旗鼓,拚死一戰(張禧也是眼瞎,範文虎倘若有如此的膽識與血性,還會龍尾洲望風而逃,在安慶不戰而降嗎?),範文虎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這個建議,於8月5日擇堅船遁逃,棄數萬士卒於鷹島,取道高麗迴國。8月7日,日軍攻鷹島,元軍因將領遁逃無人指揮而慘敗,大部分被殺,餘者二三萬人被俘。
範文虎雖然在戰場上每戰必敗,但在官場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不過才十幾萬條人命的些許小事麽,豈能妨礙範大將軍的錦繡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可能出於調動廣大漢人當漢奸、作走狗積極性的考慮,對這個一無是處的人渣極為器重。1281年征日的慘敗,因他瞞報有術,直到第二年才真相大白(十幾萬人啊!如此功力,真是叫後世那些黑心礦主們情何以堪),被革職查辦,可沒有被殺。而且僅僅過了一年,便東山再起,“帝令立功自贖,練兵治械於揚州”。此後,範文虎的名字在史書上仍頻頻出現。直到公元1301年,大元朝的尚書右丞,著名的常敗將軍範文虎在享盡了一生的榮華富貴之後,終於結束了他長達26年的投降生涯,壽終正寢了,距離征日慘敗的“弘安之役”,已是20年了。
這一次孫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搞死“範大草包”這個混蛋,當然手段肯定要隱秘些,畢竟範文虎的侄子範天順,還是個很不錯的人。
盡管元軍後退了,但對於樊城來說,元軍的包圍並沒有打破。範天順隨後給孫琿看了樊城外圍的元軍布置,根據宋軍斥候的偵察,元軍自清泥河方向的牛首山開始修築“一字城”和“雁翅城”等形式的堡壘,由牛首山——鄧城——古城堡——滾河口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包圍線,元軍退守鄧城,等於暫時放棄了對樊城的進攻,但仍然保持著對樊城的圍困。而元軍的這條防線異常堅固嚴密,以樊城守軍的力量,是無法打破元軍的圍困的。
在樊城停留數日,安排好防務之後,孫琿和呂文煥一起迴到了襄陽,此時呂文煥派出去和賈似道聯係的人已經迴來了,他們報告呂文煥已經成功的和“賈相爺”取得了聯係,還帶來了“賈相爺”的一封親筆信,並說賈似道已經得知了群仙渡和樊城兩戰大破元軍的消息,“欣喜異常”,曾當即要範文虎進兵,打通和襄陽的水麵聯係,但範文虎卻以元軍水軍主力“似未大損”為名,不願進兵,另一名大將夏貴也認為現在宋軍無力突破元軍的水上封鎖,建議和襄樊守軍“約期共同進兵”,內外夾擊打破元軍的封鎖,賈似道最後同意了,給呂文煥寫了一封信,交由來人帶迴。
聽到範文虎又一次貪生怕死畏縮不前,孫琿心中憤恨不已。
宋元在襄樊爭奪進入決戰階段,宋以李庭芝為京湖製置大使,統一指揮各軍,史載:“(範文虎)聞庭芝至,文虎遺書賈似道曰:‘吾將兵數萬入襄陽,一戰可平(真特麽敢說大話!),但願無使聽命於京閫(李庭芝),事成則功歸於恩相矣。’似道即命文虎為福州觀察使,其兵從中製之。庭芝屢約進兵,文虎但與妓妾、嬖幸擊鞠飲宴,以取旨未至為辭。”
說完大話之後不久,當年4月,範文虎與蒙古大將阿術等戰於湍灘,大敗,統製朱勝等一百多個將領當了蒙古人的俘虜。6月,範文虎率10萬大軍進至鹿門。阿術“夾漢東、西為陣,別令一軍趣會丹灘,擊其前鋒。諸將順流鼓噪”,範大將軍再現飯桶本色,交戰不利,便棄旗鼓,連夜逃跑。失去指揮的宋軍大部被蒙古軍俘獲,戰船、甲仗都成了蒙古軍的戰利品。
李庭芝既然指望不了他,出重賞募死士,派義兵將領張順、張貴率所募水師3000人突破封鎖往援。在惡戰120裏後,宋軍終於突破元軍封鎖,進至襄陽。張順已在激戰中陣亡,入城後的張貴再次突圍接應援軍,先與範文虎相約,讓範軍在龍尾洲接應。結果範文虎竟然因為聽到龍尾洲附近風吹鳥叫,以為元軍來攻(其實並無元軍),嚇得後退三十裏!此後元軍得到逃兵密報,便派一支軍隊偽裝成宋軍駐在龍尾洲以逸待勞,張貴奮力殺到龍尾洲時,已精疲力竭,又中了元軍伏擊,終於戰敗,身受數十創被俘,因不屈被殺。宋軍對襄樊的救援至此徹底失敗。
襄樊失守後,作為責任最大的敗將,範文虎僅降了一級,出知安慶府。得知元軍伯顏部進逼江州,範文虎遠遠的派人請降,以城堅糧足,兵馬眾多的安慶,不放一箭,拱手投敵。從此搖身一變,由大宋朝的安慶知府變成大元朝的兩浙大都督,加入了恥辱的降兵的行列!
對於範文虎這個超級大草包所壞的事,孫琿一直恨不得砍掉他的腦袋,這個投降元朝的家夥直到東征日本時都還有醜惡的表演。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範大將軍擢行省左丞。次年,奏請以個人名義寫信致日本政府,請求通好。1280年(至元十七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見,受命籌備征日之事。8月,拜征東行省右丞,佩金虎符,奉命去江南收集原南宋軍隊和願從軍者組成江南軍。次年6月率江南軍10萬、戰船3500艘從慶元(寧波)入海征日。7月下旬與忻都的東路軍會師,27日開往鷹島(五龍山)。範文虎本應立即進攻日本太宰府,但遲疑不發。他又無海上常識,見台風前兆不知躲避。8月1日,遭台風襲擊,戰船破損甚巨,士卒溺死過半。本人抱船板漂流海中,被部將張禧救起。張禧建議因糧於敵,利用船壞將士無反顧之心,重整旗鼓,拚死一戰(張禧也是眼瞎,範文虎倘若有如此的膽識與血性,還會龍尾洲望風而逃,在安慶不戰而降嗎?),範文虎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這個建議,於8月5日擇堅船遁逃,棄數萬士卒於鷹島,取道高麗迴國。8月7日,日軍攻鷹島,元軍因將領遁逃無人指揮而慘敗,大部分被殺,餘者二三萬人被俘。
範文虎雖然在戰場上每戰必敗,但在官場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不過才十幾萬條人命的些許小事麽,豈能妨礙範大將軍的錦繡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可能出於調動廣大漢人當漢奸、作走狗積極性的考慮,對這個一無是處的人渣極為器重。1281年征日的慘敗,因他瞞報有術,直到第二年才真相大白(十幾萬人啊!如此功力,真是叫後世那些黑心礦主們情何以堪),被革職查辦,可沒有被殺。而且僅僅過了一年,便東山再起,“帝令立功自贖,練兵治械於揚州”。此後,範文虎的名字在史書上仍頻頻出現。直到公元1301年,大元朝的尚書右丞,著名的常敗將軍範文虎在享盡了一生的榮華富貴之後,終於結束了他長達26年的投降生涯,壽終正寢了,距離征日慘敗的“弘安之役”,已是20年了。
這一次孫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搞死“範大草包”這個混蛋,當然手段肯定要隱秘些,畢竟範文虎的侄子範天順,還是個很不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