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憐的衝到近前的輕騎兵人和馬身上暴起點點血花,像割麥子般瞬間倒下去一片。一些鐵珠在穿透人體後仍然具有不低的動能,重疊在一起的目標同樣無法逃過劫難。


    聖佑者們的隊伍崩潰了。


    因為恐懼而潰散的隊伍沒有再挽迴的可能,後麵的輕騎兵紛紛勒轉馬頭,想要逃離戰場。


    潰敗的浪潮席卷了這支軍隊,局麵很快變得無法控製,眾人擁擠著向後逃竄,擠倒的人被活活踩死,誰都無暇顧及他人,隻恨自己為何不多長出兩條腿。


    這時城門開了,大隊的勝武軍騎兵衝了出來,在射出了最後一輪致命的彈雨之後,城上的炮擊適時的停止了。


    “這些家夥來的時候牛氣衝天的,真打起來也不行啊。”葉楚楚看到聖佑者們被遼軍騎兵一邊倒的砍殺的樣子,搖了搖頭。


    “他們也不是什麽時候,都能有神保佑的。”孫琿看著腳下的戰場,點了點頭,“看來耶律大石手下的遼兵還真是挺能打的。”


    “當初記得是你說的,遼兵幾十萬人讓一萬金兵給打敗了,現在看著遼兵不是那麽差的啊?”葉楚楚有些疑惑的說道。


    “此一時彼一時,耶律大石的才幹,可不是耶律延禧那個廢物點心能比的。”孫琿笑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當年大宋聯金攻遼,金兵打得遼兵潰不成軍,但在金兵麵前抱頭鼠躥的遼兵,麵對大宋天兵時,卻個個如狼似虎,奮勇爭先,大宋的兵將那會兒的表現,就不能簡單用‘寒磣’一個詞來形容了。”


    孫琿說的是宋朝第一次“複燕雲”的往事,那一次對宋朝來說,簡直就是夢魘。


    在耶律延禧跑到原始森林時,遼國五京已經丟了四個,隻剩下了南京析津府,也就是燕雲十六州裏的幽州。在這裏遼國有一部分軍隊,一整套政府領導班子,外加一個王子。


    該王子是燕王耶律淳,一個非常不得耶律延禧歡心的苦命孩子。在全民族都遭殃的情況下,他被爸爸拋棄了,扔在金國和宋朝的夾縫裏,在理論上注定了必死無疑的命運。


    但就是這個孩子,給遼國留下了僅存的一點點尊嚴。


    在公元1122年前後,他的軍隊不多,隻有六七萬人。有兩個宰相,都是漢人,分別是張琳、李處溫。有一位妻子,封號是蕭德妃。此外還有一個官場的新人,他的名字叫耶律大石。


    在合法的皇帝逃進原始森林之後,遼國最富庶最文明的燕雲十六州沒有想著向敵人投降,而是積極地抵抗。


    耶律淳被推舉為新皇帝,他的就任很倉促,甚至不合法,他的任期也很短,前後不超過三個月,但他在曆史裏留下非常牛的印跡。


    而後人為了紀念他,撰史時把他治理下的燕雲十六州稱為“北遼”。


    北遼麵臨的最大危機不是女真人,而是世代友好的兄弟之邦宋朝。他就任的時候,正是宋朝撲滅方臘起義,童貫騰出手來準備北上的時段。剛剛好,這兩個人碰在了一起。


    在宋朝一方,這簡直是天賜良機,情況好得出乎意料,連之前的失誤都能補迴來。之前渡海結盟時,趙佶擺了大烏龍,把燕雲十六州的地理區域都搞錯了,導致金國人隻答應了一小半的土地轉讓。現在遼國皇帝耶律延禧一路狂跑,把金軍的主力都引到了蒙古草原的深處,現在燕雲十六州附近除了遼軍的殘餘兵力外,幾乎是一片真空。


    隻要出兵快,打得狠,管他什麽金國不金國,趁機搶到手,以前談的合同就是一張廢紙!


    宋軍帶著這種欲望出征,為了必勝,童貫率領15萬大軍(一說10萬)出了開封,這裏麵的成員有西北軍、禁軍,等到了東北方邊界之後,還有原來駐守的邊防軍,這樣最起碼可以達到20萬以上的軍力。


    無論從哪方麵講,宋軍都足以壓倒燕雲戰區的遼軍。何況這時遼國人魂不附體,早就被嚇垮了。更何況燕雲地區主要是漢人,自古以來漢人的向心力都是超強的,他們會主動幫助宋軍收複故土。


    於是童貫催動大軍,奔赴燕雲,他的對麵,遼軍不但兵力單薄,居然一共有四個種族,分別是契丹、漢、渤海、奚。這讓他的心情大好,遼國已經沒落到這步田地了,全國精銳喪失殆盡,守衛燕雲十六州這樣重要的地段,居然拿不出本族的軍隊。


    童貫抱著這樣的看法走上戰場,注定了要被撞得頭破血流。等待他的遼軍的確是一支雜牌軍,但要看掌握在誰的手裏。


    領軍的叫蕭幹,他家祖傳的雜牌手藝,可以說是遼國世襲的雜牌軍領導。蕭氏是遼國後族的姓氏,蕭幹這一支世襲奚王,專門做少數民族的工作,到他這輩都是第六代了。關於怎樣整合不同民族,捏合成集中的戰鬥力,他是燕雲地區的不二人選。


    戰鬥開始,宋軍的紀律性得到了完美體現。從趙光義開始,直到趙佶共有七位皇帝,每一代都要求宋朝的將軍們聽指揮守紀律,按照事先布置好的陣圖打仗。於是乎,每一場戰鬥都是樣板戲,從頭到尾,都像流水線一樣規範劃一。


    結果宋軍遭到了慘敗。原因很簡單,宋軍是仗著人多勢眾來占便宜,心裏很輕鬆,遼軍卻是在拚命,尤其是人少。那麽除了一擁而上之外,還有別的辦法嗎?


    遼軍的勇猛讓宋軍的士氣一落千丈。宋軍將士集體傻了,不是說遼國馬上就滅亡了嗎?軍隊都死光了嗎?個個嚇得要死餓得要死,分別隻是死在宋朝人手裏還是金國人手裏嗎?怎麽會還這麽野蠻?


    要知道宋、遼百年無戰事,兩國在邊境上的力量基本持平,那麽,宋朝的河朔地區已經是軍事真空地帶,為什麽遼國的燕雲地區還有這樣的軍隊?


    當時的童貫是想不清這些問題的,但熟悉曆史的孫琿了解當時宋、遼、金三國的形勢,明白遼軍變強其實就是因為金國的刺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扳道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刀駙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刀駙馬並收藏曆史扳道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