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緊急,根本就不容李存勖做太多的布置。
當命令下達之後,李紹榮立即率領麾下登船,與晉軍水軍配合,衝擊吳軍水軍的防線。
吳軍一方的大船都被上遊鐵索給阻斷了,無法抵達,所以戰場周圍隻有小船搭載水軍將士作戰。
此外,對楊劉南城那邊的河道封鎖也需要留下部分兵力,所以在劉家村這邊的兵力不算太多,麵對晉軍水軍時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更何況此時對晉軍來說局勢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候,當初渡河南下時,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去解救友軍,而如今他們的目標卻是挽救自身的性命。
若是不能擊退敵軍水軍的封鎖,那麽大軍就會被困死在大河南岸。
在這種絕境的逼迫下,為了能開辟出一條生路,晉軍將士可謂是拚死作戰,李紹榮此時又恢複了往日的驍勇,親自率部衝擊,麾下將士殊死血戰,奮勇向前。
終於,小半個時辰之後,吳軍水軍被稍稍擊退,通往河北的道路勉強被打通了。
雖然此時吳軍的戰船就在不遠處,他們射出的箭矢還能威脅到渡河的船隻,但李存勖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渡河的行動立即開始。
與此同時,石敬瑭、趙在禮也已經率領麾下將士嚴陣以待。
他們在這短短半個多時辰之內,已經挖掘好了一條壕溝,又砍伐樹木,堆在陣前,當做簡易的胸牆,為躲在後方的士兵提供一些掩護。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鼓舞士氣,若是軍無戰心,那麽即便有一座堅城在此,也難以固守;反過來,若是將士們士氣高昂的話,那麽即便處在平地上與敵軍交戰,也同樣能固若金湯。
尤其是對此時的晉軍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
一來晉軍剛剛打了敗仗,士氣低落,軍心浮動;二來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大軍即將渡河,此時留下來斷後就如同送死一般。
當自己的友軍已經搭載船隻開始渡河迴家的時候,自己卻還要留下來與敵軍血拚,這種情況下將士們不造反就不錯了,還能指望他們堅決抵抗不成?
所以安撫軍心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好在李存勖對此早有預料,他對留下來負責斷後的將士道:“將士們,我軍這次南下作戰失利,現在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咱們的身後不遠處就是大河,那裏有足夠的船隻,隻要能登上船隻,就有希望安然迴到河北,而留下來斷後的你們,卻有可能送命。”
李存勖的話剛一開頭,便使得士卒們一片騷動不安,隻聽他接著大聲道:“很不幸,你們就是將要留下來斷後的人!抵擋敵軍,為大軍渡河爭取時間,這就是你們的任務。你們是不是認為,自己已經被拋棄了?”
這一下,不僅普通士卒一片嘩然,就是那些軍官將領們也都騷動起來。
石敬瑭和趙在禮二人更是皺了皺眉,不知道李存勖為何要這麽說。
畢竟在場之人大多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兵,留下來斷後的危險性大家都有數,但也沒必要這麽直接說出來吧?
這下好了,原本情緒還比較平靜的將士們,現在都有些不安起來,一個個東張西望,似乎在考慮一旦局勢不妙,自己該如何逃命一般。
對此情形,李存勖卻是視若不見,他等了片刻,等眾人重新安靜下來,這才大聲道:“你們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孤卻看得出來,你們心中是有這種擔心的。”
“不過,孤要說的是,孤絕對不會拋棄你們,絕對不會!”
他策馬飛奔,到了一處山坡上後,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大聲說道:“三天前,孤率領你們渡河時,那時候孤是第一個登上南岸的;如今撤兵迴去,孤也會最後一個登上北岸!”
“什麽?大王會最後一個渡河?”
“這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眾將士頓時更加騷動起來,一個個都在小聲嘀咕著,臉上帶著一絲期待,同樣也帶著一絲懷疑。
而石敬瑭等人也終於明白了李存勖的打算。
若是作為晉王的他真的能做到最後一個渡河,那麽將士的軍心肯定能立即安定下來。
這種承諾,比任何賞格,或者任何其他虛言都有用得多,因為這給了將士們生的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與晉王一同留下來戰鬥,而不是被晉王給拋棄了。
當然,若是李存勖真的如此做的話,那麽他本人也將麵臨著極大的危險,甚至最後能不能逃迴河北去都難說。
不過此時兩人也沒打算勸阻,因為那樣的話,隻怕軍心就真的完了。
李存勖雖然聽不到士卒們的竊竊私語,也沒有他心通,沒法感應到大家的想法,不過他卻從眾人臉上看到了懷疑。
他當即取出一支箭矢,大聲說道:“孤在此起誓,隻要還有一兵一卒在南岸堅持戰鬥,孤就絕不會率先渡河!若違此誓,有如此箭!”
說完,他雙手用力一扳,頓時將手中箭矢折為兩斷。
這個時代的人對於誓言還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對李存勖這種身份尊貴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當著全軍數萬將士的麵鄭重立下的誓言,若是李存勖違背了,那他身為晉王的威信都將蕩然無存。
所以在他這般立誓之後,晉軍將士頓時便歡唿起來:“誓死奮戰!”
此時,楊渥正在騎兵的護衛下抵近晉軍營地探查,聽到晉軍的歡唿後,頓時皺了皺眉。
“李存勖果然非常人可比啊,都到了這種境地了,也不知道他用的什麽辦法,居然還能激發將士們的戰心,讓他們發出如此歡唿。僅憑這一點,他的能力就足以超越絕大多數將領啊!”
心中感歎了一句,他接著對陪伴在身旁的眾將道:“看來李存勖打算渡河了。那麽咱們也要準備行動起來,一定不能讓晉軍溜走了!”
一旁的李德誠立即答道:“大王,末將願為先鋒。”
他覺得前兩天的大戰,前軍和中軍都遭到晉軍突襲,卻始終沒有被打垮,唯有自己統領的後軍被晉軍突襲擊潰了,所以心中總是不安,想要好好表現一下。
不過楊渥聽了後卻搖頭道:“不急,現在敵軍渡河才剛開始呢,何必急於一時?”
雖說如今吳軍占有極大優勢,但晉軍也不是軟柿子,甚至若是打得不好,還有可能被反傷。
對楊渥來說,拿下這一戰他有很大的把握,不過要想全殲晉軍,那卻是半點把握都沒有。
所以最好還是先等一等,等到晉軍已經有小半軍隊渡過河時再發起猛攻,那時候晉軍定然人心浮動,想著盡快渡河,軍無戰心。
這樣的話,吳軍就能以最小的代價擊潰敵軍,至於最終能幹掉多少敵軍,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觀察了一下晉軍的營地,發現晉軍已經修建了一些簡易的防禦工事後,楊渥皺眉道:“可惜我軍攜帶的床弩都已經被毀了,不然在這種時候正好能用上。”
當初與晉軍作戰時,吳軍一方憑借二十架床弩給敵軍造成了極大威脅,不過之後的戰事是在晚上進行,床弩的作用就沒那麽大了。
後來晉軍接連攻破吳軍防線,迫使吳軍撤退到山頂上去,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防止床弩落入敵人手中,朱虔佑在撤退時下令將來不及帶走的床弩全部毀掉。
不想李簡卻道:“大王,雖說末將來得匆忙,帶過來的援軍不多,不過末將卻攜帶了五具蘇州炮,可以投入使用。”
楊渥聽了又驚又喜,道:“既然帶了蘇州炮,那為何還不組裝起來?”
李簡尷尬道:“那蘇州炮如今應該還在運輸之中,想來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抵達。”
楊渥點了點頭。
這時候,晉軍一方也發現他們這支抵近偵查的騎兵隊,當即派出數百騎兵前來驅趕。
“走吧,咱們也該迴去了。”楊渥看了一眼,平靜道。
迴到營地,他當即下令大軍啟程向前壓,一直逼近到距離敵軍隻有一裏時才停下來。
這種距離對雙方大軍來說已經非常近了,實際上若不是晉軍修建簡易工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自身騎兵的出擊路線,楊渥也不敢這麽大搖大擺的逼上來。
此時晉軍第一批渡河的士卒已經開始登船,為了盡可能的多載士兵,李存勖下令所以將士都脫掉身上鎧甲,扔下兵器,以減輕重量;而且每艘船都擠得滿滿的。
這樣一來,渡河的速度比三天前還要快上許多。
而吳軍這時候也開始發起進攻,主要由王儼儔和李簡帶來的援軍擔任先鋒任務,畢竟他們乃是生力軍,並沒有經曆血戰,此時的戰力是最完整的。
麵對吳軍的進攻,晉軍一方激烈抵抗。
李存勖安撫軍心的策略此時起到了極大作用,當士卒們見到身為大軍統帥的晉王果然沒有渡河,而是騎馬立在高坡上,靜靜關注著戰局時,大家的心情頓時安靜下來,軍官將領們也能夠專心指揮作戰了。
晉軍的防線就如同當初楊渥的布置一般,也是沿著渡河口組成一道弧形防線,同時將騎兵布置在側翼,以方便隨時出擊。
後方的晉軍在將領們的調度下安然有序的登船,而前方的將士則拚死抵抗吳軍的進攻,一切看上去都很順利,似乎晉軍安然撤迴河北不是問題。
不過李存勖卻知道,這看上去平靜,實際上不過是因為吳軍尚未開始發力而已。
正如同圍城必闕一樣,若是一點逃生的希望都不留,那麽敵人就會拚死反抗,反而不易將其消滅;但若是給敵軍留下逃生的希望,那麽敵軍都會向生路逃去,這樣就沒人願意留下來拚命了。
此時的局勢也是一般,晉軍逃生的希望已經有了,若是等到一部分人已經安然渡河過去後,剩下的軍隊就會出現不安,這一點不管李存勖如何安撫都不可能完全製止得了。
而吳軍也會逐漸加強攻擊的力度,到那時候,晉軍真正的考驗才會來臨。
果然,隨著第一批渡河的晉軍在岸邊大批將士們的注目下,安然渡過黃河,在北岸緩緩靠岸,還留在南岸的將士們頓時出現騷動,之前還算有序的河岸邊立即有些許混亂出現。
眾多將士們不斷擁擠著向前,都希望自己能盡早登船渡河;而之前那些被留下來斷後的將士們,此時也有些不安起來,他們時不時的迴頭向河麵上望去,不知何時才能輪到自己渡河。
與此同時,吳軍的進攻力度也在迅速增強,在軍官將領的帶領下,刀盾手手持盾牌頂著敵軍的箭雨緩緩向前,後方的弓弩手則迅速射擊,發射出密集的箭雨。
此時,五具蘇州炮也已經運到,楊渥立即下令將其送到前方去組裝起來。
很快,在將士們的一片歡唿聲中,五具蘇州炮先後被組裝好,並做好了發射前的準備。
這時,楊渥指了指遠處若隱若現的河岸邊,對負責操作蘇州炮的軍官道:“此地距離河岸有近兩裏的路程,據孤所知,這應該處在蘇州炮的極限射程上,你可以射中敵軍的船隻嗎?”
那軍官猶豫了一下,道:“迴稟大王,這個隻怕有些困難,畢竟您也知道,蘇州炮的準頭可不好,而且這距離實在太遠了一些。若是蘇州炮的數量多的話還有可能命中,不過現在才五具蘇州炮,想要擊中實在太難了。”
楊渥擺了擺手,笑道:“沒關係,你就照著敵軍的船隻發射,就算不能擊中,也要嚇唬嚇唬他們。”
五具蘇州炮能用來幹嘛?若是用在前方的戰事,隻怕最多也就聽個響,起不到多大用處,畢竟對於雙方數萬大軍的激戰來說,五具蘇州炮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不過若是將其用來製造恐慌,那卻是再好不過了。
尤其是此時晉軍急著渡河,許多將士都擁擠在河岸邊上,若是被蘇州炮擊中,定能製造巨大恐慌;而一旦晉軍因此發生混亂,那麽李存勖好不容易安撫下來的軍心就要徹底完蛋了。
到時候吳軍大舉進攻,晉軍不潰散才是怪事。
當命令下達之後,李紹榮立即率領麾下登船,與晉軍水軍配合,衝擊吳軍水軍的防線。
吳軍一方的大船都被上遊鐵索給阻斷了,無法抵達,所以戰場周圍隻有小船搭載水軍將士作戰。
此外,對楊劉南城那邊的河道封鎖也需要留下部分兵力,所以在劉家村這邊的兵力不算太多,麵對晉軍水軍時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更何況此時對晉軍來說局勢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候,當初渡河南下時,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去解救友軍,而如今他們的目標卻是挽救自身的性命。
若是不能擊退敵軍水軍的封鎖,那麽大軍就會被困死在大河南岸。
在這種絕境的逼迫下,為了能開辟出一條生路,晉軍將士可謂是拚死作戰,李紹榮此時又恢複了往日的驍勇,親自率部衝擊,麾下將士殊死血戰,奮勇向前。
終於,小半個時辰之後,吳軍水軍被稍稍擊退,通往河北的道路勉強被打通了。
雖然此時吳軍的戰船就在不遠處,他們射出的箭矢還能威脅到渡河的船隻,但李存勖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渡河的行動立即開始。
與此同時,石敬瑭、趙在禮也已經率領麾下將士嚴陣以待。
他們在這短短半個多時辰之內,已經挖掘好了一條壕溝,又砍伐樹木,堆在陣前,當做簡易的胸牆,為躲在後方的士兵提供一些掩護。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鼓舞士氣,若是軍無戰心,那麽即便有一座堅城在此,也難以固守;反過來,若是將士們士氣高昂的話,那麽即便處在平地上與敵軍交戰,也同樣能固若金湯。
尤其是對此時的晉軍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
一來晉軍剛剛打了敗仗,士氣低落,軍心浮動;二來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大軍即將渡河,此時留下來斷後就如同送死一般。
當自己的友軍已經搭載船隻開始渡河迴家的時候,自己卻還要留下來與敵軍血拚,這種情況下將士們不造反就不錯了,還能指望他們堅決抵抗不成?
所以安撫軍心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好在李存勖對此早有預料,他對留下來負責斷後的將士道:“將士們,我軍這次南下作戰失利,現在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咱們的身後不遠處就是大河,那裏有足夠的船隻,隻要能登上船隻,就有希望安然迴到河北,而留下來斷後的你們,卻有可能送命。”
李存勖的話剛一開頭,便使得士卒們一片騷動不安,隻聽他接著大聲道:“很不幸,你們就是將要留下來斷後的人!抵擋敵軍,為大軍渡河爭取時間,這就是你們的任務。你們是不是認為,自己已經被拋棄了?”
這一下,不僅普通士卒一片嘩然,就是那些軍官將領們也都騷動起來。
石敬瑭和趙在禮二人更是皺了皺眉,不知道李存勖為何要這麽說。
畢竟在場之人大多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兵,留下來斷後的危險性大家都有數,但也沒必要這麽直接說出來吧?
這下好了,原本情緒還比較平靜的將士們,現在都有些不安起來,一個個東張西望,似乎在考慮一旦局勢不妙,自己該如何逃命一般。
對此情形,李存勖卻是視若不見,他等了片刻,等眾人重新安靜下來,這才大聲道:“你們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孤卻看得出來,你們心中是有這種擔心的。”
“不過,孤要說的是,孤絕對不會拋棄你們,絕對不會!”
他策馬飛奔,到了一處山坡上後,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大聲說道:“三天前,孤率領你們渡河時,那時候孤是第一個登上南岸的;如今撤兵迴去,孤也會最後一個登上北岸!”
“什麽?大王會最後一個渡河?”
“這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眾將士頓時更加騷動起來,一個個都在小聲嘀咕著,臉上帶著一絲期待,同樣也帶著一絲懷疑。
而石敬瑭等人也終於明白了李存勖的打算。
若是作為晉王的他真的能做到最後一個渡河,那麽將士的軍心肯定能立即安定下來。
這種承諾,比任何賞格,或者任何其他虛言都有用得多,因為這給了將士們生的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與晉王一同留下來戰鬥,而不是被晉王給拋棄了。
當然,若是李存勖真的如此做的話,那麽他本人也將麵臨著極大的危險,甚至最後能不能逃迴河北去都難說。
不過此時兩人也沒打算勸阻,因為那樣的話,隻怕軍心就真的完了。
李存勖雖然聽不到士卒們的竊竊私語,也沒有他心通,沒法感應到大家的想法,不過他卻從眾人臉上看到了懷疑。
他當即取出一支箭矢,大聲說道:“孤在此起誓,隻要還有一兵一卒在南岸堅持戰鬥,孤就絕不會率先渡河!若違此誓,有如此箭!”
說完,他雙手用力一扳,頓時將手中箭矢折為兩斷。
這個時代的人對於誓言還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對李存勖這種身份尊貴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當著全軍數萬將士的麵鄭重立下的誓言,若是李存勖違背了,那他身為晉王的威信都將蕩然無存。
所以在他這般立誓之後,晉軍將士頓時便歡唿起來:“誓死奮戰!”
此時,楊渥正在騎兵的護衛下抵近晉軍營地探查,聽到晉軍的歡唿後,頓時皺了皺眉。
“李存勖果然非常人可比啊,都到了這種境地了,也不知道他用的什麽辦法,居然還能激發將士們的戰心,讓他們發出如此歡唿。僅憑這一點,他的能力就足以超越絕大多數將領啊!”
心中感歎了一句,他接著對陪伴在身旁的眾將道:“看來李存勖打算渡河了。那麽咱們也要準備行動起來,一定不能讓晉軍溜走了!”
一旁的李德誠立即答道:“大王,末將願為先鋒。”
他覺得前兩天的大戰,前軍和中軍都遭到晉軍突襲,卻始終沒有被打垮,唯有自己統領的後軍被晉軍突襲擊潰了,所以心中總是不安,想要好好表現一下。
不過楊渥聽了後卻搖頭道:“不急,現在敵軍渡河才剛開始呢,何必急於一時?”
雖說如今吳軍占有極大優勢,但晉軍也不是軟柿子,甚至若是打得不好,還有可能被反傷。
對楊渥來說,拿下這一戰他有很大的把握,不過要想全殲晉軍,那卻是半點把握都沒有。
所以最好還是先等一等,等到晉軍已經有小半軍隊渡過河時再發起猛攻,那時候晉軍定然人心浮動,想著盡快渡河,軍無戰心。
這樣的話,吳軍就能以最小的代價擊潰敵軍,至於最終能幹掉多少敵軍,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觀察了一下晉軍的營地,發現晉軍已經修建了一些簡易的防禦工事後,楊渥皺眉道:“可惜我軍攜帶的床弩都已經被毀了,不然在這種時候正好能用上。”
當初與晉軍作戰時,吳軍一方憑借二十架床弩給敵軍造成了極大威脅,不過之後的戰事是在晚上進行,床弩的作用就沒那麽大了。
後來晉軍接連攻破吳軍防線,迫使吳軍撤退到山頂上去,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防止床弩落入敵人手中,朱虔佑在撤退時下令將來不及帶走的床弩全部毀掉。
不想李簡卻道:“大王,雖說末將來得匆忙,帶過來的援軍不多,不過末將卻攜帶了五具蘇州炮,可以投入使用。”
楊渥聽了又驚又喜,道:“既然帶了蘇州炮,那為何還不組裝起來?”
李簡尷尬道:“那蘇州炮如今應該還在運輸之中,想來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抵達。”
楊渥點了點頭。
這時候,晉軍一方也發現他們這支抵近偵查的騎兵隊,當即派出數百騎兵前來驅趕。
“走吧,咱們也該迴去了。”楊渥看了一眼,平靜道。
迴到營地,他當即下令大軍啟程向前壓,一直逼近到距離敵軍隻有一裏時才停下來。
這種距離對雙方大軍來說已經非常近了,實際上若不是晉軍修建簡易工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自身騎兵的出擊路線,楊渥也不敢這麽大搖大擺的逼上來。
此時晉軍第一批渡河的士卒已經開始登船,為了盡可能的多載士兵,李存勖下令所以將士都脫掉身上鎧甲,扔下兵器,以減輕重量;而且每艘船都擠得滿滿的。
這樣一來,渡河的速度比三天前還要快上許多。
而吳軍這時候也開始發起進攻,主要由王儼儔和李簡帶來的援軍擔任先鋒任務,畢竟他們乃是生力軍,並沒有經曆血戰,此時的戰力是最完整的。
麵對吳軍的進攻,晉軍一方激烈抵抗。
李存勖安撫軍心的策略此時起到了極大作用,當士卒們見到身為大軍統帥的晉王果然沒有渡河,而是騎馬立在高坡上,靜靜關注著戰局時,大家的心情頓時安靜下來,軍官將領們也能夠專心指揮作戰了。
晉軍的防線就如同當初楊渥的布置一般,也是沿著渡河口組成一道弧形防線,同時將騎兵布置在側翼,以方便隨時出擊。
後方的晉軍在將領們的調度下安然有序的登船,而前方的將士則拚死抵抗吳軍的進攻,一切看上去都很順利,似乎晉軍安然撤迴河北不是問題。
不過李存勖卻知道,這看上去平靜,實際上不過是因為吳軍尚未開始發力而已。
正如同圍城必闕一樣,若是一點逃生的希望都不留,那麽敵人就會拚死反抗,反而不易將其消滅;但若是給敵軍留下逃生的希望,那麽敵軍都會向生路逃去,這樣就沒人願意留下來拚命了。
此時的局勢也是一般,晉軍逃生的希望已經有了,若是等到一部分人已經安然渡河過去後,剩下的軍隊就會出現不安,這一點不管李存勖如何安撫都不可能完全製止得了。
而吳軍也會逐漸加強攻擊的力度,到那時候,晉軍真正的考驗才會來臨。
果然,隨著第一批渡河的晉軍在岸邊大批將士們的注目下,安然渡過黃河,在北岸緩緩靠岸,還留在南岸的將士們頓時出現騷動,之前還算有序的河岸邊立即有些許混亂出現。
眾多將士們不斷擁擠著向前,都希望自己能盡早登船渡河;而之前那些被留下來斷後的將士們,此時也有些不安起來,他們時不時的迴頭向河麵上望去,不知何時才能輪到自己渡河。
與此同時,吳軍的進攻力度也在迅速增強,在軍官將領的帶領下,刀盾手手持盾牌頂著敵軍的箭雨緩緩向前,後方的弓弩手則迅速射擊,發射出密集的箭雨。
此時,五具蘇州炮也已經運到,楊渥立即下令將其送到前方去組裝起來。
很快,在將士們的一片歡唿聲中,五具蘇州炮先後被組裝好,並做好了發射前的準備。
這時,楊渥指了指遠處若隱若現的河岸邊,對負責操作蘇州炮的軍官道:“此地距離河岸有近兩裏的路程,據孤所知,這應該處在蘇州炮的極限射程上,你可以射中敵軍的船隻嗎?”
那軍官猶豫了一下,道:“迴稟大王,這個隻怕有些困難,畢竟您也知道,蘇州炮的準頭可不好,而且這距離實在太遠了一些。若是蘇州炮的數量多的話還有可能命中,不過現在才五具蘇州炮,想要擊中實在太難了。”
楊渥擺了擺手,笑道:“沒關係,你就照著敵軍的船隻發射,就算不能擊中,也要嚇唬嚇唬他們。”
五具蘇州炮能用來幹嘛?若是用在前方的戰事,隻怕最多也就聽個響,起不到多大用處,畢竟對於雙方數萬大軍的激戰來說,五具蘇州炮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不過若是將其用來製造恐慌,那卻是再好不過了。
尤其是此時晉軍急著渡河,許多將士都擁擠在河岸邊上,若是被蘇州炮擊中,定能製造巨大恐慌;而一旦晉軍因此發生混亂,那麽李存勖好不容易安撫下來的軍心就要徹底完蛋了。
到時候吳軍大舉進攻,晉軍不潰散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