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唿,唿,唿……”樹林裏,粗重的喘氣聲不時傳來。


    “隊長,停下來歇會兒吧,實、實在是跑不動了……”


    “不行,咱們現在和戰場的距離還很近,敵軍很快就會追過來。大家再堅持一下,敵軍不可能一直追擊下去的!”何成一邊喘氣,一邊大聲鼓舞著手下人的士氣。


    就在不久之前,原本擊敗了吳軍之後,在董璋的命令下,梁軍上下競相爭功,對吳軍窮追不舍,然而誰知沒過多久,他們就遭到吳軍大隊騎兵的突襲,大軍一片混亂,根本無法抵擋。


    更要命的是,作為主將的董璋竟然見勢不妙,在第一時間就帶著侍衛逃跑了,失去指揮的大軍更加混亂,在吳軍的進攻下立即崩潰,將士們四散而逃。


    何成帶著手下幾十個士兵也在逃亡的行列之中,他們的運氣不怎麽好,被一支吳軍騎兵盯住,跟在他們後麵不停追殺,隻要是掉隊的士兵都被他們殺死或者俘虜。


    此時,還跟在何成身後的士兵已經隻有十多個人,並且大夥兒都已經精疲力竭,其中幾個還帶著傷。


    “隊長,以小的之見,咱們何必要跑?不如直接投降吳軍算了。”一個士兵氣喘籲籲的道,他手中的兵器早就被扔了,頭發散亂,極為狼狽。


    “就是,還不如直接投降算了,聽說隻要是投降的,吳軍都不會殺掉,最多就是送到南方去修路;若是運氣好,直接編入效義軍,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另一個士兵附和道。


    “是啊,不如投降吧,隊長!”其他士兵紛紛附和。


    何成心中苦笑,知道大家都已經沒有鬥誌,隻想著投降,而且即便繼續逃跑也難以逃脫,對方是騎兵,他們是步兵,兩條腿的如何能跑得過四條腿的?更何況,他們中午還沒有吃飯,餓著肚子沒有多少力氣逃跑。


    “好,既然大家都要投降,那我也不會反對。大家都停下來,等敵軍來了咱們就一起投降吧。”何成停下來,喘了口氣道。


    “多謝隊長!”眾人連忙答應下來。


    不一會兒,一支十餘人的騎兵小隊追上來,何成當即上前請求投降。


    對這種主動來降的,吳軍自然不會為難他們,很快就派人將他們押往後方營地。


    ……


    像何成這樣選擇投降的不在少數,今日這一戰,吳軍取勝實在是太輕鬆了。


    除了一開始作為誘餌的那五百步兵遭到一定損失外,之後的伏擊進展得極為順利,到晚上柴克宏下令停止追擊時,吳軍光是俘虜就抓獲了七千多人,另外還斬殺了兩千多敵軍,至於繳獲的兵器鎧甲更是不計其數。


    等到最後結果統計出來後,大喜過望的柴克宏當即下令將捷報傳到宋州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親自率部押送俘虜,準備返迴宋州,終於在這天下午趕到宋州城外。


    而此時,朱虔佑率領的左騰驤軍剛好也抵達宋州,加入圍城的吳軍序列。


    兩個好消息同時傳到,這讓吳軍將士歡欣鼓舞。


    “傳令下去,讓左騰驤軍派兵將那些俘虜押送到城下去,讓守軍知道,他們一直期望的援軍已經被我軍擊敗了,讓他們趁早投降。本將就不信,失去了援軍之後,他們還會堅持下去。”李承鼎當即下令。


    他的命令當即被執行下去,朱虔佑親自率領五千人押送昨日抓獲的七千多俘虜來到宋州城下耀武揚威,同時派人去城下勸降。


    “城中守軍聽著,你們以三千將士奮勇抵抗我軍,前後已經堅守一個月,這足以證明你們的忠勇。不過如今你們所期望的援軍已經被我軍擊敗,七千多人做了我軍的俘虜,霍彥威、王彥章、董璋等將領都已經潰敗。”


    “如今你們失去了援軍,自身又傷亡慘重,已然無法堅守,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


    勸降的聲音傳遍城中,很快就引起城中守軍巨大騷動。


    “什麽?咱們的援軍已經被擊敗了?”


    “七千多人做了俘虜?”


    “王彥章、霍彥威、董璋等將軍都被擊潰?”


    聽著這些消息,望著城外不遠處被繩子綁縛起來的密密麻麻的俘虜,城牆上麵每個將士心中都惶恐不安,麵色蒼白。


    這一個月時間他們看似堅決抵抗,但實際上大家心中都明白,若是沒有援軍趕來解圍的話,宋州城終究會落入吳軍手中。


    作為霍彥威的心腹將領,同時也是守軍主將的全彥,若是沒有他反複向將士們宣稱“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隻怕守軍早就支撐不住了。


    “援軍即將到來”這個口號也成了守軍堅持抵抗的最後動力和信念。


    而如今,援軍被擊敗,他們最後的希望破滅,眾將頓時心中沮喪,失去了堅守下去的勇氣。


    “諸位別信敵軍的陰謀,那是個圈套,被綁起來的並不是俘虜,一定是敵軍故意讓人假扮的,大家千萬不要相信!”全彥依舊不甘心,大聲鼓動道。


    不少人被他這麽一說,心中也開始遲疑起來。


    就在這時,隻見城外吳軍又有新的變動,幾個被綁縛起來的中年人光著膀子被推到城下來。


    “這位是崇德軍副指揮使邱德寧。”


    “這位是指揮使柳英東。”


    “這位是……”


    “這些人都是被我軍俘虜的梁軍將領,或許你們中有人認識他們,這些人可以證明我軍所言非虛,你們的援軍已經被擊敗,速速投降吧!”城下又有聲音傳來,引得守軍更加震動。


    借著此時尚未落山的夕陽餘暉,不少人紛紛踴到城牆邊上向遠處望去。


    “還真是柳將軍,他上次來過咱們宋州,本將當初見過他一麵。”


    “不錯,那人是邱德寧,本將與他認識,他是董將軍麾下的將領,沒想到他也被吳軍俘虜了。”


    眾將議論紛紛,很快就確認了下麵那幾個俘虜的身份。


    這下任由全彥怎麽否認,也無法讓眾將繼續平靜下來。


    “將軍,事到如今何必再否認?既然援軍已經敗了,咱們還是降了吧!”


    “是啊,將軍,咱們堅守城池這麽久,對朝廷也算盡忠了,現在也該為咱們自己考慮一下了。”


    “將軍,你對霍將軍忠心,但也要為自己前途著想啊,宋州已經堅守不下去,還是盡早降了吧!”


    ……


    眾將之所以堅守宋州,可不是出於什麽忠義,而是為了功勞;若是能守住宋州,這份大功足以讓每個人升官發財。


    但再怎麽大的功勞也要有命去拿才行,如今援軍斷絕,城中守軍傷亡慘重,繼續堅守也不過是送命,這樣的事情眾將自然不願去做;那些底層的將士更是早就不願再戰。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全彥心中不甘,但他也明白如今大勢已去。


    當天晚上,經過慎重商議之後,全彥派使者出城,與吳軍商議投降事宜。


    第二天,守軍出城向吳軍投降,宋州城正式落入吳國手中。


    有了宋州這座城池作為前進基地,不管是牽製梁軍,還是進一步向開封、洛陽等地進攻,吳軍都處於進退有度的有利局麵。


    與此同時,東麵劉信、米誌誠對山東各地的進攻進展同樣非常順利。


    劉信大軍抵達兗州後,兗州守軍抵抗了三天時間便被攻破,接著劉信率部繼續北上進攻鄆州。


    鄆州與兗州不同,這裏靠近黃河前線,守軍較多。


    晉軍在這些年裏一共在黃河南岸奪取了兩處渡口,其中一處在德勝城,位於滑州境內,靠近梁國的核心地區,北線梁軍的主力就駐守在距離德勝城不遠的楊村,與晉軍長期對峙。


    而另一個渡口楊劉渡在東阿以東六十裏,距離鄆州不遠。


    曆史上李存勖就是從這個渡口南下,一舉襲占兵力空虛的鄆州,並且最終率軍奔襲,攻破開封,消滅梁國。


    如今的鄆州守備力量較多,即便是吳軍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其攻陷。


    而米誌誠率領的另一路吳軍向沂州方向進攻,一路上勢如破竹,沂州、密州等地接連投降,不敢有絲毫抵抗。


    這種進展神速的局麵一直延續到青州城下才停下來,青州的平盧節度使王公儼率領守軍試圖抵抗。


    麵對這種局麵,米誌誠按照楊渥的命令,留下一萬人圍攻青州,他自己則率領其他大軍先行攻略其他州縣。


    到九月底,整個山東各地除了鄆州、齊州和青州三地還有抵抗外,其餘各地都落入吳國手中。


    與此同時,魏州城中的李存勖卻在為中原局勢的大變以及鎮州戰局的失利而感到憂心忡忡。


    從八月出兵攻打張文禮以來,一開始晉軍的進展極為順利,接連奪取趙州、深州、冀州等地,成德軍僅僅隻能依托鎮州城池進行抵抗。


    然而時間進入九月後,晉軍遭受了第一個大挫,晉軍猛將、相州刺史史建瑭在戰鬥中被流矢射中而陣亡。


    史建瑭之父史敬思原本就是李克用身邊的猛將,上源驛之變時,正是史敬思奮勇力戰,這才讓李克用成功逃脫,但史敬思也在那一戰中陣亡。


    後來史建瑭受到李克用重用,加上他繼承了其父的驍勇,每戰必身先士卒,很快就在軍中脫穎而出,成為晉軍中智勇雙全的名將。


    沒想到在攻打鎮州這樣一場“不起眼”的戰爭中史建瑭竟然會陣亡,消息傳來後,李存勖悲痛不已,當即就打算親自領兵征討。


    然而就在這時候,南麵吳軍北伐的消息終於越過梁軍的封鎖線傳來,讓李存勖大吃一驚。


    晉國與梁國征戰這麽多年,晉軍雖然接連取勝,但同樣損失慘重,而且士卒疲憊,經濟凋敝,北方各地人口大減,百姓為了支撐前方戰事而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負擔,其內部反戰的聲音同樣不少。


    這期間李存勖不是沒想過暫時和梁國停戰,以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但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河北各地這幾十年來一直在征戰,其基礎原本就比不上已經安定數十年的中原地區,而且晉國的核心人物大多都是武人,擅長統兵打仗卻不善於治理地方。


    雖然李存勖也曾試著拉攏士人,增強文治,然而不得不承認,在文治方麵晉國依舊做得不夠,別說與南方的吳國相比,就算與梁國相比也有所不如。


    如今晉國依靠戰場上的不斷勝利,接連對梁國發起進攻,隻有這樣才能讓晉國上下憋著一口氣,讓將士們保持高昂的士氣,讓大家為了戰勝強敵而努力奮鬥;即便是民生凋敝,負擔沉重,但在接連勝利的鼓舞下他們還能堅持下去。


    若是與梁國停戰的話,那股奮勇作戰的氣勢就泄了,晉國上下失去了奮鬥目標,很可能會鬆懈下來,到時候內部各種矛盾爆發,底層軍民的各種不滿必然會衝擊到晉國統治,統一天下的目標更是會成為空談。


    種種原因,都讓李存勖不能停戰,必須一直打下去。


    既然必須一直打下去,那麽李存勖自然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梁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夾河對峙,與梁國打消耗戰。


    在這期間,李存勖嚐試過領兵突襲敵軍後方,以期擊破梁軍防線,取得最後勝利;然而他的這次冒險最終換來的卻是胡柳坡之戰的慘勝。


    除了冒險突襲外,李存勖還多次派使者南下金陵,試圖勸說吳國北伐,與晉國一同出兵消滅梁國,瓜分中原。


    然而這樣的嚐試同樣以失敗告終,楊渥對他的建議一點興趣都沒有。


    但現在,吳軍卻突然出兵北伐了,這是李存勖等人完全沒預料到的。


    現在,擺在李存勖麵前的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當然是按照原定計劃,出兵攻打鎮州,以最快速度將鎮州拿下,然後出兵渡河南下,與吳國爭奪中原。


    第二種選擇就是以少量兵力牽製鎮州,現在就率領晉軍主力渡河南下,與吳軍一起將梁國消滅,爭奪中原之地,然後迴軍攻打鎮州。


    兩種選擇看上去隻是先後順序的不同,但最終的結果卻可能有天差地別,讓李存勖深感頭痛,不知該如何決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國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國軍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國軍棋並收藏南國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