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翔與李振二人為了梁國的未來局勢而擔憂,身處蕭縣前線的牛存節的日子同樣不怎麽好過。
經過這幾年不斷的大敗後,如今的梁國不僅是當年那些百戰老兵幾乎損失殆盡,更重要的是軍隊的靈魂已經被打掉了。
當初的梁軍,因為征戰四方百戰百勝的緣故,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了一種強烈的自信和榮耀感,這在無形之中就能提高軍隊戰鬥力。
再加上那時候大家都在梁國的建立而奮鬥,軍隊凝聚力也很強。
而現在呢?北方對晉國已經是年年戰敗,甚至去年年初的時候,朱溫還被一個假消息給嚇得連夜遁逃一百五十多裏,這對梁軍的士氣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南方對吳國的戰爭同樣不怎麽妙,去年江陵之戰的大敗同樣重創了梁軍的士氣。
到如今,梁軍早就沒有了當年那種俯視其他勢力的心態,有的僅僅是畏懼和不安。
此時,牛存節帶著副將劉鄩等人走在軍營裏麵,見到的就是一副惶恐不安的情形,將士們的臉上都充滿著迷茫,眼神中都有些不安,顯然大家對於戰勝強敵都沒有半點信心。
便是那些軍官的表現也不比普通將士好多少,尤其是在得知吳王楊渥親自領兵之後,他們的情緒就低落了許多。
經過去年的一場大敗之後,如今的吳王楊渥就如同晉王李存勖一般,都是梁軍最不願意碰上的大敵。
“指望這樣的軍隊去擊敗吳軍,而是還是由吳王親自統領的,兵力比我軍更多,也更加強大的軍隊,這難度未免太大了!”巡視完一遍後,迴到中軍大帳,牛存節不由得對劉鄩歎息。
“將軍,若是連身為統帥的你都是這樣的想法,那麽咱們就真的沒有希望取勝了!”劉鄩皺眉道。
“怎麽?你難道還以為咱們能擊敗吳軍,然後乘勝攻破徐州嗎?”
“將軍,要想正麵擊敗吳軍自然很難,不過咱們也未必沒有機會。”劉鄩道。
“嗯?那你倒是說來聽聽,都有些什麽辦法可以擊敗吳軍?若是太過行險的辦法就別說了,如今的局勢,咱們實在不能再冒險了!”牛存節饒有興致的問道。
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劉鄩會不會想出什麽冒險計策來,所以特意提醒了一句。
雖然與劉鄩打交道的時間並不算多,不過牛存節也知道此人有個一步百計的稱號,不過對於這個稱號牛存節卻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通過這幾天的接觸,牛存節也發現,劉鄩的用兵風格的確稱得上百變多端,不過他想出的計謀很多都過於行險,這讓向來用兵求穩的牛存節不怎麽滿意。
“牛將軍放心,現在的局勢便是末將想要行險隻怕也沒有什麽機會。末將的辦法有這麽幾個,將軍不妨參考一二。”劉鄩苦笑道。
“第一個辦法,那就是趁著現在吳軍主力沒有抵達,尤其是吳王楊渥沒有到達的時機,先設法擊敗周本、王綰,以削弱吳軍的士氣。隻要周本二人一敗,後續的吳軍必然士氣大降,而我軍士氣大增,接下來才有機會擊敗吳軍。”
牛存節聽了頓時答道:“此策聽上去還不錯,不過難度太大。那周本也算吳國名將,昔年象牙潭一戰天下誰人不驚?如今此人領兵至此,我等不可小覷。”
他之前當然也想過先擊敗周本,不過這段時間的對峙讓他發現,周本並不是他想的那樣隻會恃勇,在用兵方麵的確有其過人之處,自己並沒有擊敗對方的把握。
劉鄩聽了毫不感到意外,他接著道:“第二個辦法,那就是拖!”
“拖?你是說用長時間對峙的辦法來耗死敵軍?這個隻怕很難。原本本將也想過這樣,畢竟吳國剛剛遭受了大旱,接著又有蝗災肆虐,按理說吳國府庫的糧食應該消耗得差不多了。若是打持久戰,對方肯定拖不起。”
“不過後來本將又覺得,救援徐州原本隻需要兩三萬人守城就足夠了,沒必要動用太多軍隊。”
“但吳王楊渥既然敢於動用這麽多的兵馬前來,想來他也考慮了到自己府庫中的錢糧儲備,所以要用拖延時間的辦法來耗死他們隻怕不可行。”牛存節搖頭道。
劉鄩點頭道:“不錯,吳王應該不會犯這麽明顯的錯誤,不過咱們若是沒有別的辦法的話,那也隻能試一試了。”
牛存節接著問道:“那別的辦法呢?你總不至於就這兩個辦法吧?”
劉鄩沉聲道:“第三個辦法,那就是突襲宿州!”
“突襲宿州?你是說咱們留下一部分兵力在這裏與吳軍對峙,並且吸引敵軍的注意力,然後暗地裏率領主力前去攻打宿州?”牛存節眼神一亮,連忙問道。
這個辦法他之前倒是沒有想過,畢竟朱友貞給他的任務是攻打徐州,而宿州原本就有大量吳軍駐守,最近更是有李簡率領一萬多大軍前來增援,想要將其打下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錯,宿州城小,加上原本的駐軍就有不少,李簡的大軍隻怕要駐守在宿州城外,咱們就先打掉李簡。若是能夠取得成功,那也是一番功勞,而且還能提振將士們的士氣。”劉鄩鼓動道。
牛存節點了點頭,現在的局勢,周本和王綰率領的三萬多吳軍,因為距離較近的緣故,已經先梁軍一步抵達徐州城;而李簡率領的一萬三千吳軍,同樣在不久前抵達宿州;至於楊渥親自統領的金陵大軍,因為距離遙遠的緣故,目前反而還在路上。
若是能夠在楊渥抵達之前先擊敗李簡,那不僅能重挫敵軍的士氣,更是能提升梁軍的士氣。
此外,這一次攻打徐州牛存節原本就沒信心,若是不能攻破徐州,但能夠擊敗李簡的話,那他迴去也能向朱友貞有個交代了。
當然,若是宿州的吳軍沒有準備,讓他將宿州都攻破的話,那就是一次大勝了;不過這種可能還是極小的,至少牛存節沒有做什麽指望。
“也罷,這個主意既然是你出的,那就由你來具體執行吧。”牛存節下定決心後,當即便下達命令:“本將親自領兵兩萬在蕭縣牽製周本,而你統領五萬大軍前去突襲宿州。”
“這……”劉鄩連忙道:“將軍身為主將,真能留在這裏擔當牽製任務呢?還是由末將留在這裏,將軍去宿州吧。”
“不必了,正是因為本將是主將,所以留在這裏才能更好的迷惑吳軍。而且這種偷襲的活,實在不是本將的長處啊。”牛存節擺手拒絕道。
“這,好吧,末將聽從將軍的安排就是。”
“不管怎麽說,總要先試試,實在不行就撤迴去。咱們這支兵力已經是最後的機動軍隊了,寧願無功而返也不能折損在這裏!”牛存節最後囑咐道。
“將軍放心,末將心中有數。”劉鄩點頭道,說完便告辭迴去準備。
……
當劉鄩準備率軍突襲宿州時,正在船上的楊渥也正忙著提醒各部小心梁軍的突襲。
“派人去各州提醒一下,要注意梁軍的暗中突襲,不光是周本那邊要注意,宿州、濠州、海州甚至是壽州等地都要注意。”躺在靠椅上,楊渥懶洋洋的對朱瑾吩咐著。
“這個,有必要專門派人提醒嗎?要知道各州守將都是穩重之人,應該不會給敵軍偷襲的機會的。”朱瑾遲疑道。
“有必要,當然有必要。這一次咱們不管是兵力還是將士士氣等都占有優勢,再加上咱們的目的是守住徐州,而敵軍卻要攻取徐州,這其中難度相差何等之大,牛存節二人豈能不知?”郭崇韜笑著插嘴道。
“不錯,若是敵軍不出奇謀的話,他們沒有任何機會。不過說到奇謀,還有什麽能比偷襲更加簡單有效?”楊渥眯著眼道。
同時,他的心中又暗自補充了一句:“最重要的一點,此次梁軍的副統帥乃是劉鄩,此人最是喜歡偷襲了。”
曆史上劉鄩的那一次偷襲可謂是石破天驚一般,居然直接扔下李存勖的主力大軍,自己率領七萬梁軍前去偷襲兵力空虛的晉陽。
這要是讓他成功了的話,說不定晉梁爭霸的最終結局就要被逆轉了。
可惜他的計劃還是有些想當然了,以步兵為主力的梁軍,想要長途奔襲一千多裏外的晉陽,而且中間還隔著多做晉國占領的城池,還有太行山脈的崎嶇山路,再加上李存勖的騎兵還占據著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奔襲成功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而最終,劉鄩也因為意圖暴露,差點被晉軍包圍,雖然幾經輾轉之後逃了出來,不過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最終劉鄩還是被晉軍圍殲在魏州城下,七萬大軍全軍覆沒。
當然,這次兵敗的責任也不全在劉鄩一個人身上,身在後方的朱友貞也需要負很大責任,若不是此人一直在後方催促,劉鄩想來也不會冒險。
朱瑾按照楊渥的要求派人去傳令後,楊渥接著對身旁的範遇問起來:“金陵那邊最近有什麽消息沒?還有北方的燕國,聽說如今劉守光已經撐不下去,有投降的打算了,現在是不是有新消息了?”
“啟稟大王,金陵那邊局勢安好,並沒有什麽要緊事發生。至於北方燕國,據咱們的密探匯報,如今劉守光已經向周德威多次請求投降,但周德威擔心其有詐,所以一概拒絕了。”
楊渥心中一動,連忙問道:“咱們的密探連這種消息都能打聽到了嗎?”
範遇臉上露出笑容道:“臣這也是遵照大王的命令提前布置,這幾年時間下來總算沒有辜負大王的期望。”
郭崇韜和朱瑾二人聽了後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中露出“果然如此”的意思。
“大王果然在幾年前就開始暗中派遣細作到晉國去了,隻是不知道在晉國中擔任什麽職務。”
可惜密探的事物都是由範遇一個人在打理,其他人一概不能插手,所以朱瑾二人心中有數,卻不會主動問出來。
楊渥卻是笑著搖搖頭,有些不以為然的道:“雖然說是孤讓你提前安排的,但具體的事情卻是你去做的,所以這是你的功勞,孤心中有數。”
接著,他又說道:“周德威此人雖然是出於謹慎,這才拒絕了劉守光的投降。不過孤卻覺得劉守光這次投降應該是出自於真心實意。看來燕國的滅亡就在眼前啊!”所完,楊渥皺眉沉思起來。
如今吳國除了嶺南之外,南方其他地區都已經攻占;但與此同時晉國也將會統一北方,接下來掃除了側翼的威脅後,接下來晉軍就可以全力南下了。
當然,拿下燕國對於晉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以前的晉國雖然強大,卻並不富有,缺乏足夠的經曆基礎和兵員基礎題。
所以每次晉軍攻打梁國時,往往都隻能發起一段時間的進攻,然後就會因為後勤補給等方麵跟不上而被迫停止進攻。
但現在,隨著幽州被晉國收入入囊中,晉軍最後一個短板也被補全,有了幽州的人口和積蓄作為後盾,再加上晉軍強大的實力,可以說現在的晉國才真正有了壓製梁國的實力。
當然,楊渥也並不感到擔心,一來梁國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梁軍的實力雖然比不上晉軍強大,但要遏製晉軍的進攻還是輕而易舉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嘛,攻占了幽州並不意味著李存勖的麻煩就此結束,李存勖還有其他幾個敵人存在。
首先兩個敵人自然是如今還被李存勖當做盟友的趙王和北平王王處直二人。
這兩人的根本目的就是割據一方,即便如今在李存勖麾下聽用,但這也隻是一種暫時的自保手段罷了。
而李存勖對於趙國和北平國未必就沒有野心,如今雖然他還能忍住,但將來若是這兩國出現動亂的話,李存勖必然趁機下手。
至於李存勖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大敵,那就是如今塞外那位正在迅速崛起中的契丹王者,耶律阿保機。
經過這幾年不斷的大敗後,如今的梁國不僅是當年那些百戰老兵幾乎損失殆盡,更重要的是軍隊的靈魂已經被打掉了。
當初的梁軍,因為征戰四方百戰百勝的緣故,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了一種強烈的自信和榮耀感,這在無形之中就能提高軍隊戰鬥力。
再加上那時候大家都在梁國的建立而奮鬥,軍隊凝聚力也很強。
而現在呢?北方對晉國已經是年年戰敗,甚至去年年初的時候,朱溫還被一個假消息給嚇得連夜遁逃一百五十多裏,這對梁軍的士氣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南方對吳國的戰爭同樣不怎麽妙,去年江陵之戰的大敗同樣重創了梁軍的士氣。
到如今,梁軍早就沒有了當年那種俯視其他勢力的心態,有的僅僅是畏懼和不安。
此時,牛存節帶著副將劉鄩等人走在軍營裏麵,見到的就是一副惶恐不安的情形,將士們的臉上都充滿著迷茫,眼神中都有些不安,顯然大家對於戰勝強敵都沒有半點信心。
便是那些軍官的表現也不比普通將士好多少,尤其是在得知吳王楊渥親自領兵之後,他們的情緒就低落了許多。
經過去年的一場大敗之後,如今的吳王楊渥就如同晉王李存勖一般,都是梁軍最不願意碰上的大敵。
“指望這樣的軍隊去擊敗吳軍,而是還是由吳王親自統領的,兵力比我軍更多,也更加強大的軍隊,這難度未免太大了!”巡視完一遍後,迴到中軍大帳,牛存節不由得對劉鄩歎息。
“將軍,若是連身為統帥的你都是這樣的想法,那麽咱們就真的沒有希望取勝了!”劉鄩皺眉道。
“怎麽?你難道還以為咱們能擊敗吳軍,然後乘勝攻破徐州嗎?”
“將軍,要想正麵擊敗吳軍自然很難,不過咱們也未必沒有機會。”劉鄩道。
“嗯?那你倒是說來聽聽,都有些什麽辦法可以擊敗吳軍?若是太過行險的辦法就別說了,如今的局勢,咱們實在不能再冒險了!”牛存節饒有興致的問道。
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劉鄩會不會想出什麽冒險計策來,所以特意提醒了一句。
雖然與劉鄩打交道的時間並不算多,不過牛存節也知道此人有個一步百計的稱號,不過對於這個稱號牛存節卻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通過這幾天的接觸,牛存節也發現,劉鄩的用兵風格的確稱得上百變多端,不過他想出的計謀很多都過於行險,這讓向來用兵求穩的牛存節不怎麽滿意。
“牛將軍放心,現在的局勢便是末將想要行險隻怕也沒有什麽機會。末將的辦法有這麽幾個,將軍不妨參考一二。”劉鄩苦笑道。
“第一個辦法,那就是趁著現在吳軍主力沒有抵達,尤其是吳王楊渥沒有到達的時機,先設法擊敗周本、王綰,以削弱吳軍的士氣。隻要周本二人一敗,後續的吳軍必然士氣大降,而我軍士氣大增,接下來才有機會擊敗吳軍。”
牛存節聽了頓時答道:“此策聽上去還不錯,不過難度太大。那周本也算吳國名將,昔年象牙潭一戰天下誰人不驚?如今此人領兵至此,我等不可小覷。”
他之前當然也想過先擊敗周本,不過這段時間的對峙讓他發現,周本並不是他想的那樣隻會恃勇,在用兵方麵的確有其過人之處,自己並沒有擊敗對方的把握。
劉鄩聽了毫不感到意外,他接著道:“第二個辦法,那就是拖!”
“拖?你是說用長時間對峙的辦法來耗死敵軍?這個隻怕很難。原本本將也想過這樣,畢竟吳國剛剛遭受了大旱,接著又有蝗災肆虐,按理說吳國府庫的糧食應該消耗得差不多了。若是打持久戰,對方肯定拖不起。”
“不過後來本將又覺得,救援徐州原本隻需要兩三萬人守城就足夠了,沒必要動用太多軍隊。”
“但吳王楊渥既然敢於動用這麽多的兵馬前來,想來他也考慮了到自己府庫中的錢糧儲備,所以要用拖延時間的辦法來耗死他們隻怕不可行。”牛存節搖頭道。
劉鄩點頭道:“不錯,吳王應該不會犯這麽明顯的錯誤,不過咱們若是沒有別的辦法的話,那也隻能試一試了。”
牛存節接著問道:“那別的辦法呢?你總不至於就這兩個辦法吧?”
劉鄩沉聲道:“第三個辦法,那就是突襲宿州!”
“突襲宿州?你是說咱們留下一部分兵力在這裏與吳軍對峙,並且吸引敵軍的注意力,然後暗地裏率領主力前去攻打宿州?”牛存節眼神一亮,連忙問道。
這個辦法他之前倒是沒有想過,畢竟朱友貞給他的任務是攻打徐州,而宿州原本就有大量吳軍駐守,最近更是有李簡率領一萬多大軍前來增援,想要將其打下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錯,宿州城小,加上原本的駐軍就有不少,李簡的大軍隻怕要駐守在宿州城外,咱們就先打掉李簡。若是能夠取得成功,那也是一番功勞,而且還能提振將士們的士氣。”劉鄩鼓動道。
牛存節點了點頭,現在的局勢,周本和王綰率領的三萬多吳軍,因為距離較近的緣故,已經先梁軍一步抵達徐州城;而李簡率領的一萬三千吳軍,同樣在不久前抵達宿州;至於楊渥親自統領的金陵大軍,因為距離遙遠的緣故,目前反而還在路上。
若是能夠在楊渥抵達之前先擊敗李簡,那不僅能重挫敵軍的士氣,更是能提升梁軍的士氣。
此外,這一次攻打徐州牛存節原本就沒信心,若是不能攻破徐州,但能夠擊敗李簡的話,那他迴去也能向朱友貞有個交代了。
當然,若是宿州的吳軍沒有準備,讓他將宿州都攻破的話,那就是一次大勝了;不過這種可能還是極小的,至少牛存節沒有做什麽指望。
“也罷,這個主意既然是你出的,那就由你來具體執行吧。”牛存節下定決心後,當即便下達命令:“本將親自領兵兩萬在蕭縣牽製周本,而你統領五萬大軍前去突襲宿州。”
“這……”劉鄩連忙道:“將軍身為主將,真能留在這裏擔當牽製任務呢?還是由末將留在這裏,將軍去宿州吧。”
“不必了,正是因為本將是主將,所以留在這裏才能更好的迷惑吳軍。而且這種偷襲的活,實在不是本將的長處啊。”牛存節擺手拒絕道。
“這,好吧,末將聽從將軍的安排就是。”
“不管怎麽說,總要先試試,實在不行就撤迴去。咱們這支兵力已經是最後的機動軍隊了,寧願無功而返也不能折損在這裏!”牛存節最後囑咐道。
“將軍放心,末將心中有數。”劉鄩點頭道,說完便告辭迴去準備。
……
當劉鄩準備率軍突襲宿州時,正在船上的楊渥也正忙著提醒各部小心梁軍的突襲。
“派人去各州提醒一下,要注意梁軍的暗中突襲,不光是周本那邊要注意,宿州、濠州、海州甚至是壽州等地都要注意。”躺在靠椅上,楊渥懶洋洋的對朱瑾吩咐著。
“這個,有必要專門派人提醒嗎?要知道各州守將都是穩重之人,應該不會給敵軍偷襲的機會的。”朱瑾遲疑道。
“有必要,當然有必要。這一次咱們不管是兵力還是將士士氣等都占有優勢,再加上咱們的目的是守住徐州,而敵軍卻要攻取徐州,這其中難度相差何等之大,牛存節二人豈能不知?”郭崇韜笑著插嘴道。
“不錯,若是敵軍不出奇謀的話,他們沒有任何機會。不過說到奇謀,還有什麽能比偷襲更加簡單有效?”楊渥眯著眼道。
同時,他的心中又暗自補充了一句:“最重要的一點,此次梁軍的副統帥乃是劉鄩,此人最是喜歡偷襲了。”
曆史上劉鄩的那一次偷襲可謂是石破天驚一般,居然直接扔下李存勖的主力大軍,自己率領七萬梁軍前去偷襲兵力空虛的晉陽。
這要是讓他成功了的話,說不定晉梁爭霸的最終結局就要被逆轉了。
可惜他的計劃還是有些想當然了,以步兵為主力的梁軍,想要長途奔襲一千多裏外的晉陽,而且中間還隔著多做晉國占領的城池,還有太行山脈的崎嶇山路,再加上李存勖的騎兵還占據著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奔襲成功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而最終,劉鄩也因為意圖暴露,差點被晉軍包圍,雖然幾經輾轉之後逃了出來,不過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最終劉鄩還是被晉軍圍殲在魏州城下,七萬大軍全軍覆沒。
當然,這次兵敗的責任也不全在劉鄩一個人身上,身在後方的朱友貞也需要負很大責任,若不是此人一直在後方催促,劉鄩想來也不會冒險。
朱瑾按照楊渥的要求派人去傳令後,楊渥接著對身旁的範遇問起來:“金陵那邊最近有什麽消息沒?還有北方的燕國,聽說如今劉守光已經撐不下去,有投降的打算了,現在是不是有新消息了?”
“啟稟大王,金陵那邊局勢安好,並沒有什麽要緊事發生。至於北方燕國,據咱們的密探匯報,如今劉守光已經向周德威多次請求投降,但周德威擔心其有詐,所以一概拒絕了。”
楊渥心中一動,連忙問道:“咱們的密探連這種消息都能打聽到了嗎?”
範遇臉上露出笑容道:“臣這也是遵照大王的命令提前布置,這幾年時間下來總算沒有辜負大王的期望。”
郭崇韜和朱瑾二人聽了後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中露出“果然如此”的意思。
“大王果然在幾年前就開始暗中派遣細作到晉國去了,隻是不知道在晉國中擔任什麽職務。”
可惜密探的事物都是由範遇一個人在打理,其他人一概不能插手,所以朱瑾二人心中有數,卻不會主動問出來。
楊渥卻是笑著搖搖頭,有些不以為然的道:“雖然說是孤讓你提前安排的,但具體的事情卻是你去做的,所以這是你的功勞,孤心中有數。”
接著,他又說道:“周德威此人雖然是出於謹慎,這才拒絕了劉守光的投降。不過孤卻覺得劉守光這次投降應該是出自於真心實意。看來燕國的滅亡就在眼前啊!”所完,楊渥皺眉沉思起來。
如今吳國除了嶺南之外,南方其他地區都已經攻占;但與此同時晉國也將會統一北方,接下來掃除了側翼的威脅後,接下來晉軍就可以全力南下了。
當然,拿下燕國對於晉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以前的晉國雖然強大,卻並不富有,缺乏足夠的經曆基礎和兵員基礎題。
所以每次晉軍攻打梁國時,往往都隻能發起一段時間的進攻,然後就會因為後勤補給等方麵跟不上而被迫停止進攻。
但現在,隨著幽州被晉國收入入囊中,晉軍最後一個短板也被補全,有了幽州的人口和積蓄作為後盾,再加上晉軍強大的實力,可以說現在的晉國才真正有了壓製梁國的實力。
當然,楊渥也並不感到擔心,一來梁國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梁軍的實力雖然比不上晉軍強大,但要遏製晉軍的進攻還是輕而易舉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嘛,攻占了幽州並不意味著李存勖的麻煩就此結束,李存勖還有其他幾個敵人存在。
首先兩個敵人自然是如今還被李存勖當做盟友的趙王和北平王王處直二人。
這兩人的根本目的就是割據一方,即便如今在李存勖麾下聽用,但這也隻是一種暫時的自保手段罷了。
而李存勖對於趙國和北平國未必就沒有野心,如今雖然他還能忍住,但將來若是這兩國出現動亂的話,李存勖必然趁機下手。
至於李存勖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大敵,那就是如今塞外那位正在迅速崛起中的契丹王者,耶律阿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