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楊渥答應了不給劉誌超封爵,而且在劉龑繼承清海軍節度使的問題上表現得也很爽快,王定保的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一大半。
這次出使金陵他原本沒想著輕鬆,按照他之前預估的最壞的情形,便是楊渥直接拒絕承認劉龑繼承節度使之位,甚至堅持要讓劉隱之子劉誌超來繼任。
若是那樣的話,劉龑要麽就隻能選擇奉劉誌超為主,他以叔叔的名義來輔佐朝政,要麽就隻能與吳國翻臉,自己強行登位。
雖說以如今嶺南的局勢,就算與吳國翻臉,楊渥暫時也奈何不了嶺南,不過那樣一來,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就全廢了,而且也算斷了自己的後路。
但要是奉劉誌超為主的話,劉龑的統治就有些言不正名不順,容易讓某些有野心之人暗中鬧出事端來。
如今楊渥沒有糾纏這一點就直接承認了劉龑為新的節度使,這就讓王定保省下了口舌之力。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楊渥剛才還表現得態度溫和,沒有提出太過份的要求,讓他感到放鬆不少;但隨即,楊渥便提出了一個讓他感到心驚肉跳的要求。
“什麽,割讓賀、富、梧等六州之地?這怎麽可以?”
麵對楊渥的要求,王定保有些失態的大聲道。
楊渥提出的要求不是其他,而是要劉龑割讓昭州、賀州、富州、梧州、蒙州以及龔州這六州之地,他的理由是這六州並不屬於清海鎮管轄,所以應該收歸朝廷管轄。
清海軍節度使這個藩鎮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僅僅是二十多年前唐朝朝廷才設置,其管轄的範圍也就是廣州及其附近的一些州縣。
不過廣州附近畢竟是嶺南開發程度最高的地方,清海軍自然也是嶺南最強的藩鎮。
所以在此後的二十多年間,清海軍接連擴張,地盤迅速擴大,昭、富、梧等六州就是在此期間被劉隱吞並的。
雖說按照唐朝朝廷當初的規定,清海鎮自然不能管轄如今這麽大的地盤,不過在這個亂世,哪個藩鎮不是有實力的就擴張地盤,沒實力的就被人吞並。
像朱溫當初的宣武節度使,本來隻有包括汴州在內的四州之地,如今卻擴張到整個中原,並且最終取代唐朝,也沒見誰說與唐朝製度不合的事。
還有如今的吳國,當年也是從淮南節度使發展而來的,若是按照唐朝的規定來,那麽吳國的領地不知道要縮水多少才行。
此外還有江西的鎮南節度使,兩浙的鎮海節度使、鎮東節度使等,不就是因為實力不足所以被吳國吞並的嗎?也沒見楊渥出來講唐朝的規定。
王定保在心中腹誹不已,麵上卻是絲毫不敢提這些事,隻能據理力爭。
“……大王,這些領地都是我家郡王昔日從那些地方盜匪手中奪取來的,期間損兵折將難以計數,糧草輜重更是消耗無算,還請大王看在彭城郡王昔日功勞份上,收迴此要求!”
且不說楊渥提出的要求沒多少道理,便是有足夠的理由,這割地的條件也是他絕不敢答應的,不然迴到廣州後他的人頭隻怕就要落地了。
楊渥或許也是覺得自己提出的要求有些缺乏理由,所以在王定保苦苦哀求之下,最終答應隻要求處於北方的賀州、昭州、富州、蒙州這四州之地,對其他兩州不再做要求。
這個條件雖然比之前的那個要寬鬆了許多,不過依舊是個割地的條件,王定保自然不敢答應。
可惜不管他再怎麽講道理,擺事實,或者痛哭求情,或者以死相逼的耍賴,但楊渥始終不肯再退讓,最終王定保隻能帶著滿臉的憂愁暫時告退。
沒有圓滿完成任務,王定保自然不敢就這樣迴去,他隻好一邊派人迴廣州將楊渥的要求向劉龑提及,一邊留在金陵想要尋找機會求情。
……
“大王,之前突然提及割地之事,可是擔心劉龑趁著馬殷勢力衰微而出兵湖南?”
朝會散去後,陳彥謙等內閣大臣都很自覺的留了下來。
他們之前都看到了楊渥在朝會時突然收到消息,並且表現出極為驚訝的神色,所以他們都明白,一定是有什麽重要事情發生了,需要他們留下來商議。
此時,剛剛來到距離中極殿不遠的華蓋殿,陳彥謙便有些好奇的問道。
“不錯,馬殷去年為了準備潭州之戰,將湖南其他地方的兵力基本都抽調一空。”
“之前劉隱心中還存著讓馬殷來阻擋我軍的目的,所以沒有對湖南出兵趁火打劫。”
“不過現在馬殷在潭州兵敗,已然無力阻擋我軍的進攻,在這種情況下,難保劉龑不會趁機出兵湖南。”楊渥解釋道。
雖然說劉龑就算出兵湖南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將來總能奪迴來;但劉龑畢竟在名義上是臣服於吳國,若是他打著幫助吳軍對付馬殷的名義出兵,楊渥在短時間還真不能拿他怎麽樣。
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楊渥就需要提前下手,先提出一個劉龑難以接受的條件。
若是劉龑不答應,相信他也不敢因為這點事情與吳國翻臉,那麽接下來雙方就隻能就此事來不斷扯皮,這期間劉龑自然就不好再出兵湖南了。
而隻要時間拖延個一年半載,那時隻怕吳軍早就奪取整個湖南了。
若是劉龑真的答應割讓昭、賀等四州,那就更好了,因為失去這四州之後,嶺南與湖南之間的道路就被隔斷了,劉龑自然不能出兵湖南。
說到底,不過是要給劉龑製造點麻煩,增加一點壓力,不能讓他感到清閑。
解釋了一句關於嶺南的事情後,眾臣的心思卻更多放在楊渥之前收到的消息上麵。
“這是從潭州軍前剛剛發過來的,諸位都看看吧!”
不等眾臣詢問,楊渥便取出之前收到的那份文書,讓程勳呈遞給眾臣輪流閱讀。
文書中的內容並不多,也就是關於馬殷的使者節度判官高鬱將要出使金陵,並且向吳國提出兩國議和之事。
不過眾臣看了之後都有些驚訝。
要知道這個時代兩大勢力之間相互爭鋒,若是其中有一方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想要議和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像當初朱溫在占據絕對上風的情況下,之所以答應李茂貞的議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梁軍圍困鳳翔城長達一年時間,始終不能攻破城池,梁軍將士早就人困馬乏了;
在外部又有晉河東、淮南等勢力正在大肆擴張,再加上那次出兵關中朱溫最重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將唐昭宗控製在手中,所以在目的達成之後就同意了李茂貞的求和。
但如今吳國占據的優勢更大,而且還沒有什麽外部憂患,吳軍將士更是采用輪休製,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整,不存在將士疲憊的情況;而且馬殷也沒把握像李茂貞那樣守住城池而不被吳軍攻破。
所以馬殷想要議和,顯然很難,除非他能提出足夠優厚的條件,讓楊渥等人難以拒絕。
“大王,誠如許德勳所言,馬殷麾下那些征戰了數十年的沙場宿將如今尚在,而且楚軍的兵力也有不少,若是將馬殷逼急了,隻怕我軍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臣以為,若是馬殷提出的條件合適的話,大王不妨暫時和他停戰,先對付其他勢力再說!”
當眾臣還在思考之時,工部尚書楊信首先站出來道。
“合適的條件?那你說,怎樣的條件才算合適的條件?”楊渥笑問道。
“若是馬殷願意割讓整個湖南,這就是合適的條件!”
“不可!”
“不能這麽輕易就同意議和!”
楊信話音剛落,便有人站出來反對。
楊渥轉頭看去,見站出來反對的正是劉威和陶雅二人,不由得笑了起來。
隨著淮南那些老將接連病逝,如今還經曆過當年與孫儒鏖戰的老將已經不多了,而位列中樞的也就眼前兩人而已。
其他的不是級別不夠,就是在擔任都督,未能參加內閣會議。
便是李承嗣這位如今的軍中第一人,他當初投靠淮南的時候,孫儒都已經被斬殺多年,自然沒有經曆過於孫儒軍的慘烈交戰。
而劉威和陶雅二人卻是不同,他們兩個作為楊行密的心腹大將,當初就是抗擊孫儒的主要將領,在與孫儒交戰的過程中沒少被虐,麾下將士更是損失不少,仇怨可謂極大。
再加上後來淮南軍乃至吳軍在與馬殷交戰的過程中損失的那些將士,劉威二人自然不願意就這麽簡單的放過馬殷。
“馬殷這麽多年來一直與我軍為敵,給我軍造成了那麽多的傷亡,如今勢微力薄了才想起議和,這隻怕也太晚了吧?”劉威冷笑道。
“馬殷要想議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手中雖然還有些實力,不過與我軍相比差的太遠。大王,此人與我國為敵多年,必須將他徹底消滅,不然其他勢力也會效仿馬殷的!”陶雅的語氣同樣有些激進。
這次出使金陵他原本沒想著輕鬆,按照他之前預估的最壞的情形,便是楊渥直接拒絕承認劉龑繼承節度使之位,甚至堅持要讓劉隱之子劉誌超來繼任。
若是那樣的話,劉龑要麽就隻能選擇奉劉誌超為主,他以叔叔的名義來輔佐朝政,要麽就隻能與吳國翻臉,自己強行登位。
雖說以如今嶺南的局勢,就算與吳國翻臉,楊渥暫時也奈何不了嶺南,不過那樣一來,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就全廢了,而且也算斷了自己的後路。
但要是奉劉誌超為主的話,劉龑的統治就有些言不正名不順,容易讓某些有野心之人暗中鬧出事端來。
如今楊渥沒有糾纏這一點就直接承認了劉龑為新的節度使,這就讓王定保省下了口舌之力。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楊渥剛才還表現得態度溫和,沒有提出太過份的要求,讓他感到放鬆不少;但隨即,楊渥便提出了一個讓他感到心驚肉跳的要求。
“什麽,割讓賀、富、梧等六州之地?這怎麽可以?”
麵對楊渥的要求,王定保有些失態的大聲道。
楊渥提出的要求不是其他,而是要劉龑割讓昭州、賀州、富州、梧州、蒙州以及龔州這六州之地,他的理由是這六州並不屬於清海鎮管轄,所以應該收歸朝廷管轄。
清海軍節度使這個藩鎮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僅僅是二十多年前唐朝朝廷才設置,其管轄的範圍也就是廣州及其附近的一些州縣。
不過廣州附近畢竟是嶺南開發程度最高的地方,清海軍自然也是嶺南最強的藩鎮。
所以在此後的二十多年間,清海軍接連擴張,地盤迅速擴大,昭、富、梧等六州就是在此期間被劉隱吞並的。
雖說按照唐朝朝廷當初的規定,清海鎮自然不能管轄如今這麽大的地盤,不過在這個亂世,哪個藩鎮不是有實力的就擴張地盤,沒實力的就被人吞並。
像朱溫當初的宣武節度使,本來隻有包括汴州在內的四州之地,如今卻擴張到整個中原,並且最終取代唐朝,也沒見誰說與唐朝製度不合的事。
還有如今的吳國,當年也是從淮南節度使發展而來的,若是按照唐朝的規定來,那麽吳國的領地不知道要縮水多少才行。
此外還有江西的鎮南節度使,兩浙的鎮海節度使、鎮東節度使等,不就是因為實力不足所以被吳國吞並的嗎?也沒見楊渥出來講唐朝的規定。
王定保在心中腹誹不已,麵上卻是絲毫不敢提這些事,隻能據理力爭。
“……大王,這些領地都是我家郡王昔日從那些地方盜匪手中奪取來的,期間損兵折將難以計數,糧草輜重更是消耗無算,還請大王看在彭城郡王昔日功勞份上,收迴此要求!”
且不說楊渥提出的要求沒多少道理,便是有足夠的理由,這割地的條件也是他絕不敢答應的,不然迴到廣州後他的人頭隻怕就要落地了。
楊渥或許也是覺得自己提出的要求有些缺乏理由,所以在王定保苦苦哀求之下,最終答應隻要求處於北方的賀州、昭州、富州、蒙州這四州之地,對其他兩州不再做要求。
這個條件雖然比之前的那個要寬鬆了許多,不過依舊是個割地的條件,王定保自然不敢答應。
可惜不管他再怎麽講道理,擺事實,或者痛哭求情,或者以死相逼的耍賴,但楊渥始終不肯再退讓,最終王定保隻能帶著滿臉的憂愁暫時告退。
沒有圓滿完成任務,王定保自然不敢就這樣迴去,他隻好一邊派人迴廣州將楊渥的要求向劉龑提及,一邊留在金陵想要尋找機會求情。
……
“大王,之前突然提及割地之事,可是擔心劉龑趁著馬殷勢力衰微而出兵湖南?”
朝會散去後,陳彥謙等內閣大臣都很自覺的留了下來。
他們之前都看到了楊渥在朝會時突然收到消息,並且表現出極為驚訝的神色,所以他們都明白,一定是有什麽重要事情發生了,需要他們留下來商議。
此時,剛剛來到距離中極殿不遠的華蓋殿,陳彥謙便有些好奇的問道。
“不錯,馬殷去年為了準備潭州之戰,將湖南其他地方的兵力基本都抽調一空。”
“之前劉隱心中還存著讓馬殷來阻擋我軍的目的,所以沒有對湖南出兵趁火打劫。”
“不過現在馬殷在潭州兵敗,已然無力阻擋我軍的進攻,在這種情況下,難保劉龑不會趁機出兵湖南。”楊渥解釋道。
雖然說劉龑就算出兵湖南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將來總能奪迴來;但劉龑畢竟在名義上是臣服於吳國,若是他打著幫助吳軍對付馬殷的名義出兵,楊渥在短時間還真不能拿他怎麽樣。
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楊渥就需要提前下手,先提出一個劉龑難以接受的條件。
若是劉龑不答應,相信他也不敢因為這點事情與吳國翻臉,那麽接下來雙方就隻能就此事來不斷扯皮,這期間劉龑自然就不好再出兵湖南了。
而隻要時間拖延個一年半載,那時隻怕吳軍早就奪取整個湖南了。
若是劉龑真的答應割讓昭、賀等四州,那就更好了,因為失去這四州之後,嶺南與湖南之間的道路就被隔斷了,劉龑自然不能出兵湖南。
說到底,不過是要給劉龑製造點麻煩,增加一點壓力,不能讓他感到清閑。
解釋了一句關於嶺南的事情後,眾臣的心思卻更多放在楊渥之前收到的消息上麵。
“這是從潭州軍前剛剛發過來的,諸位都看看吧!”
不等眾臣詢問,楊渥便取出之前收到的那份文書,讓程勳呈遞給眾臣輪流閱讀。
文書中的內容並不多,也就是關於馬殷的使者節度判官高鬱將要出使金陵,並且向吳國提出兩國議和之事。
不過眾臣看了之後都有些驚訝。
要知道這個時代兩大勢力之間相互爭鋒,若是其中有一方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想要議和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像當初朱溫在占據絕對上風的情況下,之所以答應李茂貞的議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梁軍圍困鳳翔城長達一年時間,始終不能攻破城池,梁軍將士早就人困馬乏了;
在外部又有晉河東、淮南等勢力正在大肆擴張,再加上那次出兵關中朱溫最重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將唐昭宗控製在手中,所以在目的達成之後就同意了李茂貞的求和。
但如今吳國占據的優勢更大,而且還沒有什麽外部憂患,吳軍將士更是采用輪休製,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整,不存在將士疲憊的情況;而且馬殷也沒把握像李茂貞那樣守住城池而不被吳軍攻破。
所以馬殷想要議和,顯然很難,除非他能提出足夠優厚的條件,讓楊渥等人難以拒絕。
“大王,誠如許德勳所言,馬殷麾下那些征戰了數十年的沙場宿將如今尚在,而且楚軍的兵力也有不少,若是將馬殷逼急了,隻怕我軍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臣以為,若是馬殷提出的條件合適的話,大王不妨暫時和他停戰,先對付其他勢力再說!”
當眾臣還在思考之時,工部尚書楊信首先站出來道。
“合適的條件?那你說,怎樣的條件才算合適的條件?”楊渥笑問道。
“若是馬殷願意割讓整個湖南,這就是合適的條件!”
“不可!”
“不能這麽輕易就同意議和!”
楊信話音剛落,便有人站出來反對。
楊渥轉頭看去,見站出來反對的正是劉威和陶雅二人,不由得笑了起來。
隨著淮南那些老將接連病逝,如今還經曆過當年與孫儒鏖戰的老將已經不多了,而位列中樞的也就眼前兩人而已。
其他的不是級別不夠,就是在擔任都督,未能參加內閣會議。
便是李承嗣這位如今的軍中第一人,他當初投靠淮南的時候,孫儒都已經被斬殺多年,自然沒有經曆過於孫儒軍的慘烈交戰。
而劉威和陶雅二人卻是不同,他們兩個作為楊行密的心腹大將,當初就是抗擊孫儒的主要將領,在與孫儒交戰的過程中沒少被虐,麾下將士更是損失不少,仇怨可謂極大。
再加上後來淮南軍乃至吳軍在與馬殷交戰的過程中損失的那些將士,劉威二人自然不願意就這麽簡單的放過馬殷。
“馬殷這麽多年來一直與我軍為敵,給我軍造成了那麽多的傷亡,如今勢微力薄了才想起議和,這隻怕也太晚了吧?”劉威冷笑道。
“馬殷要想議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手中雖然還有些實力,不過與我軍相比差的太遠。大王,此人與我國為敵多年,必須將他徹底消滅,不然其他勢力也會效仿馬殷的!”陶雅的語氣同樣有些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