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承鼎原本的想法,他們應該在與百濟軍隊交戰之後,先不爆發最強實力,而是與敵軍僵持一段時間,再將敵軍擊敗,以給敵軍一種對手隻比他們稍強一點的錯覺。
這樣一來,敵軍就不會立即引起高度重視,從而將他們當做一支比較精銳的新羅軍隊對待,而淮南軍則有了繼續扮豬吃老虎的機會。
通過這種辦法或李承鼎覺得他們或許有機會逐步消滅康州的百濟軍隊,進而完全掌控此地。
所以李承鼎才會在開戰之前就下令各部不要打得太猛了,以免嚇住了敵軍。
誰知道敵軍如此不經打,淮南軍根本沒怎麽發力,隻是射了兩輪弓箭而已,百濟人就徹底崩潰了,這實在是出乎李承鼎等人的預料。
司馬福等人甚至還懷疑起敵軍是不是在使用什麽計謀,不過眾人通過對敵軍的觀察,加上斥候打探到的消息都表明,敵軍應該沒有什麽計謀,而是真的敗了。
“不是我軍太強,而是敵軍太不經打!”想到自己扮豬吃老虎的計劃可能落空了,李承鼎不由得歎了口氣。
當然,敵軍這麽不經打卻也讓他們省了不少的麻煩,而且這支敵軍既然這麽弱,那麽其他百濟軍隊呢?若是他們都是這麽弱的話,即便敵軍兵力眾多那又何足懼哉?
“各部開始追擊吧,能消滅多少敵軍就是多少!”輕易獲得了勝利,李承鼎卻有些興趣寥寥,以一種極為平淡的口氣下達著命令。
他預想的一場勝利本來應該是擊敗強敵時的勝利,畢竟一個優秀將領的價值就體現在麵對強敵時能夠戰而勝之。
比如當年楊渥的首次戰鬥,他率領一千人麵對三千多敵軍的夜襲時依舊能擊敗敵軍,這就是他能一戰成名的原因。
而李承鼎獲得的這場勝利卻是如此的輕易,自然讓他感到有些欲求不滿。
“希望其他百濟軍隊不要這麽弱才好!”
李承鼎一臉不爽,然而在對麵的樸英輝卻滿臉都是驚駭之色。
“這絕不可能是新羅人!絕不可能!新羅人不可能這麽強的!”
樸英輝一連說了三個“不可能”,這足以說明他心中的恐懼。
事實上,在李承鼎看來,淮南軍還沒有使出全力,僅僅是射出了兩輪箭雨而已;但在樸英輝的眼中,那兩輪箭雨卻是如此可怕,如此讓人感到震驚。
首先一點便是這兩輪箭雨發射的速度之快,彼此之間隻有不到十個唿吸時間的間隔,這麽快的拉弓射箭的速度,絕不是沒怎麽訓練過的新羅士兵能夠做到的。
其次一點則是敵軍弓弩手射出的箭雨的準確性,要知道當時百濟軍隊剛剛進入敵軍弓箭射程不久,與敵軍還有一段距離;在這種距離上,敵軍卻能保證這麽高的命中率,這同樣不是新羅軍隊能夠辦到的,即便是最精銳的百濟軍隊也無法做到。
他的手下士兵常年與新羅人打仗,自然知道新羅人的實力,更知道他們自己的實力,所以他才會判斷出眼前遇到的這股敵軍,絕不是新羅人可比!
百濟軍隊的突然崩潰,一方麵是因為遭到了突然的迅猛打擊;另一方麵卻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士氣就不高,若是換了同等條件下的中原強藩的軍隊,他們絕不會這麽容易就崩潰。
當然,不管具體的原因如何,百濟軍隊的崩潰卻是事實。
樸英輝手中雖然還有一千人的預備隊,不過他也知道在這種時候即便將預備隊投入戰場也不可能翻轉戰局,所以迅速逃跑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撤退,立即撤退!”臉色有些蒼白的樸英輝連連下令道。
然而,百濟軍隊的訓練程度太低,士兵老弱較多,使得他們不僅在打仗時的表現比淮南軍要差,便是連逃跑都比不上淮南軍。
結果,最終能夠逃出去的百濟軍隊數量卻是不多,而樸英輝畢竟出身世家大族,雖然手下人沒有騎馬的,但他本人卻是有一匹馬,從而逃出生天。
迴到康州城後,樸英輝立即向他的頂頭上司道:“將軍,那支登陸的敵軍絕對不是新羅人,他們兵力雖然很少,但是實力卻十分強大,我軍完全不是對手。還請將軍派出大軍進行圍剿!”
“你是說跨海而來的不是新羅人?難道是泰封國的軍隊不成?”
泰封國的軍隊還是比較強的,至少與他們百濟軍隊相比要更勝一籌;而且泰封國的水師經常南下襲擊百濟,隻不過之前還沒有泰封國的人敢於襲擊像康州這種有重兵防守的重地而已。
“不,絕不會是泰封國的軍隊,他們最多比我們強上一點,卻不可能有這麽強大。”樸英輝將敵軍在短短時間內連續發射兩輪箭雨,而且保持極高的命中率的情況說了一下,這才引起了對方的重視。
這個康州守將乃是百濟國主甄萱的侄兒,名叫甄蓋清,性情驍勇,所以才被任命為康州這種重要城池的守將。
聽了樸英輝的話後,甄蓋清這才神情凝重起來。
泰封國和百濟一樣,都是在反抗新羅的腐朽統治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國度,雙方的實力其實都差不多的。
像樸英輝說的情況,百濟軍隊是不可能辦到的;既然他們辦不到,那麽泰封國的軍隊也應該辦不到。
不是新羅人,同樣也不是泰封國的人,那麽眼前這支敵軍的來曆就有些奇怪了。
這附近除了新羅和泰封這兩個敵對國的軍隊外,突然又出現一支新的軍隊,這實在是讓人費解。
“難道是倭人再次登陸了?”甄蓋清心中想著。
因為與新羅半島靠得近的緣故,倭人對於登陸新羅半島的企圖卻是由來已久,早在唐高宗時期,倭人便出兵半島,企圖幫助當時已經覆滅的百濟複國,結果在白春江之戰中被唐軍打得大敗。
自那以後,倭國對新羅半島的野心被打壓了下去,此後經常向大唐派遣使者,積極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技術等。
如今白春江一戰已經過去兩百多年,不管是大唐還是新羅都已經衰敗了,難道說這一次就是倭國人再次出兵半島的前奏?
至於對方是大唐軍隊的可能性,他卻是沒有想過,畢竟大唐離這裏太遠了,遠隔重洋不說,他們還陷入內亂之中,應該沒有餘力來幹涉他們與新羅的戰爭才是。
當然,不管對方是什麽勢力,但有一點卻是能夠確認的,那就是敵軍雖然很強,但他們的兵力卻不多!
甄蓋清負責鎮守康州,轄區內卻突然出現了一支強大軍隊,如今既然已經打了一仗,結下了仇怨,那就隻能繼續打下去。
他相信自己手中的軍隊論戰力或許比不上對方,但在絕對的兵力優勢之下,要擊敗對方卻是不難的,之前不過是輕敵了而已。
三天後,準備妥當的甄蓋清集結了一萬五千人的大軍,準備再次對突然出現的敵軍進行圍剿。
而在另一方,淮南軍擊敗了樸英輝的前鋒軍隊後,接下來是轉戰他處還是留下來與百濟軍的主力打上一仗,卻是讓李承鼎等人猶豫了很久。
就如預先估計的一樣,在輕易取得了一場完勝之後,淮南軍因為風暴而導致的士氣低落的問題立即得到了提升,而且通過繳獲又補充了足夠的給養,可以說接下來不管是戰還是退都是遊刃有餘的。
不過既然已經與百濟人開戰了,而且敵軍的戰鬥力似乎比自己想的還要弱小,那麽留下來獲取更大的勝利似乎是個更好的選擇。
而這一次,不僅李承鼎和何敬洙等年輕將領支持這麽做,連成及等向來穩重的老將都有所意動。
如此一來,留下來與百濟人再打一仗就成了他們最終的選擇。
當然,因為扮豬吃老虎的策略失敗了,那麽可以預料到敵軍若是再次前來,必定兵力眾多,若是直接與之正麵交戰,即便是贏了隻怕也會損失較大,所以必須出奇製勝。
而這一次李承鼎準備的“奇”就是依靠淮南軍的撒手鐧:開花彈。
既然是準備來異域揚威的,楊渥自然會給李承鼎他們配備最好的武器,這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可以靠人力投擲的開花彈。
可惜的是,因為遇到風暴的緣故,有不少開花彈都在風暴中被湧進船中的的海水給浸濕了,還能用的卻是不多,所以必須在關鍵時候使用才行。
這樣一來,敵軍就不會立即引起高度重視,從而將他們當做一支比較精銳的新羅軍隊對待,而淮南軍則有了繼續扮豬吃老虎的機會。
通過這種辦法或李承鼎覺得他們或許有機會逐步消滅康州的百濟軍隊,進而完全掌控此地。
所以李承鼎才會在開戰之前就下令各部不要打得太猛了,以免嚇住了敵軍。
誰知道敵軍如此不經打,淮南軍根本沒怎麽發力,隻是射了兩輪弓箭而已,百濟人就徹底崩潰了,這實在是出乎李承鼎等人的預料。
司馬福等人甚至還懷疑起敵軍是不是在使用什麽計謀,不過眾人通過對敵軍的觀察,加上斥候打探到的消息都表明,敵軍應該沒有什麽計謀,而是真的敗了。
“不是我軍太強,而是敵軍太不經打!”想到自己扮豬吃老虎的計劃可能落空了,李承鼎不由得歎了口氣。
當然,敵軍這麽不經打卻也讓他們省了不少的麻煩,而且這支敵軍既然這麽弱,那麽其他百濟軍隊呢?若是他們都是這麽弱的話,即便敵軍兵力眾多那又何足懼哉?
“各部開始追擊吧,能消滅多少敵軍就是多少!”輕易獲得了勝利,李承鼎卻有些興趣寥寥,以一種極為平淡的口氣下達著命令。
他預想的一場勝利本來應該是擊敗強敵時的勝利,畢竟一個優秀將領的價值就體現在麵對強敵時能夠戰而勝之。
比如當年楊渥的首次戰鬥,他率領一千人麵對三千多敵軍的夜襲時依舊能擊敗敵軍,這就是他能一戰成名的原因。
而李承鼎獲得的這場勝利卻是如此的輕易,自然讓他感到有些欲求不滿。
“希望其他百濟軍隊不要這麽弱才好!”
李承鼎一臉不爽,然而在對麵的樸英輝卻滿臉都是驚駭之色。
“這絕不可能是新羅人!絕不可能!新羅人不可能這麽強的!”
樸英輝一連說了三個“不可能”,這足以說明他心中的恐懼。
事實上,在李承鼎看來,淮南軍還沒有使出全力,僅僅是射出了兩輪箭雨而已;但在樸英輝的眼中,那兩輪箭雨卻是如此可怕,如此讓人感到震驚。
首先一點便是這兩輪箭雨發射的速度之快,彼此之間隻有不到十個唿吸時間的間隔,這麽快的拉弓射箭的速度,絕不是沒怎麽訓練過的新羅士兵能夠做到的。
其次一點則是敵軍弓弩手射出的箭雨的準確性,要知道當時百濟軍隊剛剛進入敵軍弓箭射程不久,與敵軍還有一段距離;在這種距離上,敵軍卻能保證這麽高的命中率,這同樣不是新羅軍隊能夠辦到的,即便是最精銳的百濟軍隊也無法做到。
他的手下士兵常年與新羅人打仗,自然知道新羅人的實力,更知道他們自己的實力,所以他才會判斷出眼前遇到的這股敵軍,絕不是新羅人可比!
百濟軍隊的突然崩潰,一方麵是因為遭到了突然的迅猛打擊;另一方麵卻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士氣就不高,若是換了同等條件下的中原強藩的軍隊,他們絕不會這麽容易就崩潰。
當然,不管具體的原因如何,百濟軍隊的崩潰卻是事實。
樸英輝手中雖然還有一千人的預備隊,不過他也知道在這種時候即便將預備隊投入戰場也不可能翻轉戰局,所以迅速逃跑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撤退,立即撤退!”臉色有些蒼白的樸英輝連連下令道。
然而,百濟軍隊的訓練程度太低,士兵老弱較多,使得他們不僅在打仗時的表現比淮南軍要差,便是連逃跑都比不上淮南軍。
結果,最終能夠逃出去的百濟軍隊數量卻是不多,而樸英輝畢竟出身世家大族,雖然手下人沒有騎馬的,但他本人卻是有一匹馬,從而逃出生天。
迴到康州城後,樸英輝立即向他的頂頭上司道:“將軍,那支登陸的敵軍絕對不是新羅人,他們兵力雖然很少,但是實力卻十分強大,我軍完全不是對手。還請將軍派出大軍進行圍剿!”
“你是說跨海而來的不是新羅人?難道是泰封國的軍隊不成?”
泰封國的軍隊還是比較強的,至少與他們百濟軍隊相比要更勝一籌;而且泰封國的水師經常南下襲擊百濟,隻不過之前還沒有泰封國的人敢於襲擊像康州這種有重兵防守的重地而已。
“不,絕不會是泰封國的軍隊,他們最多比我們強上一點,卻不可能有這麽強大。”樸英輝將敵軍在短短時間內連續發射兩輪箭雨,而且保持極高的命中率的情況說了一下,這才引起了對方的重視。
這個康州守將乃是百濟國主甄萱的侄兒,名叫甄蓋清,性情驍勇,所以才被任命為康州這種重要城池的守將。
聽了樸英輝的話後,甄蓋清這才神情凝重起來。
泰封國和百濟一樣,都是在反抗新羅的腐朽統治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國度,雙方的實力其實都差不多的。
像樸英輝說的情況,百濟軍隊是不可能辦到的;既然他們辦不到,那麽泰封國的軍隊也應該辦不到。
不是新羅人,同樣也不是泰封國的人,那麽眼前這支敵軍的來曆就有些奇怪了。
這附近除了新羅和泰封這兩個敵對國的軍隊外,突然又出現一支新的軍隊,這實在是讓人費解。
“難道是倭人再次登陸了?”甄蓋清心中想著。
因為與新羅半島靠得近的緣故,倭人對於登陸新羅半島的企圖卻是由來已久,早在唐高宗時期,倭人便出兵半島,企圖幫助當時已經覆滅的百濟複國,結果在白春江之戰中被唐軍打得大敗。
自那以後,倭國對新羅半島的野心被打壓了下去,此後經常向大唐派遣使者,積極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技術等。
如今白春江一戰已經過去兩百多年,不管是大唐還是新羅都已經衰敗了,難道說這一次就是倭國人再次出兵半島的前奏?
至於對方是大唐軍隊的可能性,他卻是沒有想過,畢竟大唐離這裏太遠了,遠隔重洋不說,他們還陷入內亂之中,應該沒有餘力來幹涉他們與新羅的戰爭才是。
當然,不管對方是什麽勢力,但有一點卻是能夠確認的,那就是敵軍雖然很強,但他們的兵力卻不多!
甄蓋清負責鎮守康州,轄區內卻突然出現了一支強大軍隊,如今既然已經打了一仗,結下了仇怨,那就隻能繼續打下去。
他相信自己手中的軍隊論戰力或許比不上對方,但在絕對的兵力優勢之下,要擊敗對方卻是不難的,之前不過是輕敵了而已。
三天後,準備妥當的甄蓋清集結了一萬五千人的大軍,準備再次對突然出現的敵軍進行圍剿。
而在另一方,淮南軍擊敗了樸英輝的前鋒軍隊後,接下來是轉戰他處還是留下來與百濟軍的主力打上一仗,卻是讓李承鼎等人猶豫了很久。
就如預先估計的一樣,在輕易取得了一場完勝之後,淮南軍因為風暴而導致的士氣低落的問題立即得到了提升,而且通過繳獲又補充了足夠的給養,可以說接下來不管是戰還是退都是遊刃有餘的。
不過既然已經與百濟人開戰了,而且敵軍的戰鬥力似乎比自己想的還要弱小,那麽留下來獲取更大的勝利似乎是個更好的選擇。
而這一次,不僅李承鼎和何敬洙等年輕將領支持這麽做,連成及等向來穩重的老將都有所意動。
如此一來,留下來與百濟人再打一仗就成了他們最終的選擇。
當然,因為扮豬吃老虎的策略失敗了,那麽可以預料到敵軍若是再次前來,必定兵力眾多,若是直接與之正麵交戰,即便是贏了隻怕也會損失較大,所以必須出奇製勝。
而這一次李承鼎準備的“奇”就是依靠淮南軍的撒手鐧:開花彈。
既然是準備來異域揚威的,楊渥自然會給李承鼎他們配備最好的武器,這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可以靠人力投擲的開花彈。
可惜的是,因為遇到風暴的緣故,有不少開花彈都在風暴中被湧進船中的的海水給浸濕了,還能用的卻是不多,所以必須在關鍵時候使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