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從來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殺人之後如何善後卻是一件難事。
對於王審知來說,即便他有再怎麽多的理由,即便張知遠再怎麽無禮在先,但殺了淮南的使者這就相當於是與淮南斷絕了關係,將來淮南若是以此為理由討伐福建也是理所應當的。
不說後世所謂的外交豁免權,在這個時代同樣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除非是想徹底斷絕關係,否則輕易不會斬殺使者。
當然,若是福建的力量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與淮南平起平坐的地步,甚至不需要與淮南同樣強大,隻需要不比淮南差太遠,在麵對淮南進攻時能夠做到自保,那麽殺了淮南的使者也不會有太大的幹係。
然而如今的局勢,卻讓王審知感到為難了。
將麾下重將召集來後,王審知將事情的經過對眾人說了;當然,關於淮南使者調戲了他的妾室的事情他卻是沒有說,畢竟他也要顧及自己的臉麵。
絲毫沒有出乎他的意料的是,眾將在聽說王延均將淮南使者給殺了後,非但沒有怪罪王延均,反而一致的為他的行動大聲叫好起來。
“二公子好樣的,我福建男兒都是有血性的,那張知遠仗著淮南的勢力在我福州作威作福,實在是欺人太甚,若不是大王下了命令,末將早就將那賊子的腦袋給擰下來了。如今二公子忍無可忍之下出手殺了那賊子,算是給我等眾將出了口氣!”有將領當即大聲說到。
“不錯,此事絕不是二公子的錯,乃是那張知遠欺人太甚所導致的,此人乃是死有餘辜,大王應該將其碎屍萬段才是!”
……
眾將紛紛附和著,絲毫沒有理會王審知那怒氣衝衝的神情。
這些天他們早就受夠了張知遠的倨傲和無禮,那家夥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更是讓眾人見了便心生厭惡,所以眾將心中其實都是憋著一股火氣的。
如今見王延均幫他們將淮南使者給砍了,眾人心中大喜,對王延均都有一種感激之情。
王審知見了眾人的神情,在心中苦笑的同時,又是暗自凜然。
這些天他隻想著為了不得罪淮南,盡可能的讓淮南使者感到滿意,卻是忽略了自己麾下這些將領們的想法。
淮南的強大,這些將領們自然也知道,不過即便有王延翰在出使淮南迴來後大肆宣揚淮南軍的強大,但對眾將來說,畢竟是沒有親眼目睹過,所以許多將領心中也隻是將信將疑而已。
再者,淮南再怎麽強大,福建再怎麽弱小,但如今兩家中間還隔著一個江西,淮南能不能打下江西都難說,即便打下了江西,接下來會不會興兵南下也同樣難說。
畢竟這個時代一個勢力突然興起,又突然衰落的例子也不在少數,誰知道淮南如今看上去氣勢洶洶,但將來會不會突然一下衰落下去?
即便淮南不會衰落下去,不是還有北方的梁王朱全忠在嗎?淮南雖然強大,但朱全忠同樣不是好惹的,有他在北方牽製,淮南想必也沒有太多的力量能夠用於南方。
再說了,就算梁王朱全忠的勢力距離福建太過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但福建周邊的勢力同樣不是好惹的。
別的不說,光是撫州危全諷,虔州盧光稠,這兩家的實力就不可小覷,若是福建與他們聯合起來,想必淮南也奈何不了他們。
所以對於王審知的謹慎,眾將心中早就心懷不滿,此時紛紛出言,希望王審知能夠派出使者,主動去與危全諷、盧光稠等勢力聯合。
王審知心中苦笑,這些將領們各個都是膽大包天的主,難道他王審知便是膽小怕事之人嗎?無非是擔心自己的家族罷了。
將來如果淮南攻破了福州,不用說,清算的時候隻會選擇對付他們王家,至於下麵的這些將領們,隻要他們不出來鬧事,想必淮南也會好好安撫他們。
所以將來真正有危險的反而是王家。
“早知道如此,還不如提前將那張知遠趕出福建去,那樣的話雖然也會惡了淮南,但總比直接將張知遠殺了的好,更不至於如今這樣被動!”王審知心中感歎著。
事實上,到了如今他其實也沒有別的道路可選了,在這種時候再派人去與淮南解釋這件事情,且不說淮南會不會相信的問題,便是福建內部,人心都會散盡。
所以此時的他是不得不戰,沒有其他選擇。
“各位,孤知道諸位將軍心中都有怨氣,都覺得孤沒有血性,不敢與淮南一戰,在這裏孤也不想多說什麽!”王審知站起身來,舉手向下壓了壓,示意眾將停止喧嘩,然後接著說道:“過去的事情那就讓它過去吧,孤也不想再評論殺淮南使者是對是錯,總之一點,今後咱們福建,與他淮南便是仇寇!孤決定,派出使者與撫州刺史危全諷等人取得聯絡,以共同對抗淮南!”
“大王英明!”
“大王早該如此了!”
……
眾將聽了王審知的決定,頓時歡唿起來。
“延均,此事既然是由你惹起來的,那麽接下來聯絡各方勢力的任務就要交給你了!”
決定了交好危全諷等人,共同對抗淮南的策略後,王審知在眾將的歡唿聲中宣布道。
“請父親放心,小子定當好好完成這個任務,不會讓父親失望的!”
王延均沒想到這麽重要的任務居然會落在自己頭上,頓時心中大喜。
他也知道,過去他父親一心想要交好淮南,所以有同樣主張的王延翰就會受到重用,而他則一點繼承他父親位置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如今隨著他父親的態度的改變,他也看到取代他的哥哥做上他父親的繼承人的可能性,這讓他有些驚喜莫名。
王審知可不管他兒子的驚喜,此時的他顯得非常的疲倦,與淮南對抗的決定已經做出,但這個決定究竟是給福建帶來一場大勝,從而讓王家真正在福建紮根下來,還是給福建帶來一場大難,最終連王家也一同覆滅,這一點現在誰都無法說清楚。
打發了眾將離去後,王審知當即找來他的管家,同時又將他的第三個兒子,今年才十二歲的王延豐找來。
看著這個年紀尚幼,臉上還顯得十分稚嫩的兒子,再想起自己剛剛做出的決定,王審知心中湧現出一陣不忍之色。
不過隨即,這絲不忍之色又被堅毅所替代。在這亂世之中,誰都需要為自己家族的傳承肩負起責任,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同樣如此。
更何況,自己的決定現在看來似乎是對眼前這個兒子不公平,讓他承擔了不該由他來承擔的責任,但或許幾年後,其他兒子如果知道了自己如今做出的決定的話,同樣會抱怨自己對他們不公平吧!
“豐兒,你年紀雖然還小,不過為父的諸多兒子裏麵,唯獨你與為父最像。按理來說,如今的你應該最是貪玩好動的時候,不過為父卻是不得不讓你肩負一個重任,過幾天後,為父會讓你福伯送你去一個地方,那裏的環境與福州大為不同,那裏的百姓也同樣與福州百姓不同。而且那裏和福州遠隔重洋,很可能將來你我父子都難以再見了……”王審知用低沉的聲音對自己的兒子說著。
王延豐畢竟年紀還小,雖然聽他父親的話有些預感到不妙,但還是不明白他父親想要他做什麽,但一旁的老管家卻是明白了。
“大王,你的意思是讓三公子現在就到海外去?隻是現在淮南的威脅畢竟還早,以後他們能不能威脅到我福建都不好說,有必要這麽早就讓三公子前往海外嗎?不如過幾年再說吧?”
在福建,因為海運較為發達的緣故,人們對於海外的認知比起其他地方的人自然要多許多,知道海外有許多地方都有中原人士在那裏避難。
所以管家對於王審知會想起讓自己的一個兒子遠避海外並不感到奇怪,隻是這時間似乎有些太早了,如今的王延豐的年紀也遠遠不夠承擔起傳承家族的重任。
王審知卻是搖搖頭,沒有同意管家的建議,事實上,在早幾年前他就有這個想法了。
正所謂狡兔三窟,從當上福建之主的位置開始,他就想要為家族傳承另外的兩個窟,如今隻不過是選擇了其中一個而已,而他的另一個窟現在卻還沒決定。
“過幾天就走,你親自去選人,必須選最值得信任的人,孤的這個兒子就托付給你了!將來中原一日沒有平定下來,你們就一日不得迴來!”
……
將自家的第三個兒子送走後,王審知終於能夠放心下來與淮南周旋,不過在派使者與危全諷他們接觸,希望借助他們的力量共同對抗淮南的同時,王審知同樣開始在暗中試著與淮南取得聯係。
雖然殺了張知遠後再想取得淮南的原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隻要還有一點希望,王審知就願意去試一試。
(曆史上張知遠出使福州,因為傲慢無禮而被王審知所殺,時間乃是在天佑六年,作者君為了劇情需要將其提前了三年。)
對於王審知來說,即便他有再怎麽多的理由,即便張知遠再怎麽無禮在先,但殺了淮南的使者這就相當於是與淮南斷絕了關係,將來淮南若是以此為理由討伐福建也是理所應當的。
不說後世所謂的外交豁免權,在這個時代同樣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除非是想徹底斷絕關係,否則輕易不會斬殺使者。
當然,若是福建的力量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與淮南平起平坐的地步,甚至不需要與淮南同樣強大,隻需要不比淮南差太遠,在麵對淮南進攻時能夠做到自保,那麽殺了淮南的使者也不會有太大的幹係。
然而如今的局勢,卻讓王審知感到為難了。
將麾下重將召集來後,王審知將事情的經過對眾人說了;當然,關於淮南使者調戲了他的妾室的事情他卻是沒有說,畢竟他也要顧及自己的臉麵。
絲毫沒有出乎他的意料的是,眾將在聽說王延均將淮南使者給殺了後,非但沒有怪罪王延均,反而一致的為他的行動大聲叫好起來。
“二公子好樣的,我福建男兒都是有血性的,那張知遠仗著淮南的勢力在我福州作威作福,實在是欺人太甚,若不是大王下了命令,末將早就將那賊子的腦袋給擰下來了。如今二公子忍無可忍之下出手殺了那賊子,算是給我等眾將出了口氣!”有將領當即大聲說到。
“不錯,此事絕不是二公子的錯,乃是那張知遠欺人太甚所導致的,此人乃是死有餘辜,大王應該將其碎屍萬段才是!”
……
眾將紛紛附和著,絲毫沒有理會王審知那怒氣衝衝的神情。
這些天他們早就受夠了張知遠的倨傲和無禮,那家夥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更是讓眾人見了便心生厭惡,所以眾將心中其實都是憋著一股火氣的。
如今見王延均幫他們將淮南使者給砍了,眾人心中大喜,對王延均都有一種感激之情。
王審知見了眾人的神情,在心中苦笑的同時,又是暗自凜然。
這些天他隻想著為了不得罪淮南,盡可能的讓淮南使者感到滿意,卻是忽略了自己麾下這些將領們的想法。
淮南的強大,這些將領們自然也知道,不過即便有王延翰在出使淮南迴來後大肆宣揚淮南軍的強大,但對眾將來說,畢竟是沒有親眼目睹過,所以許多將領心中也隻是將信將疑而已。
再者,淮南再怎麽強大,福建再怎麽弱小,但如今兩家中間還隔著一個江西,淮南能不能打下江西都難說,即便打下了江西,接下來會不會興兵南下也同樣難說。
畢竟這個時代一個勢力突然興起,又突然衰落的例子也不在少數,誰知道淮南如今看上去氣勢洶洶,但將來會不會突然一下衰落下去?
即便淮南不會衰落下去,不是還有北方的梁王朱全忠在嗎?淮南雖然強大,但朱全忠同樣不是好惹的,有他在北方牽製,淮南想必也沒有太多的力量能夠用於南方。
再說了,就算梁王朱全忠的勢力距離福建太過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但福建周邊的勢力同樣不是好惹的。
別的不說,光是撫州危全諷,虔州盧光稠,這兩家的實力就不可小覷,若是福建與他們聯合起來,想必淮南也奈何不了他們。
所以對於王審知的謹慎,眾將心中早就心懷不滿,此時紛紛出言,希望王審知能夠派出使者,主動去與危全諷、盧光稠等勢力聯合。
王審知心中苦笑,這些將領們各個都是膽大包天的主,難道他王審知便是膽小怕事之人嗎?無非是擔心自己的家族罷了。
將來如果淮南攻破了福州,不用說,清算的時候隻會選擇對付他們王家,至於下麵的這些將領們,隻要他們不出來鬧事,想必淮南也會好好安撫他們。
所以將來真正有危險的反而是王家。
“早知道如此,還不如提前將那張知遠趕出福建去,那樣的話雖然也會惡了淮南,但總比直接將張知遠殺了的好,更不至於如今這樣被動!”王審知心中感歎著。
事實上,到了如今他其實也沒有別的道路可選了,在這種時候再派人去與淮南解釋這件事情,且不說淮南會不會相信的問題,便是福建內部,人心都會散盡。
所以此時的他是不得不戰,沒有其他選擇。
“各位,孤知道諸位將軍心中都有怨氣,都覺得孤沒有血性,不敢與淮南一戰,在這裏孤也不想多說什麽!”王審知站起身來,舉手向下壓了壓,示意眾將停止喧嘩,然後接著說道:“過去的事情那就讓它過去吧,孤也不想再評論殺淮南使者是對是錯,總之一點,今後咱們福建,與他淮南便是仇寇!孤決定,派出使者與撫州刺史危全諷等人取得聯絡,以共同對抗淮南!”
“大王英明!”
“大王早該如此了!”
……
眾將聽了王審知的決定,頓時歡唿起來。
“延均,此事既然是由你惹起來的,那麽接下來聯絡各方勢力的任務就要交給你了!”
決定了交好危全諷等人,共同對抗淮南的策略後,王審知在眾將的歡唿聲中宣布道。
“請父親放心,小子定當好好完成這個任務,不會讓父親失望的!”
王延均沒想到這麽重要的任務居然會落在自己頭上,頓時心中大喜。
他也知道,過去他父親一心想要交好淮南,所以有同樣主張的王延翰就會受到重用,而他則一點繼承他父親位置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如今隨著他父親的態度的改變,他也看到取代他的哥哥做上他父親的繼承人的可能性,這讓他有些驚喜莫名。
王審知可不管他兒子的驚喜,此時的他顯得非常的疲倦,與淮南對抗的決定已經做出,但這個決定究竟是給福建帶來一場大勝,從而讓王家真正在福建紮根下來,還是給福建帶來一場大難,最終連王家也一同覆滅,這一點現在誰都無法說清楚。
打發了眾將離去後,王審知當即找來他的管家,同時又將他的第三個兒子,今年才十二歲的王延豐找來。
看著這個年紀尚幼,臉上還顯得十分稚嫩的兒子,再想起自己剛剛做出的決定,王審知心中湧現出一陣不忍之色。
不過隨即,這絲不忍之色又被堅毅所替代。在這亂世之中,誰都需要為自己家族的傳承肩負起責任,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同樣如此。
更何況,自己的決定現在看來似乎是對眼前這個兒子不公平,讓他承擔了不該由他來承擔的責任,但或許幾年後,其他兒子如果知道了自己如今做出的決定的話,同樣會抱怨自己對他們不公平吧!
“豐兒,你年紀雖然還小,不過為父的諸多兒子裏麵,唯獨你與為父最像。按理來說,如今的你應該最是貪玩好動的時候,不過為父卻是不得不讓你肩負一個重任,過幾天後,為父會讓你福伯送你去一個地方,那裏的環境與福州大為不同,那裏的百姓也同樣與福州百姓不同。而且那裏和福州遠隔重洋,很可能將來你我父子都難以再見了……”王審知用低沉的聲音對自己的兒子說著。
王延豐畢竟年紀還小,雖然聽他父親的話有些預感到不妙,但還是不明白他父親想要他做什麽,但一旁的老管家卻是明白了。
“大王,你的意思是讓三公子現在就到海外去?隻是現在淮南的威脅畢竟還早,以後他們能不能威脅到我福建都不好說,有必要這麽早就讓三公子前往海外嗎?不如過幾年再說吧?”
在福建,因為海運較為發達的緣故,人們對於海外的認知比起其他地方的人自然要多許多,知道海外有許多地方都有中原人士在那裏避難。
所以管家對於王審知會想起讓自己的一個兒子遠避海外並不感到奇怪,隻是這時間似乎有些太早了,如今的王延豐的年紀也遠遠不夠承擔起傳承家族的重任。
王審知卻是搖搖頭,沒有同意管家的建議,事實上,在早幾年前他就有這個想法了。
正所謂狡兔三窟,從當上福建之主的位置開始,他就想要為家族傳承另外的兩個窟,如今隻不過是選擇了其中一個而已,而他的另一個窟現在卻還沒決定。
“過幾天就走,你親自去選人,必須選最值得信任的人,孤的這個兒子就托付給你了!將來中原一日沒有平定下來,你們就一日不得迴來!”
……
將自家的第三個兒子送走後,王審知終於能夠放心下來與淮南周旋,不過在派使者與危全諷他們接觸,希望借助他們的力量共同對抗淮南的同時,王審知同樣開始在暗中試著與淮南取得聯係。
雖然殺了張知遠後再想取得淮南的原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隻要還有一點希望,王審知就願意去試一試。
(曆史上張知遠出使福州,因為傲慢無禮而被王審知所殺,時間乃是在天佑六年,作者君為了劇情需要將其提前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