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縣北十五裏,梁軍大營中,李思安靜靜的思考著作戰方略。
上次濠州大敗,他帶著十幾個侍衛僥幸逃出來,最終返迴淮北,後來朱全忠將他免職以作懲罰。
不過隨著對淮南的大戰的再次打響,賦閑在家不到一個月的李思安再一次被朱全忠啟用,並且委托他擔任大軍前鋒的重任。
對於朱全忠難得的寬容大量,李思安自然心懷感激,一心想要好好表現,以雪上次兵敗之恥。
這一次他麾下擁有一萬餘人作為前鋒,尤其是手中三千精銳騎兵,乃是朱全忠特意配屬給他的。
這些兵力若是運用得當,將能起到很大作用,甚至一舉擊敗淮南軍也未嚐不可能。
李思安心裏沒有一舉擊敗楊渥九萬大軍的野心,不過他卻想著要擊敗對麵同樣作為淮南軍前鋒的王茂章!
當年青州之戰,王茂章一戰成名,不僅擊殺了朱友寧,更是在與朱全忠的主力作戰時不落下風,得到了朱全忠的高度欣賞。
後來王茂章又作為淮南驍將,率領麾下席卷了兩浙,更是名動天下。
若是能一舉擊敗王茂章,李思安覺得或許自己“常敗將軍”的名聲就能洗刷掉了。
“將軍,剛剛打探到的消息,淮南軍對於我軍到來早有準備,如今已經在永城縣外列陣等待我軍!”這時候,斥候稟報,打斷了李思安的思路。
他皺皺眉問道:“淮南軍有多少人?陣容如何?”
“淮南軍的兵力大約在一萬人左右,軍容整齊,聲勢頗盛!”斥候道。
“隻有一萬人?”李思安沉思起來,按照淮南軍的編製,王茂章的右武驤軍總兵力應該是兩萬人,此時對麵的淮南軍卻隻有一萬人,那麽其他人去哪裏了?
這時斥候又道:“是的,當麵敵軍的確隻有一萬人。據小人打聽到的消息,淮南軍進入宿州以後,一路大肆搶掠,不過王茂章部之前都在攻打營寨,是幾天前才加入到搶掠中來的,所以我軍抵達時,王茂章部大多兵力還分散在周邊,隻有這一萬兵力聚集在永城。”
李思安眼神一亮,王茂章在這種時候居然隻集結了一萬兵力對付他,這就給了他一舉擊敗對方的機會!
想到自己真有機會擊敗王茂章,李思安不僅興奮有些起來。
當然,即便王茂章手中隻有一萬人,但要擊敗他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所以李思安迅速冷靜下來,開始細細思考。
不久,李思安親自率領三千人向淮南軍發起進攻,結果自然是遭到淮南軍的迎頭痛擊,倉慌撤退。
“追擊!追擊!”淮南軍大旗之下,王茂章大聲下令著。
剛剛梁軍發起進攻的時候,竟然根本不顧兩翼,目標直指他的中軍,一陣猛攻。
王茂章被梁軍打得有些措手不及,幸好擔任兩翼的張崇和朱虔佑兩人都是經驗豐富的將領,他們見中軍危急,急忙率部向中軍靠攏。
在三路夾攻之下,終於擊退了梁軍,但因為配合上出了一些差錯,結果竟然讓李思安順利逃出去了。
這還了得?連中軍都差點讓敵軍端了,若是再讓敵軍逃出去了,那麽他這一次丟臉就丟大了。
所以暴怒的王茂章不顧部將的勸說,立即下令追擊。
在他的催促下,淮南軍隻好服從軍令發動追擊。
身後,望著王茂章暴跳如雷的樣子,朱虔佑一臉擔憂的對張崇道:“張將軍,將軍因怒而興兵,這很容易被敵軍所趁啊!而且按照斥候打探的消息,李思安的前鋒兵力應該有近萬人才是,但他出動的卻隻有三千人,其他兵力肯定是埋伏起來!”
“是啊!將軍難得發這麽大的火氣,誰的意見都不肯聽,咱們也沒法勸說,要不,咱們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後麵,一旦遭到伏擊,也可以前後唿應,將遇伏的我軍救出來?”
張崇同樣感到擔憂,剛才王茂章要求追擊時,他就提出過要防備李思安的伏兵。
不過王茂章卻說,李思安乃是有勇無謀的一介莽夫,不可能有什麽伏兵;他之所以隻帶三千人發起進攻,正是想要讓淮南軍輕視他,從而直接突襲淮南軍的中軍,一舉製勝。
如今既然挫敗了李思安的圖謀,那麽接下來就沒有什麽危險了。
所以王茂章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退讓。
“張將軍此計大善,可以實行!”朱虔佑點頭道。
當即,作為後軍的張崇故意延緩行軍速度,稍微拉開與中軍的距離,以避免同時遇到伏擊。
……
當晚,淮南軍大營之中。
“什麽?王茂章兵敗了?”楊渥驚得“騰”的一下站起身來。接著,他又反應過來,不由苦笑。
這麽多年的征戰,除了劉存在嶽州遭遇了一場大敗以外,淮南軍基本就沒有什麽敗仗,都是一路橫掃各方,即便是對梁軍這個天下第一藩鎮,淮南軍都打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這一次次勝利,幾乎都讓他覺得淮南軍真是不可戰勝的。
然而事實卻是,戰爭總是會有意外發生的。更何況淮南軍雖然很強,但的確不是天下無敵。
即便是朱全忠這個天下第一藩鎮都免不了打敗仗,即便是後來的李存勖也並非無敵,那麽淮南軍又有什麽資格自稱無敵呢?
所以打敗仗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隻是什麽時候打敗仗,由誰來打敗仗,以及打多大規模的敗仗。
好在,這一次王茂章的敗仗還不算大,他的兩個部將張崇和朱虔佑都提前有所準備,在王茂章率領的主力遭到伏擊時,他們留下來的後軍立即上前接應,總算殺出一條血路逃出來。
最終淮南軍損失了四千多人,但王茂章率領大軍敗退迴永城後便穩住了陣腳,當即派人來向楊渥請罪。
想起這一仗失敗的原因,楊渥不由有些頭痛起來。
這一仗本身帶來的後果其實並不算大,不過是一場前前哨戰的失利罷了,對這次北伐的大局影響不大。
至於四千多人的損失,這的確很慘重,不過以如今淮南的家底,這些損失很快就能補償迴來。
真正讓楊渥感到頭痛的是,王茂章雖然驍勇善戰,但他的性格同樣容易被激怒,而一旦他被激怒後,就容易被敵軍所趁。
這一次設下伏兵的不過是李思安這個不算出類拔萃的將領,而且王茂章的兩個部將也比較得力,所以才沒有導致更大的慘敗。
但楊渥記得,曆史上晉梁爭霸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柏鄉之戰,其中梁軍的統帥就是那時已經改名為王景仁的王茂章。
而當時王茂章戰敗的原因除了他作為降將難以讓部將服從,從而導致指揮出現混亂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晉軍的騎兵騷擾戰術激怒了王茂章,結果他輕率的率領大軍出擊,最終被晉軍打得大敗。
或許王茂章如今在淮南不會有部將不服的情況,但他容易動怒的性格缺陷卻依舊存在,若是將來統領大軍出征時被敵軍所趁,那時候才是真的災難。
見楊渥沉吟不語,麵色變幻,一旁的高勖連忙勸道:“殿下,王將軍雖然輕敵冒進,但他過去畢竟有很大功勞,所以屬下覺得不宜對他嚴懲,不如依照當初對劉存的處置如何?”
他還以為楊渥是因為王茂章兵敗而感到憤怒,打算嚴懲王茂章,所以連忙勸阻。
當初劉存在嶽州兵敗的時候,楊行密就隻是輕輕懲罰,以示警戒;後來劉存果然立下大功。
所以高勖認為對王茂章同樣應該這樣處置。
聽了高勗的勸阻,楊渥這才反應過來,此時的確不是多想的時候,還是先對王茂章兵敗請罪之事作出決斷。
王茂章性格上雖然有缺陷,但除此之外,他在別的方麵的能力的確很強,加上他過去的功勞,楊渥自然不可能就因為這一次的失敗而過重懲罰他,那樣其他將領都會覺得他刻薄寡恩的。
“傳令,王茂章不聽部將勸告,輕敵冒進,以至兵敗,當罰俸半年,以為警示!其部將張崇、朱虔佑二人臨危不亂,決策有功,當予以褒獎!”
處置了王茂章後,楊渥接著對米誌誠詢問起來,“米將軍,以你的估計,還需要多少時間敵軍的城牆才會倒塌?”
這些天的戰事進展得比較順利,在使用蘇州炮大量發射開花榴彈轟擊後,守軍很快陷入混亂之中,不過因為朱全忠的援兵即將到來的緣故,守軍倒是沒有出現崩潰的情況。
淮南軍雖然趁機發動了幾次大規模攻城,不過最終沒能破城,所以最後的關鍵還是要看西城城牆這邊。
“殿下放心,以末將的估計,最早明天上午,最遲後天,城牆一定會倒塌的!”米誌誠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
“那麽守軍的反應呢?他們有沒有察覺到什麽?”
“這個,至少到目前為止敵軍並沒有什麽異常,我軍的蘇州炮發射的榴彈早就將他們嚇破了膽,若是沒有必要,他們是不會冒出頭來觀察城牆的損壞狀態的。更何況那些守軍將領們,更是很少登上城牆!”
楊渥這才鬆了口氣,若是敵軍覺察到城牆即將倒塌的情況,從而提前做好準備,那麽這一次攻城說不定就要以失敗告終了。
(感謝諸位書友的打賞!)
上次濠州大敗,他帶著十幾個侍衛僥幸逃出來,最終返迴淮北,後來朱全忠將他免職以作懲罰。
不過隨著對淮南的大戰的再次打響,賦閑在家不到一個月的李思安再一次被朱全忠啟用,並且委托他擔任大軍前鋒的重任。
對於朱全忠難得的寬容大量,李思安自然心懷感激,一心想要好好表現,以雪上次兵敗之恥。
這一次他麾下擁有一萬餘人作為前鋒,尤其是手中三千精銳騎兵,乃是朱全忠特意配屬給他的。
這些兵力若是運用得當,將能起到很大作用,甚至一舉擊敗淮南軍也未嚐不可能。
李思安心裏沒有一舉擊敗楊渥九萬大軍的野心,不過他卻想著要擊敗對麵同樣作為淮南軍前鋒的王茂章!
當年青州之戰,王茂章一戰成名,不僅擊殺了朱友寧,更是在與朱全忠的主力作戰時不落下風,得到了朱全忠的高度欣賞。
後來王茂章又作為淮南驍將,率領麾下席卷了兩浙,更是名動天下。
若是能一舉擊敗王茂章,李思安覺得或許自己“常敗將軍”的名聲就能洗刷掉了。
“將軍,剛剛打探到的消息,淮南軍對於我軍到來早有準備,如今已經在永城縣外列陣等待我軍!”這時候,斥候稟報,打斷了李思安的思路。
他皺皺眉問道:“淮南軍有多少人?陣容如何?”
“淮南軍的兵力大約在一萬人左右,軍容整齊,聲勢頗盛!”斥候道。
“隻有一萬人?”李思安沉思起來,按照淮南軍的編製,王茂章的右武驤軍總兵力應該是兩萬人,此時對麵的淮南軍卻隻有一萬人,那麽其他人去哪裏了?
這時斥候又道:“是的,當麵敵軍的確隻有一萬人。據小人打聽到的消息,淮南軍進入宿州以後,一路大肆搶掠,不過王茂章部之前都在攻打營寨,是幾天前才加入到搶掠中來的,所以我軍抵達時,王茂章部大多兵力還分散在周邊,隻有這一萬兵力聚集在永城。”
李思安眼神一亮,王茂章在這種時候居然隻集結了一萬兵力對付他,這就給了他一舉擊敗對方的機會!
想到自己真有機會擊敗王茂章,李思安不僅興奮有些起來。
當然,即便王茂章手中隻有一萬人,但要擊敗他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所以李思安迅速冷靜下來,開始細細思考。
不久,李思安親自率領三千人向淮南軍發起進攻,結果自然是遭到淮南軍的迎頭痛擊,倉慌撤退。
“追擊!追擊!”淮南軍大旗之下,王茂章大聲下令著。
剛剛梁軍發起進攻的時候,竟然根本不顧兩翼,目標直指他的中軍,一陣猛攻。
王茂章被梁軍打得有些措手不及,幸好擔任兩翼的張崇和朱虔佑兩人都是經驗豐富的將領,他們見中軍危急,急忙率部向中軍靠攏。
在三路夾攻之下,終於擊退了梁軍,但因為配合上出了一些差錯,結果竟然讓李思安順利逃出去了。
這還了得?連中軍都差點讓敵軍端了,若是再讓敵軍逃出去了,那麽他這一次丟臉就丟大了。
所以暴怒的王茂章不顧部將的勸說,立即下令追擊。
在他的催促下,淮南軍隻好服從軍令發動追擊。
身後,望著王茂章暴跳如雷的樣子,朱虔佑一臉擔憂的對張崇道:“張將軍,將軍因怒而興兵,這很容易被敵軍所趁啊!而且按照斥候打探的消息,李思安的前鋒兵力應該有近萬人才是,但他出動的卻隻有三千人,其他兵力肯定是埋伏起來!”
“是啊!將軍難得發這麽大的火氣,誰的意見都不肯聽,咱們也沒法勸說,要不,咱們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後麵,一旦遭到伏擊,也可以前後唿應,將遇伏的我軍救出來?”
張崇同樣感到擔憂,剛才王茂章要求追擊時,他就提出過要防備李思安的伏兵。
不過王茂章卻說,李思安乃是有勇無謀的一介莽夫,不可能有什麽伏兵;他之所以隻帶三千人發起進攻,正是想要讓淮南軍輕視他,從而直接突襲淮南軍的中軍,一舉製勝。
如今既然挫敗了李思安的圖謀,那麽接下來就沒有什麽危險了。
所以王茂章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退讓。
“張將軍此計大善,可以實行!”朱虔佑點頭道。
當即,作為後軍的張崇故意延緩行軍速度,稍微拉開與中軍的距離,以避免同時遇到伏擊。
……
當晚,淮南軍大營之中。
“什麽?王茂章兵敗了?”楊渥驚得“騰”的一下站起身來。接著,他又反應過來,不由苦笑。
這麽多年的征戰,除了劉存在嶽州遭遇了一場大敗以外,淮南軍基本就沒有什麽敗仗,都是一路橫掃各方,即便是對梁軍這個天下第一藩鎮,淮南軍都打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這一次次勝利,幾乎都讓他覺得淮南軍真是不可戰勝的。
然而事實卻是,戰爭總是會有意外發生的。更何況淮南軍雖然很強,但的確不是天下無敵。
即便是朱全忠這個天下第一藩鎮都免不了打敗仗,即便是後來的李存勖也並非無敵,那麽淮南軍又有什麽資格自稱無敵呢?
所以打敗仗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隻是什麽時候打敗仗,由誰來打敗仗,以及打多大規模的敗仗。
好在,這一次王茂章的敗仗還不算大,他的兩個部將張崇和朱虔佑都提前有所準備,在王茂章率領的主力遭到伏擊時,他們留下來的後軍立即上前接應,總算殺出一條血路逃出來。
最終淮南軍損失了四千多人,但王茂章率領大軍敗退迴永城後便穩住了陣腳,當即派人來向楊渥請罪。
想起這一仗失敗的原因,楊渥不由有些頭痛起來。
這一仗本身帶來的後果其實並不算大,不過是一場前前哨戰的失利罷了,對這次北伐的大局影響不大。
至於四千多人的損失,這的確很慘重,不過以如今淮南的家底,這些損失很快就能補償迴來。
真正讓楊渥感到頭痛的是,王茂章雖然驍勇善戰,但他的性格同樣容易被激怒,而一旦他被激怒後,就容易被敵軍所趁。
這一次設下伏兵的不過是李思安這個不算出類拔萃的將領,而且王茂章的兩個部將也比較得力,所以才沒有導致更大的慘敗。
但楊渥記得,曆史上晉梁爭霸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柏鄉之戰,其中梁軍的統帥就是那時已經改名為王景仁的王茂章。
而當時王茂章戰敗的原因除了他作為降將難以讓部將服從,從而導致指揮出現混亂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晉軍的騎兵騷擾戰術激怒了王茂章,結果他輕率的率領大軍出擊,最終被晉軍打得大敗。
或許王茂章如今在淮南不會有部將不服的情況,但他容易動怒的性格缺陷卻依舊存在,若是將來統領大軍出征時被敵軍所趁,那時候才是真的災難。
見楊渥沉吟不語,麵色變幻,一旁的高勖連忙勸道:“殿下,王將軍雖然輕敵冒進,但他過去畢竟有很大功勞,所以屬下覺得不宜對他嚴懲,不如依照當初對劉存的處置如何?”
他還以為楊渥是因為王茂章兵敗而感到憤怒,打算嚴懲王茂章,所以連忙勸阻。
當初劉存在嶽州兵敗的時候,楊行密就隻是輕輕懲罰,以示警戒;後來劉存果然立下大功。
所以高勖認為對王茂章同樣應該這樣處置。
聽了高勗的勸阻,楊渥這才反應過來,此時的確不是多想的時候,還是先對王茂章兵敗請罪之事作出決斷。
王茂章性格上雖然有缺陷,但除此之外,他在別的方麵的能力的確很強,加上他過去的功勞,楊渥自然不可能就因為這一次的失敗而過重懲罰他,那樣其他將領都會覺得他刻薄寡恩的。
“傳令,王茂章不聽部將勸告,輕敵冒進,以至兵敗,當罰俸半年,以為警示!其部將張崇、朱虔佑二人臨危不亂,決策有功,當予以褒獎!”
處置了王茂章後,楊渥接著對米誌誠詢問起來,“米將軍,以你的估計,還需要多少時間敵軍的城牆才會倒塌?”
這些天的戰事進展得比較順利,在使用蘇州炮大量發射開花榴彈轟擊後,守軍很快陷入混亂之中,不過因為朱全忠的援兵即將到來的緣故,守軍倒是沒有出現崩潰的情況。
淮南軍雖然趁機發動了幾次大規模攻城,不過最終沒能破城,所以最後的關鍵還是要看西城城牆這邊。
“殿下放心,以末將的估計,最早明天上午,最遲後天,城牆一定會倒塌的!”米誌誠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
“那麽守軍的反應呢?他們有沒有察覺到什麽?”
“這個,至少到目前為止敵軍並沒有什麽異常,我軍的蘇州炮發射的榴彈早就將他們嚇破了膽,若是沒有必要,他們是不會冒出頭來觀察城牆的損壞狀態的。更何況那些守軍將領們,更是很少登上城牆!”
楊渥這才鬆了口氣,若是敵軍覺察到城牆即將倒塌的情況,從而提前做好準備,那麽這一次攻城說不定就要以失敗告終了。
(感謝諸位書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