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之人都是他的心腹,在此討論如何防止軍隊被私人把持的問題他也並不忌諱。其中崔肅,皮光業等文士更不用說,早就想要限製武將權利了,楊渥的想法正合他們的心意;至於秦裴、侯瓚等人,目前都是野心不大的人,所以也並不反對軍隊整編。


    對於軍隊中存在的問題,眾人很快提出了一些,主要集中在軍中老弱較多,軍紀較差擾亂百姓,逃兵問題,以及軍官貪汙克扣軍餉問題,當然軍隊被將領個人把持的問題是最嚴重的。


    而在解決辦法裏麵,老弱較多的問題還好說,大家提出的辦法都是揀選精銳,裁汰老弱。


    軍紀較差擾亂百姓的問題,這一點主要還是在將領個人,有的將領為人仁厚,手下軍隊自然在這一方麵也做得好些;有些將領自己就很殘暴,手下軍隊軍紀自然也不怎麽好。所以崔肅認為在擾亂百姓方麵,重點應該放在將領身上,對那些為人殘暴的將領進行懲罰,做到以儆效尤。


    至於貪汙克扣軍餉的問題,這一點崔肅認為可以讓士兵自行舉報監督,但秦裴等將領卻一致反對,他們認為這可能會出現士兵故意陷害的情況,甚至會導致將領權威受損。對於這個問題楊渥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在後世,工資什麽的一般都是直接打到個人的卡上,但在這個時代此法顯然行不通。


    而讓士兵監督的辦法楊渥想象得到會在軍中受到多大的阻力,在他們看來,軍隊是事情從來都是軍官將領們自己的事情,與士兵無關。便是眼前幾個親信將領都在反對,其他將領的態度可想而知。楊渥可不想做個獨夫,所以這一條隻能作罷,最後讓崔肅加強監督了事。


    而在逃兵問題上,其實這個問題自古就有,目前的淮南軍中還不是很嚴重。淮南一帶自古便是出精兵的地方,士兵們戰鬥力較強,戰鬥意誌也較強,所以在與北方朱全忠的大戰中經常做到不落下風。不過不嚴重並不代表就沒有,朱思勍提出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在士兵臉上刺字,不過卻被楊渥拒絕了。


    在士兵臉上刺字以防止逃兵的辦法最早就是朱全忠想出來的,後來一直流傳到宋朝,而最為出名的也許就是北宋名將狄青了。淮南的軍隊目前還沒有刺字的習慣,楊渥也極力反對這一手段。畢竟在此之前隻有囚犯才會刺字,把士兵當做囚犯對待對士兵士氣的打擊太大。【零↑九△小↓說△網】


    此外,幾人還提到了其他一些問題,不過嚴重性相對較小,眾人討論一番提出一些意見也就是了。


    接下來便是最關鍵的問題,軍隊私有化的問題。


    與軍隊私有化相對的自然便是軍隊國有化,戰國時期乃至秦代或許是軍隊國有化做得最徹底的時期,軍隊隻認虎符不認人便是其中的重要體現,而漢朝時期的情況就要差點,到了東漢末,各種私兵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比如部曲,在這一時期就非常普遍。到了唐朝,尤其是中唐節度使泛濫以後,軍隊私有化的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如今淮南的情況也一樣,將領們下意識的把手中軍隊當成自己的私產,不願轉讓出去。


    曆史上,楊渥在成為節度留後之前乃是宣州觀察使,手中有三千親兵;後來楊行密病重,急召楊渥前往廣陵接班,而宣州則交給王茂章鎮守。楊渥成為新的淮南節度使後,派使者前往宣州討要當初因為走得急沒有帶走的三千親兵,結果這三千人當時已經被王茂章給吞並了,自然不願再交出去,憤怒的楊渥於是派兵討伐,王茂章自知不敵,隻好逃到錢鏐那裏去了,後來又進一步被極為欣賞他的朱全忠召到北方去效力。


    而楊行密本人對於軍隊私有的問題也不夠重視,他隻要保證軍隊在現在能聽從他的命令就夠了,比如王壇、汪建二人,率領駐守蕪湖的叛軍投降後,楊行密並沒有處罰這二人,反而讓他們繼續帶領他們手下的那一萬五千士兵。這一點讓楊渥非常不滿,不過楊行密已經做出了決定,他也沒辦法去改變,隻能日後趁著整編的時機加以整合。


    好在這次楊渥迴廣陵後著重與他談到了軍隊私有的問題,這才引起了他的重視。


    對於這個問題,楊渥提出了換防的辦法,而秦裴等人也提出了這個辦法會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軍隊戰鬥力會因此受到影響。


    不過楊渥覺得,所謂“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說到底無非就是將領和手下士兵之間相互不夠了解。這個弊端可以通過建立軍校,培養將領,以及加強士兵訓練等辦法來緩減,相比於軍隊私有,隨時可能造成動亂的問題,軍隊戰鬥力受到一點影響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更何況,換防製度即便到了後世也一樣在使用,人民軍隊中經常出現高級將領對調的情況。


    而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的原因也有很多,最重要的乃是馬匹缺乏、重文輕武搞得太過導致的武將地位太低、冗兵太多、軍隊長時間沒有打仗導致的軍紀敗壞、將領能力低下等等,相比之下換防造成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隻是其中一個較小的原因。


    最終,在楊渥的堅持下,同時也在其他人沒有更好辦法的情況下,換防的製度被確定下來,隻不過換防的周期從楊渥設想的三年一次變為五年一次。五年時間,隻要不是太無能的將領,足夠他們與麾下將士們熟悉了;而相比於如今從來沒有換防一說,一支軍隊在一個將領手中一呆就是十幾二十年的情況,也好了許多。


    決定了換防製度後,剩下來的事情就要好辦多了,楊渥決定仿照後世製度,向楊行密提出建立樞密院,專門負責軍令;同時成立專門負責軍隊的日常管理和訓練的部門,考慮到如今唐朝還在,淮南不能明目張膽的建立兵部,所以楊渥打算將這個部門命名為統兵司,等將來再改為兵部。


    這樣一來,可以做到統兵權和調兵勸的分離,避免任意一方獨掌軍權,擁兵自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國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國軍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國軍棋並收藏南國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