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節度使府人家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節度使紛紛據地自立,又有地方豪傑群雄並起,割據一方。
江淮之地,揚州這座千年古城始建於春秋末年,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揚州為廣陵郡。盛唐時期,揚州極度繁華,白居易、杜牧等都在這裏居住過。在最繁盛的時期,揚州有居民四十七萬餘人,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州。
然而十多年前,軍閥孫儒盤踞於此,為人殘暴,麾下軍隊所過之處往往十室九空,揚州城內遍地屍骸,一片地獄景象。
後宣州刺史楊行密率軍打敗了孫儒,入主揚州,距今已有十年。他為人寬厚,廣納賢才,又采用休養生息的政策,賑濟災民,招撫流亡,恢複生產,迅速獲得了江淮百姓的擁戴。
天複二年,公元902年春三月,朝廷任命左金吾將軍李儼為江淮宣諭使,寫禦劄賜給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授予他東麵行營都統、中書令,並加封為吳王。
******
自從十年前楊行密打敗了孫儒占據揚州後,經過十年的修養生息,揚這裏終於恢複了一些昔日的繁華景象。
吳王楊行密的府宅就坐落於這座城池中央的牙城內,乃當初淮南節度使高駢所修建,占地極廣,其內房屋眾多,錯落有致。
整個節度使府被分為前廳和後院。其中前廳被用作書房和會客之所,整個淮南的軍國大事都是在那裏共議。
至於後宅則是楊行密的家眷的住所。他生性節儉,雖然貴為吳王,但後宅妻妾並不多,加上節度使府房屋眾多,因而每個稍有身份地位的人都能分到一間獨*立的院子。
除了前廳和後宅外,節度使府的東麵還連接著一大片空地,那裏就是楊行密最信任的親軍的駐地,三千名最精銳的士兵牢牢的守護著這座府宅。
如果說江淮之地是一個獨*立的王國的話,那麽這座節度使府就是王國的王宮,所有的軍政事物都被集中到這裏來商議處理。
後宅深處,有一處精致的小院子。院子裏隻有一間典雅的小屋。屋子外種著各種花草,春風一吹,各種奇花異草紛紛努力向上生長著,呈現出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處院子乃是一間書房,平日裏府中的長公子會在這裏用心讀書。
院子中間有一個石亭,裏麵擺著一張石桌。
石桌前,此刻裏麵正端坐著一個錦袍公子。這公子年歲並不大,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的樣子,卻是生的麵如傅粉,相貌堂堂。他皮膚白皙,身著錦袍,頭戴玉冠,顯然是從小錦衣玉食的富貴子弟。
旁邊俏生生的侍立著兩個婢女,皆身穿綠色羅裙。雖算不上國色,卻也算清秀可人。
此刻,這錦袍公子卻是麵上充滿詫異,一雙黑亮的眼珠四處轉動,打量著周圍的環境,口中正小聲的嘀咕著什麽。
“沒想到‘穿越’這種不靠譜的事情真的發生在我的身上了,不僅如此,似乎還得到這個名叫‘楊渥’的人留下的記憶。”
“吳王楊行密的長子嗎?似乎是五代十國時期。”
他記得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之一。前後不過是五十三年時間,居然就經曆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五個朝代,平均每個朝代壽命還不到十一年。
在此期間,還有其他的一些地方勢力割據一方,建國稱尊。整個中國徹底陷入分裂狀態,直到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才開始統一天下結束亂世。
“記得曆史書上記載,楊渥後來繼承了他父親楊行密的基業,但他為人驕奢淫逸,又猜忌功臣。結果沒過幾年,部將徐溫、張灝發動兵諫,篡奪大權,最後更是殺死了楊渥。”
“如此說來,我這具身體未來的日子不怎麽妙啊?”他小聲自言自語道。
是的,石亭中的這個錦袍公子,就是吳王楊行密的長子楊渥。然而現在的楊渥已經不是從前的楊渥了。
之前不久,原本的楊渥正在石亭裏看書,突然晴空萬裏的天空響起一聲驚雷,一道閃電擊中了石亭外麵一顆楊柳樹。
所幸的是,那驚雷來得快也去得快,石亭內的三人都沒有受傷,甚至連守在院子外麵的侍衛都沒有被驚動。
然而兩個婢女不知道的是,此刻坐在他們眼前的楊渥已經被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取而代之了。
這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原本的名字也叫楊渥,乃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
他平日裏的愛好就是看看曆史軍事之內的書籍,閑著無事時也會看看網絡小說。
不久前,剛剛找到一份工作的他卻是倒黴悲催的在第一天去上班的路上就出了車禍掛掉了。沒想到他的靈魂卻穿越到了這個與他同名同姓之人的身上。
“唉,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我還是想想在這個世界怎麽生存下去吧。”他開始思考著自己未來的路。
他知道,雖說他有著來自後世的各種見識閱曆,現在又提前知道了徐溫、張灝等人將會謀反,可以有針對性的作出預防;然而,現在畢竟是唐末亂世,那些忠誠信義等為人臣的美德早已喪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對權利名位的渴望。
為了權位,部將造反殺死主君的、兄弟反目有如仇寇的,甚至兒子謀逆殺死父親的,在這段時期屢見不鮮。如果不能改變這種局麵,那麽就算提前將徐溫、張灝殺死,將來也會出現什麽牛溫、李灝的造反。
“所以說,未來的日子不好過啊!記得楊行密過不了幾年就會病死,到時候自己繼承大位,要名望沒名望,要威信沒威信,麵對那些桀驁不馴的大將們,一不小心,就會重蹈曆史上那位楊渥的覆轍。”他一邊融合得到的記憶,一邊在心中想道。
“不過,雖然說曆史書上記載的楊渥是一個驕橫奢侈、無惡不作的人,但從記憶裏麵看,似乎現在的楊渥,還隻是一個有點頑皮、不愛讀書的平常少年而已。”楊渥心中非常詫異。
記憶中的楊渥,雖然有些爭強好勝,但對父母孝順,對弟弟妹妹們友善,對身邊下人寬厚,也沒多少壞毛病,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貴族公子,怎麽曆史上的記載卻那麽不堪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是什麽原因,這都是一件好事。至少現在的楊渥在眾人心中的印象還不壞,隻要我好好努力,以後一定能改變自己的結局。”
過了許久後,楊渥才完全融合了記憶。
記憶裏麵,父親楊行密對他非常看重,雖然政務繁忙,但也經常過問他的情況;生母姓史,是楊行密的妾室,平日裏謹言慎行,對楊行密的正室朱夫人向來都恭恭敬敬的。
楊渥的上麵還有三個姐姐,其中兩個都已經出嫁了,剩下一個姐姐隻比他大兩個月,如今待字閨中,平日裏和他關係最是親密;他的二弟名叫楊渭,與楊渥一樣,也是史氏生的,平日裏最是喜歡纏著他,要他講故事聽;此外,楊渥還有一個十四歲的妹妹,以及三歲的三弟楊濛,兩歲多的四弟楊溥等等。
總的來說,楊家人口不多,但相處還算融洽;楊渥與自己的親人們感情也非常親密,並沒有多少勾心鬥角的事情。這讓來自後世,習慣了簡單家庭環境的他也稍微鬆了一口氣。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節度使紛紛據地自立,又有地方豪傑群雄並起,割據一方。
江淮之地,揚州這座千年古城始建於春秋末年,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揚州為廣陵郡。盛唐時期,揚州極度繁華,白居易、杜牧等都在這裏居住過。在最繁盛的時期,揚州有居民四十七萬餘人,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州。
然而十多年前,軍閥孫儒盤踞於此,為人殘暴,麾下軍隊所過之處往往十室九空,揚州城內遍地屍骸,一片地獄景象。
後宣州刺史楊行密率軍打敗了孫儒,入主揚州,距今已有十年。他為人寬厚,廣納賢才,又采用休養生息的政策,賑濟災民,招撫流亡,恢複生產,迅速獲得了江淮百姓的擁戴。
天複二年,公元902年春三月,朝廷任命左金吾將軍李儼為江淮宣諭使,寫禦劄賜給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授予他東麵行營都統、中書令,並加封為吳王。
******
自從十年前楊行密打敗了孫儒占據揚州後,經過十年的修養生息,揚這裏終於恢複了一些昔日的繁華景象。
吳王楊行密的府宅就坐落於這座城池中央的牙城內,乃當初淮南節度使高駢所修建,占地極廣,其內房屋眾多,錯落有致。
整個節度使府被分為前廳和後院。其中前廳被用作書房和會客之所,整個淮南的軍國大事都是在那裏共議。
至於後宅則是楊行密的家眷的住所。他生性節儉,雖然貴為吳王,但後宅妻妾並不多,加上節度使府房屋眾多,因而每個稍有身份地位的人都能分到一間獨*立的院子。
除了前廳和後宅外,節度使府的東麵還連接著一大片空地,那裏就是楊行密最信任的親軍的駐地,三千名最精銳的士兵牢牢的守護著這座府宅。
如果說江淮之地是一個獨*立的王國的話,那麽這座節度使府就是王國的王宮,所有的軍政事物都被集中到這裏來商議處理。
後宅深處,有一處精致的小院子。院子裏隻有一間典雅的小屋。屋子外種著各種花草,春風一吹,各種奇花異草紛紛努力向上生長著,呈現出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處院子乃是一間書房,平日裏府中的長公子會在這裏用心讀書。
院子中間有一個石亭,裏麵擺著一張石桌。
石桌前,此刻裏麵正端坐著一個錦袍公子。這公子年歲並不大,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的樣子,卻是生的麵如傅粉,相貌堂堂。他皮膚白皙,身著錦袍,頭戴玉冠,顯然是從小錦衣玉食的富貴子弟。
旁邊俏生生的侍立著兩個婢女,皆身穿綠色羅裙。雖算不上國色,卻也算清秀可人。
此刻,這錦袍公子卻是麵上充滿詫異,一雙黑亮的眼珠四處轉動,打量著周圍的環境,口中正小聲的嘀咕著什麽。
“沒想到‘穿越’這種不靠譜的事情真的發生在我的身上了,不僅如此,似乎還得到這個名叫‘楊渥’的人留下的記憶。”
“吳王楊行密的長子嗎?似乎是五代十國時期。”
他記得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之一。前後不過是五十三年時間,居然就經曆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五個朝代,平均每個朝代壽命還不到十一年。
在此期間,還有其他的一些地方勢力割據一方,建國稱尊。整個中國徹底陷入分裂狀態,直到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才開始統一天下結束亂世。
“記得曆史書上記載,楊渥後來繼承了他父親楊行密的基業,但他為人驕奢淫逸,又猜忌功臣。結果沒過幾年,部將徐溫、張灝發動兵諫,篡奪大權,最後更是殺死了楊渥。”
“如此說來,我這具身體未來的日子不怎麽妙啊?”他小聲自言自語道。
是的,石亭中的這個錦袍公子,就是吳王楊行密的長子楊渥。然而現在的楊渥已經不是從前的楊渥了。
之前不久,原本的楊渥正在石亭裏看書,突然晴空萬裏的天空響起一聲驚雷,一道閃電擊中了石亭外麵一顆楊柳樹。
所幸的是,那驚雷來得快也去得快,石亭內的三人都沒有受傷,甚至連守在院子外麵的侍衛都沒有被驚動。
然而兩個婢女不知道的是,此刻坐在他們眼前的楊渥已經被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取而代之了。
這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原本的名字也叫楊渥,乃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
他平日裏的愛好就是看看曆史軍事之內的書籍,閑著無事時也會看看網絡小說。
不久前,剛剛找到一份工作的他卻是倒黴悲催的在第一天去上班的路上就出了車禍掛掉了。沒想到他的靈魂卻穿越到了這個與他同名同姓之人的身上。
“唉,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我還是想想在這個世界怎麽生存下去吧。”他開始思考著自己未來的路。
他知道,雖說他有著來自後世的各種見識閱曆,現在又提前知道了徐溫、張灝等人將會謀反,可以有針對性的作出預防;然而,現在畢竟是唐末亂世,那些忠誠信義等為人臣的美德早已喪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對權利名位的渴望。
為了權位,部將造反殺死主君的、兄弟反目有如仇寇的,甚至兒子謀逆殺死父親的,在這段時期屢見不鮮。如果不能改變這種局麵,那麽就算提前將徐溫、張灝殺死,將來也會出現什麽牛溫、李灝的造反。
“所以說,未來的日子不好過啊!記得楊行密過不了幾年就會病死,到時候自己繼承大位,要名望沒名望,要威信沒威信,麵對那些桀驁不馴的大將們,一不小心,就會重蹈曆史上那位楊渥的覆轍。”他一邊融合得到的記憶,一邊在心中想道。
“不過,雖然說曆史書上記載的楊渥是一個驕橫奢侈、無惡不作的人,但從記憶裏麵看,似乎現在的楊渥,還隻是一個有點頑皮、不愛讀書的平常少年而已。”楊渥心中非常詫異。
記憶中的楊渥,雖然有些爭強好勝,但對父母孝順,對弟弟妹妹們友善,對身邊下人寬厚,也沒多少壞毛病,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貴族公子,怎麽曆史上的記載卻那麽不堪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是什麽原因,這都是一件好事。至少現在的楊渥在眾人心中的印象還不壞,隻要我好好努力,以後一定能改變自己的結局。”
過了許久後,楊渥才完全融合了記憶。
記憶裏麵,父親楊行密對他非常看重,雖然政務繁忙,但也經常過問他的情況;生母姓史,是楊行密的妾室,平日裏謹言慎行,對楊行密的正室朱夫人向來都恭恭敬敬的。
楊渥的上麵還有三個姐姐,其中兩個都已經出嫁了,剩下一個姐姐隻比他大兩個月,如今待字閨中,平日裏和他關係最是親密;他的二弟名叫楊渭,與楊渥一樣,也是史氏生的,平日裏最是喜歡纏著他,要他講故事聽;此外,楊渥還有一個十四歲的妹妹,以及三歲的三弟楊濛,兩歲多的四弟楊溥等等。
總的來說,楊家人口不多,但相處還算融洽;楊渥與自己的親人們感情也非常親密,並沒有多少勾心鬥角的事情。這讓來自後世,習慣了簡單家庭環境的他也稍微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