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一直到閉眼,也沒有等到「公務繁忙」的四爺。
倘若年氏死的時候,四爺是怕年氏會替年羹堯求情。
可這次呢?
四爺的這個舉動在顧敏看來,也太過冷情薄倖了。
顧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由得慶幸,自己沒像皇後和年氏那樣,要不然,她們二人的今天豈不是自己的明天?
雖然皇後的葬禮搞得十分之隆重,而且還得了美諡,諡號是「敬」。
可到底是尊敬的意思呢,還是相敬如賓的意思呢,這也隻有四爺自己才知道了。
所謂的罷朝三日以示哀思在顧敏看來,也是作秀居多。
畢竟,據養心殿傳來的消息,四爺還是在批奏章的。
弘暉在皇後的葬禮過後,大病了一場,之後便有些意誌消沉了。
大貓和顧敏都有勸過,不過,好像都沒啥用處。
相比較弘暉,弘瞻幹的一些事,倒是極為順利。
四爺本來就有心要縮減宮裏的人手,那時候福宜提出的讓太妃太嬪出宮安養計劃雖然不錯。
可是嚴格來說,對於節流方麵,也沒多大的幫助的。
太妃出宮,該有的排場,該配備的人員,你是一個都不能少的。
雖然十七表示,那些宮女啊太監的月銀他來付。
可四爺也是要臉麵的,怎麽可能真讓弟弟來付的。
所以,真正來說,隻不過是激勵了兄弟們認真辦差的心,別的,作用也真不大。
可是,弘瞻提出的把嬤嬤和姑姑放出去,那就不一樣了。
以前,也是有宮裏的嬤嬤姑姑放出去的。
但是,一般都是太後太妃太嬪,或者是宮妃過世。
那些嬤嬤姑姑倘若是太後太妃宮裏出來的,自然多得是貴族人家家裏願意接受,去當教養嬤嬤。
可倘若隻是一般的妃嬪宮裏呢?
倘若手裏沒點餘銀,臨老,晚景還真的挺悽慘的。
可現在,弘瞻推出的這個計劃看上去就不錯。
弘瞻的想法是和大清銀行一起推出,這也可以算在大清銀行的一個項目裏。
這個項目有些類似現代的保姆中介。
大清銀行每年都會推出特級嬤嬤,高級嬤嬤,中級嬤嬤。
你倘若想僱傭,那麽,價格也會有所不同。
當然了,也不是人人都能僱傭特級嬤嬤的。
要知道,特級嬤嬤人家可是侍候過太妃皇後,靜妃這種級別的。
所以,沒有在大清銀行有一定存款,沒有在大清銀行貸過款的,而且還款還特別積極的,信用特別好的那種,不好意思,你沒那資格。
他們可是要經過嚴格審批的!!
當然了,對於嬤嬤的能力,性格和脾氣,大清銀行也是會有擔保的。
哪怕嬤嬤的晚年,大清銀行也是做了一定的這安排。
一般來說,聘用嬤嬤有兩種。
一種,是終身製的,比較適合大家族,族裏姑娘特別多的。
付給大清銀行一定的費用,這個嬤嬤的生養死葬就歸你們了。
當然了,根據嬤嬤級別的不同,價格還是不一樣的。
宮廷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嬤嬤,你以為有這麽容易嗎?
能混到嬤嬤級別的,哪個不是在宮廷的鬥爭裏廝殺出來勝利者。
頂級的瘦馬都要價一萬兩了,你說特級嬤嬤的價格會便宜?
別開玩笑了,那可是事關你們整個家族幾十年的榮辱!!
可瘦馬,也就玩個幾年罷了!!
另外一種,則是有年限的聘用製。
根據請的嬤嬤級別不同,年限不同,價格也不同。
至於年薪,則每個級別都會有固定的價格。
大清銀行則會抽取一定的費用。
一般,倘若嬤嬤的年薪是一千兩,那麽,大清銀行則會收取二百兩。
哪天嬤嬤年紀大了,生養死葬則由自己的子侄負責。
還有一種,則是大清銀行收取一半的費用。
將來,嬤嬤年紀大了,無法再出去賺銀子了,那麽全部由大清銀行來負責。
後一種的,比較適合嬤嬤的子侄不孝順的,或者沒有子侄的。
大部分嬤嬤的子侄哪怕再不孝順,可看在銀子份上,哪裏會讓姑姑,姨母讓大清銀行來負責生養死葬的啊。
所以,到了後來,選擇由大清銀行來負責的,一個也沒有。
應該說,一開始弘瞻推出大清銀行的時候,大傢夥還都是在觀望階段的。
你想啊,把自己的私房銀子放進去,會不會有危險啊?
萬一哪天朝廷缺銀子了,西北或者東北又打仗了,朝廷會不會把這些銀子充公啊!!
雖然像顧敏,大貓,還有十三福晉等人都存了銀。
可在大傢夥看來,還是不怎麽保險的。
哪怕有一些些的利息可拿。
可萬一有個啥的,那就是你要人家的利息,人家要你的本金了。
所以,大清銀行的存銀,一直不理想。
也幸好,想要貸款的要求挺嚴格的,所以,也沒放出多少的銀子。
由於之前弘瞻有答應過江南航運的一些商戶,會給予一定的優惠。
因此,當嬤嬤的這項服務推出市場的時候,那些商戶就有了一定的優先選擇權。
這下,京城的貴族人家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三年一次的大選很快就會到了。
家裏的閨女們,不好好的集中培養一年半載,哪裏能有個好前程啊。
現在,被商戶們給買走了,他們還怎麽混啊!!
本來每年放出嬤嬤的數量就不多的。
哪怕這次因為皇後的過世,勤太妃的出宮榮養,還有接下去成太妃,定太妃的出宮榮養,會放一定的特級嬤嬤出來。
可成太妃和定太妃不是還有大半年時間麽,確切的日子也沒定下來。
更何況,太妃們哪怕出宮了,也隻會放兩到三位嬤嬤出來。
身邊總要留一個熟人吧?
哪怕不讓她侍候,找她說說話也成。
本來貴族們的嬤嬤就不夠分,再加上商戶們來插一腳……
倘若是康熙朝的時候,那些貴族們吵一吵,鬧一鬧的,一般也會見效。
康熙可是出了名的「仁慈」之君。
可當今的雍正爺可不是那種好說話的。
既然人家說了,把嬤嬤們給放出去,那麽,他們隻能抓緊時間和宮裏套好關係了。
要知道,雖然大清銀行是推出了嬤嬤的這項服務,但是,倘若在嬤嬤沒出宮之前,太妃太嬪就把嬤嬤指給勛貴家族了呢?
一時之間,進宮給太妃太嬪,還有各宮娘娘請安的人絡繹不絕。
</br>
倘若年氏死的時候,四爺是怕年氏會替年羹堯求情。
可這次呢?
四爺的這個舉動在顧敏看來,也太過冷情薄倖了。
顧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由得慶幸,自己沒像皇後和年氏那樣,要不然,她們二人的今天豈不是自己的明天?
雖然皇後的葬禮搞得十分之隆重,而且還得了美諡,諡號是「敬」。
可到底是尊敬的意思呢,還是相敬如賓的意思呢,這也隻有四爺自己才知道了。
所謂的罷朝三日以示哀思在顧敏看來,也是作秀居多。
畢竟,據養心殿傳來的消息,四爺還是在批奏章的。
弘暉在皇後的葬禮過後,大病了一場,之後便有些意誌消沉了。
大貓和顧敏都有勸過,不過,好像都沒啥用處。
相比較弘暉,弘瞻幹的一些事,倒是極為順利。
四爺本來就有心要縮減宮裏的人手,那時候福宜提出的讓太妃太嬪出宮安養計劃雖然不錯。
可是嚴格來說,對於節流方麵,也沒多大的幫助的。
太妃出宮,該有的排場,該配備的人員,你是一個都不能少的。
雖然十七表示,那些宮女啊太監的月銀他來付。
可四爺也是要臉麵的,怎麽可能真讓弟弟來付的。
所以,真正來說,隻不過是激勵了兄弟們認真辦差的心,別的,作用也真不大。
可是,弘瞻提出的把嬤嬤和姑姑放出去,那就不一樣了。
以前,也是有宮裏的嬤嬤姑姑放出去的。
但是,一般都是太後太妃太嬪,或者是宮妃過世。
那些嬤嬤姑姑倘若是太後太妃宮裏出來的,自然多得是貴族人家家裏願意接受,去當教養嬤嬤。
可倘若隻是一般的妃嬪宮裏呢?
倘若手裏沒點餘銀,臨老,晚景還真的挺悽慘的。
可現在,弘瞻推出的這個計劃看上去就不錯。
弘瞻的想法是和大清銀行一起推出,這也可以算在大清銀行的一個項目裏。
這個項目有些類似現代的保姆中介。
大清銀行每年都會推出特級嬤嬤,高級嬤嬤,中級嬤嬤。
你倘若想僱傭,那麽,價格也會有所不同。
當然了,也不是人人都能僱傭特級嬤嬤的。
要知道,特級嬤嬤人家可是侍候過太妃皇後,靜妃這種級別的。
所以,沒有在大清銀行有一定存款,沒有在大清銀行貸過款的,而且還款還特別積極的,信用特別好的那種,不好意思,你沒那資格。
他們可是要經過嚴格審批的!!
當然了,對於嬤嬤的能力,性格和脾氣,大清銀行也是會有擔保的。
哪怕嬤嬤的晚年,大清銀行也是做了一定的這安排。
一般來說,聘用嬤嬤有兩種。
一種,是終身製的,比較適合大家族,族裏姑娘特別多的。
付給大清銀行一定的費用,這個嬤嬤的生養死葬就歸你們了。
當然了,根據嬤嬤級別的不同,價格還是不一樣的。
宮廷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嬤嬤,你以為有這麽容易嗎?
能混到嬤嬤級別的,哪個不是在宮廷的鬥爭裏廝殺出來勝利者。
頂級的瘦馬都要價一萬兩了,你說特級嬤嬤的價格會便宜?
別開玩笑了,那可是事關你們整個家族幾十年的榮辱!!
可瘦馬,也就玩個幾年罷了!!
另外一種,則是有年限的聘用製。
根據請的嬤嬤級別不同,年限不同,價格也不同。
至於年薪,則每個級別都會有固定的價格。
大清銀行則會抽取一定的費用。
一般,倘若嬤嬤的年薪是一千兩,那麽,大清銀行則會收取二百兩。
哪天嬤嬤年紀大了,生養死葬則由自己的子侄負責。
還有一種,則是大清銀行收取一半的費用。
將來,嬤嬤年紀大了,無法再出去賺銀子了,那麽全部由大清銀行來負責。
後一種的,比較適合嬤嬤的子侄不孝順的,或者沒有子侄的。
大部分嬤嬤的子侄哪怕再不孝順,可看在銀子份上,哪裏會讓姑姑,姨母讓大清銀行來負責生養死葬的啊。
所以,到了後來,選擇由大清銀行來負責的,一個也沒有。
應該說,一開始弘瞻推出大清銀行的時候,大傢夥還都是在觀望階段的。
你想啊,把自己的私房銀子放進去,會不會有危險啊?
萬一哪天朝廷缺銀子了,西北或者東北又打仗了,朝廷會不會把這些銀子充公啊!!
雖然像顧敏,大貓,還有十三福晉等人都存了銀。
可在大傢夥看來,還是不怎麽保險的。
哪怕有一些些的利息可拿。
可萬一有個啥的,那就是你要人家的利息,人家要你的本金了。
所以,大清銀行的存銀,一直不理想。
也幸好,想要貸款的要求挺嚴格的,所以,也沒放出多少的銀子。
由於之前弘瞻有答應過江南航運的一些商戶,會給予一定的優惠。
因此,當嬤嬤的這項服務推出市場的時候,那些商戶就有了一定的優先選擇權。
這下,京城的貴族人家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三年一次的大選很快就會到了。
家裏的閨女們,不好好的集中培養一年半載,哪裏能有個好前程啊。
現在,被商戶們給買走了,他們還怎麽混啊!!
本來每年放出嬤嬤的數量就不多的。
哪怕這次因為皇後的過世,勤太妃的出宮榮養,還有接下去成太妃,定太妃的出宮榮養,會放一定的特級嬤嬤出來。
可成太妃和定太妃不是還有大半年時間麽,確切的日子也沒定下來。
更何況,太妃們哪怕出宮了,也隻會放兩到三位嬤嬤出來。
身邊總要留一個熟人吧?
哪怕不讓她侍候,找她說說話也成。
本來貴族們的嬤嬤就不夠分,再加上商戶們來插一腳……
倘若是康熙朝的時候,那些貴族們吵一吵,鬧一鬧的,一般也會見效。
康熙可是出了名的「仁慈」之君。
可當今的雍正爺可不是那種好說話的。
既然人家說了,把嬤嬤們給放出去,那麽,他們隻能抓緊時間和宮裏套好關係了。
要知道,雖然大清銀行是推出了嬤嬤的這項服務,但是,倘若在嬤嬤沒出宮之前,太妃太嬪就把嬤嬤指給勛貴家族了呢?
一時之間,進宮給太妃太嬪,還有各宮娘娘請安的人絡繹不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