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淮南戰火連天,壽春城淪陷的同時,南陽郡地麵也戰雲密布。

    北麵的曹操領著猛將典韋、大兒子曹昂出征宛城,打通攻下荊州的路口;東邊孫策親自帶領韓當、黃蓋等戰將,攻打江夏黃祖;南麵的荊州劉表的都督蔡瑁與上將文聘水陸並進攻打新野甘寧,這樣整個南陽郡籠罩在戰火之中。

    且說上次因甘寧的援救,孫策攻打江夏失利,退迴柴桑休整一個月有餘,這時趁甘寧與文聘、蔡瑁戰事膠結,再次出兵江夏,打開西征荊州的咽喉。

    江夏黃祖知道甘寧這一次無法分身前來救援,隻好與都督蘇飛、將軍鄧龍、陳就商量退敵之計,保住自己的根據地江夏郡。

    “江夏城如今隻有騎兵一萬,步兵兩萬,而江東孫策此次出兵五萬,兼有老將黃蓋、程普之萬夫不當之勇,如何是好?”

    “前一次我們采用偷襲,趁其不備,不妨再試一次。”上一次在甘寧的布置下,把孫策殺的天昏地暗,鄧龍記憶猶新,因而很想在來一次。

    “孫策乃江東猛虎,吃過一次虧,這一次一定會小心,這一招不能再用。”黃祖馬上否定了鄧龍的提議。

    “孫策水軍攻打江夏,必定先打下三江口,然後沿陸路前來,在三江口到江夏一代有一處樊山穀,這裏兩邊地勢險要,通道狹隘,如果我們再這裏埋伏箭陣,一定會重創孫策軍。”蘇飛知道,江東孫策非一般人物,正麵交鋒一定不是對手,加上江夏守軍軍士也不夠,要想退兵,隻有奇兵。

    “這一計甚好,而我軍軍士隻有三萬,就是把所有的拉去部陣,也打不過孫策的五萬人馬。”黃祖知道這一計或許可以出奇製勝,但是孫策兵馬多達五萬,而江夏隻有三萬人馬,能夠派出去布置箭陣的兵馬也就這些。

    “江東孫策人稱‘小霸王’,勇武當世無雙,每戰比奮勇向前,如果我們暗箭射殺了孫策,東吳大軍無主,必將退去。”蘇飛提出擒賊擒王的策略。

    “這計甚好!”隻要江東孫策一死,東吳兵馬自當退去。孫策死後,從此江東將會一片內亂,再也不會有人領兵來犯江夏,因而黃祖采納了蘇飛這個意見。

    蘇飛馬上布置兵馬,命令鄧龍領一萬步兵帶足弓弩埋伏於樊山峽穀兩側,等孫策軍進入峽穀後,兩側弓弩手瞄準孫策亂箭射之,務必置其於死地;陳就領騎兵一萬埋伏於樊山穀外,等孫策軍衝過箭陣後,掩殺過去,殺個出其不意,黃祖與蘇飛領著剩下的一萬人留守江夏城,做好接應的準備。

    江東孫策上次打敗後吸取教訓,把所有的兵馬集中一塊,攻下三江口渡口登陸,三江口渡口本是江夏通往江東的唯一港口,本因派重兵把守,由於黃祖兵力不足,隻有一千守軍,孫策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了。

    江東兵馬勢不可擋,主要原因是主公孫策帶頭在先,自己的主公都奮勇當先,部下怎麽也不好意思不英勇,因而銳不可當,每每出征都勢如破竹。

    “主公,前麵便是樊山穀,過了這個穀口,就是江夏城了。”黃蓋指著前麵險峻的樊山,對孫策說。

    “令部下快速通過,一鼓作氣攻下江夏!”孫策霸氣顯露無比,有一種獨特的氣魄。

    “前麵峽穀險要,恐有伏兵,這次讓在下先行,掃清道路。”

    “我孫策自起兵以來,何時畏懼過,幾個伏兵難道就讓我退縮!”孫策領著兵馬快速前行,黃蓋隻好叫後續軍馬快速跟上。

    孫策在前麵領著兵馬進峽穀,走到險峻的深處,憑多年的作戰經驗,不禁感到一股隱隱的殺氣,想到這裏一定有埋伏。

    “有埋伏,注意防備!”不料孫策大聲說完,一支箭就射中了孫策左臂,然後兩邊的亂箭像下雨一般飛出來。孫策中箭,黃蓋馬上指揮兩側的盾牌手防護,孫策才躲開了亂箭,沒有成為萬箭的目標。

    “伏兵不多,讓部下快速通過,不要因為我而錯失良機!”雖然中箭,孫策依然下令部下衝鋒。

    由於鄧龍的伏兵隻有一萬,而孫策有五萬人,隻兩個時辰,伏兵全軍覆沒,鄧龍也被程普一槍挑死。而陳就領著一萬騎兵趕到穀口時,黃蓋已經嚴陣以待,江東兵馬如虎,陳就打不過一個時辰就敗退、追兵在後,退迴江夏已經不可能了,隻好領著敗退的兩千餘軍退往石羊小城。

    孫策帶著箭傷領兵一直殺到江夏城,最後終於支持不下了,從馬上掉了下來。

    “務必,務必攻下江夏!”由於箭中有毒,孫策已經說話困難,把全軍的指揮權交給了黃蓋,讓他務必攻下江夏,否則死不瞑目。

    黃蓋命令兩千快騎護送孫策迴江東,自己拿著孫策的兵符,下令各軍攻城。

    古有哀兵必勝,黃蓋、程普領著五萬憤怒的猛烈地攻城,黃祖與蘇飛沒想到孫策受傷後,依然會如此厲害,城內隻有一萬守兵,隻一個時辰,就支撐不住了,東門告急,南門告急,城破在即。

    最後,在蘇飛的死死勸說之下,黃祖才決定舍棄江夏,領著剩餘的兵馬突圍,向新野甘寧出逃去,黃蓋、程普順利占領了江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美男戰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後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後秋並收藏三國美男戰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