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日一早,寧卿便和李思恬一起離開了木屋,試探著走了幾條路之後,在中午的時候,才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如此一來,天黑之前,順利地來到了山腳下。
再次來到山腳下,李思恬感慨萬千。不久之前,她進入這座深山,也是從這裏開始。那個時候,還有父親陪在她的身邊,所以,她沒有害怕,一點都不害怕。但不想這才短短的幾天過去,父親就已經不在了。
李思恬不禁淚流滿麵,如果早知道會這樣的話,她一定拚命勸阻父親,不讓他前來。至於她自己,她卻不後悔。能與那個如仙一樣的人共患難一場,能與他與世隔絕地在小木屋裏住幾天,她很滿足。與之相比,之前的那些苦難,都可以一筆勾銷。
盡管他每日對她不但不熱情,連說幾句話都困難,但她依然留戀那份美好,不舍得離開。這段記憶,她會一直放在心裏,時時品味,不會忘記。
到了山下,他們並沒有遇到尋找他們的人,附近也沒有其他人,所以二人隻能走著迴去。
夕陽的餘暉灑下,李思恬迴頭看一眼這座沾滿她的血淚心酸,又給她甜美迴憶的山,夕陽餘暉中,厚厚的積雪被渲染上一層橘紅色的色彩,美的讓人心醉。
但或許,這種美,正如她心裏的那份不切實際的向往一樣,看似近在眼前,實則很遠很遠。
台州城就坐落在山腳下,府衙位於城東北的位置,要走迴去的話,不停地走,也需要三四個時辰的功夫。李思恬緊緊地跟在寧卿身後,沒有一句怨言。
太陽馬上就落山了,很快就要天黑了,但是這個地方,連個人影都沒有,更別說有馬車了。
她本以為會這樣一直走迴去,但誰料,才走了半個多時辰,竟然遇到了寧卿的護衛。
寧卿直接上了一匹馬,看了一眼李思恬,又看向身旁的護衛。他會意,說了一聲“得罪”,便讓李思恬上了馬,與他同騎。
迴到府衙,李思恬直接被送去了後宅,寧卿則要處理這幾天積壓下來的事情。
迴到這熟悉的地方,原本該是感覺踏實的,但李思恬心裏卻空虛的很,落寞的很,又悲痛的很。
這熟悉的地方,因為沒有了父親,她突然覺的變的特別陌生,好像她從來沒有來過一樣。
於是她去了父親生前的房間,想要尋找一絲熟悉感。但誰料,才一進去,她的眼前,她的腦海裏,便全都是他的身影,讓她心如刀絞一般。
到現在,她依然無法接受,她的父親,她在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已經離她而去了。
當日她與寧卿逃脫之後,那四個護衛最終沒能製住刺客,被他們殺死了兩個,打傷了兩個。好在之後徐清帶人來尋找,發現了他們,將他們全都帶了迴去,並將她父親的遺體妥善安葬了。
徐清就站在眼前,匯報著這幾天發生的事。
“當日,我就把太守亡故的消息發到了京城,想來這時候,皇上應該收到信了。”他說道。
寧卿淡淡地:“嗯”了一聲,便揮揮手,示意他出去。
徐清微一頷首,轉身走了出去。剛剛他也得了吩咐,立馬征集挖掘水渠的工匠,最遲後天開始動工。
他走了之後,寧卿便鋪開了一張紙,開始寫信。
既然消息已經傳到了京城,那麽,難保顧婉不會知道。那個女人看似聰明,但是一旦鑽進了牛角尖,又是無論如何也出不來的。所以,他必須要給她寫信,讓她寬心。
隻不過,他在信上隻寫了一些瑣事,至於山裏發生的那些事情,一點都沒提。何苦提了,讓她更加擔心呢?
台州賑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時候離不開人。但是太守李襄亡故,朝廷肯定會立即指派接替的人來。
最遲後天便動工開鑿水渠,隻要一切步入正軌了,他便可以迴京去了。
說好的二月份迴去,他一定會迴去的。
這幾天,顧婉一直像是丟了魂一樣。她擔心寧卿的安危,卻又不得而知,問太後,太後也不告訴她。因此,她隻能不停地給寧卿寫信,寫了一封又一封。
知道這樣做希望也很渺茫,但她依然要嚐試。她在盼望著收到他的迴信,期盼著聽到他說,他很好,安然無恙。
一句話,隻是短短的幾個字,但顧婉的心中,這幾個字的分量,卻足有千鈞重。
承載著的,不僅僅是他的安危,更是他們的未來,以及她肚子裏的他們的孩子的未來。
所以,他一定要好好的,要平平安安的。
幾日之後,便是元宵佳節了。
元宵節的當晚,京城處處皆是張燈結彩,絢麗的彩燈高高掛起,人潮如織,熙熙攘攘,無不在彰顯著節日的熱鬧氛圍。
宮門口的那條道路上,達官顯貴之家,爭奇鬥豔地掛上各種色彩明麗的花燈。
太後也親自來了,她坐在楚湘王府的花燈棚子底下,滿麵笑意地看著來往的行人。
楚湘王爺不在,王妃有孕在身,太後不讓她操勞,便自己將花燈會給操持了起來。如此一來,更加體現出了楚湘王爺夫妻二人在太後心中的位置,以及在整個朝中的位置。
也正是因為此,鄂國公府的地位隨之水漲船高,花燈棚子裏熱鬧的很。
周氏今日也在,顧婉那邊,是顧嬌在陪著。
這場花燈會,顧婉原本十分想去看看的,但自從知道了台州那邊的消息之後,她便再也沒了那份心思。
此刻,她仍然坐在房裏,給寧卿寫信。
顧嬌陪在她的身邊,她都寫了一天了,說不定寫了多少了,但是讓她停下來,她怎麽都不肯聽。
顧嬌看在眼裏,心裏也跟著發疼。
雖然不是她同父同母的親姐姐,但她是真的拿她當親姐姐看待的。這幾日的相處,她也不再怕她了,相反,為她的堅強,而為她感到心疼。
顧婉又寫好一封信,裝進了信封,又要去拿信紙。
誰料正在此時,忍冬突然進來了。
“王妃,您的信,台州來的。”
再次來到山腳下,李思恬感慨萬千。不久之前,她進入這座深山,也是從這裏開始。那個時候,還有父親陪在她的身邊,所以,她沒有害怕,一點都不害怕。但不想這才短短的幾天過去,父親就已經不在了。
李思恬不禁淚流滿麵,如果早知道會這樣的話,她一定拚命勸阻父親,不讓他前來。至於她自己,她卻不後悔。能與那個如仙一樣的人共患難一場,能與他與世隔絕地在小木屋裏住幾天,她很滿足。與之相比,之前的那些苦難,都可以一筆勾銷。
盡管他每日對她不但不熱情,連說幾句話都困難,但她依然留戀那份美好,不舍得離開。這段記憶,她會一直放在心裏,時時品味,不會忘記。
到了山下,他們並沒有遇到尋找他們的人,附近也沒有其他人,所以二人隻能走著迴去。
夕陽的餘暉灑下,李思恬迴頭看一眼這座沾滿她的血淚心酸,又給她甜美迴憶的山,夕陽餘暉中,厚厚的積雪被渲染上一層橘紅色的色彩,美的讓人心醉。
但或許,這種美,正如她心裏的那份不切實際的向往一樣,看似近在眼前,實則很遠很遠。
台州城就坐落在山腳下,府衙位於城東北的位置,要走迴去的話,不停地走,也需要三四個時辰的功夫。李思恬緊緊地跟在寧卿身後,沒有一句怨言。
太陽馬上就落山了,很快就要天黑了,但是這個地方,連個人影都沒有,更別說有馬車了。
她本以為會這樣一直走迴去,但誰料,才走了半個多時辰,竟然遇到了寧卿的護衛。
寧卿直接上了一匹馬,看了一眼李思恬,又看向身旁的護衛。他會意,說了一聲“得罪”,便讓李思恬上了馬,與他同騎。
迴到府衙,李思恬直接被送去了後宅,寧卿則要處理這幾天積壓下來的事情。
迴到這熟悉的地方,原本該是感覺踏實的,但李思恬心裏卻空虛的很,落寞的很,又悲痛的很。
這熟悉的地方,因為沒有了父親,她突然覺的變的特別陌生,好像她從來沒有來過一樣。
於是她去了父親生前的房間,想要尋找一絲熟悉感。但誰料,才一進去,她的眼前,她的腦海裏,便全都是他的身影,讓她心如刀絞一般。
到現在,她依然無法接受,她的父親,她在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已經離她而去了。
當日她與寧卿逃脫之後,那四個護衛最終沒能製住刺客,被他們殺死了兩個,打傷了兩個。好在之後徐清帶人來尋找,發現了他們,將他們全都帶了迴去,並將她父親的遺體妥善安葬了。
徐清就站在眼前,匯報著這幾天發生的事。
“當日,我就把太守亡故的消息發到了京城,想來這時候,皇上應該收到信了。”他說道。
寧卿淡淡地:“嗯”了一聲,便揮揮手,示意他出去。
徐清微一頷首,轉身走了出去。剛剛他也得了吩咐,立馬征集挖掘水渠的工匠,最遲後天開始動工。
他走了之後,寧卿便鋪開了一張紙,開始寫信。
既然消息已經傳到了京城,那麽,難保顧婉不會知道。那個女人看似聰明,但是一旦鑽進了牛角尖,又是無論如何也出不來的。所以,他必須要給她寫信,讓她寬心。
隻不過,他在信上隻寫了一些瑣事,至於山裏發生的那些事情,一點都沒提。何苦提了,讓她更加擔心呢?
台州賑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時候離不開人。但是太守李襄亡故,朝廷肯定會立即指派接替的人來。
最遲後天便動工開鑿水渠,隻要一切步入正軌了,他便可以迴京去了。
說好的二月份迴去,他一定會迴去的。
這幾天,顧婉一直像是丟了魂一樣。她擔心寧卿的安危,卻又不得而知,問太後,太後也不告訴她。因此,她隻能不停地給寧卿寫信,寫了一封又一封。
知道這樣做希望也很渺茫,但她依然要嚐試。她在盼望著收到他的迴信,期盼著聽到他說,他很好,安然無恙。
一句話,隻是短短的幾個字,但顧婉的心中,這幾個字的分量,卻足有千鈞重。
承載著的,不僅僅是他的安危,更是他們的未來,以及她肚子裏的他們的孩子的未來。
所以,他一定要好好的,要平平安安的。
幾日之後,便是元宵佳節了。
元宵節的當晚,京城處處皆是張燈結彩,絢麗的彩燈高高掛起,人潮如織,熙熙攘攘,無不在彰顯著節日的熱鬧氛圍。
宮門口的那條道路上,達官顯貴之家,爭奇鬥豔地掛上各種色彩明麗的花燈。
太後也親自來了,她坐在楚湘王府的花燈棚子底下,滿麵笑意地看著來往的行人。
楚湘王爺不在,王妃有孕在身,太後不讓她操勞,便自己將花燈會給操持了起來。如此一來,更加體現出了楚湘王爺夫妻二人在太後心中的位置,以及在整個朝中的位置。
也正是因為此,鄂國公府的地位隨之水漲船高,花燈棚子裏熱鬧的很。
周氏今日也在,顧婉那邊,是顧嬌在陪著。
這場花燈會,顧婉原本十分想去看看的,但自從知道了台州那邊的消息之後,她便再也沒了那份心思。
此刻,她仍然坐在房裏,給寧卿寫信。
顧嬌陪在她的身邊,她都寫了一天了,說不定寫了多少了,但是讓她停下來,她怎麽都不肯聽。
顧嬌看在眼裏,心裏也跟著發疼。
雖然不是她同父同母的親姐姐,但她是真的拿她當親姐姐看待的。這幾日的相處,她也不再怕她了,相反,為她的堅強,而為她感到心疼。
顧婉又寫好一封信,裝進了信封,又要去拿信紙。
誰料正在此時,忍冬突然進來了。
“王妃,您的信,台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