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南褚鄔氏
盛世榮寵之郡主太妖嬈 作者:盼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樓夙的聲音很輕,輕到就算是近於身側的龍子衿,也要豎著耳朵仔細聽才能聽清楚。
“母妃姓鄔,單子一個祺,在家中四男二女中,排最小,她入宮時,隻有十三歲,而那時父皇已是不惑之年,母妃和宮裏的其他女子不同,年少的她初入世事,過於倔強剛直,不懂得趨炎迂迴,這一點和她的出身有關,母妃出身百年將族鄔氏,祖輩世代皆為名將,我祖父曾官拜靖遠大將軍,大舅舅被封定遠侯,小舅舅常年帶兵鎮守邊關,鄔家手握兵權,戰功赫赫,位高權重!”想起當年鄔家的門楣榮光,樓夙苦笑了笑,但眼底的自豪不言而喻。
其實,關於南褚鄔氏的將門榮光,龍子衿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畢竟,那時龍千城為此沒少操心,還派了不少暗人去南褚皇宮,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但是自古帝王都不喜一家獨大,父皇自然不例外,對鄔家早就起了疑心,再加上母妃不善逢迎的性格,她在宮中孤助無力,舉步維艱,表麵上人人奉承,暗地裏無不疏遠,妃嬪們擅用計,讒言不斷,後來就連父皇也隻有每月照例的留宿,再無其他恩寵,她的祺陽宮也與冷宮一般無二,而朝堂之上,鄔家也備受孤立,朝中元老皆上書,要求皇上削其兵權……”
有誰能想過,如今寵冠後宮的驚豔女子,素手遮天的南褚祺貴妃,竟曾是個爽快直言不得帝心的妃子。
“六年前,一紙奏折直抵皇庭,鄔氏一族通敵叛國,父王當晚雷霆大震,帝京集結周邊郊郡上萬禁軍圍攻將軍府,侍衛在祖父房間裏搜出了外族特貢給皇族的瓷器,還搜出了舅舅和烏蠻族長的親筆往來書信……”
“可是這些……似乎並不足以搬倒一個顯赫的望族啊!”龍子衿托腮凝眸,側頭問道。
“任誰也沒想到,最後一根壓垮鄔家的稻草,竟然是一幅畫!”樓夙不屑地勾起嘴角,這也許就是帝王將相家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吧!
“祖父向來喜畫,甚愛先人真跡,如癡如醉,當年,鄔家正值鼎盛,祖父生辰之時,一門生獻出了元秉真人當年為高祖所作的觀瀾河山圖,據說,這畫早年珍藏於皇家,後來不知怎的就消失了,祖父拿到這畫卷時,又喜又驚,喜的是這傳說中不再存於世的字畫竟是真品,驚的是以他的身份是萬萬不能將皇家珍品據為己有的,畢竟,這不僅僅是一幅先人真跡,這河山圖代表的是南褚天下,代表著野心……”
剩下的話,樓夙沒說,但是龍子衿已經想到了,這位功勳卓著的老將軍最後終是抵不住誘惑,私下收了這代表著江山社稷的一幅真跡,但是她很好奇,“到底是一位什麽樣的門生,才能送得起這樣名貴的生辰賀禮呢?難道,你祖父都未曾懷疑過嗎?”
“那門生是祖父早年相交,多次隨他征戰沙場,出生入死,還曾在與異族爭鬥中,替祖父擋下過救命一刀,此等交情,又怎能有疑?更何況,此人還曾是我母妃的青梅竹馬,是我祖父最看重的門生……”
那門生叫司徒雲城,搬倒鄔氏後,他平步青雲,官至當今丞相,權勢滔天。
後來,樓夙才知道,這位司徒權相有位愛徒,這位愛徒是南褚大皇子樓緣,再後來,他才知道,樓緣的母親本名叫司徒雲蘭,有位德才兼備的兄長,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靖宣二十七年,宣帝詔書,鄔氏一門,二百三十二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繈褓嬰孩,滿門抄斬;
同天,南褚國內發生了史書上一筆掠過的“祁陽兵變”,正史中記載:百年將家起兵,直搗黃龍,宮牆內外,皇城護衛與將府三千大軍大戰三天三夜,流火箭、元滾石、硫磺炮……往昔宮殿屍橫遍地,護城河血色染染,最後,因為援軍的及時入城,將府一派以失敗告終。
“宮裏曆經過那場劫難的老人,死的直接被丟到了亂墳崗,傷的都被趕出了皇宮,知情人所剩無幾,我在很小的時候曾聽一個神誌不清的老嬤嬤說起過,她總是嚷嚷著自己當天就在城下,她說鄔家人到底是有骨氣的,兵敗以後,老將軍手持長劍,仰天長嘯著自刎了,其他人也都自行了斷了!”樓夙皺了皺眉,他的手心不由得攥緊,他未曆劫,卻能想象到,那鮮紅的血,那漫天的紅,還有那作為將門之後的節氣。
“既是如此,那後來為何又……”既是被滅門,那麽,為何祺貴妃如今還安然無恙?
“那時我母妃已有身孕,太後出麵才保住了她的命,母妃生下我以後,在太後的求情下,被皇上削了姓氏,從皇族玉碟中除了名諱,被攆到了皇城郊外的永安寺清修,鄔氏也成了宮裏的忌諱。”生於宮廷的樓夙豈會不知這紅牆內的爾虞我詐,這麽多年,母妃在盤算什麽,他很清楚,他不支持也不反駁,她血染雙手也好,她冷血殘忍也罷,她都是他的母親。
“那你出生以後,就沒見過母妃?”龍子衿輕皺著眉,看著樓夙風淡雲輕地講著自己的故事,她有些不忍。
“我自小便養在太後身邊,五歲之前不知母妃是誰,就連父皇也沒見過幾麵,後來,太後駕崩,我就被送到皇子苑,由一個老嬤嬤照顧,那時雖然吃不飽,穿不暖,備受冷眼,但是很自由,無拘無束,快樂得就像一隻天空中飛來飛去的燕子……”樓夙仰望著茫無盡頭的蒼穹,日頭落了,透過樹葉的縫隙,斜斜疏疏撒下斑駁的影子,他語調清悠,神情悵然,“隻可惜,後來我生病了,病得很重很重,所有人都以為我快死了,那天晚上,天降滂沱大雨,父皇來了,還有一群穿著鮮豔衣裳的妃嬪,一群身著華服的孩子,他們就站在我床邊,從他們無盡的歎息中,我還感受到了憐憫,睡夢中,我隱約聽到有人說三皇子八字興旺,是皇室之福,建議皇上去永安寺齋戒祈福……”樓夙很想知道當年給出這個建議的人到底是誰?因為,就是他的一句話,讓遠在永安寺靜心修佛的母妃重新迴到了他的身邊。
後來的故事,一定也很漫長,但是龍子衿可以想象到,她莞爾一笑,看著樓夙的眼睛,說道,“樓夙,你很幸運!”
樓夙淺笑,不語。
的確,在宮裏所有的巧合都經過潛心策劃的,他的突然重病,讓早就心如止水的母妃燃起了再見兒子的念頭,迴宮的重重受阻,讓她不再坐以待斃,有心人的點撥,永安寺狂亂的夜,讓一個沒有姓氏的女子,重拾榮寵,驚豔歸來。
從無依無靠的罪臣之女,到瀲灩絕色的後宮寵妃,這樣一個女子,在那爾虞我詐的後宮之中,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上,到底經曆了什麽?恐怕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整日麵對一個殺父仇人,她是如何能做到笑靨如花的?也許,沒有樓夙的話,祺貴妃早就不在人世了,也許,沒有一個複仇的心支撐著,她也很難活下去吧!
龍子衿垂眸凝神,久久不語,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誰對誰錯,誰是誰非,又有誰能夠說得清楚呢?
“母妃姓鄔,單子一個祺,在家中四男二女中,排最小,她入宮時,隻有十三歲,而那時父皇已是不惑之年,母妃和宮裏的其他女子不同,年少的她初入世事,過於倔強剛直,不懂得趨炎迂迴,這一點和她的出身有關,母妃出身百年將族鄔氏,祖輩世代皆為名將,我祖父曾官拜靖遠大將軍,大舅舅被封定遠侯,小舅舅常年帶兵鎮守邊關,鄔家手握兵權,戰功赫赫,位高權重!”想起當年鄔家的門楣榮光,樓夙苦笑了笑,但眼底的自豪不言而喻。
其實,關於南褚鄔氏的將門榮光,龍子衿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畢竟,那時龍千城為此沒少操心,還派了不少暗人去南褚皇宮,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但是自古帝王都不喜一家獨大,父皇自然不例外,對鄔家早就起了疑心,再加上母妃不善逢迎的性格,她在宮中孤助無力,舉步維艱,表麵上人人奉承,暗地裏無不疏遠,妃嬪們擅用計,讒言不斷,後來就連父皇也隻有每月照例的留宿,再無其他恩寵,她的祺陽宮也與冷宮一般無二,而朝堂之上,鄔家也備受孤立,朝中元老皆上書,要求皇上削其兵權……”
有誰能想過,如今寵冠後宮的驚豔女子,素手遮天的南褚祺貴妃,竟曾是個爽快直言不得帝心的妃子。
“六年前,一紙奏折直抵皇庭,鄔氏一族通敵叛國,父王當晚雷霆大震,帝京集結周邊郊郡上萬禁軍圍攻將軍府,侍衛在祖父房間裏搜出了外族特貢給皇族的瓷器,還搜出了舅舅和烏蠻族長的親筆往來書信……”
“可是這些……似乎並不足以搬倒一個顯赫的望族啊!”龍子衿托腮凝眸,側頭問道。
“任誰也沒想到,最後一根壓垮鄔家的稻草,竟然是一幅畫!”樓夙不屑地勾起嘴角,這也許就是帝王將相家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吧!
“祖父向來喜畫,甚愛先人真跡,如癡如醉,當年,鄔家正值鼎盛,祖父生辰之時,一門生獻出了元秉真人當年為高祖所作的觀瀾河山圖,據說,這畫早年珍藏於皇家,後來不知怎的就消失了,祖父拿到這畫卷時,又喜又驚,喜的是這傳說中不再存於世的字畫竟是真品,驚的是以他的身份是萬萬不能將皇家珍品據為己有的,畢竟,這不僅僅是一幅先人真跡,這河山圖代表的是南褚天下,代表著野心……”
剩下的話,樓夙沒說,但是龍子衿已經想到了,這位功勳卓著的老將軍最後終是抵不住誘惑,私下收了這代表著江山社稷的一幅真跡,但是她很好奇,“到底是一位什麽樣的門生,才能送得起這樣名貴的生辰賀禮呢?難道,你祖父都未曾懷疑過嗎?”
“那門生是祖父早年相交,多次隨他征戰沙場,出生入死,還曾在與異族爭鬥中,替祖父擋下過救命一刀,此等交情,又怎能有疑?更何況,此人還曾是我母妃的青梅竹馬,是我祖父最看重的門生……”
那門生叫司徒雲城,搬倒鄔氏後,他平步青雲,官至當今丞相,權勢滔天。
後來,樓夙才知道,這位司徒權相有位愛徒,這位愛徒是南褚大皇子樓緣,再後來,他才知道,樓緣的母親本名叫司徒雲蘭,有位德才兼備的兄長,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靖宣二十七年,宣帝詔書,鄔氏一門,二百三十二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繈褓嬰孩,滿門抄斬;
同天,南褚國內發生了史書上一筆掠過的“祁陽兵變”,正史中記載:百年將家起兵,直搗黃龍,宮牆內外,皇城護衛與將府三千大軍大戰三天三夜,流火箭、元滾石、硫磺炮……往昔宮殿屍橫遍地,護城河血色染染,最後,因為援軍的及時入城,將府一派以失敗告終。
“宮裏曆經過那場劫難的老人,死的直接被丟到了亂墳崗,傷的都被趕出了皇宮,知情人所剩無幾,我在很小的時候曾聽一個神誌不清的老嬤嬤說起過,她總是嚷嚷著自己當天就在城下,她說鄔家人到底是有骨氣的,兵敗以後,老將軍手持長劍,仰天長嘯著自刎了,其他人也都自行了斷了!”樓夙皺了皺眉,他的手心不由得攥緊,他未曆劫,卻能想象到,那鮮紅的血,那漫天的紅,還有那作為將門之後的節氣。
“既是如此,那後來為何又……”既是被滅門,那麽,為何祺貴妃如今還安然無恙?
“那時我母妃已有身孕,太後出麵才保住了她的命,母妃生下我以後,在太後的求情下,被皇上削了姓氏,從皇族玉碟中除了名諱,被攆到了皇城郊外的永安寺清修,鄔氏也成了宮裏的忌諱。”生於宮廷的樓夙豈會不知這紅牆內的爾虞我詐,這麽多年,母妃在盤算什麽,他很清楚,他不支持也不反駁,她血染雙手也好,她冷血殘忍也罷,她都是他的母親。
“那你出生以後,就沒見過母妃?”龍子衿輕皺著眉,看著樓夙風淡雲輕地講著自己的故事,她有些不忍。
“我自小便養在太後身邊,五歲之前不知母妃是誰,就連父皇也沒見過幾麵,後來,太後駕崩,我就被送到皇子苑,由一個老嬤嬤照顧,那時雖然吃不飽,穿不暖,備受冷眼,但是很自由,無拘無束,快樂得就像一隻天空中飛來飛去的燕子……”樓夙仰望著茫無盡頭的蒼穹,日頭落了,透過樹葉的縫隙,斜斜疏疏撒下斑駁的影子,他語調清悠,神情悵然,“隻可惜,後來我生病了,病得很重很重,所有人都以為我快死了,那天晚上,天降滂沱大雨,父皇來了,還有一群穿著鮮豔衣裳的妃嬪,一群身著華服的孩子,他們就站在我床邊,從他們無盡的歎息中,我還感受到了憐憫,睡夢中,我隱約聽到有人說三皇子八字興旺,是皇室之福,建議皇上去永安寺齋戒祈福……”樓夙很想知道當年給出這個建議的人到底是誰?因為,就是他的一句話,讓遠在永安寺靜心修佛的母妃重新迴到了他的身邊。
後來的故事,一定也很漫長,但是龍子衿可以想象到,她莞爾一笑,看著樓夙的眼睛,說道,“樓夙,你很幸運!”
樓夙淺笑,不語。
的確,在宮裏所有的巧合都經過潛心策劃的,他的突然重病,讓早就心如止水的母妃燃起了再見兒子的念頭,迴宮的重重受阻,讓她不再坐以待斃,有心人的點撥,永安寺狂亂的夜,讓一個沒有姓氏的女子,重拾榮寵,驚豔歸來。
從無依無靠的罪臣之女,到瀲灩絕色的後宮寵妃,這樣一個女子,在那爾虞我詐的後宮之中,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上,到底經曆了什麽?恐怕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整日麵對一個殺父仇人,她是如何能做到笑靨如花的?也許,沒有樓夙的話,祺貴妃早就不在人世了,也許,沒有一個複仇的心支撐著,她也很難活下去吧!
龍子衿垂眸凝神,久久不語,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誰對誰錯,誰是誰非,又有誰能夠說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