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煙霧撩的神州大地,充斥著鷓鴣時斷時續地悲鳴,蒼穹的盡頭是一抹嫣紫的霧氣,似一朵綻放的蓮花,一輪輪輕漪從中劃過,又似暮春中,那些殘花欲落的景象。雖然有些地方的烽煙依舊燒地火熱,但是,大家都確已習慣了這個僅立朝一百多年的新興王朝,畢竟,百姓隻沉浮於強者之下。

    天下之勢,卻並不似這改朝換代般來的簡單明了,大雍新建之時,神州大地的被諸多名門正派牢牢占據,其中,香火最盛者莫過於“淩霄”,“梵淨”,“點滄”三派,而三者之中,尤以“淩霄”為首。

    淩霄山山勢起伏,綿延至數百裏之遠,其中,山林密布,飛鳥蟲魚,布於群山之中,皆是舉不勝舉。

    淩霄派始創於前朝大胤一百年之際,相傳至今已逾三百多年。世上盛傳其創派祖師乃是一位修仙之人,早年拜師於諸多師門之下,竟未有所成,正欲半生潦倒之時,路過淩霄山,淩霄山竟劇烈抖動了起來,天際烏雲密布,狂風在山野之中唿嘯而過,天地似乎形成了一線,突然,蒼涼的天際從中間裂開,裂出了一道僅容一人進出的縫隙,四周烏雲濃綢的交結在了一起,陰沉沉的,風裹著寒冷的氣息,唿嘯而過,卻也未將那濃密的烏雲吹淡一分一豪。

    雖說那修仙之人沒有煉成改天之力卻也有所小成,站在唿嘯的狂風之中,亦覺得非常的吃力。風沙卷起了沙塵,使他的視線模糊一片,他努力睜大眼睛,卻之見那一道縫隙之內,走出一位金甲戰神,滿麵兇煞之氣,左手拿一把鐵齒銀槍,右手卻是拖著一個卷軸。

    “蒼天之道,天地同壽,方今賜於你天地之卷一軸,飛仙古劍一把,望你借它驅魔除妖……”蒼茫縹緲之聲在天地之間響起。

    修仙之人之覺全身一輕,劇烈抖動淩霄山頃刻間停止了抖動,狂風也瞬間停止住了,天地之間,瞬間又恢複到了以前的寧靜祥和,那人隻覺這是黃粱一夢之時,卻隻見路中央擺著一套卷軸,上書——“天地之卷”。

    那修仙之人得到這“天地卷軸”,隻覺上載之法門妙術,盡皆是竟皆是精妙無比,而且威力無窮。至此,修仙之人就於這淩霄山之上潛心修習,不出五載,便已有所成就,乃出,幾番風雨之後之後,乃於淩霄山之上創建一門,名曰“淩霄”,至此,淩霄派便已領袖於神州各大名門之上,而此修仙開派之祖師亦被後人尊稱為“驚霄道人”。

    淩霄派於群派之中領袖群倫,拜師學藝之人自然絡繹不絕,不出數載,聲勢便已超過創派已逾百年的點滄之派。

    然而,就在大胤二百年之際,天地之懲到來了。翰州之教,亦被神州各派稱之為“邪魔外道”的梵天聖教大舉侵入神州武林,不知運用了何等邪術,竟在一夜之間,操控了三大派別附近大半的百姓平民,開始大舉地進攻,三大派別沒有了往昔的風采,且戰且退,半月之餘,其中的“梵淨”,“點滄”均告失守,三派最後的一些精英隻能守在淩霄派的聖地——飛仙幻境之中。

    大概是上天顯靈,再次護佑了淩霄之派,淩霄派之中竟有一位精世絕倫的人物——卓煥景,僅憑一人之力便已破去梵天教的邪禁,最後與梵天之教四大護法大戰於鎖妖塔之內。

    沒有人知道裏麵到底發生了些什麽,眾人均皆一直守在鎖妖塔四周,等待著這驚天一戰結局的最終降臨。

    據說,那場戰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就在月圓之夜,飛仙幻境之中竟有了虎嘯龍吟之聲,鎖妖塔的大門轟然坍塌,隻見卓煥景單手持著一把染滿血跡的長劍緩步而出,眾人均皆悚然,而剩下的魔教餘孽見此場景,均皆一逃而散,至此,魔教一蹶不振,而淩霄派一時名聲大盛,天下之勢,竟無出其左右。

    淩霄派掌門無涯道人本欲傳位於卓煥景,卻不知為何,就在傳位大典之前三天夜晚,卓幻景竟飄然下山,不知蹤跡。從那以後,雖然淩霄派每隔幾十年便會出幾個領袖群倫之人,但若要論及功力聲勢,卻再沒有能夠超過卓煥景之人。

    時至今日,曆經數代掌門勵精圖治,淩霄派雖依然與“梵淨”,“點滄”列於神州三大派別,但論聲勢,淩霄派顯然已有超然一等之勢。

    第二十代掌門易楓道人道行高深造化超然,顯已成為天下一等一的人物。

    大雍莊帝三年,三派掌門皆雲集於淩霄之殿內,未防梵天聖教東山再起 ,合三派之力,成立天道之盟,公推淩霄派掌門易楓道人為第一任盟主。

    嫣紫色的迷霧散盡,顯現出了霧裏那崢嶸的世界,百姓依舊過著平靜普通的生活,隻是淩霄山峰之上,偶爾會有蒼茫之音響起。

    “蒼天之道,天地同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侶問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遙並收藏仙侶問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