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機靈,見狀忙道:“臣謝陛下褒獎,若陛下沒有其他吩咐,臣這便迴江陰將錢糧解來京師,以供朝廷賑濟京師百姓之用。”


    崇禎帝擺擺手,臉色又恢複常態,問起了江南之事。


    李川毫不隱瞞,事無俱細,將江南的文人士大夫是個什麽樣的現狀,商賈又是怎麽樣的一副心態,全都如此稟報,隻聽的崇禎帝臉色越來越黑,又忍不住想殺人了。


    上次見皇帝時,他還有所顧慮,有些話不敢說。


    可這些日子來,充分見識了大明的官僚士大夫和那些讀書人的無恥和無用後,他就徹底絕了與那些人為伍的念頭,隻要抱緊崇禎帝的大腿,他沒什麽好怕的。


    這一聊,就是一個多時辰。


    崇禎帝壓住火,問了許多,大到江南民生現狀,小到販夫走卒對朝廷的看法,李川都如實稟報,把人心說個通透,結果就是,崇禎帝的臉黑成了鍋底。


    “好膽,你這是信口雌黃。”


    崇禎帝忍無可忍,黑著臉暴喝了一聲。


    王承恩也是滿臉怒容,怒視李川。


    李川小心打量,見皇帝雖然一臉怒容,卻並無殺機,當時就大著膽子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屬實,隻想讓皇上知道大明現在的實際狀況,從而做出正確的決斷,不想跟朝中那些大臣一樣欺上瞞下粉飾太平,那樣於國無利,請皇上明見。”


    崇禎帝臉色稍霽,揮揮手道:“你先下去吧!”


    李川忙領旨謝恩,退了出去,由小太監領著出宮。


    崇禎帝皺著眉頭,來迴踱了一陣,才道:“大伴以為李川方才所言可否屬實?”


    王承恩苦著臉道:“李川所言實在有些大逆不道,老奴不敢妄言。”


    崇禎帝不悅地道:“又沒外人,朕讓你說你就說。”


    王承恩無奈,隻得硬著頭皮道:“老奴覺得李川所言雖然有失偏激,但也不無道理。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要想百姓守份守己,首先就要讓百姓吃飽穿暖,老奴覺得很有道理,百姓活不下去,走投無路之下什麽事都能幹的出來。”


    崇禎帝青著臉道:“那廝說的江南官僚士大夫和商人一體對抗朝廷,侵百姓田地,經商謀利,甚至通過海上貿易而取暴利,你怎麽看?”


    “這個……”


    王承恩躊躇道:“老奴也不知真假,隻知朝中大臣及權貴勳戚家中皆有人經商。”


    “那應該不假!”


    崇禎帝臉色更陰了,又變的殺氣騰騰了:“真是朕的好臣子啊,國事如此艱難,朕想征點商稅以為國用,就有人說朕這是在與民爭利,還逼著朕將商稅降到六十稅一,感情這個民指的就是朕的這些臣子,而非百姓,如此不為國事者,朕要之何用。”


    王承恩不敢插話,隻能保持沉默。


    崇禎帝又道:“這李川雖然是個愣頭青,看朕看得出來,此人卻難得有為國之心。可惜這廝卻是個商賈,雖有些見識,卻難堪大用。”


    言下之意雖沒說出來,王承恩卻也領會到了。


    重用一個商賈沒什麽,但若用的太重了皇帝的臉麵也不好看。


    王承恩道:“皇上,替已經讓人試探過了,那李川並不願意出仕為官,更痛斥朝中諸公為豬狗之輩,不願與諸公為伍,隻願大明永享太明,做個安樂富家翁。”


    “豎子安敢妄言,這是說朕沒有視人之明嗎?”


    崇禎帝氣極而笑,怒斥了一聲,又忍不住道:“這斯竟如此不思上進,難怪連個秀才都考不上,不過還算是有點自知之明。不過他為朕捐糧錢銀,區區一個錦衣衛千戶,不足以彰其之功。朕若不賞之,以後還有誰肯為朝廷效力。”


    王承恩見陛下心情不錯,就道:“陛下何不賜個爵位以安其心?”


    “這……”


    崇禎帝立馬就猶豫起來,他在任用大臣上雖然很大方,隻要相信你,那真是要權給權要錢給錢,但在賞賜爵位上卻很小氣,登基九年來還沒封過一個爵呢。


    給個官當沒問題,哪怕是二品大官也可以考慮。


    但爵位嘛,這個可就要慎重了。


    王承恩如何不了解皇帝的想法,說這話隻不過是打消陛下心中的那點衝動,看到崇禎帝猶豫,立馬就道:“金山衛指揮使顏剛年老上書請辭,陛下何不以官職許之。且金山衛指揮使乃正三品之職,又遠在鬆江,不用與朝臣傾軋,想必那李川定會欣然受之。”


    崇禎帝從善如流道:“也罷,就依大伴之見。”


    王承恩又道:“皇上,賑災之事刻不容緩,可速命李川迴江陰,將錢糧解來京師。”


    崇禎帝點了點頭道:“速速下旨,命其盡快迴江陰。”


    “老奴遵旨。”


    王承恩領了旨,立刻親自去辦。


    這年頭下個聖旨可沒那麽容易,若是皇帝的中旨,自然不用那麽麻煩,隻需擬好聖旨蓋上大印即可,但任命正三名的衛所指揮使,必須要經過兵部、吏部等衙門,還要承送內閣去簽批,手續不是一般的麻煩,若按照正常程序走,沒十天半個月別想下來。


    可賑災在即,就等著李川的米糧救命。


    王承恩命人擬好聖旨後,當即親自去了兵部和吏部衙門,走完相關程序後,不等兩部小吏傳送文書,親自拿到文書後又去了內閣,找幾位大學士辦手續。


    大明的內閣很牛筆,不是一般的牛筆。


    就算皇帝要親自任命官員,也必須要經過內閣。


    雖然崇禎帝登基以來殺了不少人,其中不乏一品大員,但若任命的官員職權不低,而且不得內閣歡喜,甚至於內閣的大學士有怨,就算崇禎帝會殺人,內閣也一樣敢批迴去。


    不過一個三品指揮使,還觸動不了內閣學士們的神經。


    一個武職而已,內閣學士們還看不上。


    再加上大太監王承恩親自出麵,說明皇帝已下了決心,內閣學士們都是人精,也不想再惹得皇帝發火,就痛快的批了,程序很快到了宮中。


    到了宮中,程序就好辦了。


    王承恩甚至不用再親自跑,交待小太監就辦了。


    可盡管如此,把一整套手續辦完後,依舊到了第二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淘寶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蓋並收藏淘寶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