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名來自蘇唐各地準備參加符節會的權貴子弟在都城第一樓聚宴,無可避免地談論起時下天都傳的熱火朝天的賭約。


    某位將身懷天鳳血的鳳棲梧一直視作此生標榜的少年聽到蘇寒山畫出第一枚符的消息傳來後,飲盡杯中酒嘲笑說道:“用了三十日畫出一枚符,以這個速度,恐怕要耗上百年光景才能完成千字符入門,就別提所謂的賭約了。退萬步來說,即便給他百年期限,咱們這位生來元神有損的九殿下還不見得能活到那個時候。”


    同桌好友笑道:“江湖甲子年裏,北燕隻有一個沈遺風,西蜀隻有一個葉留仙,江東隻有一個南姑射,咱們蘇唐也隻有一個鳳棲梧。”


    那名視鳳棲梧為標榜的少年說道:“不出兩年,鳳棲梧定然可與沈遺風葉留仙之輩比肩。江湖的傳說,總歸有獨屬於蘇唐的篇章。”


    酒桌旁數位同伴讚同地點了點頭。


    便在這時,又一名傳訊者匆匆奔到樓上,帶著驚惶的神情顫抖著聲音說道:“九殿下,畫出了第二枚符。”


    那少年聞言,驚忙站起身來,撞翻麵前酒杯:“什麽?”


    身旁同伴也詫異道:“這怎麽可能?他不是才畫出第一枚符,這才過了多久?溫酒之餘便畫出了第二枚?”


    大堂裏,沒有人迴答他們的問題。


    因為這兒的許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很震驚。


    ……


    “當初鳳棲梧那孩子畫第一枚符,用了多久?”皇城欽天監觀星台上,老祭酒南懷子收迴深陷星河的目光,帶著些許喜悅之色,看著徒兒李國初說道。


    端坐木輪車的太師李國初迴想起數年前的那個夜晚,好像也似如今這般星河浩瀚。臉龐浮現幾絲迴憶,說道:“二十九天。”


    老祭酒南懷子又問:“第二枚符?”


    李國初答道:“二十八天。”


    少見悅色的南懷子捋須笑道:“九皇子卻用了溫酒之餘。”


    李國初點了點頭。


    他也活了足足百歲,無論戰國時代還是春秋甲子,見過的天驕俊彥數不勝數。


    撇去沈遺風葉留仙之輩不談,鳳棲梧算是悟性最高的一個。可如今,這個被蘇唐帝國寄予厚望的天之驕子眼看就要被北歸的九皇子比了下去。


    李太師說道:“是不是太快了些?”


    十五年前親自給九殿下看病,李國初自然也瞧出九皇子命中非凡,認為若能在南朝僥幸存活,將來成就必當不可限量。


    除了他之外,天都城裏少數的幾位大人物也是如此認為,否則補天教神闕老道也不會心甘情願等了十五年。


    可即便早有預料,太師李國初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當然他的理解與普通百姓不同。


    他並不認為九殿下畫出第二枚道符的時間是溫酒之餘,至少在今夜之前,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供作參考。


    唯一的解釋就是,殿下用了一個月徹底參透了兩枚道符。


    無論接下來能否成功畫出千字符,至少現在看來,九皇子已超越了鳳棲梧。


    老祭酒南懷子似笑非笑說道:“或許,慢了也說不定。”


    ……


    不知老祭酒南懷子是否從滿天星河裏觀察出什麽端倪才有了這料事如神的定論。


    道門聖殿前,蘇寒山醒出第二枚道符雁渡寒潭之後,又將千字符翻到第三頁。


    “這幅畫是青燈燭火。”


    ……


    “第四枚符是日月交替。”


    “這是花間蝶舞。”


    “峰巒疊嶂。”


    “第七枚道符,是遊魚嬉戲……”


    “……”


    蘇寒山講符的聲音迴蕩在天符山腳,縈繞不絕。聽得解兵亭周圍眾多道門弟子雲裏霧裏,又帶著幾分難以置信。


    首先蘇寒山對千字符的理解與七星院所有主教皆不相同,他們聽在耳中不敢全信。可看著後者又筆走龍蛇,講符之際便能將道符畫出,他們又不得不信。


    帶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唯恐這是另一種未曾被發掘的千字符解法,最後煎熬與好奇之下,有


    些道門弟子開始依著書案盤膝而坐,按照蘇寒山的講解凝神臨摹起來。


    ……


    “第十七枚符,是長亭短亭。”


    “十八是古道西風。”


    ……


    “第一百二十枚符,是斜陽踏雪。”


    “十裏平湖。”


    “金風玉露。”


    ……


    時間所迫,蘇寒山講符的速度越來越快,畫符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天符山腳下的普通百姓們聽不懂具體的道符含義,卻也被蘇寒山的速度調動地迫切起來。基本上蘇寒山每每畫出一枚道符,山下便響起一陣驚唿。


    越來越多的道門弟子受到感染坐在書案前,也沒了那份閑心與都城百姓擁擠在一塊兒喝彩。他們開始臨摹,也開始繪畫。


    畫那風吹葉落,雁渡寒潭……


    ……


    飛鳳崖巔。


    盤坐在梧桐樹屋裏看雲卷雲舒星河鬥轉的鳳棲梧麵色愈發難看。


    他是道門甲子年裏天符之術唯一領悟者,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千字符最原始的痕跡線條代表著什麽。


    隨著蘇寒山講符畫符以及對千字符的理解。


    他心裏愈發不安。


    他知道,風吹葉落雁渡寒潭青燈燭火等等……都不是千字符的原解天符,可這種用畫意悟符的解法卻與他所領悟的天符之術異常貼近。


    他本不願多慮。


    可卻不能不多想。


    ……


    世上喜怒哀樂本是對等。


    有人憂愁,自然就會有人歡喜。


    竹院裏補天掌教神闕大人沒了睡意,聽符聽的精神抖擻。於是拎著珍藏許久的一壺好茶,去昊天殿尋到了那位出關不久的師弟。


    喜悅確實需要分享,無可厚非。在這諾大天符山脈中,他卻偏偏找了璿璣師弟。


    並非刻意炫耀,確實是神闕大人換位思考,覺得此時此刻師弟的憂愁也需要有人分擔,他才來的。


    ……


    蘇寒山仍在講符,仍在畫符。


    他講到九百九十六。


    接下來是九百九十七。


    “第九百九十七枚道符,是驚鴻之影。”


    “混沌青蓮。”


    “九百九十九,是無相風雲。”


    最後一枚道符。


    蘇寒山長舒口氣:“末符是七星連珠。”


    聲落符成。


    蘇寒山收筆。


    天符山下有位截天教弟子依照蘇寒山的講解,用千字符最開始的幾枚道符銘刻出一枚符文,並加持在手中佩劍之上。


    明顯感覺到符文加持之後劍身變得輕盈許多的那名弟子喜上眉梢,手臂蹭了蹭身旁師兄,正要說些什麽,手中的劍卻又忽然變得沉重下來。


    憤然的他看著那枚符文冷哼了聲,心想果不其然,這是有問題的一種解符方式。


    他嘲諷地看著石階盡頭站起身的蘇寒山,準備當眾揭開九皇子虛偽麵紗與質疑其解符的方式時,無意間瞥到身旁師兄銘刻的符文也陡然失了功效,腦海中刹那冒出念頭,他再望向蘇寒山的目光裏,充滿著恐懼!


    緊接著不知是誰在山腳喊了那麽一聲。


    “我的符文,失效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都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納樓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納樓蘭並收藏天都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