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不知幾時悄然安靜。
城頭上吹笛牧童拍了拍身上塵土站起身來。
夕陽斜照著小小的背影,實在讓人難以將他與杏花村產生聯想。可他切切實實就是杏花村之主,他小手一召,騎牛少爺手中杏花村便在晚霞裏劃出一道光,飛到牧童手中……
遠處樓閣裏,百曉生搖扇。
擁擠的人群中,楚南詔壓低帽簷。
城門外楊柳下的黃梅老頭,抬首蹙了蹙眉隨口說了句:“小孩子站那麽高作甚?”
李天下與顧長亭皆屏息凝神。
蘇寒山出了馬車,坐在駕車的位置,這裏視線剛好。
黃裳兒卻跳到了車頂。
楚門客拍了拍馬首,長滿老繭的手掌從十一柄掛劍一一撫過,然後拔出一劍。
劍名斜陽!
拔劍自是為了出劍,他向前邁出一步,然後遞出手中劍。
……
有風掠過城外蔥蔥鬱鬱的樹林向城頭撲來,吹帶著些許風沙。
城頭上的吹笛牧童微感一陣灼意。
他發現風沙之中夾雜著一縷劍意逼人的劍風,仿佛自夕陽裏剝離而出,灼燙而又鋒利,直刺眼底。
他眯了眯眼望著城下的麻衣年輕人,楚門客明明還站在那裏,劍明明還握在手中,給他的感覺,危險卻已然撲至麵前。
這便是楚門客的第一劍嗎?他僅僅隻是向前遞了一劍而已!
牧童想著。
這便是楚門客的第一劍!
晚來風!
斜陽晚來風!
城門處,但凡看到這一劍遊走軌跡的江湖人,不知不覺眼裏都產生刺痛之感,甚至在流淚,便是人群中諸子百家的寵兒楚南詔也嗟歎著不愧是楚家劍客。據他估算,這一劍已有武道四重境小宗師的火候。
而這,不過是試探之劍而已。
“真的是試探之劍?”
城頭上,無論身形體格還是樣貌似乎都隻有十二三歲的小牧童以豐富的殺人經驗看出些許旁觀者無法察覺的端倪。
牧童天真爛漫的笑了聲。
而後揮動杏花村,揮劍,轉身,斬落!
楚南詔的劍意劍風明明來自麵前,他卻一劍斬向身後,這令許多人不解。可當杏花村揮落那一刻,城頭下所有人都明顯看到刹那暗淡了些許的夕陽,仿佛黃昏被人一劍切去了大半。
人們這才明白,原來楚門客此劍的危險不是來自於那縷灼熱逼人的劍意,而是背後的夕陽。
斜陽晚來風。
首先要有斜陽。
……
桃花山寺修禪不修武的蘇寒山不解:“不是試探?”
馬背上李天下白衣抱劍若有所思:“你認為西楚劍客出劍需要多此一舉?”
蘇寒山搖頭:“我與他不熟,所以無法揣度他的性格與習慣。”
李天下說道:“牽馬掛劍十一柄,一劍出一式。如果還需要浪費兩式劍招試探,剩下九式劍若無法擊敗或殺死對手,豈不輸得極冤?”
蘇寒山不可否認,也無法辯駁。
在姑蘇城裏,他是輩分尊崇的禪修第一人,說是佛門禪子也不為過。可一旦入了江湖,他卻發現遠不及太子爺李天下對江湖的認知。
此消彼長,有時倒顯出自己愚笨。
苦笑之後,他便不再多想,繼續眺望城頭。
楚門客已拔出第二劍……
在吹笛牧童揮劍斬夕陽後,他隨手一扔,斜陽歸鞘,而後快速奔跑起來。當跑到城樓下,便腳尖輕點,整個人跳躍而起,掌心一探,遠在十數米外的馬背上隨之出鞘一劍飛射而至手中。
第二劍山海。
此劍劍身寬厚猶如鐵尺,材質特殊的它重量也是普通長劍數十倍。握在手中那刻,楚門客便雙手舉過頭頂,狠狠砸落。
與斜陽取意不同,山海劍重在勢猛。
當它與牧童手中格擋的杏花村碰撞,瞬間蕩起一圈可怖的劍風,就連吹笛牧童腳下的城牆都是崩碎一層青石。
煙塵彌漫。
原本瘦小的個頭又深陷幾分。
在城門周圍許多江湖人眼中看來,堂堂西楚劍客像是在以大欺小欺負一個孩子。那瘦小的肩膀手臂,如何抗的住山海重劍?
之所以產生這種念頭,是因為他們忘卻了吹笛牧童的身份,也被他十二三歲的年齡與小小的個頭迷惑。
須知,牧童遙指杏花村的牧童是位極富經驗且狠辣的殺手,百兵鑒排名上闕三十二。在遇到楚門客之前,死在杏花村劍下的江湖好手何曾少了?
城頭上山海重劍下的小小身影極其不悅地蹙了蹙眉。
刺客或殺手以速度與爆發性見長,他自然也不例外。可楚門客似乎深知這一點,從第一劍斜陽開始便用連綿的進攻壓製自己,讓他沒有還手出招的空隙。如此被動下去,恐不待對方出完十一劍,自己真有落敗喪命的可能。
為扭轉初次交手便落入下風的局勢,給自己創造反守為攻的戰機,吹笛牧童不惜在數千道江湖客的目光下運轉斷魂訣。
武道五重證虛境界的實力修為化作肉眼可見的青色勁氣猶如青蛇自雙腳縈繞盤旋而上。
吹笛牧童單腳一震,小小身形爆發宗師級修為力量,赫然將楚門客連同山海劍震了出去。
“風剪影。”
對出手時機有著極其精準把握的小牧童眼中寒光閃過,身形躍起,在夕陽下豁然顯出五道難分虛實的殘影。
殘影分身從五處不同的刁鑽角度齊齊出劍。
迎著殘陽金黃的光芒,城門處眾家看客也不知那牧童出了多少劍,隻看到城頭上被震退的楚門客瞬間被數不清的劍影劍光包圍,刹那間戰況扭轉落入下風。
馬車上蘇寒山有些擔憂地看了看李天下:“要不要幫忙?”
白衣抱劍的太子爺不知何時下馬買的酥糕,含糊不清地說道:“不用。堂堂西楚劍傳人,不至於連一個十二三歲的牧童都打不過。”
蘇寒山說道:“可他不是普通的牧童。”
李天下白了他一眼:“那家夥也不是普通的劍客啊。”
蘇寒山不予爭辯。
一旁靜觀城頭論劍的顧長亭卻按了按腰間秋塘刀。無論如何,站在他的角度,此行北歸路多一份助力總比多一個敵人好上太多。
他想著,既是陛下派來護衛九皇子安危的江湖高手,於他而言何嚐不是同路人?倒沒有眼睜睜看著楚門客深陷危境而袖手不顧的必要。
夕陽下的城頭劍芒濺射,山海劍與杏花村的碰撞聲不絕於耳。
楚門客與牧童一大一小兩道身影不停閃爍,前一瞬定格在半空,後一瞬便齊齊浮現在城樓。兩人交手速度之快讓人目不暇接。
不過楚門客明顯一直在被迫防守。
山海劍既出便無再用之理,所以他一邊防守著牧童的分身殘影,一邊借助碰撞的衝擊力道而不停後退。
借力而用力,看似被壓製,實則循序漸退,正中下懷。
終於,楚門客以山海劍擋住牧童風剪影分身最後一劍而退掠城下,他將山海擲迴劍鞘,而後喚了聲:“遊龍,引鳳。”
遊龍引鳳自然不是人名,而是劍名,也是兩柄名劍。
楚門客的聲音剛落,馬背上便唿嘯而出兩柄奇特長劍,一劍形似龍骨,一劍形似鳳羽。
兩劍宛如兩小無猜的玩伴交織著破空飛去,龍吟鳳鳴迴蕩不停。
城頭上,看著軌跡殘影宛如龍鳳共舞的兩劍逼迫而至,吹笛牧童手中杏花村連忙挽出十數朵劍花,且退且擋。
他後退了六步,一直退卻到城牆邊緣無路可走,不得不運轉斷魂訣縱越而起。
遊龍引鳳繞著吹笛牧童絞纏旋轉飛升,每一劍都及其兇險地緊貼著小牧童麵門劃過。然而牧童倒也不愧是百兵鑒上闕三十二的證虛境高手,在如此被動追擊之下依然能夠施展出風剪影分出七道影分身,從而擺脫了遊龍引鳳兩劍的緊咬。
劍出又無果,形似龍骨鳳羽的兩柄奇劍飛射而迴。就在此時,半空之中七道影分身匯合一處,吹笛牧童的身影隨之凝實,飄落在城頭。
擅長刺殺的小牧童深知糾纏愈久,愈發對自己不利。即使那位西楚劍客攏共隻有十一劍,挨到對方盡出十一劍便勝負已分,可用己之盾破敵之茅,他也無法預測在並不擅長的領域正麵對敵是否能撐到對方出完十一劍。
這是一種冒險。
他不願冒險,所以接下來一劍,他準備毫無保留。
將斷魂訣修煉至七重的牧童站在城頭緩緩閉目,數息之後整個人已處於一種徹底放空的狀態,好似一樽空杯盞。
放空是為了容納。
他運轉斷魂訣將周遭天地所有的事物輪廓抽離成一道道線條納入靈識,然後杏花村不由自主地比劃起來,一舉一動透露著很詭異……
馬背上白衣抱劍的李天下問道:“他在做什麽?”
蘇寒山想了好一會兒,不確定地說道:“好像是在,寫字?”
“為何我會覺得他在畫符?”
“鬼才會畫符。”
“蘇唐道門中人也會畫符,難不成他們也是鬼?”
“那你呢?”
“我是人,活生生的人。”
“你棄佛求道,豈不是不願為人甘願為鬼?”
“伶牙俐齒。”
“謝太子爺謬讚!”
黃裳兒見李天下被蘇寒山說的啞口無言,耀武揚威地朝著太子爺揮了揮拳頭,吐了吐香舌。
城頭上吹笛牧童拍了拍身上塵土站起身來。
夕陽斜照著小小的背影,實在讓人難以將他與杏花村產生聯想。可他切切實實就是杏花村之主,他小手一召,騎牛少爺手中杏花村便在晚霞裏劃出一道光,飛到牧童手中……
遠處樓閣裏,百曉生搖扇。
擁擠的人群中,楚南詔壓低帽簷。
城門外楊柳下的黃梅老頭,抬首蹙了蹙眉隨口說了句:“小孩子站那麽高作甚?”
李天下與顧長亭皆屏息凝神。
蘇寒山出了馬車,坐在駕車的位置,這裏視線剛好。
黃裳兒卻跳到了車頂。
楚門客拍了拍馬首,長滿老繭的手掌從十一柄掛劍一一撫過,然後拔出一劍。
劍名斜陽!
拔劍自是為了出劍,他向前邁出一步,然後遞出手中劍。
……
有風掠過城外蔥蔥鬱鬱的樹林向城頭撲來,吹帶著些許風沙。
城頭上的吹笛牧童微感一陣灼意。
他發現風沙之中夾雜著一縷劍意逼人的劍風,仿佛自夕陽裏剝離而出,灼燙而又鋒利,直刺眼底。
他眯了眯眼望著城下的麻衣年輕人,楚門客明明還站在那裏,劍明明還握在手中,給他的感覺,危險卻已然撲至麵前。
這便是楚門客的第一劍嗎?他僅僅隻是向前遞了一劍而已!
牧童想著。
這便是楚門客的第一劍!
晚來風!
斜陽晚來風!
城門處,但凡看到這一劍遊走軌跡的江湖人,不知不覺眼裏都產生刺痛之感,甚至在流淚,便是人群中諸子百家的寵兒楚南詔也嗟歎著不愧是楚家劍客。據他估算,這一劍已有武道四重境小宗師的火候。
而這,不過是試探之劍而已。
“真的是試探之劍?”
城頭上,無論身形體格還是樣貌似乎都隻有十二三歲的小牧童以豐富的殺人經驗看出些許旁觀者無法察覺的端倪。
牧童天真爛漫的笑了聲。
而後揮動杏花村,揮劍,轉身,斬落!
楚南詔的劍意劍風明明來自麵前,他卻一劍斬向身後,這令許多人不解。可當杏花村揮落那一刻,城頭下所有人都明顯看到刹那暗淡了些許的夕陽,仿佛黃昏被人一劍切去了大半。
人們這才明白,原來楚門客此劍的危險不是來自於那縷灼熱逼人的劍意,而是背後的夕陽。
斜陽晚來風。
首先要有斜陽。
……
桃花山寺修禪不修武的蘇寒山不解:“不是試探?”
馬背上李天下白衣抱劍若有所思:“你認為西楚劍客出劍需要多此一舉?”
蘇寒山搖頭:“我與他不熟,所以無法揣度他的性格與習慣。”
李天下說道:“牽馬掛劍十一柄,一劍出一式。如果還需要浪費兩式劍招試探,剩下九式劍若無法擊敗或殺死對手,豈不輸得極冤?”
蘇寒山不可否認,也無法辯駁。
在姑蘇城裏,他是輩分尊崇的禪修第一人,說是佛門禪子也不為過。可一旦入了江湖,他卻發現遠不及太子爺李天下對江湖的認知。
此消彼長,有時倒顯出自己愚笨。
苦笑之後,他便不再多想,繼續眺望城頭。
楚門客已拔出第二劍……
在吹笛牧童揮劍斬夕陽後,他隨手一扔,斜陽歸鞘,而後快速奔跑起來。當跑到城樓下,便腳尖輕點,整個人跳躍而起,掌心一探,遠在十數米外的馬背上隨之出鞘一劍飛射而至手中。
第二劍山海。
此劍劍身寬厚猶如鐵尺,材質特殊的它重量也是普通長劍數十倍。握在手中那刻,楚門客便雙手舉過頭頂,狠狠砸落。
與斜陽取意不同,山海劍重在勢猛。
當它與牧童手中格擋的杏花村碰撞,瞬間蕩起一圈可怖的劍風,就連吹笛牧童腳下的城牆都是崩碎一層青石。
煙塵彌漫。
原本瘦小的個頭又深陷幾分。
在城門周圍許多江湖人眼中看來,堂堂西楚劍客像是在以大欺小欺負一個孩子。那瘦小的肩膀手臂,如何抗的住山海重劍?
之所以產生這種念頭,是因為他們忘卻了吹笛牧童的身份,也被他十二三歲的年齡與小小的個頭迷惑。
須知,牧童遙指杏花村的牧童是位極富經驗且狠辣的殺手,百兵鑒排名上闕三十二。在遇到楚門客之前,死在杏花村劍下的江湖好手何曾少了?
城頭上山海重劍下的小小身影極其不悅地蹙了蹙眉。
刺客或殺手以速度與爆發性見長,他自然也不例外。可楚門客似乎深知這一點,從第一劍斜陽開始便用連綿的進攻壓製自己,讓他沒有還手出招的空隙。如此被動下去,恐不待對方出完十一劍,自己真有落敗喪命的可能。
為扭轉初次交手便落入下風的局勢,給自己創造反守為攻的戰機,吹笛牧童不惜在數千道江湖客的目光下運轉斷魂訣。
武道五重證虛境界的實力修為化作肉眼可見的青色勁氣猶如青蛇自雙腳縈繞盤旋而上。
吹笛牧童單腳一震,小小身形爆發宗師級修為力量,赫然將楚門客連同山海劍震了出去。
“風剪影。”
對出手時機有著極其精準把握的小牧童眼中寒光閃過,身形躍起,在夕陽下豁然顯出五道難分虛實的殘影。
殘影分身從五處不同的刁鑽角度齊齊出劍。
迎著殘陽金黃的光芒,城門處眾家看客也不知那牧童出了多少劍,隻看到城頭上被震退的楚門客瞬間被數不清的劍影劍光包圍,刹那間戰況扭轉落入下風。
馬車上蘇寒山有些擔憂地看了看李天下:“要不要幫忙?”
白衣抱劍的太子爺不知何時下馬買的酥糕,含糊不清地說道:“不用。堂堂西楚劍傳人,不至於連一個十二三歲的牧童都打不過。”
蘇寒山說道:“可他不是普通的牧童。”
李天下白了他一眼:“那家夥也不是普通的劍客啊。”
蘇寒山不予爭辯。
一旁靜觀城頭論劍的顧長亭卻按了按腰間秋塘刀。無論如何,站在他的角度,此行北歸路多一份助力總比多一個敵人好上太多。
他想著,既是陛下派來護衛九皇子安危的江湖高手,於他而言何嚐不是同路人?倒沒有眼睜睜看著楚門客深陷危境而袖手不顧的必要。
夕陽下的城頭劍芒濺射,山海劍與杏花村的碰撞聲不絕於耳。
楚門客與牧童一大一小兩道身影不停閃爍,前一瞬定格在半空,後一瞬便齊齊浮現在城樓。兩人交手速度之快讓人目不暇接。
不過楚門客明顯一直在被迫防守。
山海劍既出便無再用之理,所以他一邊防守著牧童的分身殘影,一邊借助碰撞的衝擊力道而不停後退。
借力而用力,看似被壓製,實則循序漸退,正中下懷。
終於,楚門客以山海劍擋住牧童風剪影分身最後一劍而退掠城下,他將山海擲迴劍鞘,而後喚了聲:“遊龍,引鳳。”
遊龍引鳳自然不是人名,而是劍名,也是兩柄名劍。
楚門客的聲音剛落,馬背上便唿嘯而出兩柄奇特長劍,一劍形似龍骨,一劍形似鳳羽。
兩劍宛如兩小無猜的玩伴交織著破空飛去,龍吟鳳鳴迴蕩不停。
城頭上,看著軌跡殘影宛如龍鳳共舞的兩劍逼迫而至,吹笛牧童手中杏花村連忙挽出十數朵劍花,且退且擋。
他後退了六步,一直退卻到城牆邊緣無路可走,不得不運轉斷魂訣縱越而起。
遊龍引鳳繞著吹笛牧童絞纏旋轉飛升,每一劍都及其兇險地緊貼著小牧童麵門劃過。然而牧童倒也不愧是百兵鑒上闕三十二的證虛境高手,在如此被動追擊之下依然能夠施展出風剪影分出七道影分身,從而擺脫了遊龍引鳳兩劍的緊咬。
劍出又無果,形似龍骨鳳羽的兩柄奇劍飛射而迴。就在此時,半空之中七道影分身匯合一處,吹笛牧童的身影隨之凝實,飄落在城頭。
擅長刺殺的小牧童深知糾纏愈久,愈發對自己不利。即使那位西楚劍客攏共隻有十一劍,挨到對方盡出十一劍便勝負已分,可用己之盾破敵之茅,他也無法預測在並不擅長的領域正麵對敵是否能撐到對方出完十一劍。
這是一種冒險。
他不願冒險,所以接下來一劍,他準備毫無保留。
將斷魂訣修煉至七重的牧童站在城頭緩緩閉目,數息之後整個人已處於一種徹底放空的狀態,好似一樽空杯盞。
放空是為了容納。
他運轉斷魂訣將周遭天地所有的事物輪廓抽離成一道道線條納入靈識,然後杏花村不由自主地比劃起來,一舉一動透露著很詭異……
馬背上白衣抱劍的李天下問道:“他在做什麽?”
蘇寒山想了好一會兒,不確定地說道:“好像是在,寫字?”
“為何我會覺得他在畫符?”
“鬼才會畫符。”
“蘇唐道門中人也會畫符,難不成他們也是鬼?”
“那你呢?”
“我是人,活生生的人。”
“你棄佛求道,豈不是不願為人甘願為鬼?”
“伶牙俐齒。”
“謝太子爺謬讚!”
黃裳兒見李天下被蘇寒山說的啞口無言,耀武揚威地朝著太子爺揮了揮拳頭,吐了吐香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