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包
要用200多人才能拽得動。在施放時,將石彈放入皮案內,用很多人各自握繩一條,聽號令一齊用力猛拉,利用杠杆的原理和離心力作用,把石彈拋至敵方。根據實際作戰需要,戰
石包
有不同的種類。初期的拋車變換射向困難,後來發明一種可以左右旋轉的“旋風拋車“。南北朝時,將拋車裝在車上隨軍刀?虧動,稱“拍車“。梁元帝時,有人將其裝在戰船「,稱“拍船“。唐代的拋車比過去的大,稱“將軍
石包“或“擂石車“。《武經總要》記載了宋代十六種不同種類的石包,如雜石包、虎蹲石包、旋風五石包、車
石包、柱腹石包、臥車石包、旋風車石包、合石包等。還有一種適於近戰的手石包。石包
的威力很大,一般可射50步一300步,(宋代每步6尺,合今1?4米)。每顆石彈重約數十斤,大者可達百斤以上。據《宋史?兵誌》載,按照國家標準:上等單梢
石包
射程應在270步以上,中等的為260步,下等的為250步。最早的炮彈是石製的。後來出現了特殊炮彈,如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化學彈等。後來也有用
石包發射毒燃球、燃幕彈、毒藥等化學戰劑的。有些小型戰石包
使用泥彈,不僅便於製造,而且射出後立即“炸“得粉碎,不易被敵方拾起反射迴來。石包
在古代長期作為城市攻防戰的重型主要武器,火炮出現後逐漸被淘汰。
[霹靂車]
中國最早見於實戰的拋石車。《三國誌?魏書》記載,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曹軍製發石車,攻擊衰紹軍壁樓。因發石時聲如霹靂,故名霹靂車。
[彈射器]
由扭絞的纖維繩的彈力帶動的投擲器,也稱弩炮包。此種投擲器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一404年)期間第一次出現於錫臘庫紮,在古希臘和羅馬的戰爭中圍攻要塞時使用過。輕便型彈射器也用於野戰,並安裝在艦船上進行海戰。彈射器的構造是:在堅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絞的繩索
(皮帶、鬃繩)等。投擲杠杆的下端插入繩內,上端有裝彈碗。裝彈時,把繩絞緊,杠杆被絞車幾乎拉成水平位置。投射時,杠杆有力地磕打在橫框的橫梁上,把所裝彈丸沿弩曲彈道拋出。彈射器可投擲石頭、石彈、金屬彈、圓木、箭、裝有低俗作品請刪除著油脂的瓶罐、動物屍體等,在中世紀還投擲過球型彈、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和爆炸彈。彈射器可將150一-48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250一400米,可將箭相3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850米遠。據波利比阿的《曆史》記載,阿基米德設計的巨型投石器,曾把許多羅馬海軍的艦船打壞,打沉。花歐洲,到!4一t5世紀,彈射器曾相火炮同時使用。羅斯,有一種類似彈射器的裝置,叫投射機。
[拋石機]
依靠物體張力
(如弓?木板弩曲時產它的力)拋射彈丸的大型投擲器。典型的靠鈕力發射的拋石機由地上的堅固沉重的長方形框架,--根直立的彈射杆,*上裝有橫梁的兩根結實的柱子構成。彈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攤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裏,繩索綁在長方形框架的兩端,正好位於支撐架下麵的位置。平時繩索使彈射杆緊緊*牢支撐架上的橫梁。彈射杆的*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狀,有時在彈射杆的*端裝一度彈袋。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彈袋裏放進岩石或其他種類的彈體。當用扳機裝置鬆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複到垂直位置,並與橫梁撞擊,產生的慣性力便將彈體以弧形軌道彈向目標。據考證,亞述軍事帝國時期,已開始用機械投擲石塊,據說可把大約10公斤的石塊投射500一700米。後來猶太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也陸續開始使用。
[重錘拋石機]
利用重錘重力發射的投射機器。出現於中世紀初期,使用至15世紀,主要用於圍攻和防守要塞。拋石機的杠杆力臂不等,可以圍繞固定在機架兩支柱間的軸上下自由轉動。筏杠杆的短臂上固定有一個重物--------重錘。裝填拋石機的時候,用絞車把杠杆長臂拉向機架底部,並向石袋裝彈。拋射時,急劇將杠杆長臂放開,裝彈的石袋快速升起,重錘完全落下時,石彈從石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拋石機可將3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140一210米遠,可將10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40一70米遠。
[鏽積底]
古代印度史料中記載的一種對空投擲的器械。據《摩詞婆羅多》記載,列國時代國王薩爾瓦用“空中飛車“向敵城內投擲石塊,滿城降下石雨,(可能是投石器投射的石彈)。為了對付這種空襲,城內普遍安裝了一種向“空中飛車“投擲武器的器械。這種器械被稱為鏽積底。
[古俄羅斯投射機]
古俄羅斯的投射機械。投射機的構造和作用是利用柔軟物具有彈性的原理。在圍攻和防守要塞時,用來投射石頭、重箭、圓木和其他裝填物。10一15世紀,投射機廣為使用。此種投射機按其構造和使用原理分為兩種:一種類似弩炮,用於平直投射;另一種類似彈射器,用於曲線投射。俄國軍隊中裝備有大小兩種投射機,大型投射機能把約200公斤重的裝填物投射600一700米遠。16世紀時,則用於發射炸彈稠低俗作品請刪除彈。16世紀末,由於火炮的廣泛使用,投射機遂廢。
[尤塞耗能拋石機]
古代歐洲使用的一種拋石機。它基本上由炮架、彈射裝置、彈射槽和底座等部分構成。炮架由兩棍水平橫杆組成,橫杆被四根堅硬的垂直木條隔開,炮架被牢圈地放置在底座上。這樣炮架就形成了三個窗口,彈射槽穿過中間的一個窗口,旁邊二個窗口的外側支撐杆上各係著一束稍微扭絞著的垂直繩索。在扭絞著的繩索中插兩根堅硬的木梢,然後同另一根結實的弓弦綁在一起。用很大的拉力將弓弦安放在彈射槽中彈射物的後麵,然後撥動扳機裝置將彈射物彈出。
[排林托能拋石機]
古希臘一種拋石機。它是一種類似彈弩的較輕便的拋石機,其原理跟彈弩相同,不過它有兩根導杆在一個斜麵上,連在兩棍術臂上的弓弦將滑動彈射槽內的石彈沿此斜麵彈射出去。這種彈射器長達10碼,高5碼,寬4碼,體積很大。發射約有彈重達8磅,射距300碼甚至更遠。它基本上用於攻城,也可用來防守。馬其頓菲利普王和亞曆山大大帝的野戰部隊都曾攜帶這種拋石機。
[拍林吞]
古希臘一種彈弩。可以準確地投射小型石核和標槍,其特點是帶有瞄準裝置。
[巴裏斯塔]
古希臘一種木弩炮。可投射石塊、石核、鉛核等。是一種重投射機械。射程300一500米。使用約有核重量3?5公斤灰石,最重可投射70公斤的石核。
[自射器]
一種有大弩度弓架及張弦、控弦和放弦裝置的機械弓。用來投射箭和石頭。與弓相比,自射器射得更遠更準,但造價昂貴且製作複雜。分為作戰用和獰獵用兩類。作戰用者又分輕重兩種。輕自射器楚一種嵌人木槽帶托
(支架)的弓。弓弦靠跳蹬(用腳踏的鐵環)拉緊,用一種極簡單的發射裝置發射。重自射器裝花帶輪的特製床子
(架子)上,裝以鋼弓和繩或牛筋製的粗弦,潮一種齒輪裝置------搖柄來張弦發射。搖柄的采用是自射器構造的巨大改進,因為12一14世紀造的自射器需要50人才能張開。在羅斯,自射器始於10世紀,西歐始於11世紀末,稱為弩。17世紀時,自射器被火器取代。獰獵用自射器
(在下麵的弓)用於獵取各種野獸,將其藏於隱蔽的地方,用一根經過偽裝的繩橫扯到野獸出沒的道路上。野獸碰到繩上,機弩即行發射。
[箭]
亦稱矢。古代搭在弓或簿上發射的兵器。最初的箭隻是削尖的樹枝或竹子,後來用石塊或骨、貝作箭鏃,安在箭杆頭郡。為保持飛行方向,後來又在箭杆尾郡裝上羽毛
(箭羽)。銅鐵出現後,箭鏃改用銅鐵製造,種類也隨之增多,但其形製曆代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根據用途,箭杆的長度和箭嫉的長短、大小以及式樣有所區別。(?)
中國箭鏃的一種。《萬言》第九:“
[箭鏃]
其廠長而薄鐮,謂之?,或謂之鈕。“《「l韻?九麻》:?宇注引《方言》:“江東唿?箭。“
[闌]
中國古代盛弩箭器。《漢書?韓延壽傳》:“抱弩負簡。“顏師古注:“衡者,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
[箭筒]
存放箭的袋子或筒。最初用皮革、木料、竹子製成,後來用金屬製作,裝飾有花紋和金屬牌子。有的箭筒按放箭的數量分成幾格。裝備弓的步兵或騎兵通常將箭筒佩於右側,拍在掛馬刀的腰帶或專門的腰帶上,而將帶套
(名為嗚套)的弓佩於左側。有時,箭筒上麵還罩上一個套子,名為筒套,防止箭因天氣陰濕受潮。
[袖箭]
藏於袖中的暗箭。可暗減在袖中的特製箭匣中,箭杆短輕,箭鏃較重。射出後可殺傷30步內的敵人。除了在兩軍交戰白刃格鬥時使用外,還可作為鏢客、拳師、技擊家的防身武器。袖箭有單發袖箭和梅花袖箭兩種。單發袖箭,每次隻能發射一支箭。箭簡長8寸,周徑8分,筒*有蓋,連於筒身,蓋的中央留一/孔,出此裝箭。筒蓋旁一寸處有一一活動的蝴蝶片,專司開閉。鍍底裝設彈簧,簧上有一一塊圓鐵板,裝箭後,彈簧醫下,用蝴蝶板將箭關在筒中,發射時,撥開蝴蝶片,彈簧彈起,筒中的箭就能彈肘出去。箭長7寸,嫉長l寸,每簡裝箭
石包
要用200多人才能拽得動。在施放時,將石彈放入皮案內,用很多人各自握繩一條,聽號令一齊用力猛拉,利用杠杆的原理和離心力作用,把石彈拋至敵方。根據實際作戰需要,戰
石包
有不同的種類。初期的拋車變換射向困難,後來發明一種可以左右旋轉的“旋風拋車“。南北朝時,將拋車裝在車上隨軍刀?虧動,稱“拍車“。梁元帝時,有人將其裝在戰船「,稱“拍船“。唐代的拋車比過去的大,稱“將軍
石包“或“擂石車“。《武經總要》記載了宋代十六種不同種類的石包,如雜石包、虎蹲石包、旋風五石包、車
石包、柱腹石包、臥車石包、旋風車石包、合石包等。還有一種適於近戰的手石包。石包
的威力很大,一般可射50步一300步,(宋代每步6尺,合今1?4米)。每顆石彈重約數十斤,大者可達百斤以上。據《宋史?兵誌》載,按照國家標準:上等單梢
石包
射程應在270步以上,中等的為260步,下等的為250步。最早的炮彈是石製的。後來出現了特殊炮彈,如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化學彈等。後來也有用
石包發射毒燃球、燃幕彈、毒藥等化學戰劑的。有些小型戰石包
使用泥彈,不僅便於製造,而且射出後立即“炸“得粉碎,不易被敵方拾起反射迴來。石包
在古代長期作為城市攻防戰的重型主要武器,火炮出現後逐漸被淘汰。
[霹靂車]
中國最早見於實戰的拋石車。《三國誌?魏書》記載,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曹軍製發石車,攻擊衰紹軍壁樓。因發石時聲如霹靂,故名霹靂車。
[彈射器]
由扭絞的纖維繩的彈力帶動的投擲器,也稱弩炮包。此種投擲器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一404年)期間第一次出現於錫臘庫紮,在古希臘和羅馬的戰爭中圍攻要塞時使用過。輕便型彈射器也用於野戰,並安裝在艦船上進行海戰。彈射器的構造是:在堅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絞的繩索
(皮帶、鬃繩)等。投擲杠杆的下端插入繩內,上端有裝彈碗。裝彈時,把繩絞緊,杠杆被絞車幾乎拉成水平位置。投射時,杠杆有力地磕打在橫框的橫梁上,把所裝彈丸沿弩曲彈道拋出。彈射器可投擲石頭、石彈、金屬彈、圓木、箭、裝有低俗作品請刪除著油脂的瓶罐、動物屍體等,在中世紀還投擲過球型彈、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和爆炸彈。彈射器可將150一-48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250一400米,可將箭相3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850米遠。據波利比阿的《曆史》記載,阿基米德設計的巨型投石器,曾把許多羅馬海軍的艦船打壞,打沉。花歐洲,到!4一t5世紀,彈射器曾相火炮同時使用。羅斯,有一種類似彈射器的裝置,叫投射機。
[拋石機]
依靠物體張力
(如弓?木板弩曲時產它的力)拋射彈丸的大型投擲器。典型的靠鈕力發射的拋石機由地上的堅固沉重的長方形框架,--根直立的彈射杆,*上裝有橫梁的兩根結實的柱子構成。彈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攤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裏,繩索綁在長方形框架的兩端,正好位於支撐架下麵的位置。平時繩索使彈射杆緊緊*牢支撐架上的橫梁。彈射杆的*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狀,有時在彈射杆的*端裝一度彈袋。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彈袋裏放進岩石或其他種類的彈體。當用扳機裝置鬆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複到垂直位置,並與橫梁撞擊,產生的慣性力便將彈體以弧形軌道彈向目標。據考證,亞述軍事帝國時期,已開始用機械投擲石塊,據說可把大約10公斤的石塊投射500一700米。後來猶太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也陸續開始使用。
[重錘拋石機]
利用重錘重力發射的投射機器。出現於中世紀初期,使用至15世紀,主要用於圍攻和防守要塞。拋石機的杠杆力臂不等,可以圍繞固定在機架兩支柱間的軸上下自由轉動。筏杠杆的短臂上固定有一個重物--------重錘。裝填拋石機的時候,用絞車把杠杆長臂拉向機架底部,並向石袋裝彈。拋射時,急劇將杠杆長臂放開,裝彈的石袋快速升起,重錘完全落下時,石彈從石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拋石機可將3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140一210米遠,可將10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40一70米遠。
[鏽積底]
古代印度史料中記載的一種對空投擲的器械。據《摩詞婆羅多》記載,列國時代國王薩爾瓦用“空中飛車“向敵城內投擲石塊,滿城降下石雨,(可能是投石器投射的石彈)。為了對付這種空襲,城內普遍安裝了一種向“空中飛車“投擲武器的器械。這種器械被稱為鏽積底。
[古俄羅斯投射機]
古俄羅斯的投射機械。投射機的構造和作用是利用柔軟物具有彈性的原理。在圍攻和防守要塞時,用來投射石頭、重箭、圓木和其他裝填物。10一15世紀,投射機廣為使用。此種投射機按其構造和使用原理分為兩種:一種類似弩炮,用於平直投射;另一種類似彈射器,用於曲線投射。俄國軍隊中裝備有大小兩種投射機,大型投射機能把約200公斤重的裝填物投射600一700米遠。16世紀時,則用於發射炸彈稠低俗作品請刪除彈。16世紀末,由於火炮的廣泛使用,投射機遂廢。
[尤塞耗能拋石機]
要用200多人才能拽得動。在施放時,將石彈放入皮案內,用很多人各自握繩一條,聽號令一齊用力猛拉,利用杠杆的原理和離心力作用,把石彈拋至敵方。根據實際作戰需要,戰
石包
有不同的種類。初期的拋車變換射向困難,後來發明一種可以左右旋轉的“旋風拋車“。南北朝時,將拋車裝在車上隨軍刀?虧動,稱“拍車“。梁元帝時,有人將其裝在戰船「,稱“拍船“。唐代的拋車比過去的大,稱“將軍
石包“或“擂石車“。《武經總要》記載了宋代十六種不同種類的石包,如雜石包、虎蹲石包、旋風五石包、車
石包、柱腹石包、臥車石包、旋風車石包、合石包等。還有一種適於近戰的手石包。石包
的威力很大,一般可射50步一300步,(宋代每步6尺,合今1?4米)。每顆石彈重約數十斤,大者可達百斤以上。據《宋史?兵誌》載,按照國家標準:上等單梢
石包
射程應在270步以上,中等的為260步,下等的為250步。最早的炮彈是石製的。後來出現了特殊炮彈,如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化學彈等。後來也有用
石包發射毒燃球、燃幕彈、毒藥等化學戰劑的。有些小型戰石包
使用泥彈,不僅便於製造,而且射出後立即“炸“得粉碎,不易被敵方拾起反射迴來。石包
在古代長期作為城市攻防戰的重型主要武器,火炮出現後逐漸被淘汰。
[霹靂車]
中國最早見於實戰的拋石車。《三國誌?魏書》記載,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曹軍製發石車,攻擊衰紹軍壁樓。因發石時聲如霹靂,故名霹靂車。
[彈射器]
由扭絞的纖維繩的彈力帶動的投擲器,也稱弩炮包。此種投擲器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一404年)期間第一次出現於錫臘庫紮,在古希臘和羅馬的戰爭中圍攻要塞時使用過。輕便型彈射器也用於野戰,並安裝在艦船上進行海戰。彈射器的構造是:在堅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絞的繩索
(皮帶、鬃繩)等。投擲杠杆的下端插入繩內,上端有裝彈碗。裝彈時,把繩絞緊,杠杆被絞車幾乎拉成水平位置。投射時,杠杆有力地磕打在橫框的橫梁上,把所裝彈丸沿弩曲彈道拋出。彈射器可投擲石頭、石彈、金屬彈、圓木、箭、裝有低俗作品請刪除著油脂的瓶罐、動物屍體等,在中世紀還投擲過球型彈、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和爆炸彈。彈射器可將150一-48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250一400米,可將箭相3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850米遠。據波利比阿的《曆史》記載,阿基米德設計的巨型投石器,曾把許多羅馬海軍的艦船打壞,打沉。花歐洲,到!4一t5世紀,彈射器曾相火炮同時使用。羅斯,有一種類似彈射器的裝置,叫投射機。
[拋石機]
依靠物體張力
(如弓?木板弩曲時產它的力)拋射彈丸的大型投擲器。典型的靠鈕力發射的拋石機由地上的堅固沉重的長方形框架,--根直立的彈射杆,*上裝有橫梁的兩根結實的柱子構成。彈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攤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裏,繩索綁在長方形框架的兩端,正好位於支撐架下麵的位置。平時繩索使彈射杆緊緊*牢支撐架上的橫梁。彈射杆的*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狀,有時在彈射杆的*端裝一度彈袋。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彈袋裏放進岩石或其他種類的彈體。當用扳機裝置鬆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複到垂直位置,並與橫梁撞擊,產生的慣性力便將彈體以弧形軌道彈向目標。據考證,亞述軍事帝國時期,已開始用機械投擲石塊,據說可把大約10公斤的石塊投射500一700米。後來猶太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也陸續開始使用。
[重錘拋石機]
利用重錘重力發射的投射機器。出現於中世紀初期,使用至15世紀,主要用於圍攻和防守要塞。拋石機的杠杆力臂不等,可以圍繞固定在機架兩支柱間的軸上下自由轉動。筏杠杆的短臂上固定有一個重物--------重錘。裝填拋石機的時候,用絞車把杠杆長臂拉向機架底部,並向石袋裝彈。拋射時,急劇將杠杆長臂放開,裝彈的石袋快速升起,重錘完全落下時,石彈從石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拋石機可將3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140一210米遠,可將10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40一70米遠。
[鏽積底]
古代印度史料中記載的一種對空投擲的器械。據《摩詞婆羅多》記載,列國時代國王薩爾瓦用“空中飛車“向敵城內投擲石塊,滿城降下石雨,(可能是投石器投射的石彈)。為了對付這種空襲,城內普遍安裝了一種向“空中飛車“投擲武器的器械。這種器械被稱為鏽積底。
[古俄羅斯投射機]
古俄羅斯的投射機械。投射機的構造和作用是利用柔軟物具有彈性的原理。在圍攻和防守要塞時,用來投射石頭、重箭、圓木和其他裝填物。10一15世紀,投射機廣為使用。此種投射機按其構造和使用原理分為兩種:一種類似弩炮,用於平直投射;另一種類似彈射器,用於曲線投射。俄國軍隊中裝備有大小兩種投射機,大型投射機能把約200公斤重的裝填物投射600一700米遠。16世紀時,則用於發射炸彈稠低俗作品請刪除彈。16世紀末,由於火炮的廣泛使用,投射機遂廢。
[尤塞耗能拋石機]
古代歐洲使用的一種拋石機。它基本上由炮架、彈射裝置、彈射槽和底座等部分構成。炮架由兩棍水平橫杆組成,橫杆被四根堅硬的垂直木條隔開,炮架被牢圈地放置在底座上。這樣炮架就形成了三個窗口,彈射槽穿過中間的一個窗口,旁邊二個窗口的外側支撐杆上各係著一束稍微扭絞著的垂直繩索。在扭絞著的繩索中插兩根堅硬的木梢,然後同另一根結實的弓弦綁在一起。用很大的拉力將弓弦安放在彈射槽中彈射物的後麵,然後撥動扳機裝置將彈射物彈出。
[排林托能拋石機]
古希臘一種拋石機。它是一種類似彈弩的較輕便的拋石機,其原理跟彈弩相同,不過它有兩根導杆在一個斜麵上,連在兩棍術臂上的弓弦將滑動彈射槽內的石彈沿此斜麵彈射出去。這種彈射器長達10碼,高5碼,寬4碼,體積很大。發射約有彈重達8磅,射距300碼甚至更遠。它基本上用於攻城,也可用來防守。馬其頓菲利普王和亞曆山大大帝的野戰部隊都曾攜帶這種拋石機。
[拍林吞]
古希臘一種彈弩。可以準確地投射小型石核和標槍,其特點是帶有瞄準裝置。
[巴裏斯塔]
古希臘一種木弩炮。可投射石塊、石核、鉛核等。是一種重投射機械。射程300一500米。使用約有核重量3?5公斤灰石,最重可投射70公斤的石核。
[自射器]
一種有大弩度弓架及張弦、控弦和放弦裝置的機械弓。用來投射箭和石頭。與弓相比,自射器射得更遠更準,但造價昂貴且製作複雜。分為作戰用和獰獵用兩類。作戰用者又分輕重兩種。輕自射器楚一種嵌人木槽帶托
(支架)的弓。弓弦靠跳蹬(用腳踏的鐵環)拉緊,用一種極簡單的發射裝置發射。重自射器裝花帶輪的特製床子
(架子)上,裝以鋼弓和繩或牛筋製的粗弦,潮一種齒輪裝置------搖柄來張弦發射。搖柄的采用是自射器構造的巨大改進,因為12一14世紀造的自射器需要50人才能張開。在羅斯,自射器始於10世紀,西歐始於11世紀末,稱為弩。17世紀時,自射器被火器取代。獰獵用自射器
(在下麵的弓)用於獵取各種野獸,將其藏於隱蔽的地方,用一根經過偽裝的繩橫扯到野獸出沒的道路上。野獸碰到繩上,機弩即行發射。
[箭]
亦稱矢。古代搭在弓或簿上發射的兵器。最初的箭隻是削尖的樹枝或竹子,後來用石塊或骨、貝作箭鏃,安在箭杆頭郡。為保持飛行方向,後來又在箭杆尾郡裝上羽毛
(箭羽)。銅鐵出現後,箭鏃改用銅鐵製造,種類也隨之增多,但其形製曆代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根據用途,箭杆的長度和箭嫉的長短、大小以及式樣有所區別。(?)
中國箭鏃的一種。《萬言》第九:“
[箭鏃]
其廠長而薄鐮,謂之?,或謂之鈕。“《「l韻?九麻》:?宇注引《方言》:“江東唿?箭。“
[闌]
中國古代盛弩箭器。《漢書?韓延壽傳》:“抱弩負簡。“顏師古注:“衡者,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
[箭筒]
存放箭的袋子或筒。最初用皮革、木料、竹子製成,後來用金屬製作,裝飾有花紋和金屬牌子。有的箭筒按放箭的數量分成幾格。裝備弓的步兵或騎兵通常將箭筒佩於右側,拍在掛馬刀的腰帶或專門的腰帶上,而將帶套
(名為嗚套)的弓佩於左側。有時,箭筒上麵還罩上一個套子,名為筒套,防止箭因天氣陰濕受潮。
[袖箭]
藏於袖中的暗箭。可暗減在袖中的特製箭匣中,箭杆短輕,箭鏃較重。射出後可殺傷30步內的敵人。除了在兩軍交戰白刃格鬥時使用外,還可作為鏢客、拳師、技擊家的防身武器。袖箭有單發袖箭和梅花袖箭兩種。單發袖箭,每次隻能發射一支箭。箭簡長8寸,周徑8分,筒*有蓋,連於筒身,蓋的中央留一/孔,出此裝箭。筒蓋旁一寸處有一一活動的蝴蝶片,專司開閉。鍍底裝設彈簧,簧上有一一塊圓鐵板,裝箭後,彈簧醫下,用蝴蝶板將箭關在筒中,發射時,撥開蝴蝶片,彈簧彈起,筒中的箭就能彈肘出去。箭長7寸,嫉長l寸,每簡裝箭
石包
要用200多人才能拽得動。在施放時,將石彈放入皮案內,用很多人各自握繩一條,聽號令一齊用力猛拉,利用杠杆的原理和離心力作用,把石彈拋至敵方。根據實際作戰需要,戰
石包
有不同的種類。初期的拋車變換射向困難,後來發明一種可以左右旋轉的“旋風拋車“。南北朝時,將拋車裝在車上隨軍刀?虧動,稱“拍車“。梁元帝時,有人將其裝在戰船「,稱“拍船“。唐代的拋車比過去的大,稱“將軍
石包“或“擂石車“。《武經總要》記載了宋代十六種不同種類的石包,如雜石包、虎蹲石包、旋風五石包、車
石包、柱腹石包、臥車石包、旋風車石包、合石包等。還有一種適於近戰的手石包。石包
的威力很大,一般可射50步一300步,(宋代每步6尺,合今1?4米)。每顆石彈重約數十斤,大者可達百斤以上。據《宋史?兵誌》載,按照國家標準:上等單梢
石包
射程應在270步以上,中等的為260步,下等的為250步。最早的炮彈是石製的。後來出現了特殊炮彈,如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化學彈等。後來也有用
石包發射毒燃球、燃幕彈、毒藥等化學戰劑的。有些小型戰石包
使用泥彈,不僅便於製造,而且射出後立即“炸“得粉碎,不易被敵方拾起反射迴來。石包
在古代長期作為城市攻防戰的重型主要武器,火炮出現後逐漸被淘汰。
[霹靂車]
中國最早見於實戰的拋石車。《三國誌?魏書》記載,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曹軍製發石車,攻擊衰紹軍壁樓。因發石時聲如霹靂,故名霹靂車。
[彈射器]
由扭絞的纖維繩的彈力帶動的投擲器,也稱弩炮包。此種投擲器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一404年)期間第一次出現於錫臘庫紮,在古希臘和羅馬的戰爭中圍攻要塞時使用過。輕便型彈射器也用於野戰,並安裝在艦船上進行海戰。彈射器的構造是:在堅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絞的繩索
(皮帶、鬃繩)等。投擲杠杆的下端插入繩內,上端有裝彈碗。裝彈時,把繩絞緊,杠杆被絞車幾乎拉成水平位置。投射時,杠杆有力地磕打在橫框的橫梁上,把所裝彈丸沿弩曲彈道拋出。彈射器可投擲石頭、石彈、金屬彈、圓木、箭、裝有低俗作品請刪除著油脂的瓶罐、動物屍體等,在中世紀還投擲過球型彈、低俗作品請刪除彈和爆炸彈。彈射器可將150一-48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250一400米,可將箭相30公斤重的石頭投擲850米遠。據波利比阿的《曆史》記載,阿基米德設計的巨型投石器,曾把許多羅馬海軍的艦船打壞,打沉。花歐洲,到!4一t5世紀,彈射器曾相火炮同時使用。羅斯,有一種類似彈射器的裝置,叫投射機。
[拋石機]
依靠物體張力
(如弓?木板弩曲時產它的力)拋射彈丸的大型投擲器。典型的靠鈕力發射的拋石機由地上的堅固沉重的長方形框架,--根直立的彈射杆,*上裝有橫梁的兩根結實的柱子構成。彈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攤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裏,繩索綁在長方形框架的兩端,正好位於支撐架下麵的位置。平時繩索使彈射杆緊緊*牢支撐架上的橫梁。彈射杆的*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狀,有時在彈射杆的*端裝一度彈袋。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彈袋裏放進岩石或其他種類的彈體。當用扳機裝置鬆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複到垂直位置,並與橫梁撞擊,產生的慣性力便將彈體以弧形軌道彈向目標。據考證,亞述軍事帝國時期,已開始用機械投擲石塊,據說可把大約10公斤的石塊投射500一700米。後來猶太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也陸續開始使用。
[重錘拋石機]
利用重錘重力發射的投射機器。出現於中世紀初期,使用至15世紀,主要用於圍攻和防守要塞。拋石機的杠杆力臂不等,可以圍繞固定在機架兩支柱間的軸上下自由轉動。筏杠杆的短臂上固定有一個重物--------重錘。裝填拋石機的時候,用絞車把杠杆長臂拉向機架底部,並向石袋裝彈。拋射時,急劇將杠杆長臂放開,裝彈的石袋快速升起,重錘完全落下時,石彈從石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拋石機可將3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140一210米遠,可將100公斤左右的石彈拋40一70米遠。
[鏽積底]
古代印度史料中記載的一種對空投擲的器械。據《摩詞婆羅多》記載,列國時代國王薩爾瓦用“空中飛車“向敵城內投擲石塊,滿城降下石雨,(可能是投石器投射的石彈)。為了對付這種空襲,城內普遍安裝了一種向“空中飛車“投擲武器的器械。這種器械被稱為鏽積底。
[古俄羅斯投射機]
古俄羅斯的投射機械。投射機的構造和作用是利用柔軟物具有彈性的原理。在圍攻和防守要塞時,用來投射石頭、重箭、圓木和其他裝填物。10一15世紀,投射機廣為使用。此種投射機按其構造和使用原理分為兩種:一種類似弩炮,用於平直投射;另一種類似彈射器,用於曲線投射。俄國軍隊中裝備有大小兩種投射機,大型投射機能把約200公斤重的裝填物投射600一700米遠。16世紀時,則用於發射炸彈稠低俗作品請刪除彈。16世紀末,由於火炮的廣泛使用,投射機遂廢。
[尤塞耗能拋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