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啊!”眾人都明白了過來。
鄧闊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說實話,我們獨立大隊的這些人,打順風仗還行,要真是拉上去與敵人正麵作戰,早就垮掉了。”
李牧天笑道:“打仗的經驗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部隊的作戰能力也會逐漸增強的,隻要咱們不斷地打勝仗,部隊的士氣就會高漲,戰鬥力也會越來越強。總有一天,咱們義勇軍會成為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鐵軍的。”
吳尚欣慰地說道:“李將軍說得好,有了義勇軍這樣強大的軍隊,中原百姓就有希望了。來,讓我們一起來慶祝義勇軍的偉大勝利。幹!”
“幹!”眾人一齊舉杯叫道。
行璋縣城西麵,就是伏牛山區的支脈,山巒起伏,地形複雜,這就是縣城沒有西門的緣故。不久前,在縣城的西北角,新近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抗金英雄紀念碑、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麵石壁鐫刻吳尚手書“中原民眾抗金烈士陵園”10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鬆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豔,莊嚴肅穆。
這天,在抗金英雄紀念碑的兩側,站著四名高挑的士兵,他們麵色凝重,標槍般筆直肅立。
在紀念碑的正麵,肅立著數千名義勇軍的將士,以及行政公署的官員和行璋縣民眾,他們是來參加紀念抗金烈士祭祀大會的。
吳尚主持了祭祀儀式,他念道:“
嗟唿,天之生人兮,厥賦維同,良之秉彝兮,獨厚我抗金烈士。雍容足式兮,德看何崇。優遊自適兮,突爾潛蹤。悵看不見兮,杳杳音容。隻雞鬥酒兮,儀愧不豐……烈士陟降兮,鑒我微衷!伏維尚饗!”
接下來,嶽雷拿著一份名單,念道:“侯繼明、楊栓子、趙哲……”他一口氣念了316個名字,都是這次戰役中犧牲的烈士。
念完後,他說道:“以上的這316名烈士,他們不畏生死,英勇作戰,為了抗金的事業,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都是普通人,出身低微,可是他們卻是民族和國家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將鐫刻在紀念碑上,他們的英靈將與天地永存!”
台下傳來了他們的親人悲呦的哭聲。
接下來,吳尚主持了向英雄敬獻花圈的儀式。
李牧天站在紀念碑的正前方,大聲喊道:“全體都有,向犧牲的烈士,敬禮。”
數千名義勇軍將士和其他民眾,一起向紀念碑行禮。
這是一個莊嚴的儀式,紀念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士兵。在這個年代,卻是一大壯舉。
在這個戰亂的年代,人命如草芥,士兵和普通的百姓們,死了被隨便掩埋,甚至被暴屍荒野。除了他們的家人以外,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更不會有人去紀念他們。
被念到名字的人中,包括了義勇軍各個單位,其中還包括來自以伏牛山土匪改編的獨立大隊的39名士兵。這些普通的士兵們死了,活著的人們卻感到極大的震撼。
在場所有的義勇軍將士們,都沒有想到,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因為是死在抗金的戰場上,竟然會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祭祀。即便是那些高官顯貴的祭祀儀式也不過如此。
士兵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重,滿腔的熱血湧動在他們的血管裏,他們的眼睛濕潤了,目光卻更加清澈而堅定。
那些普通的百姓也動容了,他們也想加入義勇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抗金戰士,哪怕是戰死了,也能夠享受到那一份崇高的榮耀。
鄧闊等頭領們,心中也受到了觸動,他們從吳尚、李牧天和嶽雷等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種不同的氣質,看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心中也湧起了久違的熱血衝動。
接下來的一件事,令他們感慨更深了。
這天,鄧闊等人,在南詔知縣黃昊的陪同下,來到了桃花東鄉。裏長藍員外帶著大群的百姓,迎接了他們。百姓們冷漠地望著他們,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憎惡。
為了緩解鄧闊等人和百姓的關係,吳尚特地安排鄧闊等人來為百姓發放糧食,可是百姓們沒有人肯接受他們的饋贈。鄧闊等人十分尷尬,站在那裏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南詔知縣黃昊說道:“鄉親們,他們以前是土匪,曾經傷害過你們,可是他們現在已經加入了義勇軍,就在不久前的戰鬥中,他們中間有很多人,為了抗擊金人,保護百姓,而英勇地犧牲了。”
聽到這裏,百姓們有些動容了。
藍員外說道:“鄉親們,人皆有過,改之則善。故去的事情就不要再糾纏了。我們原諒他們吧。”說著,帶頭從獨立大隊的士兵手中接過了糧食。
在他的帶領下,百姓們陸續上前,從他們手中接過了糧食。
一個中年婦女說道:“我的兒子曾經被你們的人打傷了,東西也被你們搶走了。我那兒子沒錢治病,左腿落下了殘疾,我好恨你們啊。”說著,她哭了起來。
鄧闊等人覺得很羞愧。
那個婦人擦掉了眼淚,說道:“可是,看在你們加入了義勇軍的份上,我、我原諒你們了。隻要你們真心抗金,為老百姓出力。我心裏也不再記恨你們了。”
鄧闊心中感動,他不知道該說什麽好,於是掏出了一錠銀元寶,遞給那個婦人。
那個婦人不伸手,她說道:“你的心意我收了,我隻要和大家一樣的糧食。留著這元寶,去買糧食刀槍抗金去吧。”
看到百姓們的寬宏,跟隨鄧闊等人來的獨立大隊的士兵們都很感動。
經過了這兩件事情,獨立大隊開始出現了顯著的變化。他們不僅開始認真訓練,而且也開始不再反感義勇軍嚴格的紀律約束了。
不久前,臨安城。
秦檜見到了金兀術派來的使者,看了金兀術給他的親筆信,對信上所說的情況感到奇怪。
鄧闊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說實話,我們獨立大隊的這些人,打順風仗還行,要真是拉上去與敵人正麵作戰,早就垮掉了。”
李牧天笑道:“打仗的經驗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部隊的作戰能力也會逐漸增強的,隻要咱們不斷地打勝仗,部隊的士氣就會高漲,戰鬥力也會越來越強。總有一天,咱們義勇軍會成為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鐵軍的。”
吳尚欣慰地說道:“李將軍說得好,有了義勇軍這樣強大的軍隊,中原百姓就有希望了。來,讓我們一起來慶祝義勇軍的偉大勝利。幹!”
“幹!”眾人一齊舉杯叫道。
行璋縣城西麵,就是伏牛山區的支脈,山巒起伏,地形複雜,這就是縣城沒有西門的緣故。不久前,在縣城的西北角,新近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抗金英雄紀念碑、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麵石壁鐫刻吳尚手書“中原民眾抗金烈士陵園”10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鬆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豔,莊嚴肅穆。
這天,在抗金英雄紀念碑的兩側,站著四名高挑的士兵,他們麵色凝重,標槍般筆直肅立。
在紀念碑的正麵,肅立著數千名義勇軍的將士,以及行政公署的官員和行璋縣民眾,他們是來參加紀念抗金烈士祭祀大會的。
吳尚主持了祭祀儀式,他念道:“
嗟唿,天之生人兮,厥賦維同,良之秉彝兮,獨厚我抗金烈士。雍容足式兮,德看何崇。優遊自適兮,突爾潛蹤。悵看不見兮,杳杳音容。隻雞鬥酒兮,儀愧不豐……烈士陟降兮,鑒我微衷!伏維尚饗!”
接下來,嶽雷拿著一份名單,念道:“侯繼明、楊栓子、趙哲……”他一口氣念了316個名字,都是這次戰役中犧牲的烈士。
念完後,他說道:“以上的這316名烈士,他們不畏生死,英勇作戰,為了抗金的事業,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都是普通人,出身低微,可是他們卻是民族和國家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將鐫刻在紀念碑上,他們的英靈將與天地永存!”
台下傳來了他們的親人悲呦的哭聲。
接下來,吳尚主持了向英雄敬獻花圈的儀式。
李牧天站在紀念碑的正前方,大聲喊道:“全體都有,向犧牲的烈士,敬禮。”
數千名義勇軍將士和其他民眾,一起向紀念碑行禮。
這是一個莊嚴的儀式,紀念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士兵。在這個年代,卻是一大壯舉。
在這個戰亂的年代,人命如草芥,士兵和普通的百姓們,死了被隨便掩埋,甚至被暴屍荒野。除了他們的家人以外,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更不會有人去紀念他們。
被念到名字的人中,包括了義勇軍各個單位,其中還包括來自以伏牛山土匪改編的獨立大隊的39名士兵。這些普通的士兵們死了,活著的人們卻感到極大的震撼。
在場所有的義勇軍將士們,都沒有想到,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因為是死在抗金的戰場上,竟然會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祭祀。即便是那些高官顯貴的祭祀儀式也不過如此。
士兵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重,滿腔的熱血湧動在他們的血管裏,他們的眼睛濕潤了,目光卻更加清澈而堅定。
那些普通的百姓也動容了,他們也想加入義勇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抗金戰士,哪怕是戰死了,也能夠享受到那一份崇高的榮耀。
鄧闊等頭領們,心中也受到了觸動,他們從吳尚、李牧天和嶽雷等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種不同的氣質,看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心中也湧起了久違的熱血衝動。
接下來的一件事,令他們感慨更深了。
這天,鄧闊等人,在南詔知縣黃昊的陪同下,來到了桃花東鄉。裏長藍員外帶著大群的百姓,迎接了他們。百姓們冷漠地望著他們,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憎惡。
為了緩解鄧闊等人和百姓的關係,吳尚特地安排鄧闊等人來為百姓發放糧食,可是百姓們沒有人肯接受他們的饋贈。鄧闊等人十分尷尬,站在那裏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南詔知縣黃昊說道:“鄉親們,他們以前是土匪,曾經傷害過你們,可是他們現在已經加入了義勇軍,就在不久前的戰鬥中,他們中間有很多人,為了抗擊金人,保護百姓,而英勇地犧牲了。”
聽到這裏,百姓們有些動容了。
藍員外說道:“鄉親們,人皆有過,改之則善。故去的事情就不要再糾纏了。我們原諒他們吧。”說著,帶頭從獨立大隊的士兵手中接過了糧食。
在他的帶領下,百姓們陸續上前,從他們手中接過了糧食。
一個中年婦女說道:“我的兒子曾經被你們的人打傷了,東西也被你們搶走了。我那兒子沒錢治病,左腿落下了殘疾,我好恨你們啊。”說著,她哭了起來。
鄧闊等人覺得很羞愧。
那個婦人擦掉了眼淚,說道:“可是,看在你們加入了義勇軍的份上,我、我原諒你們了。隻要你們真心抗金,為老百姓出力。我心裏也不再記恨你們了。”
鄧闊心中感動,他不知道該說什麽好,於是掏出了一錠銀元寶,遞給那個婦人。
那個婦人不伸手,她說道:“你的心意我收了,我隻要和大家一樣的糧食。留著這元寶,去買糧食刀槍抗金去吧。”
看到百姓們的寬宏,跟隨鄧闊等人來的獨立大隊的士兵們都很感動。
經過了這兩件事情,獨立大隊開始出現了顯著的變化。他們不僅開始認真訓練,而且也開始不再反感義勇軍嚴格的紀律約束了。
不久前,臨安城。
秦檜見到了金兀術派來的使者,看了金兀術給他的親筆信,對信上所說的情況感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