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由的傷並無大礙,郭峰吩咐馬川給他和楊又是都煎了一副藥,兩人隨即服下。楊又是與呂文談得默契,各發表了對油畫創作的不同見解,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沒一頓飯的工夫兩人已是勾肩搭背,形影不離,令郭峰等人大為驚奇。郭峰見再無瑣事,便隻身前往王道遠處,向他學習內功。

    郭峰剛走進王道遠的店鋪,王道遠便輕輕地說:“我知道你今天會來的,因此我已準備好一切物什。”

    郭峰問道:“你是如何知道的,又準備了什麽?”

    王道遠淡然說:“我怎麽知道是屬於占卜學的東西,你最好少碰為好,至於我準備了什麽,很快你就知道。”

    王道遠說完起身走進裏間,示意郭峰跟他進去。郭峰看了王道遠麵無表情的臉,走了進去。裏麵擺放著一張四方桌,桌上是關羽的神像,神像前是一炷香,正冒著嫋嫋的輕煙。神香前疊放著幾本陳舊發黃的書籍,郭峰看了一眼,最上麵一本為《內外輕功秘訣旨要》。

    王道遠捏捏郭峰的手臂驚問道:“你練過外功?”

    郭峰點點頭說:“練過跆拳道和散打。”

    王道遠點點頭,輕輕地說:“很好,都屬於中國功夫。”

    郭峰問道:“跆拳道不是從日本傳來的嗎?”

    王道遠搖搖頭說:“跆拳道原屬朝鮮的競技項目,其前身正是‘花郎道’,起源於韓國的自衛術,與中國武術有很深的曆史淵源;唐朝時期,外域多前來向中國學習武術,日本和韓國就是其中兩個國家,而明代以前中國的武藝就傳入朝鮮,近代隨著中國武術地不斷輸入,花郎道的劈掌結合了中國拳術及日本空手道等技術,溶匯成一種獨特的朝鮮拳術,即今日的跆拳道。”

    郭峰如有所悟地點點頭。

    “現在拜師儀式正式開始,第一輯,為師自述師徒相識過程。”王道遠十分平靜地說,“我王道遠自與郭峰相識以來,自覺他天生聰慧,習武根基絕佳,實屬習武良才,現收他為徒,關公神靈在上,謹以為證,自此師徒二人齊進退,共患難,歲月遷變,絕不更心。”說完接著說:“第二輯,入門弟子給關公神明上香,並九叩首三稽拜。”然後遞給郭峰一捧香,郭峰接過後跪在關羽神像前,叩了九個響頭,又拜了三拜。王道遠接著說:“第三輯,入門弟子給師傅跪敬香茶。”郭峰接過王道遠遞過來的茶,跪著對王道遠說:“師傅,請用茶。”王道遠滿意地點點頭,接過香茶,一口喝下,然後接著說:“第四輯,師傅給入門弟子贈送禮物。”遂從桌上取過那本《內外功秘訣旨要》遞給郭峰。郭峰接過問道:“師傅,這是給我自己看的嗎?”王道遠點點頭說:“現郭峰入門儀式正式結束。”然後叫郭峰起來。

    郭峰看著那本陳舊發黃的《內外功秘訣旨要》,問道:“內功真的那麽厲害嗎?”王道遠點點頭說:“學過拳功的人都知道‘力不打拳,拳不打功’這句話,意思是光有蠻力的人比不上會打拳的人,而會打拳的遇上內外功達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也絕非其對手。”

    王道遠接著說:“練習內功,不過‘守元’、‘知止’,所謂‘守元’,即固其精氣,守其元陽;所謂‘知止’,即止心係念,專心一致。其中二者又有各自的練習方法。內功主要有‘養氣’和‘調氣’,蓄氣於身,以氣打人,你隻是天生魁梧高大,勇力過人,才彌補了自身的不足。少林隱傳的《易筋教內錄》記載:‘無相神勇法,是名易筋經。示之於外相,堅強在內機。安慮似地藏,獅子急奮迅。法界廣大海,芥子勝須彌。’極言拳功夫外相成,體用合一。至於具體練習方法和招式,我明日再細細傳授給你,你現在迴去將那本《內外功秘訣旨要》仔細看一遍。”

    郭峰於是對王道遠說:“師傅,那我走了。”然後大步走出店門。

    王道遠望著郭峰理屈的高大背影,微微點了點頭。

    郭峰迴到宿舍,將那本《內外功秘訣旨要》看了大半天,也弄不明白其中的內容,遂把它扔在一旁。張不韋看見了,拿過來看說:“老大,王道遠那老頭叫你去了大半天,就給你弄了這本破書迴來,他也太吝嗇了吧?”郭峰笑了笑說:“你懂什麽,師傅說那是好書。”張不韋吃了一驚,問道:“你真的拜王道遠為師,你也太沒眼光了吧,看他那行將就木的樣子……”

    郭峰拍拍張不韋的肩膀說:“你說你老大是那種沒眼光的人嗎?”

    張不韋說:“你是說那老頭真的有本事?”

    郭峰點了點頭。

    張不韋說:“那我也拜他為師,說不定我還學得比你好。”

    郭峰說:“但他不收你啊。”

    張不韋說:“說的也是,不過我對於武術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不收就不收。”

    郭峰撿起那本《內外功秘訣旨要》,再次仔細地研究起來。過了一會兒,隻見郭峰將書一扔,趴在床上唿唿地大睡起來。

    張不韋搖了搖頭說:“還說要成為武林高手,看沒一會兒就睡著了,王道遠可真會選人。”

    張不韋望向窗外,陽光下幾棵銀杏樹正枝葉搖曳,黃葉飄落,沙沙作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華與黃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洪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洪煉並收藏年華與黃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