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焰隨後便看到了《學桴》上文藝版主編朱墨徹對這篇散文的吹捧,她看了這麽多期的《學桴》,自然也知道朱墨徹這個人,對方自己也曾在校刊上發表過散文作品,其水準也遠在普通大學生之上。
陳清焰也不知道朱墨徹在整個東吳大學都頗有名氣,她隻是憑自己的文學素養,覺得這位編輯的水平最高而已,因此她之前也有將那反駁不接受女子入大學的文章,寄給朱墨徹,隻可惜並沒有任何迴應。
也正因為如此,陳清焰才產生自己的作品,怕是入不得《學桴》編輯法眼的錯覺。她錯誤地判斷了自己的實力。
實際上像朱墨徹這樣的東吳大學校園風雲人物,同時還是《學桴》文藝版的主編,他每天收到的信件不要太多,來自女子學校女學生的愛慕信同樣數不勝數,畢竟朱墨徹長相斯斯文文,令人一見便心生好感,他的照片曾在《學桴》上出現過。
很顯然,陳清焰寄給朱墨徹的作品,就被當做類似愛慕信之類的垃圾信件給處理了,人家朱墨徹可是已婚人士了,他在大一訂婚,大二就完婚了,現在已經大四,畢業之後可能去魔都,也可能直接北上去華夏大學,他一直很向往華夏大學之中的“華夏園”。
陳清焰看到朱墨徹如此欣賞這篇《聽雪之夜》的作者王德孚,便心中一動,拿出自己的筆,將她對上大學的渴望,化作了又一封信件,寄給了王德孚,還附上了她之前寫的反駁不接受女子入大學的文章,詢問王德孚能否幫她改改,發表在《學桴》之上,與另外一股拒絕收女子進東吳大學的勢力針鋒相對。
《學桴》上每一篇作品都有作者具體所在的年級、院係,而東吳大學的地址當然也很容易知道,所以陳清焰向王德孚寫的信,肯定能寄到他手裏,就看王德孚會不會看了。
……
王德孚憑借一篇自嗨散文《聽雪之夜》,成功斬獲了“東大才子”的頭銜,一下子在整個蘇州的眾多學校範圍內,都變得小有名氣,隻因稍微有點文學素養的人,都可以品鑒出他的作品,是多麽鶴立雞群。
隻不過王德孚自己真沒將這當迴事,純粹的天賦碾壓罷了,毫無成就感可言,隻不過他對自己擴大名氣,還是樂見其成的,因為有時候名氣就意味著話語權,你是名人,你說的話才有人聽,要不然誰將你當迴事呢?
王德孚自己沒當迴事,但他確實小看了別人對他這篇作品發自內心的欣賞,這個人,正是他的學長、《學桴》文藝版主編朱墨徹,對方竟然主動找上門來。
朱墨徹出自書香門第,顏值雖沒有王德孚那般逆天,但確實清秀斯文,也難怪就算許多女粉絲知道他已經結婚,依舊向他寫信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
不過朱墨徹卻是對妻子專一的好男人,哪怕他和他妻子也是通過別人介紹認識的。
朱墨徹大大方方地向王德孚自我介紹,他大名是朱墨徹,字秋實,並非蘇州本地人,而是東海縣平明鎮人,後來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之後便考入了這江南一帶名氣最大、教學質量最高的東吳大學。
不過朱墨徹一直很憧憬帝都的華夏大學,當時也很想直接去帝都報考,但終究被父親勸說,考了在父親口中不比華夏大學差的東吳大學,但他從東吳大學畢業後,可能依舊會去華夏大學讀研,這也算他的夢想了。
朱墨徹在大一、大二時並不有名,隻是潛心學術,大三開始創作現代詩、散文,他在詩歌上的天賦一般,不過在散文上卻展現出了遠超他人的天賦,在《學桴》上發表的散文,受到大佬欣賞、點評之後,便接到了來自魔都幾份著名散文雜誌的約稿,然後便漸漸在文壇闖出了名氣。
王德孚並不排斥和朱墨徹這樣的才華之士交往,對方的文章他也讀過,幾乎沒有任何攻擊性的作品,也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場,給人一種特別自然、清新的感覺。
文人的作品,往往可以從側麵反映出這個人的個性,像王德孚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反映出他骨子裏的優越感、責任感,一是因為融合靈魂之後的超高文學天賦,二是領先於整個時代的思想文化。
既然朱墨徹都這麽大張旗鼓的拜訪了,王德孚當然也做到禮節完美,同樣自我介紹之後,便要請朱墨徹吃飯,選了一家距離學校不遠的餐館。
朱墨徹當然客氣一番,但終究還是不忍心拒絕王德孚,他覺得能和王德孚這樣的人物結交,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
兩人在飯桌上相談甚歡,幾杯麥酒下肚,兩人便開始互相以字相稱。
“默存啊,你這篇《聽雪之夜》寫得是真好,對文字的運用簡直出神入化,我看了之後,真心自愧不如!”朱墨徹感歎道。
“秋實兄謬讚了,我記得秋實兄寫的一篇《春天》,那真是字裏行間都充滿了一種勃勃的生機,令人看了之後,極有奮發向上的動力!”王德孚熟練地商業互吹,朱墨徹那清新自然的散文,也確實值得他稱讚。
許多著名的作家,也都是文學評論家,對他們來說,找到一部作品的優點,花式吹捧都是基本操作,同樣,對作品的缺點進行文學批評,也是文學評論家的分內之事。
朱墨徹聽到王德孚這麽說,不由情緒激動,隻覺得人生能得一知己,真是千載難逢,這個王德孚,真是又帥說話又好聽!
朱墨徹這個人每次心情激蕩,就喜歡吃橘子,而正好這餐館的對麵,有一家水果店,於是他便對王德孚說道:“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王德孚眼看朱墨徹就要站起,他趕忙先站了起來,如同老父親一樣按住朱墨徹,道:“還是我去幫你買橘子吧,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朱墨徹愣愣地望著王德孚那高大的背影,隻覺得這默存學弟,不僅帥、說話好聽,還這般尊敬、體貼學長,真是令人心折。
陳清焰也不知道朱墨徹在整個東吳大學都頗有名氣,她隻是憑自己的文學素養,覺得這位編輯的水平最高而已,因此她之前也有將那反駁不接受女子入大學的文章,寄給朱墨徹,隻可惜並沒有任何迴應。
也正因為如此,陳清焰才產生自己的作品,怕是入不得《學桴》編輯法眼的錯覺。她錯誤地判斷了自己的實力。
實際上像朱墨徹這樣的東吳大學校園風雲人物,同時還是《學桴》文藝版的主編,他每天收到的信件不要太多,來自女子學校女學生的愛慕信同樣數不勝數,畢竟朱墨徹長相斯斯文文,令人一見便心生好感,他的照片曾在《學桴》上出現過。
很顯然,陳清焰寄給朱墨徹的作品,就被當做類似愛慕信之類的垃圾信件給處理了,人家朱墨徹可是已婚人士了,他在大一訂婚,大二就完婚了,現在已經大四,畢業之後可能去魔都,也可能直接北上去華夏大學,他一直很向往華夏大學之中的“華夏園”。
陳清焰看到朱墨徹如此欣賞這篇《聽雪之夜》的作者王德孚,便心中一動,拿出自己的筆,將她對上大學的渴望,化作了又一封信件,寄給了王德孚,還附上了她之前寫的反駁不接受女子入大學的文章,詢問王德孚能否幫她改改,發表在《學桴》之上,與另外一股拒絕收女子進東吳大學的勢力針鋒相對。
《學桴》上每一篇作品都有作者具體所在的年級、院係,而東吳大學的地址當然也很容易知道,所以陳清焰向王德孚寫的信,肯定能寄到他手裏,就看王德孚會不會看了。
……
王德孚憑借一篇自嗨散文《聽雪之夜》,成功斬獲了“東大才子”的頭銜,一下子在整個蘇州的眾多學校範圍內,都變得小有名氣,隻因稍微有點文學素養的人,都可以品鑒出他的作品,是多麽鶴立雞群。
隻不過王德孚自己真沒將這當迴事,純粹的天賦碾壓罷了,毫無成就感可言,隻不過他對自己擴大名氣,還是樂見其成的,因為有時候名氣就意味著話語權,你是名人,你說的話才有人聽,要不然誰將你當迴事呢?
王德孚自己沒當迴事,但他確實小看了別人對他這篇作品發自內心的欣賞,這個人,正是他的學長、《學桴》文藝版主編朱墨徹,對方竟然主動找上門來。
朱墨徹出自書香門第,顏值雖沒有王德孚那般逆天,但確實清秀斯文,也難怪就算許多女粉絲知道他已經結婚,依舊向他寫信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
不過朱墨徹卻是對妻子專一的好男人,哪怕他和他妻子也是通過別人介紹認識的。
朱墨徹大大方方地向王德孚自我介紹,他大名是朱墨徹,字秋實,並非蘇州本地人,而是東海縣平明鎮人,後來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之後便考入了這江南一帶名氣最大、教學質量最高的東吳大學。
不過朱墨徹一直很憧憬帝都的華夏大學,當時也很想直接去帝都報考,但終究被父親勸說,考了在父親口中不比華夏大學差的東吳大學,但他從東吳大學畢業後,可能依舊會去華夏大學讀研,這也算他的夢想了。
朱墨徹在大一、大二時並不有名,隻是潛心學術,大三開始創作現代詩、散文,他在詩歌上的天賦一般,不過在散文上卻展現出了遠超他人的天賦,在《學桴》上發表的散文,受到大佬欣賞、點評之後,便接到了來自魔都幾份著名散文雜誌的約稿,然後便漸漸在文壇闖出了名氣。
王德孚並不排斥和朱墨徹這樣的才華之士交往,對方的文章他也讀過,幾乎沒有任何攻擊性的作品,也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場,給人一種特別自然、清新的感覺。
文人的作品,往往可以從側麵反映出這個人的個性,像王德孚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反映出他骨子裏的優越感、責任感,一是因為融合靈魂之後的超高文學天賦,二是領先於整個時代的思想文化。
既然朱墨徹都這麽大張旗鼓的拜訪了,王德孚當然也做到禮節完美,同樣自我介紹之後,便要請朱墨徹吃飯,選了一家距離學校不遠的餐館。
朱墨徹當然客氣一番,但終究還是不忍心拒絕王德孚,他覺得能和王德孚這樣的人物結交,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
兩人在飯桌上相談甚歡,幾杯麥酒下肚,兩人便開始互相以字相稱。
“默存啊,你這篇《聽雪之夜》寫得是真好,對文字的運用簡直出神入化,我看了之後,真心自愧不如!”朱墨徹感歎道。
“秋實兄謬讚了,我記得秋實兄寫的一篇《春天》,那真是字裏行間都充滿了一種勃勃的生機,令人看了之後,極有奮發向上的動力!”王德孚熟練地商業互吹,朱墨徹那清新自然的散文,也確實值得他稱讚。
許多著名的作家,也都是文學評論家,對他們來說,找到一部作品的優點,花式吹捧都是基本操作,同樣,對作品的缺點進行文學批評,也是文學評論家的分內之事。
朱墨徹聽到王德孚這麽說,不由情緒激動,隻覺得人生能得一知己,真是千載難逢,這個王德孚,真是又帥說話又好聽!
朱墨徹這個人每次心情激蕩,就喜歡吃橘子,而正好這餐館的對麵,有一家水果店,於是他便對王德孚說道:“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王德孚眼看朱墨徹就要站起,他趕忙先站了起來,如同老父親一樣按住朱墨徹,道:“還是我去幫你買橘子吧,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朱墨徹愣愣地望著王德孚那高大的背影,隻覺得這默存學弟,不僅帥、說話好聽,還這般尊敬、體貼學長,真是令人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