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裳穿著深紅色的宮裝,外麵披著素錦織鑲銀絲邊紋月白色披風,坐著攆輿朝著未央宮去了。
她宮中的孟良媛跟在華裳攆輿的後麵,乘著一頂小轎。
華裳出發的時間並不算早,走到半路,正巧遠遠碰上了另外一支隊伍。
華裳揮了揮手讓自己的攆輿停下了,素手掀開簾子,遠遠望著,是四妃規格的。
身旁的大太監細聲道:“那是淑妃娘娘的攆輿,咱要等等麽?”
這宮中向來是有這樣的規矩的,既然遇到了那就合成一路走,也顯得姐妹情深,後宮融洽,當然,這也是地位相近的妃嬪之間的事情。
“自然是要等淑妃姐姐一起了。”華裳溫和的吩咐道:“先落轎吧。”
“是,娘娘。”太監細細的應了一聲。
後麵的孟良媛看到華裳下了攆輿,便知是遇上了淑妃,也從小轎裏出來,走到華裳的身邊,福了福身。
華裳看著孟良媛低眉順眼的站著,隻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孩子,卻顯得十分穩重。
連身上的衣裳都是持重的深藍色,發飾簡單,麵容清秀又不惹眼,存在感顯得極低。
華裳笑著牽起孟良媛的手道:“現在天氣寒冷,良媛妹妹也要多注意保暖身子,怎麽也不披個大氅便出來了。”
孟良媛顯得受寵若驚,柔聲道:“累娘娘擔憂,妾少不經事,多有疏漏。”
華裳安撫地拍了拍孟良媛的手,略帶訓斥的對一旁的宮女道:“還不快去給你家娘娘拿一件大氅來。”
小宮女白了臉色,慌忙行禮:“是!”
孟良媛垂下眼簾,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等孟良媛披上大氅,淑妃的座駕也正好到了華裳的麵前。
“我遠遠的就看到一位美人,心裏還納罕,是哪家的仙女落到了這皇城裏來,走近一看,卻是華妃妹妹,真是歡喜死我了。”淑妃人未露,聲先到,嬌俏中帶著三分爽利。
身條纖細的淑妃從攆輿上下來,輕盈的像隻鳥兒,刻板的宮裝也讓她走出幾分翩翩欲仙的味道。
華裳臉上的笑意真了些,溫聲道:“臣妾可擔不起淑妃姐姐這樣的誇讚,姐姐這樣的人物才稱得上是仙女呢。”
華裳身後的孟良媛和淑妃身後的溫嬪也都互相見了禮,寒暄了兩句便上轎了。
兩路車架合成一路,總算不顯得那麽單
薄了。
聽聞先帝宮中妃嬪甚多,每日清晨妃嬪請安的車架都能堵塞宮路,後先帝就下令,正六品姬以下的妃嬪就不必日日請安,隻在住所中叩拜便是。
今上後宮不甚繁盛,所以這條規矩也就被廢除了。
等到了未央宮,通傳了一聲,華裳和淑妃便攜手而入。
“給皇後娘娘請安,皇後娘娘吉祥。”眾人一齊福身行禮。
皇後高坐於首位,麵容溫和:“免禮,請起。”
“淑妃妹妹和華妃妹妹來的早,其他姐妹尚未到呢。”皇後賜座之後,臉帶笑意的話著家常,顯得很是平易近人。
淑妃是宮中的老人了,不像是新晉的妃嬪那般對皇後有敬畏之心,語氣爽利:“我宮中的溫嬪剛入宮,不懂事,生怕誤了給皇後娘娘請安的時辰,早早的就起了,我身邊的宮女報給我,我憐她一片赤誠,也就提早來了。”
淑妃說話語速略快,輕快流利,帶著點江南口音,有一種說不出的好聽。
溫嬪在下座臉嫣紅一片,拿了帕子,不好意思的笑著開口:“是淑妃娘娘憐惜嬪妾,嬪妾初入宮廷,多虧娘娘的照應。”
淑妃不在意的朝溫嬪甩了甩帕子:“算什麽大事。”
華裳在一旁也不多話,孟良媛則是有些羨慕的看向溫嬪,倒是像一個孩子的模樣了。
華裳心裏琢磨著這些人,皇後大度雍容,看她對淑妃的容忍度就知道不是個刻薄的人;淑妃則是嬌俏爽利,壞心眼倒是不多,隻是對尋常禮儀不甚在意,當然,這也和她十分受寵有關。
溫嬪是很小心謹慎、溫文儒雅的女子,看起來應該和淑妃相處的不錯,從某種程度來說,她們兩個家世相當,教養都不錯,應該有挺多共同語言的。
孟良媛則是謹小慎微的小家碧玉,麵對著宮中這些出身高貴、位分甚高的嬪妃們,她明顯底氣不足。
當然,這都是☆、一印象,相處時間長了,總是能給看出一個人的好壞來的。
正說到淑妃宮中的趣事時,門外又有宮人通報,玉華宮的鄭妃帶著陸嬪到了。
鄭妃和陸嬪也都是宮中的老人,所謂的請安其實也都比較隨意,陸嬪還帶著幾分沉默,鄭妃則是麵有怒氣。
皇後看著鄭妃笑著問道:“我看著妹妹臉上帶著薄怒,又是誰惹妹妹生氣了?”
鄭妃沒說話,一旁的陸嬪打著圓場開口道:
“路上遇見了蘭婕妤。”
皇後一聽這話,就知道為何鄭妃不高興了。
宮中的這些妃嬪並不是沒有恩怨的,隻是大家都出身望族、閨中秀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便是再怎麽不喜某人,也不會鬧到麵子上難看,大家見了麵還都是好姐姐好妹妹的叫著。
但是,卻有一個人例外,就是這位蘭婕妤了。
這位蘭婕妤在宮中是僅次於淑妃的受寵,膝下還有一女,在這宮中可是獨一份。
可惜這位蘭婕妤不怎麽會做人,別說向來不對盤的淑妃、鄭妃,便是一碗水端平的皇後都忍受不了那一副清高樣兒了。
正說著呢,門外的宮人就來報,蘭婕妤和寧貴嬪到了,袁常在和宋常在這兩個隱形人也跟著寧嬪到了。
皇後揮了揮手讓人進來。
寧貴嬪氣色不錯,依舊是昨日那副打扮,倒是她身後的蘭婕妤神色不虞,看著前麵的寧貴嬪,眼神不善。
皇後笑了笑道:“都坐吧,各宮的姐妹都來了,歇一會兒我們便去慈寧宮給太後娘娘請安。”
蘭婕妤想說點什麽,但是看著高位嬪妃沒人理她,便一個人坐著生悶氣了。
華裳不知發生了什麽,但是也知道以後要遠著點這位蘭婕妤了。
想在後宮活得好,就不能處處樹敵,蘭婕妤現在憑著寵愛和女兒連鄭妃、寧貴嬪這樣的人物都得罪,日後紅顏易老,日子恐怕會艱難。
做了一刻鍾,喝了一杯茶,皇後便帶著這浩浩蕩蕩的隊伍往慈寧宮去了。
慈寧宮太後仁慈喜靜,並不要求每天都要去請安,與皇後商量之後,後宮妃嬪隻需十日一次便可。
“給太後娘娘請安,太後娘娘萬福金安。”鶯鶯燕燕的妃嬪恭敬的行禮。
上頭坐著的太後麵帶笑意,慈祥溫和:“都免禮吧。”
“謝太後。”眾位嬪妃見皇後起身了才一一起身謝恩。
按照次序落座之後,華裳才敢抬起頭看了眼太後的模樣,太後的發絲有一半都白了,麵容也顯得蒼老,但是眼神安靜平和,笑容靜怡。
皇後坐在左邊☆、一個位子上,笑意盈盈的道:“母後的身子可還安好?前些天皇上還跟媳婦提到,漁陽郡進貢了一支千年老參,聽說稀奇的不得了,正想著獻給母後。”
太後笑著點點頭:“你有心了。”
皇後的笑容沒有
任何變化,對太後這種略顯冷淡的態度顯得習以為常。
淑妃是在整個後宮都能說的上話的四妃,也是最能活躍氣氛的人,見太後態度冷淡,也不以為意,笑著開口道:“太後娘娘,這宮中又進了幾位如花似玉的妹妹,您可得好好看看,將來啊,為您生幾個皇孫好好孝順您。”
太後聽著這話,臉上的笑意真了些,指著淑妃笑道:“你這猴兒最能逗我開心。”
然後轉頭看向華裳道:“我可知道,這傾城傾國的美人兒便是華妃了,快快給我生幾個皇孫孫,我這老太婆也好享受一下子孫滿堂的樂趣。”
華裳見太後突然和自己說話,驚了一下,隨後立刻起身行禮,紅著臉笑道:“承太後娘娘吉言。”
她是新婦,不需要太持重圓滑,隻做害羞之態便足夠了。
淑妃、鄭妃的麵色有些不好看,太後單點出華裳一人,分明是意有所指。
太後則顯得心情不錯,讓華裳上前,拉著華裳的手仔細端詳:“這孩子可生得真好,這宮中生活有什麽不習慣的就說,我這老太婆還有皇後都能辦!”
華裳有些受寵若驚,連忙道:“太後娘娘厚愛,皇後娘娘仁和,臣妾雖初入宮廷,卻並無不適之處。”
太後笑眯眯的摸著華裳的手,喜愛的道:“你這孩子就是多禮,你若無事便來我這慈寧宮陪陪哀家,哀家年紀大了,最喜歡你這年紀花一樣的女孩兒呢。”
華裳抿嘴一笑道:“是,臣妾遵旨。”語氣中帶著些親近。
太後已經向她示好,她也會投桃報李的。
其他的妃嬪都沒說什麽,隻是麵色都有些不好看,誰不能來陪太後?隻是以前太後不讓常來啊!便是太後喜愛的淑妃也隻是偶爾來陪陪太後,已經是很有臉麵了。
眾人心中雖有不甘,但是又能如何呢?
人家出身世家,這一句話便是所有的理由了。
暗自歎一口氣,神傷不已。
這個時代,出身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她宮中的孟良媛跟在華裳攆輿的後麵,乘著一頂小轎。
華裳出發的時間並不算早,走到半路,正巧遠遠碰上了另外一支隊伍。
華裳揮了揮手讓自己的攆輿停下了,素手掀開簾子,遠遠望著,是四妃規格的。
身旁的大太監細聲道:“那是淑妃娘娘的攆輿,咱要等等麽?”
這宮中向來是有這樣的規矩的,既然遇到了那就合成一路走,也顯得姐妹情深,後宮融洽,當然,這也是地位相近的妃嬪之間的事情。
“自然是要等淑妃姐姐一起了。”華裳溫和的吩咐道:“先落轎吧。”
“是,娘娘。”太監細細的應了一聲。
後麵的孟良媛看到華裳下了攆輿,便知是遇上了淑妃,也從小轎裏出來,走到華裳的身邊,福了福身。
華裳看著孟良媛低眉順眼的站著,隻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孩子,卻顯得十分穩重。
連身上的衣裳都是持重的深藍色,發飾簡單,麵容清秀又不惹眼,存在感顯得極低。
華裳笑著牽起孟良媛的手道:“現在天氣寒冷,良媛妹妹也要多注意保暖身子,怎麽也不披個大氅便出來了。”
孟良媛顯得受寵若驚,柔聲道:“累娘娘擔憂,妾少不經事,多有疏漏。”
華裳安撫地拍了拍孟良媛的手,略帶訓斥的對一旁的宮女道:“還不快去給你家娘娘拿一件大氅來。”
小宮女白了臉色,慌忙行禮:“是!”
孟良媛垂下眼簾,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等孟良媛披上大氅,淑妃的座駕也正好到了華裳的麵前。
“我遠遠的就看到一位美人,心裏還納罕,是哪家的仙女落到了這皇城裏來,走近一看,卻是華妃妹妹,真是歡喜死我了。”淑妃人未露,聲先到,嬌俏中帶著三分爽利。
身條纖細的淑妃從攆輿上下來,輕盈的像隻鳥兒,刻板的宮裝也讓她走出幾分翩翩欲仙的味道。
華裳臉上的笑意真了些,溫聲道:“臣妾可擔不起淑妃姐姐這樣的誇讚,姐姐這樣的人物才稱得上是仙女呢。”
華裳身後的孟良媛和淑妃身後的溫嬪也都互相見了禮,寒暄了兩句便上轎了。
兩路車架合成一路,總算不顯得那麽單
薄了。
聽聞先帝宮中妃嬪甚多,每日清晨妃嬪請安的車架都能堵塞宮路,後先帝就下令,正六品姬以下的妃嬪就不必日日請安,隻在住所中叩拜便是。
今上後宮不甚繁盛,所以這條規矩也就被廢除了。
等到了未央宮,通傳了一聲,華裳和淑妃便攜手而入。
“給皇後娘娘請安,皇後娘娘吉祥。”眾人一齊福身行禮。
皇後高坐於首位,麵容溫和:“免禮,請起。”
“淑妃妹妹和華妃妹妹來的早,其他姐妹尚未到呢。”皇後賜座之後,臉帶笑意的話著家常,顯得很是平易近人。
淑妃是宮中的老人了,不像是新晉的妃嬪那般對皇後有敬畏之心,語氣爽利:“我宮中的溫嬪剛入宮,不懂事,生怕誤了給皇後娘娘請安的時辰,早早的就起了,我身邊的宮女報給我,我憐她一片赤誠,也就提早來了。”
淑妃說話語速略快,輕快流利,帶著點江南口音,有一種說不出的好聽。
溫嬪在下座臉嫣紅一片,拿了帕子,不好意思的笑著開口:“是淑妃娘娘憐惜嬪妾,嬪妾初入宮廷,多虧娘娘的照應。”
淑妃不在意的朝溫嬪甩了甩帕子:“算什麽大事。”
華裳在一旁也不多話,孟良媛則是有些羨慕的看向溫嬪,倒是像一個孩子的模樣了。
華裳心裏琢磨著這些人,皇後大度雍容,看她對淑妃的容忍度就知道不是個刻薄的人;淑妃則是嬌俏爽利,壞心眼倒是不多,隻是對尋常禮儀不甚在意,當然,這也和她十分受寵有關。
溫嬪是很小心謹慎、溫文儒雅的女子,看起來應該和淑妃相處的不錯,從某種程度來說,她們兩個家世相當,教養都不錯,應該有挺多共同語言的。
孟良媛則是謹小慎微的小家碧玉,麵對著宮中這些出身高貴、位分甚高的嬪妃們,她明顯底氣不足。
當然,這都是☆、一印象,相處時間長了,總是能給看出一個人的好壞來的。
正說到淑妃宮中的趣事時,門外又有宮人通報,玉華宮的鄭妃帶著陸嬪到了。
鄭妃和陸嬪也都是宮中的老人,所謂的請安其實也都比較隨意,陸嬪還帶著幾分沉默,鄭妃則是麵有怒氣。
皇後看著鄭妃笑著問道:“我看著妹妹臉上帶著薄怒,又是誰惹妹妹生氣了?”
鄭妃沒說話,一旁的陸嬪打著圓場開口道:
“路上遇見了蘭婕妤。”
皇後一聽這話,就知道為何鄭妃不高興了。
宮中的這些妃嬪並不是沒有恩怨的,隻是大家都出身望族、閨中秀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便是再怎麽不喜某人,也不會鬧到麵子上難看,大家見了麵還都是好姐姐好妹妹的叫著。
但是,卻有一個人例外,就是這位蘭婕妤了。
這位蘭婕妤在宮中是僅次於淑妃的受寵,膝下還有一女,在這宮中可是獨一份。
可惜這位蘭婕妤不怎麽會做人,別說向來不對盤的淑妃、鄭妃,便是一碗水端平的皇後都忍受不了那一副清高樣兒了。
正說著呢,門外的宮人就來報,蘭婕妤和寧貴嬪到了,袁常在和宋常在這兩個隱形人也跟著寧嬪到了。
皇後揮了揮手讓人進來。
寧貴嬪氣色不錯,依舊是昨日那副打扮,倒是她身後的蘭婕妤神色不虞,看著前麵的寧貴嬪,眼神不善。
皇後笑了笑道:“都坐吧,各宮的姐妹都來了,歇一會兒我們便去慈寧宮給太後娘娘請安。”
蘭婕妤想說點什麽,但是看著高位嬪妃沒人理她,便一個人坐著生悶氣了。
華裳不知發生了什麽,但是也知道以後要遠著點這位蘭婕妤了。
想在後宮活得好,就不能處處樹敵,蘭婕妤現在憑著寵愛和女兒連鄭妃、寧貴嬪這樣的人物都得罪,日後紅顏易老,日子恐怕會艱難。
做了一刻鍾,喝了一杯茶,皇後便帶著這浩浩蕩蕩的隊伍往慈寧宮去了。
慈寧宮太後仁慈喜靜,並不要求每天都要去請安,與皇後商量之後,後宮妃嬪隻需十日一次便可。
“給太後娘娘請安,太後娘娘萬福金安。”鶯鶯燕燕的妃嬪恭敬的行禮。
上頭坐著的太後麵帶笑意,慈祥溫和:“都免禮吧。”
“謝太後。”眾位嬪妃見皇後起身了才一一起身謝恩。
按照次序落座之後,華裳才敢抬起頭看了眼太後的模樣,太後的發絲有一半都白了,麵容也顯得蒼老,但是眼神安靜平和,笑容靜怡。
皇後坐在左邊☆、一個位子上,笑意盈盈的道:“母後的身子可還安好?前些天皇上還跟媳婦提到,漁陽郡進貢了一支千年老參,聽說稀奇的不得了,正想著獻給母後。”
太後笑著點點頭:“你有心了。”
皇後的笑容沒有
任何變化,對太後這種略顯冷淡的態度顯得習以為常。
淑妃是在整個後宮都能說的上話的四妃,也是最能活躍氣氛的人,見太後態度冷淡,也不以為意,笑著開口道:“太後娘娘,這宮中又進了幾位如花似玉的妹妹,您可得好好看看,將來啊,為您生幾個皇孫好好孝順您。”
太後聽著這話,臉上的笑意真了些,指著淑妃笑道:“你這猴兒最能逗我開心。”
然後轉頭看向華裳道:“我可知道,這傾城傾國的美人兒便是華妃了,快快給我生幾個皇孫孫,我這老太婆也好享受一下子孫滿堂的樂趣。”
華裳見太後突然和自己說話,驚了一下,隨後立刻起身行禮,紅著臉笑道:“承太後娘娘吉言。”
她是新婦,不需要太持重圓滑,隻做害羞之態便足夠了。
淑妃、鄭妃的麵色有些不好看,太後單點出華裳一人,分明是意有所指。
太後則顯得心情不錯,讓華裳上前,拉著華裳的手仔細端詳:“這孩子可生得真好,這宮中生活有什麽不習慣的就說,我這老太婆還有皇後都能辦!”
華裳有些受寵若驚,連忙道:“太後娘娘厚愛,皇後娘娘仁和,臣妾雖初入宮廷,卻並無不適之處。”
太後笑眯眯的摸著華裳的手,喜愛的道:“你這孩子就是多禮,你若無事便來我這慈寧宮陪陪哀家,哀家年紀大了,最喜歡你這年紀花一樣的女孩兒呢。”
華裳抿嘴一笑道:“是,臣妾遵旨。”語氣中帶著些親近。
太後已經向她示好,她也會投桃報李的。
其他的妃嬪都沒說什麽,隻是麵色都有些不好看,誰不能來陪太後?隻是以前太後不讓常來啊!便是太後喜愛的淑妃也隻是偶爾來陪陪太後,已經是很有臉麵了。
眾人心中雖有不甘,但是又能如何呢?
人家出身世家,這一句話便是所有的理由了。
暗自歎一口氣,神傷不已。
這個時代,出身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