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歐的小協約國之中,羅馬尼亞是唯一同軸心國沒有共同邊界的國家,也是唯一同俄國有共同邊界的國家,這就使它的政策在對待德國關係上有較大的獨立性。而且它同小協約國的切身利害關係也超過捷克斯洛伐克,超過南斯拉夫,因為它的匈牙利少數民族比那兩個國家多。可是羅馬尼亞既怕德國成為侵略國,又怕俄國成為盟國,此種雙重恐懼使它的政策陷於癱瘓狀態。同德國結成聯盟的匈牙利對捷克斯洛伐克的進攻,不同於十七年前組成小協約國時所要對付的和約修正主義者的匈牙利了,現在的匈牙利可以領著德**隊穿過匈牙利國土直達羅馬尼亞邊界。紅俄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援助如果不用他那百萬陸軍,則一定是由紅俄的空軍飛越羅馬尼亞的領空,那末羅馬尼亞就會成為德國和俄國的戰場,而且戰爭結束後紅俄軍是否會再次退迴到比薩拉比亞邊界線後麵去,這是沒有把握的。
羅馬尼亞對法-捷-紅俄盟存在著缺口的戰略鏈條上的這類重大問題隻好支吾搪塞或到時再說了。同一年3月李維諾夫在迴答這方麵的問題時說過這一類的話:“如果反侵略國家認真對待這個問題,是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有決心就會有辦法’”;他的話被解釋為俄國在必要時將侵犯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領土,以便到達捷克斯洛伐克。但羅馬尼亞的政策顯然仍希望采取集體行動。9月2日,李維諾夫向法國駐莫斯科代*辦建議,邁斯基也向丘吉爾建議轉達英國外交部,應該通過國聯的行政院按照國聯盟約第十一條克服羅馬尼亞的猶豫不決。由於英國和法國對國際聯盟和集體行動有反感,才沒有讓羅馬尼亞蒙受不接受這個建議的壞名聲。它現在可以躲在尚未完工的布科維納-特蘭西瓦尼亞鐵路後麵挖掘戰略壕溝,這就使紅俄不可能在三個星期之內趕到波希米亞前線,而在法律上,又可以憑波蘭-羅馬尼亞聯盟的條款為依據,它必須與波蘭協調其對俄國的政策。因此,波蘭就用它的左手約束羅馬尼亞,使它難以進行自衛,同時又用右手招唿匈牙利發動進攻。
捷克斯洛伐克的自衛抗德計劃乃是假定在西方有與法國的結盟,在東方也可說有與俄國的結盟,如果同時遭到匈牙利的攻擊,則也有與小協約國的更早的聯盟關係。捷克斯洛伐克總參謀部估計他們可以頂住德國人三個月到六個月,必要時甚至還可以頂住匈牙利人,這樣便能爭得時間讓俄國支援部隊取道羅馬尼亞及時到達,讓法國進攻萊茵蘭。法國背叛了自己承擔的義務,這個計劃的基礎便被破壞了。西塔拉於十五年6月寫道:“可是,正如占領非武裝區並進入奧地利一樣,隻有在我確信法國不會進軍而英國也因此不會幹預的時候,我才會決定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動。”然而以調解人自居的英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國法國,卻不站在捷克斯洛伐克一邊去幹預,反而站到德國那一邊去了,它們向捷克斯洛伐克發出最後通牒,從而在精神上破壞了後者抗敵的士氣。
9月21日法國發出的第一個最後通牒宣稱,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絕英法的計劃,即按張伯倫於9月15-16日防問貝希特斯加登的結果將蘇台德區割讓,英國和法國將不再過問捷克斯洛伐克的命運。貝奈斯接受了英法的計劃,希望贏得時間收買正在沿捷克斯洛伐克邊界集中軍隊的波蘭和匈牙利。他說:“我已經作出應付各種事變的計劃”。在9月21日同一天,波蘭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波蘭少數民族問題應立即按解決蘇台德區德意誌人的同樣方式處理,同時宣布廢除1925年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訂立的少數民族條約。9月22日,匈牙利為匈牙利少數民族提出了同樣要求,在華沙舉行了要求建立波蘭和匈牙利的共同邊界的遊行示威。
同一天西塔拉在戈德斯貝格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西方國家的態度因而在表麵上強硬起來了,捷克斯洛伐克在9月23日宣布動員,這使捷克人暫時解除了四大國的壓力,看來似乎最終有可能形成反對德國的聯盟。當時在日內瓦出席國聯大會的李維諾夫在9月21日和23日兩次重申紅俄在國聯盟約集體安全的體製內,以履行法捷條約為條件,承擔它對捷克斯洛伐克的義務。9月23日,俄國警告波蘭,如果波蘭進攻捷克斯洛伐克,它將廢棄蘇-波互不侵犯條約。在這種情況下,貝奈斯收買波蘭的計劃付諸實施。9月22日,他寫給波蘭總統莫希齊茨基一封私人信,原則上接受波蘭的要求,同意立即開始進行談判;這封信是在9月25日發出的。貝克拒絕了這個建議,他想要使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公開的屈辱。貝奈斯後來說,這是他不顧俄國的支持而向德國投降的“最後的決定性原因”。直到此時,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國家還沒有放棄為了獨立而掙紮。
在波蘭依舊采取粗暴和掠奪性的政策的同時,小協約國卻在看風使舵。它們的目的是保持中立,很明顯,在西方大國表態之前,也就是說在大戰開始之前,它們也決不表態。9月23日,羅馬尼亞駐羅馬公使告知齊亞諾,羅馬尼亞正在拒絕並將繼續拒絕紅俄關於紅俄軍自由假道的要求;他說羅馬尼亞讚成將捷克斯洛伐克純馬紮爾人的那部分歸還給匈牙利,不過它反對匈牙利關於斯洛伐克的要求,如果俄國和波蘭交戰,它將支持波蘭,它和波蘭的聯盟將被置於它對布拉格所承擔的義務之上。9月24日,南斯拉夫政府禁止公眾集會,企圖取締不僅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反對斯托亞迪諾維奇的群眾遊行。第二天,斯托亞迪諾維奇在原則上同意羅馬尼亞提出的一項建議,由南羅兩國向匈牙利政府發表口頭聯合聲明,兩國可以同意捷-匈邊界線作有利於匈牙利的修改,但僅限於馬紮爾居民占多數的地區,它們對匈牙利兼並斯洛伐克則不能置之不顧。在柏林要求下,這一步驟並未實行;這一步驟的計劃是小協約國的最後掙紮。
大國的專斷決定是壓倒一切的。9月29日,兩個軸心國家和兩個西方國家的首腦在慕尼黑會見,他們商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瓜分的方案與西塔拉在戈德斯貝格提出的要求相差無幾。臭名昭著同時也是完全符合傳統歐洲政治特色的慕尼黑和會召開了,當天晚上通過第二次英法最後通蝶,以不尋常的蠻橫態度,將這個方案強加於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如果波蘭人處於這樣的絕境,被所有的盟國所遺棄,麵臨邊界各方麵的敵人,他們可能還要戰鬥下去。捷克人則比較審慎小心,尚能夠克製,或者更加識時務一些,他們屈服了。貝奈斯的決定是以冷靜的估計為基礎的,不但估計到捷克斯洛伐克敵人的實力,而且也估計到國家內部的力量對比。因為對陸軍和農民黨——主要的政黨——的領導人說來,蘇台德區的喪失同借英法聯軍之名的紅俄軍幹涉相比之下,前者還隻是一個較小的禍害。如果捷克斯洛伐克無視慕尼黑國家而進行武裝抵抗,它勢必隻能依靠北極熊的援助。這樣就會使它在這場農工黨*國家與西方國家的思想意識鬥爭中貼上紅色標簽和被中國和英法聯手鎖在歐洲角落裏的紅俄結合在一起,正好應驗了以工人黨德國為首所宣傳的那一套說法,也許就會斷送西方國家最後的任何援助。盡管捷克人在傳統上有著斯拉夫文化優越論,然而馬薩裏克和貝奈斯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西方式國家而不是拜占庭式國家,一戰的廢墟上,它是在西方國家的讚助下重新建國的。西方國家已經背棄了它,俄國單獨提供援助是肯定無疑的,然而是危險的,全國一半人民拒絕這種援助;因此捷克斯洛伐克隻能被迫寄最後希望於小國,希望由於順從它的鄰國而贏得一個差強人意的中立。但是人們總會去推測,如果當時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抵抗,是不是會加速大國之間的戰爭爆發,這些大國又是不是會采取不同的聯合。
慕尼黑會議有三個值得注意的缺席者: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俄國,每一個國家的缺席都有其各不相同的重要意義。這個解決方案是由於一種傾向而產生,即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國指導中心,任意處置小國的領土及其利益,這是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在1933年就曾共同製止的。這次會議標誌著波蘭妄想成為大國的告終,對貝克的仗勢欺人的政策的初步評說便是沒有請他參加慕尼黑會議。俄國也沒有被邀請參加,它這一次又被排斥在東歐之外雖然隻不過延續了十一個月,卻大大加強了它對西方國家的敵視,而且還影響它以後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慕尼黑協定也標誌著捷克斯洛伐克作為歐洲中心部分唯一的西方議會製國家的完蛋。它被西方國家背棄了,淪為工人黨德國的衛星國,以後成為它的保護國,成為完全依附於德國的國家,此種依附地位正是它在1938年9月拒絕接受的。當天在貝奈斯總統的日記上隻有一句鮮血淋漓的話語“我們已經被出賣了。”
羅馬尼亞對法-捷-紅俄盟存在著缺口的戰略鏈條上的這類重大問題隻好支吾搪塞或到時再說了。同一年3月李維諾夫在迴答這方麵的問題時說過這一類的話:“如果反侵略國家認真對待這個問題,是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有決心就會有辦法’”;他的話被解釋為俄國在必要時將侵犯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領土,以便到達捷克斯洛伐克。但羅馬尼亞的政策顯然仍希望采取集體行動。9月2日,李維諾夫向法國駐莫斯科代*辦建議,邁斯基也向丘吉爾建議轉達英國外交部,應該通過國聯的行政院按照國聯盟約第十一條克服羅馬尼亞的猶豫不決。由於英國和法國對國際聯盟和集體行動有反感,才沒有讓羅馬尼亞蒙受不接受這個建議的壞名聲。它現在可以躲在尚未完工的布科維納-特蘭西瓦尼亞鐵路後麵挖掘戰略壕溝,這就使紅俄不可能在三個星期之內趕到波希米亞前線,而在法律上,又可以憑波蘭-羅馬尼亞聯盟的條款為依據,它必須與波蘭協調其對俄國的政策。因此,波蘭就用它的左手約束羅馬尼亞,使它難以進行自衛,同時又用右手招唿匈牙利發動進攻。
捷克斯洛伐克的自衛抗德計劃乃是假定在西方有與法國的結盟,在東方也可說有與俄國的結盟,如果同時遭到匈牙利的攻擊,則也有與小協約國的更早的聯盟關係。捷克斯洛伐克總參謀部估計他們可以頂住德國人三個月到六個月,必要時甚至還可以頂住匈牙利人,這樣便能爭得時間讓俄國支援部隊取道羅馬尼亞及時到達,讓法國進攻萊茵蘭。法國背叛了自己承擔的義務,這個計劃的基礎便被破壞了。西塔拉於十五年6月寫道:“可是,正如占領非武裝區並進入奧地利一樣,隻有在我確信法國不會進軍而英國也因此不會幹預的時候,我才會決定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動。”然而以調解人自居的英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國法國,卻不站在捷克斯洛伐克一邊去幹預,反而站到德國那一邊去了,它們向捷克斯洛伐克發出最後通牒,從而在精神上破壞了後者抗敵的士氣。
9月21日法國發出的第一個最後通牒宣稱,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絕英法的計劃,即按張伯倫於9月15-16日防問貝希特斯加登的結果將蘇台德區割讓,英國和法國將不再過問捷克斯洛伐克的命運。貝奈斯接受了英法的計劃,希望贏得時間收買正在沿捷克斯洛伐克邊界集中軍隊的波蘭和匈牙利。他說:“我已經作出應付各種事變的計劃”。在9月21日同一天,波蘭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波蘭少數民族問題應立即按解決蘇台德區德意誌人的同樣方式處理,同時宣布廢除1925年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訂立的少數民族條約。9月22日,匈牙利為匈牙利少數民族提出了同樣要求,在華沙舉行了要求建立波蘭和匈牙利的共同邊界的遊行示威。
同一天西塔拉在戈德斯貝格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西方國家的態度因而在表麵上強硬起來了,捷克斯洛伐克在9月23日宣布動員,這使捷克人暫時解除了四大國的壓力,看來似乎最終有可能形成反對德國的聯盟。當時在日內瓦出席國聯大會的李維諾夫在9月21日和23日兩次重申紅俄在國聯盟約集體安全的體製內,以履行法捷條約為條件,承擔它對捷克斯洛伐克的義務。9月23日,俄國警告波蘭,如果波蘭進攻捷克斯洛伐克,它將廢棄蘇-波互不侵犯條約。在這種情況下,貝奈斯收買波蘭的計劃付諸實施。9月22日,他寫給波蘭總統莫希齊茨基一封私人信,原則上接受波蘭的要求,同意立即開始進行談判;這封信是在9月25日發出的。貝克拒絕了這個建議,他想要使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公開的屈辱。貝奈斯後來說,這是他不顧俄國的支持而向德國投降的“最後的決定性原因”。直到此時,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國家還沒有放棄為了獨立而掙紮。
在波蘭依舊采取粗暴和掠奪性的政策的同時,小協約國卻在看風使舵。它們的目的是保持中立,很明顯,在西方大國表態之前,也就是說在大戰開始之前,它們也決不表態。9月23日,羅馬尼亞駐羅馬公使告知齊亞諾,羅馬尼亞正在拒絕並將繼續拒絕紅俄關於紅俄軍自由假道的要求;他說羅馬尼亞讚成將捷克斯洛伐克純馬紮爾人的那部分歸還給匈牙利,不過它反對匈牙利關於斯洛伐克的要求,如果俄國和波蘭交戰,它將支持波蘭,它和波蘭的聯盟將被置於它對布拉格所承擔的義務之上。9月24日,南斯拉夫政府禁止公眾集會,企圖取締不僅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反對斯托亞迪諾維奇的群眾遊行。第二天,斯托亞迪諾維奇在原則上同意羅馬尼亞提出的一項建議,由南羅兩國向匈牙利政府發表口頭聯合聲明,兩國可以同意捷-匈邊界線作有利於匈牙利的修改,但僅限於馬紮爾居民占多數的地區,它們對匈牙利兼並斯洛伐克則不能置之不顧。在柏林要求下,這一步驟並未實行;這一步驟的計劃是小協約國的最後掙紮。
大國的專斷決定是壓倒一切的。9月29日,兩個軸心國家和兩個西方國家的首腦在慕尼黑會見,他們商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瓜分的方案與西塔拉在戈德斯貝格提出的要求相差無幾。臭名昭著同時也是完全符合傳統歐洲政治特色的慕尼黑和會召開了,當天晚上通過第二次英法最後通蝶,以不尋常的蠻橫態度,將這個方案強加於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如果波蘭人處於這樣的絕境,被所有的盟國所遺棄,麵臨邊界各方麵的敵人,他們可能還要戰鬥下去。捷克人則比較審慎小心,尚能夠克製,或者更加識時務一些,他們屈服了。貝奈斯的決定是以冷靜的估計為基礎的,不但估計到捷克斯洛伐克敵人的實力,而且也估計到國家內部的力量對比。因為對陸軍和農民黨——主要的政黨——的領導人說來,蘇台德區的喪失同借英法聯軍之名的紅俄軍幹涉相比之下,前者還隻是一個較小的禍害。如果捷克斯洛伐克無視慕尼黑國家而進行武裝抵抗,它勢必隻能依靠北極熊的援助。這樣就會使它在這場農工黨*國家與西方國家的思想意識鬥爭中貼上紅色標簽和被中國和英法聯手鎖在歐洲角落裏的紅俄結合在一起,正好應驗了以工人黨德國為首所宣傳的那一套說法,也許就會斷送西方國家最後的任何援助。盡管捷克人在傳統上有著斯拉夫文化優越論,然而馬薩裏克和貝奈斯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西方式國家而不是拜占庭式國家,一戰的廢墟上,它是在西方國家的讚助下重新建國的。西方國家已經背棄了它,俄國單獨提供援助是肯定無疑的,然而是危險的,全國一半人民拒絕這種援助;因此捷克斯洛伐克隻能被迫寄最後希望於小國,希望由於順從它的鄰國而贏得一個差強人意的中立。但是人們總會去推測,如果當時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抵抗,是不是會加速大國之間的戰爭爆發,這些大國又是不是會采取不同的聯合。
慕尼黑會議有三個值得注意的缺席者: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俄國,每一個國家的缺席都有其各不相同的重要意義。這個解決方案是由於一種傾向而產生,即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國指導中心,任意處置小國的領土及其利益,這是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在1933年就曾共同製止的。這次會議標誌著波蘭妄想成為大國的告終,對貝克的仗勢欺人的政策的初步評說便是沒有請他參加慕尼黑會議。俄國也沒有被邀請參加,它這一次又被排斥在東歐之外雖然隻不過延續了十一個月,卻大大加強了它對西方國家的敵視,而且還影響它以後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慕尼黑協定也標誌著捷克斯洛伐克作為歐洲中心部分唯一的西方議會製國家的完蛋。它被西方國家背棄了,淪為工人黨德國的衛星國,以後成為它的保護國,成為完全依附於德國的國家,此種依附地位正是它在1938年9月拒絕接受的。當天在貝奈斯總統的日記上隻有一句鮮血淋漓的話語“我們已經被出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