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潰退最傷士氣,現在的日軍雖然還有兩個半師團,不過已經明顯撐不住了,12月23日大田陷落,勇武的第四師團再次全師轉進,退往光州,十九師團也放氣 了尚州金泉,轉進大邱,而第五師團第9聯隊在鈴木莊六的率領下,算是基本上全身而退,從堤川到榮州、安東、最後到了慶州才算穩住陣腳。就在國防軍再次高歌猛進的時候,日軍的第一波援軍終於趕到,第六師團、第三師團、第九師團,一水的精銳馱馬製師團,從釜山以上岸就開始向各個城市開進,最終形成了以洛東江為依托的絕對防禦圈,而且還從教育總監的位子上把山梨半造大將調出來,任三韓派遣軍司令官。麵對對方密集的五個半師團的兵力,第七集團軍的三個師兩個機步師和一個快反師加上第八集團軍的三個機步師一個裝甲師啃起來肯定要承受重大傷亡,為了棒子的利益國防軍可不認為自己需要 付出萬人以上的傷亡代價,於是到了共和十四年的元月,戰線基本穩固,建都漢城的三韓共和國政權也無可奈何,四個縱隊中有兩個縱隊被國防軍安排在東西兩個海岸線上進行散布防禦,也就是做個警戒哨,如果日本打算來一次仁川登陸的把戲,最少要拖住日軍二十四小時以上,國防軍兩個集團軍在榮州、大田、光州、漢城、海州、江陵、鹹川、平壤等地都駐有一個師以上的兵力,隨著三韓全民道路建設的開展,中**隊的機動性將會最大程度的讓日軍的敵後登陸變得更像是送外賣。


    雖然戰線穩定了,不過雙方的小打小鬧還是不斷,特別是前線的兩個複**縱隊更是被之前的戰績搞的飄飄然。複**第四縱隊在南部馬山以西的小北山企圖打破僵局;他們還在向靈山正西、洛東江突出的一個地方發起猛烈進攻,試圖尋求突po 。其中一個師的三韓複**企圖向南越過高靈大邱公路上的永浦協助攻擊。在大邱以北和西北方向,三韓複**第三縱隊發起了主攻,居然把日本第十九師團的軍隊趕到了距離大邱12英裏的地方。與此同時,第四縱隊的倆個師在東海岸突po 太白山脈,對在盈德附近與國防軍第七集團軍機步9師作戰的第三師團實施側翼攻擊。被逼到海邊的第三師團一個聯隊不得不從海上潰逃。三韓複**第三縱隊於是占領了浦項洞。後來,在日本海軍驅逐艦炮火的攻擊下,他們又被趕了出去。三韓複**部隊已對附近的迎日機場構成威脅,迫使日軍的兩個戰鬥機中隊撤離機場。但在關鍵的東北前線的激戰中,日本第六師團守住了戰線。到1月20日,他們把三韓複**趕進了浦項洞西北的大山裏。


    釜山防禦圈的北麵往裏收縮了15到20英裏,不過沒有再向裏收縮。在洛東江一線,盡管敵人暫時滲透到了縱深處,但防線並沒有被突po 。不過有段時間,日軍指揮官的確擔心會被攻破。現在的日軍之所以取勝,主要原因在於防禦圈內那條至關重要 的釜山慶州大邱釜山的鐵路環線,在陸軍運輸部隊列車員掌管下運轉得極好,它成功地擔起了運輸給養的重任,最終使每支部隊都得到了足夠的武器彈藥。鐵路補給係統使炮兵得以猛攻三韓複**軍隊的集結地點,也使山梨半造大將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將部隊從防禦圈的一個地方迅速調到另一個地方。在內線作戰的部隊要比在外線作戰的部隊更靈活,這一由來已久的說法在防禦圈的戰鬥中得到了證實。日軍背靠釜山港,擁有足夠的,甚至是豐富的補給品,國防軍可以依賴西線的鐵路從國內運輸或者是從群山、木鋪港的海運,而三韓複**的補給一般來說少得可憐。在東北山地戰線作戰的朝鮮第三縱隊,由於得不到彈藥,不僅被迫把大炮送迴到後方,而且在2月初根本沒有得到任何給養,部隊隻好在夜間到附近的村子裏搜尋食物。


    釜山防禦圈首次使日軍有機會在幾次潰敗之後,建立起一條比較連續的戰線,其左右兩翼都有部隊防守,後方也有預備隊,這正是日軍所熟悉的線性作戰方式。這條戰線的重建,為日軍官兵提供了及時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日軍的戰鬥力。


    在洛東江一線,山梨半造大將所采取的戰術就是在河東岸最高的山峰上,建立一係列據點。站在這些據點上,洛東江以及從洛東江到美軍控製 地帶的所有道路都一覽無遺。白天防守這些據點的人並不多,隻把他們當作觀察哨所來用。到了晚上,這些據點就成了監聽站和小型防禦圈。觀察哨所的任務就是充當前沿監聽站和前哨試探性防線,一旦發現 敵人企圖滲透,就立即提醒指揮官。洛東江一線的真正 戰鬥要留給離江幾英裏遠的後備部隊來打,他們隨時都在準備 向滲透進來的敵人發起反攻。這是一個極好的體係,因為它可使日軍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對任何危險的地方實施攻擊。部署在江岸之後的大炮和迫擊炮可以向探明的渡口以及其他渡口開火,也可在有限範圍內將炮火集中使用。日軍的機槍可以向朝鮮人所能利用的一切通道掃射,大炮則可用來轟擊。最重要 的武器還是榴彈炮,從中國國防軍的炮兵那裏吃得虧讓日軍迅速變成了大炮兵主義的擁躉。在洛東江沿線,國防軍的幾個重炮集群還沒有到位,補給也很少的情況下,日軍炮兵已迅速恢複了傳統的戰爭主宰地位。


    到2月5日,三韓軍隊曾三次渡過洛東江。兩次是從倭館以北的三韓靖**的防區,第三次是在倭館以南30英裏的地方,那裏正對靈山,是第九師團的防區。最後這一次渡江極其危險,對整個防禦圈構成了威脅。如果敵人突人到靈山,就有可能將洛東江江灣以北的日軍與馬山周圍的第四師團切斷,而且複**也有可能從靈山以東*突po 進入密陽,從而切斷大邱至漢城的主要鐵路和公路,給日軍的補給帶來災難性後果。


    此次進攻由當時已小有名氣的第三縱隊第4師發起,該師曾與第3師一道沿著漢釜公路追擊日軍。這個師的進攻目標是所謂的“洛東江江灣”,此地距南江與洛東江交匯處以北3英裏,由第34聯隊防守。


    2月5日子夜時分,三韓複**的軍隊發起進攻,事先並沒有實施炮火準備 。他們用筏子渡江,或者幹脆脫掉衣服,淌過齊肩深的江水,來到江灣東邊一道南北走向、長2.5英裏的山嶺上。那道嶺距江岸約3英裏遠,叫“苜蓿葉式高地”,從南邊叫“五峰裏嶺”,兩邊高地之間是一道低矮的關隘,有條小路直通靈山。第四師的幾個營全部過江,部隊的大炮與輜重借助水下橋梁渡過了大江。這是二戰中蘇聯人曾頻繁使用這種橋梁,後來的誌願軍也曾經在三韓使用,顯然吳宸軒把這種技術帶給了國防軍,而國防軍則無私的教會了三韓複**人這一架橋技術,除了能防止空襲之外,對於隱蔽部隊的前進路線也很有好處。三韓複**在洛東江上廣泛使用這種水下橋梁,它們是由沙袋、石頭和圓木建成。橋基鋪設在河床上,離水麵1英尺左右。日軍的炮兵觀察員很難透過渾濁的江水看到這些橋,往往隻能目瞪口呆的看著三韓軍隊的軍人和汽車都像是在水麵上滑行一樣通過河流,因而它們在運送火炮及輜重方麵發揮了很大作用。


    2月11日,由剛到不久的第三師第19團和第21團的一個營共同發起的進攻,也未能將苜蓿葉式高地和五峰裏嶺的敵軍趕走,進攻遭到了失敗。與此同時,三韓複**圍繞江灣的主戰場采取行動,並向江灣以東5英裏的靈山開炮。部分複**士兵還滲透到了靈山東部,並在通往密陽的公路上設置了一道堅固的路障。在靈山南邊,國防軍軍隊在南旨裏出其不意地幹掉了防守洛東江上一座橋梁的一隊日軍巡邏士兵。如果不把三韓複**趕走,洛東江以南的第十九師團就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麵對這一危急情況,山梨半造大將命令馬山的預備隊,即第九師團第45聯隊,向北發起進攻,奪迴南旨裏橋。45聯隊一舉將橋拿下,並在進攻過程中驅散了大約2000人的三韓複**的步兵隊伍。與此同時,第九師團派兵突po 密陽以東的路障;第六師團指揮部臨時組成的一支由勤務兵、輜重兵和參謀軍官組成的中隊向西行軍,以阻止朝鮮軍隊向師部後方進一步滲透。第二天,日軍三支部隊,即第45聯隊,第九師團的一個大隊和剛從密陽趕來的第五師團第5聯隊的一個大隊,在靈山東麵敵人設置的路障前會合。這次進攻一舉趕走了那裏的複**守軍,他們中一些人被打死,其餘的則四散奔逃。山梨半造將軍采取果duan 行動,迅速從幾處調集人馬,消除了三韓複**向密陽滲透的危險,兩個師團的日軍才得以將不斷前進的三韓第四縱隊逼迴到了洛東江彼岸。


    三韓複**的一番慘重傷亡僅僅換了了不到三十平方公裏的領土,而國防軍除了提供炮兵支援之外,連空中支援都很少提供,像是金九、鄭奉準等人都已經有些察覺中國國防軍在有意的讓複**和日軍拚消耗,一些具有**思想的將領紛紛在日軍防線麵前表現的令人失望,或許天朝上國的意思就是讓那些不知道 天高地厚的家夥們明白前些時候對日本駐屯軍摧枯拉朽的不是他們三韓複**而是國防軍,自己的位置還是最好要拎得清。


    一下“非和平崛起”第一時間免費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