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衝入雲山城內的是山地20師2001團4連,當他們到達公路大橋,守橋的是三韓靖國軍的一個排。“一個連的士兵縱隊沿著通往龍山洞的幹道嚴肅而整齊地接近南橋麵。他們還穿著沒有標誌的雪地迷彩防寒服,鋼盔上也沒有標誌,所以警戒該橋的三韓偽軍士兵可能認為他們是我軍的精銳部隊,沒有查問就讓其通過了,因為他們是堂堂正正、十分肅靜地走過來的。”日軍的戰史記述道。據第八集團軍軍史記載,國防軍士兵通過橋梁的時候甚至“他們的連長還和值班的三韓靖國軍的軍官互敬了軍禮”。縱隊通過橋以後一直在幹道上北進,不久接近營部,他們突然發出信號,一齊向靖國軍第5師團第一步兵團部襲擊。4連的軍事行動如同是在舞台上演出,中國士兵的機智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韓靖國軍第一步兵團團部立即混亂起來,國防軍的士兵成扇麵隊形展開,團部周圍是一片密集的“連弩”半自動步槍的“啪啪”的點射聲和“衝擊者”衝鋒槍的“噠噠噠”的掃射聲,間或有手*雷爆炸的轟鳴。偽軍很快就敗下陣來,整個團部裏麵被掃蕩一遍,幾乎所有軍官都被第一時間擊斃,剩下的士兵除了繳械投降的就是撒丫子逃竄的,再無一人抵抗國防軍。


    雲山城的日軍裹挾了一些偽軍開始向南逃跑,但是他們的後路已經被截斷。一支在鄉軍人組成的僑民武裝急速增援而來,但是當他們行至雲山以南龍城洞至龍頭洞之間的公路附近時,受到山地20師直屬隊的頑強阻擊。國防軍動用迫擊炮和107火箭炮向這支頗具實力的日僑武裝猛烈轟擊,路過的航空隊的幾架嘯鷹攻擊機也湊熱鬧,在大路上灑下傾盆大雨一樣的白磷燃燒*彈,這支隻有輕武器的七八百人的日僑武裝幾乎傷亡殆盡,但對於不到兩百人的直屬隊陣地還是無濟於事。


    雲山失守後,第73聯隊和第74聯隊的退路徹底封閉了,而從鴨綠江北岸滾滾而來的國防軍第八集團軍的機步6師和機步8師則對鹽川、龜城一線布防的第75、76聯隊進行了吸引性攻擊,利用炮火和空軍優勢,把這兩個聯隊七八千日軍死死困在防線內,讓他們再無一絲脫困的機會,待他們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死拚他們的戰備工事。


    現在日軍在北方的兩個師團全部被國防軍給黏住或者吃掉了,尚有活動能力的僅僅剩下駐守平壤的十九師團輜重兵和直屬部隊和增援球場方向的第二師團第4聯隊,麵對從大館、博川方向上一路高歌猛進的王宏偉的裝甲36師和宋作弗的裝甲38師,確實是有心無力。最後為了避免成為第一位被敵人在戰場上生擒活捉的中將師團長,尾崎義春不得不在請示了漢城的大庭二郎司令官之後,帶著師團部的成員乘火車連夜南下,次日清晨就趕到了沙裏院,算是逃過一劫。


    中國國防軍的快速反應部慣於在開始衝擊時使用大量煙*霧彈進行遮蔽,機槍和火炮全速射擊掩護,步兵隻管乘坐裝甲輸送車衝鋒並不開槍,避免浪費時間,500米的距離最多40多秒就可以乘著機槍和炮火轟擊瞬間衝過去了,直接進入機關炮清理和步兵搜素的環節。如果半途開槍不僅不能有效的瞄準,還會延緩衝擊速度,所以中國的快反部隊往往是踩著炮點衝擊的,這得益於中國國防軍從建軍之初就非常重視步炮協同,而且全部士官和一半多的士兵都是初中學曆,能很快的學習掌握炮兵引導技術,配上車載電台就是無數的炮兵前進引導員,天上還會有氣球觀測組和飛機觀測數據給炮兵,進行集中而準確的迅猛打擊,如果沒有強大步炮協同能力,國防軍的戰鬥力會起碼下降一半。


    中國國防軍的火炮射擊技術相當精準,比如輪式車輛上搭載的35mm機關炮就成了專門用來打擊日軍的火力骨幹重機槍的,在定州攻防戰中,日軍精銳的第76聯隊的重機槍中隊才打了不到半小時,全聯隊的36挺重機槍就都被國防軍的35mm機關炮給報銷了,打的日軍再也沒有人再敢進機槍掩體。


    同樣,在雲山戰役中第73聯隊的獨立山炮中隊8門山炮排開了轟擊國防軍的陣地,掩護日軍步兵的突圍,不到兩分鍾後,國防軍就利用炮隊鏡和雙曲線交匯法測出日軍炮兵陣地,反擊的105榴彈炮炮彈跟著就上來了,直接端了這個山炮中隊的老窩。


    而且國防軍一旦得手就迅速進入追擊,比如在長津湖追擊戰中,國防軍的山地10師和日軍一樣是徒步前進,但是先炮擊日軍之後,之後唿叫飛機對地支援,大量殺傷日軍以後,國防軍的追擊部隊快速穿插,堵死了日軍的所有出路,最終在長津湖畔解決了第16聯隊的最後一支部隊。


    其實在防禦中的日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一到地方就立刻開始修工事,陣地位置巧妙,能遏製要點,高度發揮火力,本身技術優良,同時有高度獻身精神,善於獨立作戰,哪怕一個小隊,一個分隊被優勢對手包圍也可以不謊不忙的沉著戰鬥。還利用夜間進行夜襲反擊,利用雙方的炮聲或夜色,20-30人組成一隊趁對方立足未穩進行襲擊,奪取據點。或者3-10人小組鑽隙襲擊對方機關和炮兵陣地,潛伏要道密林伏擊。不過麵對同樣敢打敢拚,機動靈活,而且火力占優,還能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的山地10師,日軍又飽受物資匱乏的折磨,所以三天以後,橫山秀夫決定放下武器。帶領一千四百多名日軍官兵向山地10師投降也算有情可原。如果負隅頑抗,他們被全殲的時間也不會再拖過24小時。


    跟日軍的常備師團或者駐屯軍相比,三韓靖國軍的戰鬥動作明顯不行,缺乏火炮支援,常常幾百人蜂擁衝鋒,而被國防軍部隊用機槍交叉掃射就會狼狽潰退,偽軍一忙亂往往都往附近的小樹林和小山包裏隱蔽,而國防軍的炮兵則專打這些地方,三兩下就能讓一支上千人的偽軍放了羊,所以後來戰史中對三韓偽軍的戰績往往是一筆帶過,若是炫耀起來不夠丟人錢。


    平壤和鹹興的先後陷落,日軍在三韓北方的戰略支撐點已經完全崩潰。在三韓原來就有駐屯軍兩個師團(第十九師團和第二十師團),而中日之間情勢緊張後,日本又從國內調動了第二師團和第四師團增強了駐屯軍的實力,本來以為四個師團足以抵擋中國國防軍的首輪攻勢,為之後的增兵爭取時間,但是從開戰後到11月14日平壤陷落,日本軍界顯然高估了他們這些師團的戰鬥力,在國防軍僅僅動用了五個師的情況下就摧枯拉朽般的把兩個師團給吞了下去,出兵一周後,中國國防軍的前鋒已經抵達了南浦黃州一線。


    在這裏不得不說一下日本在三韓的駐軍體係。三韓駐屯軍是日本常駐三韓的侵略軍的統稱。1894年6月,日本軍部派遣陸軍少將大島義昌率領一個混成旅團侵入三韓,7月,又向三韓增兵,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8月,侵入三韓的日軍編組成日本陸軍第一軍,山縣有朋陸軍大將為司令官,小川又次陸軍少將為參謀長,下轄第三、第五師團。《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取得了對三韓的控製權。從此,日本開始在三韓派駐軍隊,並設置三韓軍司令部。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形成日本獨霸三韓的局麵。日軍駐三韓軍的任務是確保三韓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防禦來自大陸方麵的敵人的襲擊。長穀川好道大將為三韓軍司令官,管理日本在三韓的軍政一切事務,歸屬天皇和參謀本部直接指揮,其地位遠遠高於日本駐三韓公使。1910年日本正式吞並三韓,設立三韓總督府,以三韓軍司令官為總督,直接受命於天皇。同時,以日軍第十九師團、第二十師團主力編組成新的日軍駐三韓軍。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日軍駐三韓軍司令官林銑十郎中將派出嘉村達次郎少將所率領的第三十九混成旅團及駐平壤的第六飛行聯隊所轄的兩個中隊進入東北,增援關*東軍作戰。1936年5月,日本陸軍統一編製,日軍駐三韓軍成為三大外遣集團之一。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駐三韓軍被編入日本防衛總司令部,受防衛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統轄。1943年底,轉歸大本營直接指揮,下轄2個基幹師團。1945年春,為準備日本本土決戰,日本駐三韓軍被改編為第十七方麵軍,歸關東*軍指揮,下轄第三十四、第五十八軍以及第一二〇、第一五〇、第一六〇、第三二〇師團、第一二七混成旅團,共9個師團、3個旅團,以上月良夫中將為司令官,井原潤次郎中將為參謀長,司令部設在漢城。1945年9月9日日本駐三韓軍司令官上月良夫中將在漢城向美軍第二十四軍軍長約翰??裏德??霍奇中將投降,三韓駐屯軍的曆史就此終結。不過這個時代的駐屯軍肯定不會存在那麽久了,為了三韓人民的福祉,中國國防軍決定履行宗主國的保護義務,殲滅三韓駐屯軍和偽軍,光複三韓國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