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您”一位清流的禦史請醇親王載灃指示,卻不知道這位顧命大臣心底裏湧起了陣陣嘔吐的**,這個該死的禦史居然如此詳盡的匯報了取出密件的過程,那張正義凜然的瘦臉,載灃最遺憾的就是沒有趁手的家夥,若是有個狼牙棒,一定一棒子敲死這個可惡的家夥。.
要麽早說,要麽別說,己沾了唾沫去翻,才告訴這是從死人的胃囊裏翻出來的東西,這個該死的狗奴才。不過載灃卻不再懷疑這份文件的真偽,畢竟從刑場到地牢,幾十個人目擊,確實沒有人能作假,而且自己府上的侍衛也明確保證,如果死後再填進去的紙張不可能到胃囊裏,也不會被胃酸腐蝕的如此嚴重,隻能是逆賊自知無法逃生,情急之下才將文件吞下造成的。
“共襄義舉,願奉蔚亭為漢人之華盛*頓。”,“驅逐韃虜,功在千秋,項城有大功與億兆生民,餘等願附驥尾,同創..大業。”,“若事有不諧,公盡可虛與委蛇,以待時機成熟”“喬於東京手書。”
這些字眼,讓還在不斷壓抑嘔吐**的載灃心裏充滿了憎恨和怨毒。稍稍平緩了一下心情,載灃一拱手“眾位大人公忠體國,為國操勞,小王在此謝過了,稍後請示太後,必有賞賜。”一招手,一位戈什哈趕緊上前請示,“速速請慶王爺,蔭昌鐵良和舒清阿來上書房議事。”
“嗻”戈什哈領命而去,眾位禦史們弓著腰互相傳遞眼色,來都是興奮異常,見載灃要召集眾位顧命大臣議事,眾人識趣的告退,反正一個封賞是少不了的,弄不好還能外放去個肥差,十萬雪花銀的夢想也就不遠了。
“誅殺?放逐?按兵不動?”載灃實在是頭疼得很,但是兒子的江山,老爹不出力也說不過去啊。
“這個怕是有人離間吧。”蔭昌先開口,雖然袁大頭和他沒有多少來往,但是從武翼新軍哪裏栽了跟頭的他總覺得沒有北洋的牽製,武翼新軍豈不更加跋扈。“文筆不通,言辭粗鄙,而且如此重要的書信豈能隨身攜帶,分明是栽贓離間的計策。”
“不盡然吧,蔭昌大人。”鐵良倒是先提出了不同意見,畢竟在京城他鐵良主要的對手就是袁蔚亭,從北洋手裏鐵良也沒有討到多少好處。“這喬夫本來就是海外棄民,文筆當然不能和翰林們相提並論,至於書信嘛,亂黨那邊經常錯漏百出,這個施從雲也算是個精細人物,竟然想到吞下密函,多虧了孫管帶體察入微。眾位禦史秉公而行,才沒讓這份罪證湮滅。蔭昌大人你沒有和仵作詳談吧。這種莎草紙上的文字如果遇到酸,很快就會消失無蹤,多虧了孫管帶及時發現,才沒有耽擱時間。這封密函已然有很多地方被腐蝕了,僥幸才能辨認一些文字,難道有人能掐算好了時間,讓這封密函消融多少,剩下多少嗎?”
“好了,不要再談密函了。”鐵良的分析非常客觀,但是讓載灃再次感到嘴裏的苦澀,好像是被屍體的味道給熏蒸過一樣,不過載灃也分析過了情況,函的真偽無須質疑,但是如何處置就犯難了。“這僅僅是一份喬夫那個逆賊給袁世凱的函件,但是沒有袁世凱的複函,算不得罪證,不知諸位大人有何高見?”
“老夫以為,既然僅僅亂黨是寫給袁大人的信件,倒不如讓太後交給袁大人本人去處置,相信袁蔚亭不會辜負太後的厚望,如此一來,北洋人心自然更加倒向朝廷,何樂不為呢?”慶王爺的主意就是息事寧人,反正他不得罪帶兵的袁蔚亭,至於誰願意得罪誰得罪去。慶王爺和袁蔚亭吳宸軒這些漢臣的關係密切,人盡皆知,當然是和這幾家的銀子有緣分而已,不過既然是上書房滿大人們的會商,不能不請這位老王爺出麵參加。不過這個辦法,其實載灃也不是沒想到,不過他對這些帶兵的漢臣心底裏就有一種戒備,總覺得自己兒子的江山絕不能落在漢人手裏,所以從心理上載灃抵*製這種懷柔政策。雖然他也覺得大清國已經沒有餘力挾製這為漢臣之首的北洋大臣。
“舒清阿大人,你怎麽舒清阿一直保持思考的神態,沒有言語,載灃可不打算放過他,點了他的將。
“諸位大人,這袁蔚亭是北洋大臣,手下兵精糧足,近在京畿。無論如何不能擅動。”舒清阿一番廢話讓眾位大人都,不過他也有幹貨“姑且不論袁蔚亭是否通匪,就憑他把持北洋,據為私產的作為,就需要動他一動。不過總要有個穩妥的方案才好,畢竟北洋上下二十多萬精兵悍將,又是在京畿要地,若是一擊不中,恐怕要遭其反噬。”
“不錯。”鐵良見舒清阿的意見與自己不謀而合,頓時來了精神“誅除此獠,刻不容緩。北洋各鎮都要控製起來,絕不讓朝廷辛辛苦苦那銀子堆出來的北洋八鎮落入奸人掌握。”鐵良現在還沒有被袁世凱整的七上八下,銳氣還在,對於袁蔚亭恨不得一下子打倒在地然後踏上一隻腳。
“誰能收服北洋這幫丘八?”蔭昌不冷不熱的來了一句將軍的話。
“二十鎮二十三鎮都撤迴關外,東北有東三省總督錫良和趙爾巽負責整軍。陸軍第一鎮統製鳳山自不用提,第二鎮王英楷也算是自己人,第四鎮楊善德偏安滬上,不一定要趟這趟渾水,第五鎮鄭士琦鄭雲卿也是個胸無大誌的混子而且在保定駐防,第六鎮的趙國賢並不受袁世凱賞識,朝廷善加恩賞便可收編,倒是第三鎮還是個硬茬子,段芝貴和袁世凱關係匪淺,不一定能聽從調遣,不過有孫叔和這樣心向朝廷的忠義誌士,或許可以兵不血刃的奪下第三鎮。其他混成協兵微將寡,不足為慮。”鐵良對於老袁手底下的軍隊還是做了功課的,經過他這麽一分析,大家似乎覺得北洋也不過爾爾,連慶王爺也不反對在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搞掉這個跋扈的袁大頭。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載灃是朝堂上滿人親貴的話事人,他來拍板最合適“就讓袁世凱迴京複命,向朝廷解釋灤州事宜,然後等他一入宮城就立刻擒拿,讓他交出兵權,放他開缺迴原籍休養足疾沉屙。”
載灃的方案還算是穩妥,大家也就沒話好說了。清廷難得的高效了一迴,第二天在天津的袁世凱就被急召入京,等進宮見了兩位鐵帽子王和鐵良他們的麵,袁世凱就明白自己算是栽了。還好老袁此時還沒有魚死網破的打算,也就束手就擒了。當天下午就被宣布因足疾複發,難以理事,開缺迴原籍養病。吳宸軒還在湖廣會館隔壁當宅男,這袁世凱也被開缺,這下子朝廷上下的漢臣都明白滿清貴族打算來一次大清洗了。漢人官吏都噤若寒蟬,滿人早就是廢物點心的成了渣滓,朝廷上下近乎癱瘓,好容易才算在內憂外患中撐過了一段時間。
本來曆史上鐵良得海歸的良弼(字賚臣,紅帶子,鑲黃旗人,畢業於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之助,二人聯手拱倒了袁世凱,之後二人為了軍事改革,勢成水火。所謂改革,即是接手袁世凱的政治遺產,收北洋軍權於朝廷之方案。在陸軍部尚書的位子上屢遭挫折有些心灰意懶的鐵良主張恩結北洋舊將,實行緩進的策略,良弼初生牛犢不同意這種調和主義,他主張啟用留日士官生,代替北洋舊人,當然良弼也清楚自己的這批同學大多靠不住,傾向革命,所以他還主張抽調第一鎮骨幹,加快編練旗兵禁衛軍。這種理想主義的方案,通俗一點說,也就是一麵驅狼吞虎,一麵鞏固基礎。可惜經驗告訴偶們,理想主義這迴事,大多操作性很差。同樣的道理,良弼的改革計劃,事後證明,效果也是不甚理想的,被老袁頭玩弄於股掌之間。
“唉,沒想到吳老弟被軟禁在京師一年有餘,自己為了避嫌沒去探望。這麽快就輪到自己遭報應了。”袁世凱輕車簡從的從京城迴到老家項城,打算過幾天清靜日子,穩坐釣魚台,笑起。
“可是袁大人迴鄉了嗎?”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人在村頭道口上曬太陽,,溜馬車經過,老人家趕緊起身,誰知道坐的時間長了,腿腳不利落,反而一個趔趄向馬車跟前歪過來。要是在別的地方,衛兵早就上去一槍托打飛了再說,可惜這裏是袁大人的祖籍,距離項城高寺鎮袁閣村已經近在咫尺,說不得這個糟老頭還是袁大人的近支族親,衛兵可不敢造次,還得小心的攙扶。
袁世凱正在感歎自己的宦海沉浮,一時間也沒想起這位是哪頭蒜,不過一向優容鄉梓的袁世凱也不好再在車上不現身。於是袁世凱讓衛兵撩開車簾,探出身子來否還能認識這位老者。
老人家顫顫巍巍的,臉上的清鼻涕流出多長,好像覺得不雅觀,趕忙從懷裏掏個巾子擦擦。袁世凱上眼打量覺得似乎沒有印象,不過也沒有多想,畢竟宦遊多年,家鄉的族人不認識的占多數,正想打個招唿就再登車趕路,一抬頭卻老人的眼睛裏閃爍起一道兇光,巾子底下竟然閃出一把烏黑油亮的槍牌擼子,對方手指一扣,一顆子彈衝出槍膛鑽進袁世凱油乎乎的大肚子,接著就是第二槍第三槍第四槍,剛剛還架著老人的衛兵情急之下將老人一把推到,再城的胸口上三個槍洞裏慢慢蔭出了血跡,袁項城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出了刺客,身子僵硬的站在車前,臉上的笑容還沒散去,眼睛裏卻帶著驚愕,但是很快一縷鮮血從嘴裏溢出來,喉嚨裏咯咯作響卻沒有辦法吐出來。
接下來就是衛士們一陣慌亂,那個老頭似乎認命了並沒有掙紮,被兩名膀大腰圓的衛士死死壓住。就在衛士將袁世凱放平在車轅上,打算有沒有救的時候,異變突生。衛士長正從那個老頭壓住身下的手裏奪過手槍,卻發現隨著手槍被奪過的刹那,一縷青煙從老頭身下冒了出來,那個老頭努力的抬起頭來,臉上閃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讓衛士長瞬間明白了什麽,但是他已經沒有時間再說出一個字。
火光雷鳴,血肉橫飛,一個舊時代就這樣終結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
要麽早說,要麽別說,己沾了唾沫去翻,才告訴這是從死人的胃囊裏翻出來的東西,這個該死的狗奴才。不過載灃卻不再懷疑這份文件的真偽,畢竟從刑場到地牢,幾十個人目擊,確實沒有人能作假,而且自己府上的侍衛也明確保證,如果死後再填進去的紙張不可能到胃囊裏,也不會被胃酸腐蝕的如此嚴重,隻能是逆賊自知無法逃生,情急之下才將文件吞下造成的。
“共襄義舉,願奉蔚亭為漢人之華盛*頓。”,“驅逐韃虜,功在千秋,項城有大功與億兆生民,餘等願附驥尾,同創..大業。”,“若事有不諧,公盡可虛與委蛇,以待時機成熟”“喬於東京手書。”
這些字眼,讓還在不斷壓抑嘔吐**的載灃心裏充滿了憎恨和怨毒。稍稍平緩了一下心情,載灃一拱手“眾位大人公忠體國,為國操勞,小王在此謝過了,稍後請示太後,必有賞賜。”一招手,一位戈什哈趕緊上前請示,“速速請慶王爺,蔭昌鐵良和舒清阿來上書房議事。”
“嗻”戈什哈領命而去,眾位禦史們弓著腰互相傳遞眼色,來都是興奮異常,見載灃要召集眾位顧命大臣議事,眾人識趣的告退,反正一個封賞是少不了的,弄不好還能外放去個肥差,十萬雪花銀的夢想也就不遠了。
“誅殺?放逐?按兵不動?”載灃實在是頭疼得很,但是兒子的江山,老爹不出力也說不過去啊。
“這個怕是有人離間吧。”蔭昌先開口,雖然袁大頭和他沒有多少來往,但是從武翼新軍哪裏栽了跟頭的他總覺得沒有北洋的牽製,武翼新軍豈不更加跋扈。“文筆不通,言辭粗鄙,而且如此重要的書信豈能隨身攜帶,分明是栽贓離間的計策。”
“不盡然吧,蔭昌大人。”鐵良倒是先提出了不同意見,畢竟在京城他鐵良主要的對手就是袁蔚亭,從北洋手裏鐵良也沒有討到多少好處。“這喬夫本來就是海外棄民,文筆當然不能和翰林們相提並論,至於書信嘛,亂黨那邊經常錯漏百出,這個施從雲也算是個精細人物,竟然想到吞下密函,多虧了孫管帶體察入微。眾位禦史秉公而行,才沒讓這份罪證湮滅。蔭昌大人你沒有和仵作詳談吧。這種莎草紙上的文字如果遇到酸,很快就會消失無蹤,多虧了孫管帶及時發現,才沒有耽擱時間。這封密函已然有很多地方被腐蝕了,僥幸才能辨認一些文字,難道有人能掐算好了時間,讓這封密函消融多少,剩下多少嗎?”
“好了,不要再談密函了。”鐵良的分析非常客觀,但是讓載灃再次感到嘴裏的苦澀,好像是被屍體的味道給熏蒸過一樣,不過載灃也分析過了情況,函的真偽無須質疑,但是如何處置就犯難了。“這僅僅是一份喬夫那個逆賊給袁世凱的函件,但是沒有袁世凱的複函,算不得罪證,不知諸位大人有何高見?”
“老夫以為,既然僅僅亂黨是寫給袁大人的信件,倒不如讓太後交給袁大人本人去處置,相信袁蔚亭不會辜負太後的厚望,如此一來,北洋人心自然更加倒向朝廷,何樂不為呢?”慶王爺的主意就是息事寧人,反正他不得罪帶兵的袁蔚亭,至於誰願意得罪誰得罪去。慶王爺和袁蔚亭吳宸軒這些漢臣的關係密切,人盡皆知,當然是和這幾家的銀子有緣分而已,不過既然是上書房滿大人們的會商,不能不請這位老王爺出麵參加。不過這個辦法,其實載灃也不是沒想到,不過他對這些帶兵的漢臣心底裏就有一種戒備,總覺得自己兒子的江山絕不能落在漢人手裏,所以從心理上載灃抵*製這種懷柔政策。雖然他也覺得大清國已經沒有餘力挾製這為漢臣之首的北洋大臣。
“舒清阿大人,你怎麽舒清阿一直保持思考的神態,沒有言語,載灃可不打算放過他,點了他的將。
“諸位大人,這袁蔚亭是北洋大臣,手下兵精糧足,近在京畿。無論如何不能擅動。”舒清阿一番廢話讓眾位大人都,不過他也有幹貨“姑且不論袁蔚亭是否通匪,就憑他把持北洋,據為私產的作為,就需要動他一動。不過總要有個穩妥的方案才好,畢竟北洋上下二十多萬精兵悍將,又是在京畿要地,若是一擊不中,恐怕要遭其反噬。”
“不錯。”鐵良見舒清阿的意見與自己不謀而合,頓時來了精神“誅除此獠,刻不容緩。北洋各鎮都要控製起來,絕不讓朝廷辛辛苦苦那銀子堆出來的北洋八鎮落入奸人掌握。”鐵良現在還沒有被袁世凱整的七上八下,銳氣還在,對於袁蔚亭恨不得一下子打倒在地然後踏上一隻腳。
“誰能收服北洋這幫丘八?”蔭昌不冷不熱的來了一句將軍的話。
“二十鎮二十三鎮都撤迴關外,東北有東三省總督錫良和趙爾巽負責整軍。陸軍第一鎮統製鳳山自不用提,第二鎮王英楷也算是自己人,第四鎮楊善德偏安滬上,不一定要趟這趟渾水,第五鎮鄭士琦鄭雲卿也是個胸無大誌的混子而且在保定駐防,第六鎮的趙國賢並不受袁世凱賞識,朝廷善加恩賞便可收編,倒是第三鎮還是個硬茬子,段芝貴和袁世凱關係匪淺,不一定能聽從調遣,不過有孫叔和這樣心向朝廷的忠義誌士,或許可以兵不血刃的奪下第三鎮。其他混成協兵微將寡,不足為慮。”鐵良對於老袁手底下的軍隊還是做了功課的,經過他這麽一分析,大家似乎覺得北洋也不過爾爾,連慶王爺也不反對在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搞掉這個跋扈的袁大頭。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載灃是朝堂上滿人親貴的話事人,他來拍板最合適“就讓袁世凱迴京複命,向朝廷解釋灤州事宜,然後等他一入宮城就立刻擒拿,讓他交出兵權,放他開缺迴原籍休養足疾沉屙。”
載灃的方案還算是穩妥,大家也就沒話好說了。清廷難得的高效了一迴,第二天在天津的袁世凱就被急召入京,等進宮見了兩位鐵帽子王和鐵良他們的麵,袁世凱就明白自己算是栽了。還好老袁此時還沒有魚死網破的打算,也就束手就擒了。當天下午就被宣布因足疾複發,難以理事,開缺迴原籍養病。吳宸軒還在湖廣會館隔壁當宅男,這袁世凱也被開缺,這下子朝廷上下的漢臣都明白滿清貴族打算來一次大清洗了。漢人官吏都噤若寒蟬,滿人早就是廢物點心的成了渣滓,朝廷上下近乎癱瘓,好容易才算在內憂外患中撐過了一段時間。
本來曆史上鐵良得海歸的良弼(字賚臣,紅帶子,鑲黃旗人,畢業於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之助,二人聯手拱倒了袁世凱,之後二人為了軍事改革,勢成水火。所謂改革,即是接手袁世凱的政治遺產,收北洋軍權於朝廷之方案。在陸軍部尚書的位子上屢遭挫折有些心灰意懶的鐵良主張恩結北洋舊將,實行緩進的策略,良弼初生牛犢不同意這種調和主義,他主張啟用留日士官生,代替北洋舊人,當然良弼也清楚自己的這批同學大多靠不住,傾向革命,所以他還主張抽調第一鎮骨幹,加快編練旗兵禁衛軍。這種理想主義的方案,通俗一點說,也就是一麵驅狼吞虎,一麵鞏固基礎。可惜經驗告訴偶們,理想主義這迴事,大多操作性很差。同樣的道理,良弼的改革計劃,事後證明,效果也是不甚理想的,被老袁頭玩弄於股掌之間。
“唉,沒想到吳老弟被軟禁在京師一年有餘,自己為了避嫌沒去探望。這麽快就輪到自己遭報應了。”袁世凱輕車簡從的從京城迴到老家項城,打算過幾天清靜日子,穩坐釣魚台,笑起。
“可是袁大人迴鄉了嗎?”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人在村頭道口上曬太陽,,溜馬車經過,老人家趕緊起身,誰知道坐的時間長了,腿腳不利落,反而一個趔趄向馬車跟前歪過來。要是在別的地方,衛兵早就上去一槍托打飛了再說,可惜這裏是袁大人的祖籍,距離項城高寺鎮袁閣村已經近在咫尺,說不得這個糟老頭還是袁大人的近支族親,衛兵可不敢造次,還得小心的攙扶。
袁世凱正在感歎自己的宦海沉浮,一時間也沒想起這位是哪頭蒜,不過一向優容鄉梓的袁世凱也不好再在車上不現身。於是袁世凱讓衛兵撩開車簾,探出身子來否還能認識這位老者。
老人家顫顫巍巍的,臉上的清鼻涕流出多長,好像覺得不雅觀,趕忙從懷裏掏個巾子擦擦。袁世凱上眼打量覺得似乎沒有印象,不過也沒有多想,畢竟宦遊多年,家鄉的族人不認識的占多數,正想打個招唿就再登車趕路,一抬頭卻老人的眼睛裏閃爍起一道兇光,巾子底下竟然閃出一把烏黑油亮的槍牌擼子,對方手指一扣,一顆子彈衝出槍膛鑽進袁世凱油乎乎的大肚子,接著就是第二槍第三槍第四槍,剛剛還架著老人的衛兵情急之下將老人一把推到,再城的胸口上三個槍洞裏慢慢蔭出了血跡,袁項城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出了刺客,身子僵硬的站在車前,臉上的笑容還沒散去,眼睛裏卻帶著驚愕,但是很快一縷鮮血從嘴裏溢出來,喉嚨裏咯咯作響卻沒有辦法吐出來。
接下來就是衛士們一陣慌亂,那個老頭似乎認命了並沒有掙紮,被兩名膀大腰圓的衛士死死壓住。就在衛士將袁世凱放平在車轅上,打算有沒有救的時候,異變突生。衛士長正從那個老頭壓住身下的手裏奪過手槍,卻發現隨著手槍被奪過的刹那,一縷青煙從老頭身下冒了出來,那個老頭努力的抬起頭來,臉上閃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讓衛士長瞬間明白了什麽,但是他已經沒有時間再說出一個字。
火光雷鳴,血肉橫飛,一個舊時代就這樣終結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