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這件事的是平安一手發現提拔,並且一直很器重的馮玉堂。他最後也沒有讓平安失望,帶著小組成員,不眠不休的忙碌了好幾個日夜,終於將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查了出來。
事實上倒賣試題的人,隻是個小嘍囉,根本無關緊要的那種。他甚至沒有參加今年的考試,而是個專門給人代筆寫文章的人!有人得到考題,然後自忖就算提前得到了題目自己也考不上,便去請他代筆。這樣本來沒有問題,但關鍵是,因為他“聲名卓著”,所以竟不止一個人來找他代筆!
於是這個叫做黃敬的書生就從中看出了端倪,在試探過幾個主顧之後,便心裏有數了。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秘密,他並沒有害怕躲藏,反而借機攪混水,將這個試題賣給更多人,大賺特賺!
皇城司目前沒有抓人的權力,所以也不知道究竟賣了多少人,但二三十個總有。而且這個黃敬還真有點兒材料,他賣了試題,還附贈一篇文章。到時候就算自己寫不出來,隻要將這文章背下,考過這一場總是沒有問題的。
順著他這條線索,馮玉堂帶著人埋伏了好幾個買試題的人,對他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然後找到了這幾個人的共同交集:在來到京城之後,他們都曾經參加過同一個人舉辦的文會。
而且這個文會的要求非常嚴格,並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加入的,必須有人引薦。最後,據說參加文會的人,有可能會得到某個神秘大人物的指點。
至於這個大人物是誰,誰也不知道。
但是對於平安來說,事情查到這裏,也就差不多了。至於接下來要不要查,怎麽查,查到哪裏……甚至由誰來查,那都是皇帝才能決定的事了。他隻需要將這個消息遞上去即可。
狠狠的表揚了一下小分隊,給他們的成績全部記上優上之後,平安才將這些消息全部整理成文件,然後親自進宮,送去了本初殿。
平安並不是要去見皇帝。事實上他並不願意隨便打破規矩,他的頂頭上司不是皇帝,而是現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東遠。所以平安先去了本初殿門口,找了個小太監替自己通報一聲。
他要見皇帝很難,要見張東遠還是挺容易的。沒一會兒張東遠就出來了。
平安也不廢話,直接將手裏的文件遞給他。他一向覺得,光是將事情記在腦子裏,臨時組織語言來描述,總是會有很多錯亂,不如形成文件,一二三列出來,清晰明確,一目了然,也不必多費唇舌。
另外看文件的人,一邊看就可以一邊思考的。等看完了,差不多就能拿出個主意。就算一時想不到,也可以多看一會兒嘛。這就避免了兩個人大眼瞪小眼,都想不出解決辦法時的尷尬。
就像現在,張東遠看完了之後,視線在最後一頁停留了好一會兒,才麵色嚴肅的抬起臉,看著平安。“此事有幾個人知道?”
“除了派去調查的人之外,便隻有屬下和張總管您了。”平安道,“我一接到消息就立刻入宮。”
秋闈一共要考三場,每場中間間隔三天。現在第一場已經考完了,第二場卻還沒開始。而第一場的考題,的的確確就是賣出去的那一份。這樣一來,問題就很嚴重了。如果這個消息透露出去,那麽今年的秋闈恐怕不必考了,說不定還會引發其他的問題。所以張東遠的臉色才那麽嚴肅。
平安之所以讓大家抓緊時間搜集消息和證據,也是為了趕時間。
張東遠當下點頭道,“你在這裏候著,這東西我呈給陛下看。屆時說不定還有話要問你。”
這就是提醒他早作準備了。也算是張東遠對這個屬下的示好和拉攏——平安是王立心提拔起來的,張東遠上任之後忙著司禮監的事情,一時也沒顧得上皇城司。結果今日一見,才發現這個平安了不得,恐怕是個幹將,於是自然心生拉攏之意。
平安道了謝,就在門口站著。
本初殿門口幾乎可以媲美一個小廣場,披甲執銳的大漢將軍讓這裏的氣氛顯得森嚴肅穆,周圍安靜得一絲聲音都聽不見。
過了不知多久,平安聽見輕輕的腳步聲從身後走過來。他沒敢轉頭,不一會兒就感覺有人走到了自己身邊,站定不動了。平安用餘光關注了一下,確定對方穿著的是朝服,心下不由暗暗驚異。這裏畢竟是本初殿,除了幾位宰執有急事時會過來求見之外,其他時候非傳召是不能過來的。
而身側這人,麵貌當然看不見,可身上穿的卻是綠色的朝服。這是六品以下低位官員才會穿的服色。這樣的品級,別說是本初殿單獨麵聖奏對,即便是兩儀門外五日一次的大朝會都不夠資格參加。
當然,曆朝曆代都有那種官位卑而職權重的官職,比如絕大部分的天子近侍,負責修起居注的官員,還有為皇帝秉筆的翰林院官員,其實平安自己現在這個位置也差不多。不過他是內官,與朝臣不同,能見到皇帝的次數會更多。
平安忍不住開始琢磨這人的身份。
他之前在司禮監值房待了三年,對於朝中的青年才俊都略知一二,卻也沒有想出來究竟是哪位大人,竟有這樣的殊榮來麵聖。
更讓平安驚訝的是,沒一會兒就有小太監出來,恭恭敬敬將身邊那人迎了進去!
皇帝見人通常都是按照輕重緩急,偶爾會視聖寵而定。平安自信報上去的那件事,恐怕是如今朝堂中最大的一件事了,可皇帝還是先見了那人,可見其聖寵。
於是平安不著痕跡的拉住了過來通傳的小太監,“這位公公,方才那人是誰?”
一邊問一邊不著痕跡的塞了銀子過去。對方手藏在袖子裏掂了掂,低聲道,“你竟不知道他?他是上一科的狀元顧文珩(heng),作的詩文就連幾位宰輔也是誇的,據說科考之前曾經出門遊曆,精通許多種番邦語言,我也分不清。可惜不願意進翰林院,外放去做了一任縣令,今年的考評是優上,如今迴京述職,說不準就要留在六部中了。皇上極喜歡與他論事,便時時召來說說外頭的事。”
他說完之後,便匆匆走了。平安本來還想問他外放了何處,隻是他實在走得快,在這裏拉拉扯扯也不合適,便隻得罷了。
原來是自己離開京城這段時間出現的人,難怪之前吧辺。但現在既然知道了名字,皇城司的人自然一會兒功夫便能查出來了。
隻是這接下來的等待時間就有些熬人了。
也不曉得皇帝是興致真的那麽好說得忘了時間,還是故意要晾著平安,總之平安一大早就入宮,一直等到申時初,那顧文珩才從殿裏出來。
這一迴他跟平安打了個照麵,平安總算看見正臉。能夠被皇帝欽點為狀元,此人果然不俗,劍眉星目,身上沒有多少書生氣,反倒顯得十分有威勢。龍行虎步,脊背挺直,目不斜視的從平安身邊走了過去。
恐怕人家連這裏站了個人都沒在意。平安不得不承認,自己果然還是個小角色。
外放去了西邊……精通好幾種番邦語言……
總覺得這其中恐怕另有隱秘。如果平安沒有猜錯的話,皇帝恐怕靜極思動,想打仗了。
這也難怪,自今上登基以來,十五年的時間裏,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沒有天災,更無人禍,實在安寧得讓人有些憋悶了。身為皇帝,多少都有些文治武功的誌向,想要收拾河山,一展所長。
但現實卻是山河清淨,皇帝隻需要做個守成之君,處理好日常枯燥繁雜的事務便可。這
樣一來,皇帝能有多少耐心一日一日的熬下去?
文治上已經沒有可以發展之處,於是開疆拓土,無上武功才是皇帝的追求。
這些年來國庫豐盈,支撐一場戰爭,倒也不會有問題。現在皇帝又流露出對顧文珩這樣去過西邊的臣子的重視,種種跡象已經十分清晰明了了。
這會兒平安再去想大皇子結下的那門親事,不由佩服起鄭氏一門來。能夠從種種蛛絲馬跡中推斷出皇帝的目的,並且果斷的與信州張家聯姻,這份眼光和手段,難怪鄭貴妃寵冠六宮。
哪怕是個靶子呢?這十幾年的好處,總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麽不是別人去做,而是她去做?
平安正出神呢,就有人來喚他進去覲見了。他連忙收斂起有些恍惚的神思,整了整神色,然後一臉肅穆的走了進去。
皇帝這會兒並不坐在禦案後麵,而是移到了西邊窗下的羅漢床上。他半靠在枕頭上,手裏拿著平安方才送來的那些資料,麵色嚴肅。
平安跪下磕了頭,他才抬起頭來,“起吧,這些事可都屬實?”
“迴皇上,臣不敢欺瞞。”他現在掌管皇城司,也可以自稱臣了。平安實在是不想自稱奴才,太奇怪太別扭了。
皇帝就垂著眼睛繼續看,半晌才道,“這件事是皇城司發現的,你有什麽打算?”
“秋闈是國之大典,若是稍有差池,影響的便是明年的春闈了。”平安道,“兩京向來是人才匯聚之地,若是京城的秋闈出了事,影響恐怕會擴散至天下,動搖朝廷威信。況且其中絕大部分士子安分守己,努力苦讀隻為了三年一次的科考,若是出了意外,又要等到下科……所以臣的意思是,雷厲風行的將此事查辦清楚但凡有舞弊嫌疑的士子全部都取消功名,其他人則該如何便如何。”
“可是這樣一來,豈非姑息了那些小人?”皇帝淡淡道。
平安低著頭,看不見他的臉色,但站在旁邊伺候的張東遠卻能看清,皇上臉上的表情分明十分愉快!
看來這個平安,十分得皇帝看重。雖然不明白為什麽皇帝方才故意留下顧文珩下棋,將平安晾了將近三個時辰,但聖意不是自己能揣摩的,張東遠隻需要知道皇上對平安的重視就行了。
平安整理了一下言辭,然後才道,“宵小之人,自然有國法處置,豈會姑息?隻是也大可不必將事情弄得太大,倒好像是什麽大事。無非是幾個國之蠹蟲,處置了也就罷了。”
皇帝很欣賞平安的這種態度。許多年輕人抓住了大案要案,恨不能將皇城整個掀翻過來,鬧得天下沸沸揚揚,滿城風雨。這樣自己的名是出了,可對朝廷的威信卻是個極大的打擊。
畢竟這裏頭肯定牽扯到朝臣,不是三兩句話就能撇清的。與其鬧開,不如內部處理掉。
反正該知道的人總能知道,也能讓某些人警醒起來。
“嗯……這件事既然是你們皇城司查到的,就交給你辦吧。”皇帝隨口道,“兩天之內,能不能辦成?”
平安重新跪下,“請陛下放心,臣定當盡心竭力!隻是臣還有一點疑慮……”
這是要好處了?皇帝微微笑了笑,“你說。”
“皇城司司職探聽消息,卻並無抓捕審問之權,這……”要查一件事,當然不可能溫情脈脈的去查,勢必要用些手段。普通人也就罷了,哪怕是那幾個士子,平安都敢抓了。但如果涉及到朝臣,性質就不一樣了。
“這個顧慮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此,朕賜你獨斷專行之權,此事交由你全權處理,任何人不得幹涉!張東遠。”
“奴才在。”
“讓人寫一封手諭給他。”
目的達到,平安的心情十分之好。這有些權力吧,放出去的時候容易,想要收迴來,可就未必那麽簡單了。
況且,隻要皇帝覺得皇城司能幹,好用,用著舒服,往後再有事,自然還會交給他去辦。這樣,他所設計的那幅宏偉藍圖,才能真正發展成現實。
拿了手諭,平安便幹脆利落的告辭。要在明天後天考試之前查清楚這件事,這一天兩夜,自己恐怕是不能休息了。但平安隻覺得幹勁十足。
迴了皇城司,他立刻將之前的調查小組叫迴來,然後給他們分派人馬立刻將那個黃敬給抓了,審問出請他寫過考題的人。另外還要遍訪京城裏代寫文章的人,看看是否還有別的漏網之魚。
所有人收到這個命令,都不由十分振奮。前幾天調查的時候,為免驚動黃敬,打草驚蛇,大家都非常小心,雖然事情查清楚了,但各自心裏都憋著一口氣呢。現在可以正大光明的抓人了,他們自然躍躍欲試。
平安見狀鬆了一口氣,三個月的培訓,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現在,自己的命令,他們不會質疑了。——皇城司沒有抓人的權力,這是立朝以來的慣例,平安本以為會有一兩個人提出異議的。
結果不錯
,雖然有人臉上難掩驚詫,最後卻並沒有開口詢問,而是堅決執行他的命令。
這就是平安對他們的要求:令行禁止。出了事是發布任務的那個人承擔責任,所以下麵的人,隻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行了。
馮玉堂生得最斯文,被分配了去查訪其他人的任務。他可以偽裝成書生,拿著試題去求文章。這會兒第一場已經考完了,按理說不會有人再求這樣的文章,如果有人寫過,肯定會露出幾分端倪的。
結果還真又找到了幾個人。這幾人文采是有的,自身卻都隻是秀才。平安一聽就知道怎麽迴事了,這世上懷才不遇的人太多了,不是沒有才華,可有時候是機會不對,有時候是運氣差了一點,又或者是不會迎合出題人的意思……各種各樣的原因,考不上始終就是考不上。
秀才不比舉人,舉人已經是有官身的人了,如果不想求更好的出身,直接去吏部參加考試,考過了就可以授官。不過這樣的官職,做到六品就算是頂天了。對有大才的人來說或許看不上,但世上畢竟沒有那麽多大才,用來安置庸才是足夠了。
或者就是不去做官,也會有商人、地主和農民自願將自家的店鋪和土地掛在他名下,然後就不用交稅了,還受朝廷保護。當然,他們要交給舉人老爺一部分的糧食和金錢——相當於原本交給國家的那一部分被交給了私人,這才是統治階級始終存在、難以動搖,而普通百姓卻始終被壓榨,即便年成好也隻能勉強糊口的根本原因。
扯遠了。但秀才和舉人不同,他們除了見官不跪,每年能領分內的祿米過日子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收入。為了繼續讀書或是養活家人,大家都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兼職。其中代寫文章,正是最為火爆的一種。絕大部分都是替普通人寫個家書什麽的,但也有高級的如黃敬這種,替那些沒有才華的人當槍手。
寫一篇文章就有一份豐厚進賬,這些人或許一開始迫於無奈,到後來反而如魚得水。如同黃敬這樣聰明的,甚至能夠從中發現“商機”。
從他們的嘴裏吐出來的,曾經去買過那篇文章的人數讓平安有些心驚。
竟然足足有十七人人。
這十七人,在整個京畿地區幾千士子當中自然不算什麽,可如果聯合成了一股力量——或者說如果背後有一股力量想要把他們聯合在一起,那麽就太可怕了。最重要的是,這還隻是出來買文章的,自己得了試題默默寫好的人又有多少?
“大人,接下來
怎麽辦?”錢成站在平安麵前,壓低聲音問道。
審問結果是他給平安送來的,那個數字對他來說一樣觸目驚心。倘若朝廷已經壞到了這個地步,一個科考都能為人所操縱,這件事揭露出來,恐怕會天下嘩然。
“把人抓了。”平安表情平靜的道,“注意別驚動了別人,也別漏掉了一個。抓迴來之後繼續審,問出給他們題目的人究竟是誰。”
這就是鐵了心要辦了。錢成是知道平安白天進過宮的,既然如此,肯定是得了上意。
想到此,他立刻直起了腰板,出去點人動手。
這一整夜,平安沒有睡,有一小部分人也沒有睡,不斷的有新的審問結果出來,於是就又有新的人被抓進來,一整夜皇城司的燈都沒有熄過。等到天亮的時候,事情也就查得差不多了。
錢成將名單遞給平安,“大人,是否要進宮再請示一番?”
畢竟這些可都是朝廷官員,其中官職最高的一位甚至是五品。雖然皇城司的人也是有品級的,不過跟人家正兒八經科考出來的,含金量可差太多了。要去抓這些人,錢成心裏沒底。
平安隨手掏出一封信扔在桌上,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看。
錢成拿起來,看到聖諭兩個字,腰就忍不住彎了下去。等他抬起頭來,看向平安的眼神簡直激動得像馬上要撲過來。平安連忙道,“現在可以去抓人了嗎?”
“可以可以。”錢成激動不已,小心的將手諭放好,然後才腳下生風的出去了。有手諭在,別說物品,就是三品大員又如何?照樣抓!
等知道平安究竟做了什麽的時候,皇帝才發現,自己放心得太早了。
他以為平安心裏有數,不會將事情鬧大,便沒什麽可擔心的了。結果平安的確是沒有鬧大,截至現在,這件事外頭仍舊一點風聲都沒有,可見皇城司辦事手段之利落,的確將影響降低到了最小。
然而看看他抓了什麽人?
本次京畿路秋闈的主考官,翰林學士邱文浩!三品大員,天子近臣,帶知製誥銜!
誰給他的膽子?!
事實上倒賣試題的人,隻是個小嘍囉,根本無關緊要的那種。他甚至沒有參加今年的考試,而是個專門給人代筆寫文章的人!有人得到考題,然後自忖就算提前得到了題目自己也考不上,便去請他代筆。這樣本來沒有問題,但關鍵是,因為他“聲名卓著”,所以竟不止一個人來找他代筆!
於是這個叫做黃敬的書生就從中看出了端倪,在試探過幾個主顧之後,便心裏有數了。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秘密,他並沒有害怕躲藏,反而借機攪混水,將這個試題賣給更多人,大賺特賺!
皇城司目前沒有抓人的權力,所以也不知道究竟賣了多少人,但二三十個總有。而且這個黃敬還真有點兒材料,他賣了試題,還附贈一篇文章。到時候就算自己寫不出來,隻要將這文章背下,考過這一場總是沒有問題的。
順著他這條線索,馮玉堂帶著人埋伏了好幾個買試題的人,對他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然後找到了這幾個人的共同交集:在來到京城之後,他們都曾經參加過同一個人舉辦的文會。
而且這個文會的要求非常嚴格,並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加入的,必須有人引薦。最後,據說參加文會的人,有可能會得到某個神秘大人物的指點。
至於這個大人物是誰,誰也不知道。
但是對於平安來說,事情查到這裏,也就差不多了。至於接下來要不要查,怎麽查,查到哪裏……甚至由誰來查,那都是皇帝才能決定的事了。他隻需要將這個消息遞上去即可。
狠狠的表揚了一下小分隊,給他們的成績全部記上優上之後,平安才將這些消息全部整理成文件,然後親自進宮,送去了本初殿。
平安並不是要去見皇帝。事實上他並不願意隨便打破規矩,他的頂頭上司不是皇帝,而是現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東遠。所以平安先去了本初殿門口,找了個小太監替自己通報一聲。
他要見皇帝很難,要見張東遠還是挺容易的。沒一會兒張東遠就出來了。
平安也不廢話,直接將手裏的文件遞給他。他一向覺得,光是將事情記在腦子裏,臨時組織語言來描述,總是會有很多錯亂,不如形成文件,一二三列出來,清晰明確,一目了然,也不必多費唇舌。
另外看文件的人,一邊看就可以一邊思考的。等看完了,差不多就能拿出個主意。就算一時想不到,也可以多看一會兒嘛。這就避免了兩個人大眼瞪小眼,都想不出解決辦法時的尷尬。
就像現在,張東遠看完了之後,視線在最後一頁停留了好一會兒,才麵色嚴肅的抬起臉,看著平安。“此事有幾個人知道?”
“除了派去調查的人之外,便隻有屬下和張總管您了。”平安道,“我一接到消息就立刻入宮。”
秋闈一共要考三場,每場中間間隔三天。現在第一場已經考完了,第二場卻還沒開始。而第一場的考題,的的確確就是賣出去的那一份。這樣一來,問題就很嚴重了。如果這個消息透露出去,那麽今年的秋闈恐怕不必考了,說不定還會引發其他的問題。所以張東遠的臉色才那麽嚴肅。
平安之所以讓大家抓緊時間搜集消息和證據,也是為了趕時間。
張東遠當下點頭道,“你在這裏候著,這東西我呈給陛下看。屆時說不定還有話要問你。”
這就是提醒他早作準備了。也算是張東遠對這個屬下的示好和拉攏——平安是王立心提拔起來的,張東遠上任之後忙著司禮監的事情,一時也沒顧得上皇城司。結果今日一見,才發現這個平安了不得,恐怕是個幹將,於是自然心生拉攏之意。
平安道了謝,就在門口站著。
本初殿門口幾乎可以媲美一個小廣場,披甲執銳的大漢將軍讓這裏的氣氛顯得森嚴肅穆,周圍安靜得一絲聲音都聽不見。
過了不知多久,平安聽見輕輕的腳步聲從身後走過來。他沒敢轉頭,不一會兒就感覺有人走到了自己身邊,站定不動了。平安用餘光關注了一下,確定對方穿著的是朝服,心下不由暗暗驚異。這裏畢竟是本初殿,除了幾位宰執有急事時會過來求見之外,其他時候非傳召是不能過來的。
而身側這人,麵貌當然看不見,可身上穿的卻是綠色的朝服。這是六品以下低位官員才會穿的服色。這樣的品級,別說是本初殿單獨麵聖奏對,即便是兩儀門外五日一次的大朝會都不夠資格參加。
當然,曆朝曆代都有那種官位卑而職權重的官職,比如絕大部分的天子近侍,負責修起居注的官員,還有為皇帝秉筆的翰林院官員,其實平安自己現在這個位置也差不多。不過他是內官,與朝臣不同,能見到皇帝的次數會更多。
平安忍不住開始琢磨這人的身份。
他之前在司禮監值房待了三年,對於朝中的青年才俊都略知一二,卻也沒有想出來究竟是哪位大人,竟有這樣的殊榮來麵聖。
更讓平安驚訝的是,沒一會兒就有小太監出來,恭恭敬敬將身邊那人迎了進去!
皇帝見人通常都是按照輕重緩急,偶爾會視聖寵而定。平安自信報上去的那件事,恐怕是如今朝堂中最大的一件事了,可皇帝還是先見了那人,可見其聖寵。
於是平安不著痕跡的拉住了過來通傳的小太監,“這位公公,方才那人是誰?”
一邊問一邊不著痕跡的塞了銀子過去。對方手藏在袖子裏掂了掂,低聲道,“你竟不知道他?他是上一科的狀元顧文珩(heng),作的詩文就連幾位宰輔也是誇的,據說科考之前曾經出門遊曆,精通許多種番邦語言,我也分不清。可惜不願意進翰林院,外放去做了一任縣令,今年的考評是優上,如今迴京述職,說不準就要留在六部中了。皇上極喜歡與他論事,便時時召來說說外頭的事。”
他說完之後,便匆匆走了。平安本來還想問他外放了何處,隻是他實在走得快,在這裏拉拉扯扯也不合適,便隻得罷了。
原來是自己離開京城這段時間出現的人,難怪之前吧辺。但現在既然知道了名字,皇城司的人自然一會兒功夫便能查出來了。
隻是這接下來的等待時間就有些熬人了。
也不曉得皇帝是興致真的那麽好說得忘了時間,還是故意要晾著平安,總之平安一大早就入宮,一直等到申時初,那顧文珩才從殿裏出來。
這一迴他跟平安打了個照麵,平安總算看見正臉。能夠被皇帝欽點為狀元,此人果然不俗,劍眉星目,身上沒有多少書生氣,反倒顯得十分有威勢。龍行虎步,脊背挺直,目不斜視的從平安身邊走了過去。
恐怕人家連這裏站了個人都沒在意。平安不得不承認,自己果然還是個小角色。
外放去了西邊……精通好幾種番邦語言……
總覺得這其中恐怕另有隱秘。如果平安沒有猜錯的話,皇帝恐怕靜極思動,想打仗了。
這也難怪,自今上登基以來,十五年的時間裏,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沒有天災,更無人禍,實在安寧得讓人有些憋悶了。身為皇帝,多少都有些文治武功的誌向,想要收拾河山,一展所長。
但現實卻是山河清淨,皇帝隻需要做個守成之君,處理好日常枯燥繁雜的事務便可。這
樣一來,皇帝能有多少耐心一日一日的熬下去?
文治上已經沒有可以發展之處,於是開疆拓土,無上武功才是皇帝的追求。
這些年來國庫豐盈,支撐一場戰爭,倒也不會有問題。現在皇帝又流露出對顧文珩這樣去過西邊的臣子的重視,種種跡象已經十分清晰明了了。
這會兒平安再去想大皇子結下的那門親事,不由佩服起鄭氏一門來。能夠從種種蛛絲馬跡中推斷出皇帝的目的,並且果斷的與信州張家聯姻,這份眼光和手段,難怪鄭貴妃寵冠六宮。
哪怕是個靶子呢?這十幾年的好處,總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麽不是別人去做,而是她去做?
平安正出神呢,就有人來喚他進去覲見了。他連忙收斂起有些恍惚的神思,整了整神色,然後一臉肅穆的走了進去。
皇帝這會兒並不坐在禦案後麵,而是移到了西邊窗下的羅漢床上。他半靠在枕頭上,手裏拿著平安方才送來的那些資料,麵色嚴肅。
平安跪下磕了頭,他才抬起頭來,“起吧,這些事可都屬實?”
“迴皇上,臣不敢欺瞞。”他現在掌管皇城司,也可以自稱臣了。平安實在是不想自稱奴才,太奇怪太別扭了。
皇帝就垂著眼睛繼續看,半晌才道,“這件事是皇城司發現的,你有什麽打算?”
“秋闈是國之大典,若是稍有差池,影響的便是明年的春闈了。”平安道,“兩京向來是人才匯聚之地,若是京城的秋闈出了事,影響恐怕會擴散至天下,動搖朝廷威信。況且其中絕大部分士子安分守己,努力苦讀隻為了三年一次的科考,若是出了意外,又要等到下科……所以臣的意思是,雷厲風行的將此事查辦清楚但凡有舞弊嫌疑的士子全部都取消功名,其他人則該如何便如何。”
“可是這樣一來,豈非姑息了那些小人?”皇帝淡淡道。
平安低著頭,看不見他的臉色,但站在旁邊伺候的張東遠卻能看清,皇上臉上的表情分明十分愉快!
看來這個平安,十分得皇帝看重。雖然不明白為什麽皇帝方才故意留下顧文珩下棋,將平安晾了將近三個時辰,但聖意不是自己能揣摩的,張東遠隻需要知道皇上對平安的重視就行了。
平安整理了一下言辭,然後才道,“宵小之人,自然有國法處置,豈會姑息?隻是也大可不必將事情弄得太大,倒好像是什麽大事。無非是幾個國之蠹蟲,處置了也就罷了。”
皇帝很欣賞平安的這種態度。許多年輕人抓住了大案要案,恨不能將皇城整個掀翻過來,鬧得天下沸沸揚揚,滿城風雨。這樣自己的名是出了,可對朝廷的威信卻是個極大的打擊。
畢竟這裏頭肯定牽扯到朝臣,不是三兩句話就能撇清的。與其鬧開,不如內部處理掉。
反正該知道的人總能知道,也能讓某些人警醒起來。
“嗯……這件事既然是你們皇城司查到的,就交給你辦吧。”皇帝隨口道,“兩天之內,能不能辦成?”
平安重新跪下,“請陛下放心,臣定當盡心竭力!隻是臣還有一點疑慮……”
這是要好處了?皇帝微微笑了笑,“你說。”
“皇城司司職探聽消息,卻並無抓捕審問之權,這……”要查一件事,當然不可能溫情脈脈的去查,勢必要用些手段。普通人也就罷了,哪怕是那幾個士子,平安都敢抓了。但如果涉及到朝臣,性質就不一樣了。
“這個顧慮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此,朕賜你獨斷專行之權,此事交由你全權處理,任何人不得幹涉!張東遠。”
“奴才在。”
“讓人寫一封手諭給他。”
目的達到,平安的心情十分之好。這有些權力吧,放出去的時候容易,想要收迴來,可就未必那麽簡單了。
況且,隻要皇帝覺得皇城司能幹,好用,用著舒服,往後再有事,自然還會交給他去辦。這樣,他所設計的那幅宏偉藍圖,才能真正發展成現實。
拿了手諭,平安便幹脆利落的告辭。要在明天後天考試之前查清楚這件事,這一天兩夜,自己恐怕是不能休息了。但平安隻覺得幹勁十足。
迴了皇城司,他立刻將之前的調查小組叫迴來,然後給他們分派人馬立刻將那個黃敬給抓了,審問出請他寫過考題的人。另外還要遍訪京城裏代寫文章的人,看看是否還有別的漏網之魚。
所有人收到這個命令,都不由十分振奮。前幾天調查的時候,為免驚動黃敬,打草驚蛇,大家都非常小心,雖然事情查清楚了,但各自心裏都憋著一口氣呢。現在可以正大光明的抓人了,他們自然躍躍欲試。
平安見狀鬆了一口氣,三個月的培訓,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現在,自己的命令,他們不會質疑了。——皇城司沒有抓人的權力,這是立朝以來的慣例,平安本以為會有一兩個人提出異議的。
結果不錯
,雖然有人臉上難掩驚詫,最後卻並沒有開口詢問,而是堅決執行他的命令。
這就是平安對他們的要求:令行禁止。出了事是發布任務的那個人承擔責任,所以下麵的人,隻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行了。
馮玉堂生得最斯文,被分配了去查訪其他人的任務。他可以偽裝成書生,拿著試題去求文章。這會兒第一場已經考完了,按理說不會有人再求這樣的文章,如果有人寫過,肯定會露出幾分端倪的。
結果還真又找到了幾個人。這幾人文采是有的,自身卻都隻是秀才。平安一聽就知道怎麽迴事了,這世上懷才不遇的人太多了,不是沒有才華,可有時候是機會不對,有時候是運氣差了一點,又或者是不會迎合出題人的意思……各種各樣的原因,考不上始終就是考不上。
秀才不比舉人,舉人已經是有官身的人了,如果不想求更好的出身,直接去吏部參加考試,考過了就可以授官。不過這樣的官職,做到六品就算是頂天了。對有大才的人來說或許看不上,但世上畢竟沒有那麽多大才,用來安置庸才是足夠了。
或者就是不去做官,也會有商人、地主和農民自願將自家的店鋪和土地掛在他名下,然後就不用交稅了,還受朝廷保護。當然,他們要交給舉人老爺一部分的糧食和金錢——相當於原本交給國家的那一部分被交給了私人,這才是統治階級始終存在、難以動搖,而普通百姓卻始終被壓榨,即便年成好也隻能勉強糊口的根本原因。
扯遠了。但秀才和舉人不同,他們除了見官不跪,每年能領分內的祿米過日子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收入。為了繼續讀書或是養活家人,大家都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兼職。其中代寫文章,正是最為火爆的一種。絕大部分都是替普通人寫個家書什麽的,但也有高級的如黃敬這種,替那些沒有才華的人當槍手。
寫一篇文章就有一份豐厚進賬,這些人或許一開始迫於無奈,到後來反而如魚得水。如同黃敬這樣聰明的,甚至能夠從中發現“商機”。
從他們的嘴裏吐出來的,曾經去買過那篇文章的人數讓平安有些心驚。
竟然足足有十七人人。
這十七人,在整個京畿地區幾千士子當中自然不算什麽,可如果聯合成了一股力量——或者說如果背後有一股力量想要把他們聯合在一起,那麽就太可怕了。最重要的是,這還隻是出來買文章的,自己得了試題默默寫好的人又有多少?
“大人,接下來
怎麽辦?”錢成站在平安麵前,壓低聲音問道。
審問結果是他給平安送來的,那個數字對他來說一樣觸目驚心。倘若朝廷已經壞到了這個地步,一個科考都能為人所操縱,這件事揭露出來,恐怕會天下嘩然。
“把人抓了。”平安表情平靜的道,“注意別驚動了別人,也別漏掉了一個。抓迴來之後繼續審,問出給他們題目的人究竟是誰。”
這就是鐵了心要辦了。錢成是知道平安白天進過宮的,既然如此,肯定是得了上意。
想到此,他立刻直起了腰板,出去點人動手。
這一整夜,平安沒有睡,有一小部分人也沒有睡,不斷的有新的審問結果出來,於是就又有新的人被抓進來,一整夜皇城司的燈都沒有熄過。等到天亮的時候,事情也就查得差不多了。
錢成將名單遞給平安,“大人,是否要進宮再請示一番?”
畢竟這些可都是朝廷官員,其中官職最高的一位甚至是五品。雖然皇城司的人也是有品級的,不過跟人家正兒八經科考出來的,含金量可差太多了。要去抓這些人,錢成心裏沒底。
平安隨手掏出一封信扔在桌上,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看。
錢成拿起來,看到聖諭兩個字,腰就忍不住彎了下去。等他抬起頭來,看向平安的眼神簡直激動得像馬上要撲過來。平安連忙道,“現在可以去抓人了嗎?”
“可以可以。”錢成激動不已,小心的將手諭放好,然後才腳下生風的出去了。有手諭在,別說物品,就是三品大員又如何?照樣抓!
等知道平安究竟做了什麽的時候,皇帝才發現,自己放心得太早了。
他以為平安心裏有數,不會將事情鬧大,便沒什麽可擔心的了。結果平安的確是沒有鬧大,截至現在,這件事外頭仍舊一點風聲都沒有,可見皇城司辦事手段之利落,的確將影響降低到了最小。
然而看看他抓了什麽人?
本次京畿路秋闈的主考官,翰林學士邱文浩!三品大員,天子近臣,帶知製誥銜!
誰給他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