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見師父滿麵淒楚,淚如泉湧,心下難過,忙使勁搖頭道:“玉像再美,終是死的,不會哭也不會笑,更不會說話,不會到處跑,怎麽能和師父比呢?”
李秋水搖了搖頭,喃喃自語道:“師哥,師哥,你聰明絕頂,卻又癡得絕頂,為什麽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你卻總是不懂?為什麽你愛上了自己手雕的玉像,卻不愛那會說、會笑、會動、會愛你的師妹?我喝這玉像的醋,跟你鬧翻了,出去找了許多俊秀的少年郎君來,在你麵前跟他們調情,於是你就此一怒而去,再也不迴來了。師哥,其實你不用生氣,那些美少年一個個都給我殺了,你可知道麽?”她頓了一頓,突然咬牙切齒地道,“這些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怎麽能和我的師哥相比?師哥,師哥,你別生氣啦,從今往後,我會每天都為你殺掉一個臭小子,隻盼,隻盼你能早一日明白我的心意,不再為了他們和我生氣……”
二丫在旁聽得渾身冷汗直冒,一句話也不敢說,雙腿止不住地發起抖來。忽聽師父柔聲問道:“二丫,你方才可曾見到那人身上有什麽傷痕?”
二丫聽師父聲音忽又變得如此溫婉柔和,心中恐懼更甚,忙使勁搖了搖頭。
李秋水輕輕一笑,不無自得地道:“這臭小子能走得如此舒服,全拜我的獨門神功小無相功所賜。所謂無相者,乃取佛經中‘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一切相,則法體清淨’之意。此功乃我師父晚年所創,三個弟子中隻傳了我一個人,不僅威力奇大,更能使體內真力運行之時於本來兇險窒礙之處輕巧衝破。此法用於修習各門各派的武功之時,縱使不知其心法,光憑招式,亦能學個大概,似模似樣。我學了這門功夫之後,便四處收集其他門派的武功招式秘笈,隻盼能取百家之長,融會貫通,自創一門獨步天下的奇功。師哥本就是個心高氣傲之人,得知我的想法後,亦是心癢難搔,我便將這門功夫也偷偷傳了給他。從此我們二人日日形影不離,一麵苦修小無相功,一麵研習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秘笈,最後竟至廢寢忘食、如醉如癡的地步。”
她說到此處,眼睛閃閃發亮,顯是對那段日子頗為神往,停了半晌方才續道:“這小無相功有兩個頗為奇特之處,即傳人於無形,亦傷人於無形。是以此功絕無秘笈圖譜之類,傳授時全憑師徒間口耳相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出手時亦是一招斃命,直刺命脈,不留一絲外傷。師父常說這小無相功隻能傳於有緣之人,你既不識字,倒正好學這門功夫。從今天開始,我便將此功傳了與你。你務必要用心修習,不可有絲毫懈怠!”二丫雖不想學甚麽武功,但想到每日在這與世隔絕的石室之中洗衣做飯,實在甚是無趣,聽師父如此說,自是心下喜歡,忙點頭不迭。
李秋水麵色一沉,莊嚴說道:“所謂無相者,外離一切相,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人之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傻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趨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雖有彭祖,猶不能為也。是以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善功無招可循而獨步天下,傷人於命脈而不留痕跡。此小無相功開篇也,凡習此功者,務須正身誠意,用心體悟,以為日後練功之旨也。”
二丫聽得似懂非懂,好在她記心甚好,跟著李秋水念了兩三遍之後,便基本能夠背誦了。
學過開篇之後,便開始學第一層的練功法門,二丫這才明白小無相功為何不立文字,隻能口耳相傳了。這第一層功法乃是一段歌訣,七個字一句,共有十句,七十個字。這七十個字甚是拗口,接連七個平聲後,跟著是七個仄聲,音韻全然不調。更奇的是,這歌訣的發音甚是古怪,與平時說話大不相同,不僅絕難記錄,更有不少極難發出的彈舌音與卷舌音,聽上去倒與番邦胡人說話,頗為相似。二丫因不識字,便不費心去想這歌訣說的到底是甚麽,隻是依著師父所發音聲,生生強記下來。這般死記硬背,進境自是有限,花了好幾個時辰,方才將這七十個字,全都記了下來。
二丫本以為自己學得如此緩慢,師父定當責怪,不想李秋水聽她從頭至尾將第一層的七十字歌訣背過一遍之後,竟是滿臉驚訝之色。她沉思半晌,方才跌足長歎道:“師哥,師哥,枉為你我聰明一世,卻原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竟不知練這小無相功的法門,原來竟在於此!”
她心中激憤,忍不住仰天長笑,笑畢又複放聲大哭,聲音淒厲直如狼嚎。二丫在旁聽得心驚肉跳,隱約覺得師父突然間如此傷心似是因練小無相功之故,具體情形如何,卻是怎麽也猜想不透了。
過了良久,李秋水方才止悲收聲,喟然長歎,突然之間,顯得蒼老異常。她定定地看了看二丫,臉上神色又是淒楚,又是苦澀,又帶了三分歡喜,輕輕地道:“師父常說這小無相功中暗含高深佛理,他雖創出此功,一些關鍵之處,亦未能完全參詳得透。我和師哥皆是絕頂聰明之人,修習此功時又甚是刻苦勤奮,卻都是練到第七層上,便再也無法更進一步。其中緣故,我苦思四十餘年都不得而知。唉,四十餘年的光蔭,四十餘年的光蔭,原來竟都是在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她說到此處,心中激動,禁不住再度熱淚長流,停了半晌,方才緩緩續道:“這小無相功歌訣的發音與聲韻唿吸之理全然相反,更與平時說話,大不相同。念誦這套歌訣,其實是調勻真氣的法門。師父常說習此歌訣隻能死記,不能取巧,否則從一開始根基便錯了,以後便再難有進境。可惜我和師哥在習練之時,仍禁不住依歌訣之音聲揣測其所指字句,不肯真正死記,是以雖然拚命用功,卻終因不得其法,無法練成此功。唉,這正是俗語所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了!我和師兄都自負聰明絕頂,卻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方是這世上真正的道之所在啊。”
她說到這裏,眼睛一亮,突然間狂笑三聲,拍掌道:“‘朝聞道,夕死可矣’,我雖然荒廢了四十年光陰,但上蒼終究還是分外眷顧於我,巧為安排,讓我知曉了大道之所在。方今之後,我隻需照此法門用心修習,想來一年之內應能練到第九層。哈!哈!哈!到得那時,我神功已成,縱使不到師姊返老還童之期,也可以去向她尋仇了!”
她想到馬上便能練成神功,得報平生至恨的毀容之痛,心下實是歡娛萬分,禁不住拔出長劍,揮動長袖,在石室中翩翩起舞。但見衣袂飄飄,雲髻峨峨,劍光似雪,人麵如花;體迅飛鳧,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二丫瞧得呆了,心下直道:“師父跳起舞來真是好看,比那個不會動的玉像可美得太多了!”
自此之後,二丫每日在洗衣做飯之餘,便隨師父習練小無相功。她因不識字,又從未學過任何武功,腦中空空如也,一片純淨,練這小無相功可謂是正得其所,加之她又勤奮刻苦,不憚煩難,是以進境異常神速,不過一月功夫,即練到了第二層上。
李秋水自那日明白了修煉小無相功的法門之後,本以為照此苦練,很快便能練到第九層,卻沒想到知易行難,真要想如此功心法所言,做到“外離一切相,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卻也絕非易事。加之她又在琅嬛福地浸淫已久,滿腦子都是各門各派的秘籍心法,想要達到如二丫那般淳樸無染、澄澈空明的境界,則更是難上加難了。
她晝夜不停地苦練了一月,仍是難以突破第七層,眼見二丫進境神速,不免心中焦躁,一日忽然想起師父曾說過,這小無相功雖係正宗道家功夫,練到最高境界,卻又暗合佛理,倘若練此功時難有進境,可暫時放開不練,隻每日早晚各誦《道德經》《金剛經》至少十遍,天長日久,自有心得。
她一向自負聰明穎悟,當時雖然恭敬受教,心下卻頗不以為然,暗道:“正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武之道,當在親身修習、勤奮苦練,與讀書能有甚麽相幹?況且每日讀那麽多遍,定然煩都煩死了,哪裏還會有甚麽心思練功?師父定是惱我不肯如師兄那般用功讀書,方才這麽說。”是以雖然四十年來練此小無相功一直難以突破第七層,卻始終不曾想過照這個法子習練。
她現下親見二丫因不識字,死記歌訣,反而進境神速。當年她和師兄兩個絕頂聰明人晝夜苦練、彼此指點,苦熬了一年方才突破第一層,二丫不過一月,即大功告功,不免深有觸動。當下即痛下決心,定要按師父所說,放下武功,隻每日全心全意讀誦《道德經》《金剛經》,以求更進一步。
自此之後,她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即讀經不輟,如此這般過了數月,自感心中雜念日漸減少,於經中之義的領悟日漸加深,以往練功時的煩躁急切之情亦日漸消散,心性也慢慢變得平安喜樂,這時方才領悟到師父當年讓自己讀經,原來不單單是為了練功,更是為了修養身心、磨練性情,不由深念師恩。想到師父三十餘年前為徹底參透此功,隻身一人前往吐蕃尋訪活佛,不想就此杳無音訊,生死不知,又不禁甚是傷感。
“洞中無日月,寒暑不知年”,如此這般又過了約莫一月,這日早飯後,師徒二人仍就一人端坐讀經,一人潛心練功。李秋水讀到《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時,突然間大徹大悟,飛身而起,一麵手舞長劍在石室中團團遊走,一麵縱聲長笑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聲音直貫石室而出,震得室外的水流亦一波一波翻騰起來。
卻說二丫這一陣日日聽師父讀經,亦早已將這兩部經文記得純熟了,功夫也練到了第三層上。這時見師父苦讀了這麽多日經書,終於想明白了練功的竊要,心下自是替她歡喜。便在這時候,隻聽一個蚊鳴般的蒼老的聲音鑽入耳來:“師妹,師妹,我千裏迢迢前來尋你,一路上好生辛苦,原來你卻一個人躲在這裏!”
這聲音輕細之極,但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晰異常。李秋水聞言,心下大驚,忡然變色道:“是我師姊天山童姥!這石室如此隱僻,師父又從未將有關石室之事告訴過她,她……她怎麽尋到這裏來了?”
正在狐疑之際,隻聽童姥又絮絮地道:“師妹,姊姊知道這麽多年來,你一直惱恨我,不肯見我。其實那日劃花了你的臉後,姊姊心中也著實後悔得緊。你當年雖然害我不能發身長大,但到底隻是無心之過,我原不該過分責怪你,更不該報複於你。師父得知此事後,狠狠地責打了我一頓,囑我日後定要當麵向你賠罪,並罰我在靈鷲宮麵壁思過,二十年不得下縹緲峰一步。是以十七年前,師妹與師弟大喜之日,姊姊雖然滿心替你們歡喜,卻苦於師命難違,不能親往道賀,實是遺憾得緊。好容易等到二十年期滿,我當即下山尋你和師弟,誰知這麽多年來,姊姊天南海北都走遍了,也四處托人打聽,卻無論如何,尋你們不著……唉,這十幾年來,姊姊因為有違師命,不能當麵向妹子賠罪,實是時時慚愧、晝夜不安哪。”說到這裏,長歎一聲,聲音中透出無比蒼涼之意。
李秋水原本對童姥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但這數月來一直讀經不輟,心性改變不少,昔日的暴戾殘忍之氣早已消彌大半,現下聽童姥說得甚是懇切,雖然一時尚不能盡信,卻也不禁有些動容。
隻聽童姥又無比誠摯地道:“妹子,姊姊知道一時半會,很難讓你相信姊姊所說。不錯,姊姊當年確實因為情難自禁,也喜歡上師弟,對妹子嫉恨得緊,隻是這麽多年過去,姊姊早就將這男女之情,看得淡了。你我本屬同門師姊妹,原該情同手足,這麽多年來卻因為師弟,鬧到如今勢同水火、兩敗俱傷的地步,想想實是萬分不該啊!姊姊自小是個孤兒,全賴師父一手養大。現下師父不知去了哪裏,算起來在這世上,姊姊也隻有妹子和師弟這兩個親人了。冤家宜解不宜結,姊姊今年已經六十五歲啦,眼見來日無多,與妹子的仇怨,真的想早日化解,不再冤冤相報下去了。姊姊今日特地趕來,真心誠意向妹子賠罪,還請妹子千萬見我一麵,否則姊姊上違師命、下愧同門,實是……實是無顏再活在這世上了!”說到後來,竟至哽咽難語。
二丫聽她說到“自小是個孤兒,全賴師父一手養大”及“在這世上,……隻有妹子和師弟這兩個親人了“等語,想到自己身世,不由對這位未曾見麵的師伯大感親近起來,及至聽她情真意切地說出“冤家宜解不宜結……眼見來日無多……真的想早日化解,不再冤冤相報下去了……還請妹子千萬見我一麵……實是無顏再活在這世上了”等語,心下大為感動,暗道:“師父和師伯這麽多年來怨怨相報,彼此都害得對方好慘。現下師伯願意和解,又親自過來向師父賠罪,實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既如此,師伯為何又不進來,卻隻在外麵說話呢?……是了,她定是隻知師父住在這裏,卻不知這玉洞的入口。”正猶豫是否當向師父請命領師伯進來,好讓她姊妹二人相見,一解前怨,卻聽師父恨恨地道:“好快啊,原來又一年過去了,她已經六十五歲了!我說師姊一向說話做事強兇霸道,今日怎地變得如此溫柔斯文起來,原來果然是另有圖謀!哈哈,你明年便要返老還童了,你怕我到時去找你麻煩,這才千辛萬苦地尋了來,虛情假意地在這裏淌眼抹淚的,不過就是想騙我出去,趁你現下功力最強的時候除掉我這個心腹大患。哼!我的好姊姊,你也想得太簡單了吧?你以為僅憑幾句好話、幾聲哭嚷,就可以騙過和你打過這麽多年交道,恨不能將你挫骨揚灰的師妹麽?”
二丫聽師父如此說,心中一緊,暗道:“好險!原來童姥是騙師父的,差點上了她的當了!”卻聽童姥似是頗為激動,好半天方才止住悲聲,又期期艾艾地道:“看來妹子還是信不過姊姊啊,也是,我們姊妹這麽多年的恩恩怨怨,僅憑姊姊這幾句話,妹子定是萬萬不肯信的。不過,妹子總該相信師弟吧?實話告訴妹子,姊姊此次前來,除了想向妹子賠罪之外,亦是受了師弟之托,要將他親筆寫的一封書信,交與妹子。”
這幾句話不過淡淡道來,聽在李秋水耳中,卻如同晴天打了個霹靂一般,她身子顫抖,禁不住“啊”地驚唿了一聲。
隻聽童姥頓了一頓,又道:“三個月前,師弟突然來到了靈鷲宮。算起來,姊姊與他已有近四十年未見了,此次久別重逢,自是分外歡喜。隻是他一直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的樣子,向他問起妹子和阿蘿,他又總是支唔其詞、欲言又止的。姊姊心下奇怪,再三詢問,他才說出實情。原來師弟當年因妹子任意妄為,負氣出走,本是恨透了妹子,絕計不肯再迴來的。隻是他這幾年年紀越來越大,於世事漸漸看得透了,對妹子的怨恨,也慢慢地淡了,況且當年之事本是因他冷落妹子在先,妹子後來任性胡鬧,亦不過是跟他賭氣而已。他想到和妹子夫妻一場,一直恩愛非常,又有了女兒,妹子縱使有錯,這十年來一個人帶著阿蘿在此苦捱,也抵得過了。他心裏其實早就原諒了妹子,不再怪妹子啦!”
李秋水聽到這裏,又是驚奇,又是激動,暗道:“我和師哥之間的這些事,師姊怎地會知道?難道師姊真的見過師哥?師哥他……他真的原諒了我,不再怪我了麽?”
隻聽童姥又道:“前一陣師弟聽說阿蘿也出嫁了,想到妹子一個人在這裏寂寞孤苦,心下好生難過,本想立時便迴來陪伴妹子,隻是他想到自己拋妻別女一走就是這麽多年,連阿蘿出嫁都未及趕迴,未免太過無情,害怕妹子責怪,這才千裏迢迢趕到靈鷲宮,托姊姊帶信給妹子。師弟說,隻要妹子不怪他狠心,他立時便當迴來陪伴妹子,從此以後,和妹子相親相愛,永不分離。”
李秋水聽了這些,再也按捺不住,身子一擰,立時便要奔出洞去,二丫卻隱約覺得有甚麽地方不對,又見師父連麵紗都沒帶,連忙攔住她道:“師父別急,現下正是晌午,還是等天黑了再出去看看吧。”
李秋水這才驚覺自己方才情急之下,差點誤了大事,立時便冷靜下來,凝神想了一會,突然明白了什麽,冷笑道:“好險!好險!差點又上了她的當了!她這麽想見我,卻又始終隻在外麵說話,想來定是因找不到這玉洞的入口之故。哼!倘若真如她所說,是師弟托她來帶信的,師弟又怎地會不將這玉洞的所在,詳細告知於她?”
正在氣恨,隻聽童姥歎了一口氣,又道:“唉,說起來也是好笑,我們姊妹二人這麽多年來為了師弟鬧得天翻地覆的,他卻甚麽也不知道,居然想到托姊姊送信給妹子。論理姊姊本該登門造訪,將此信交與妹子,隻是師弟說當年師父有嚴命,永遠不得將玉洞的所在告知姊姊,是以姊姊隻得請妹子出來相見了。妹子難道連師弟的親筆信,也不想看看麽?”
李秋水聽她前麵所說,本來已有些心動,待聽到她最後這句話,卻一下子冷靜下來,暗道:“師姊,說來說去,你還是急著想引我出去。哼!我便偏不出去,看你還能有甚麽花招?這麽多年我被你害得實在太慘,實在不敢再相信你的話了。我現下小無相功尚未練成,打你不過,等我練成神功,一定不會放過你!”想到這裏,打定主意不再理會童姥,隻凝神細想小無相功的練功之道。
隻是她被童姥這麽一攪,心神早亂,加之童姥又一直在用“傳音搜魂”大法,以高深內力送出說話,她雖打定主意不再理會,卻還是聽到童姥的聲音,一字一句,清晰地傳進耳來。
隻聽童姥又道:“妹子,你真的那麽恨姊姊,到現在還不肯相信姊姊麽?你真的連師弟的信,也不想看看麽?你真的忍心讓姊姊既違背師父之命,又有負師弟所托麽?你真的無論如何,都不肯見姊姊一麵麽?”
李秋水搖了搖頭,喃喃自語道:“師哥,師哥,你聰明絕頂,卻又癡得絕頂,為什麽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你卻總是不懂?為什麽你愛上了自己手雕的玉像,卻不愛那會說、會笑、會動、會愛你的師妹?我喝這玉像的醋,跟你鬧翻了,出去找了許多俊秀的少年郎君來,在你麵前跟他們調情,於是你就此一怒而去,再也不迴來了。師哥,其實你不用生氣,那些美少年一個個都給我殺了,你可知道麽?”她頓了一頓,突然咬牙切齒地道,“這些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怎麽能和我的師哥相比?師哥,師哥,你別生氣啦,從今往後,我會每天都為你殺掉一個臭小子,隻盼,隻盼你能早一日明白我的心意,不再為了他們和我生氣……”
二丫在旁聽得渾身冷汗直冒,一句話也不敢說,雙腿止不住地發起抖來。忽聽師父柔聲問道:“二丫,你方才可曾見到那人身上有什麽傷痕?”
二丫聽師父聲音忽又變得如此溫婉柔和,心中恐懼更甚,忙使勁搖了搖頭。
李秋水輕輕一笑,不無自得地道:“這臭小子能走得如此舒服,全拜我的獨門神功小無相功所賜。所謂無相者,乃取佛經中‘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一切相,則法體清淨’之意。此功乃我師父晚年所創,三個弟子中隻傳了我一個人,不僅威力奇大,更能使體內真力運行之時於本來兇險窒礙之處輕巧衝破。此法用於修習各門各派的武功之時,縱使不知其心法,光憑招式,亦能學個大概,似模似樣。我學了這門功夫之後,便四處收集其他門派的武功招式秘笈,隻盼能取百家之長,融會貫通,自創一門獨步天下的奇功。師哥本就是個心高氣傲之人,得知我的想法後,亦是心癢難搔,我便將這門功夫也偷偷傳了給他。從此我們二人日日形影不離,一麵苦修小無相功,一麵研習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秘笈,最後竟至廢寢忘食、如醉如癡的地步。”
她說到此處,眼睛閃閃發亮,顯是對那段日子頗為神往,停了半晌方才續道:“這小無相功有兩個頗為奇特之處,即傳人於無形,亦傷人於無形。是以此功絕無秘笈圖譜之類,傳授時全憑師徒間口耳相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出手時亦是一招斃命,直刺命脈,不留一絲外傷。師父常說這小無相功隻能傳於有緣之人,你既不識字,倒正好學這門功夫。從今天開始,我便將此功傳了與你。你務必要用心修習,不可有絲毫懈怠!”二丫雖不想學甚麽武功,但想到每日在這與世隔絕的石室之中洗衣做飯,實在甚是無趣,聽師父如此說,自是心下喜歡,忙點頭不迭。
李秋水麵色一沉,莊嚴說道:“所謂無相者,外離一切相,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人之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傻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趨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雖有彭祖,猶不能為也。是以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善功無招可循而獨步天下,傷人於命脈而不留痕跡。此小無相功開篇也,凡習此功者,務須正身誠意,用心體悟,以為日後練功之旨也。”
二丫聽得似懂非懂,好在她記心甚好,跟著李秋水念了兩三遍之後,便基本能夠背誦了。
學過開篇之後,便開始學第一層的練功法門,二丫這才明白小無相功為何不立文字,隻能口耳相傳了。這第一層功法乃是一段歌訣,七個字一句,共有十句,七十個字。這七十個字甚是拗口,接連七個平聲後,跟著是七個仄聲,音韻全然不調。更奇的是,這歌訣的發音甚是古怪,與平時說話大不相同,不僅絕難記錄,更有不少極難發出的彈舌音與卷舌音,聽上去倒與番邦胡人說話,頗為相似。二丫因不識字,便不費心去想這歌訣說的到底是甚麽,隻是依著師父所發音聲,生生強記下來。這般死記硬背,進境自是有限,花了好幾個時辰,方才將這七十個字,全都記了下來。
二丫本以為自己學得如此緩慢,師父定當責怪,不想李秋水聽她從頭至尾將第一層的七十字歌訣背過一遍之後,竟是滿臉驚訝之色。她沉思半晌,方才跌足長歎道:“師哥,師哥,枉為你我聰明一世,卻原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竟不知練這小無相功的法門,原來竟在於此!”
她心中激憤,忍不住仰天長笑,笑畢又複放聲大哭,聲音淒厲直如狼嚎。二丫在旁聽得心驚肉跳,隱約覺得師父突然間如此傷心似是因練小無相功之故,具體情形如何,卻是怎麽也猜想不透了。
過了良久,李秋水方才止悲收聲,喟然長歎,突然之間,顯得蒼老異常。她定定地看了看二丫,臉上神色又是淒楚,又是苦澀,又帶了三分歡喜,輕輕地道:“師父常說這小無相功中暗含高深佛理,他雖創出此功,一些關鍵之處,亦未能完全參詳得透。我和師哥皆是絕頂聰明之人,修習此功時又甚是刻苦勤奮,卻都是練到第七層上,便再也無法更進一步。其中緣故,我苦思四十餘年都不得而知。唉,四十餘年的光蔭,四十餘年的光蔭,原來竟都是在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她說到此處,心中激動,禁不住再度熱淚長流,停了半晌,方才緩緩續道:“這小無相功歌訣的發音與聲韻唿吸之理全然相反,更與平時說話,大不相同。念誦這套歌訣,其實是調勻真氣的法門。師父常說習此歌訣隻能死記,不能取巧,否則從一開始根基便錯了,以後便再難有進境。可惜我和師哥在習練之時,仍禁不住依歌訣之音聲揣測其所指字句,不肯真正死記,是以雖然拚命用功,卻終因不得其法,無法練成此功。唉,這正是俗語所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了!我和師兄都自負聰明絕頂,卻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方是這世上真正的道之所在啊。”
她說到這裏,眼睛一亮,突然間狂笑三聲,拍掌道:“‘朝聞道,夕死可矣’,我雖然荒廢了四十年光陰,但上蒼終究還是分外眷顧於我,巧為安排,讓我知曉了大道之所在。方今之後,我隻需照此法門用心修習,想來一年之內應能練到第九層。哈!哈!哈!到得那時,我神功已成,縱使不到師姊返老還童之期,也可以去向她尋仇了!”
她想到馬上便能練成神功,得報平生至恨的毀容之痛,心下實是歡娛萬分,禁不住拔出長劍,揮動長袖,在石室中翩翩起舞。但見衣袂飄飄,雲髻峨峨,劍光似雪,人麵如花;體迅飛鳧,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二丫瞧得呆了,心下直道:“師父跳起舞來真是好看,比那個不會動的玉像可美得太多了!”
自此之後,二丫每日在洗衣做飯之餘,便隨師父習練小無相功。她因不識字,又從未學過任何武功,腦中空空如也,一片純淨,練這小無相功可謂是正得其所,加之她又勤奮刻苦,不憚煩難,是以進境異常神速,不過一月功夫,即練到了第二層上。
李秋水自那日明白了修煉小無相功的法門之後,本以為照此苦練,很快便能練到第九層,卻沒想到知易行難,真要想如此功心法所言,做到“外離一切相,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卻也絕非易事。加之她又在琅嬛福地浸淫已久,滿腦子都是各門各派的秘籍心法,想要達到如二丫那般淳樸無染、澄澈空明的境界,則更是難上加難了。
她晝夜不停地苦練了一月,仍是難以突破第七層,眼見二丫進境神速,不免心中焦躁,一日忽然想起師父曾說過,這小無相功雖係正宗道家功夫,練到最高境界,卻又暗合佛理,倘若練此功時難有進境,可暫時放開不練,隻每日早晚各誦《道德經》《金剛經》至少十遍,天長日久,自有心得。
她一向自負聰明穎悟,當時雖然恭敬受教,心下卻頗不以為然,暗道:“正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武之道,當在親身修習、勤奮苦練,與讀書能有甚麽相幹?況且每日讀那麽多遍,定然煩都煩死了,哪裏還會有甚麽心思練功?師父定是惱我不肯如師兄那般用功讀書,方才這麽說。”是以雖然四十年來練此小無相功一直難以突破第七層,卻始終不曾想過照這個法子習練。
她現下親見二丫因不識字,死記歌訣,反而進境神速。當年她和師兄兩個絕頂聰明人晝夜苦練、彼此指點,苦熬了一年方才突破第一層,二丫不過一月,即大功告功,不免深有觸動。當下即痛下決心,定要按師父所說,放下武功,隻每日全心全意讀誦《道德經》《金剛經》,以求更進一步。
自此之後,她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即讀經不輟,如此這般過了數月,自感心中雜念日漸減少,於經中之義的領悟日漸加深,以往練功時的煩躁急切之情亦日漸消散,心性也慢慢變得平安喜樂,這時方才領悟到師父當年讓自己讀經,原來不單單是為了練功,更是為了修養身心、磨練性情,不由深念師恩。想到師父三十餘年前為徹底參透此功,隻身一人前往吐蕃尋訪活佛,不想就此杳無音訊,生死不知,又不禁甚是傷感。
“洞中無日月,寒暑不知年”,如此這般又過了約莫一月,這日早飯後,師徒二人仍就一人端坐讀經,一人潛心練功。李秋水讀到《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時,突然間大徹大悟,飛身而起,一麵手舞長劍在石室中團團遊走,一麵縱聲長笑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聲音直貫石室而出,震得室外的水流亦一波一波翻騰起來。
卻說二丫這一陣日日聽師父讀經,亦早已將這兩部經文記得純熟了,功夫也練到了第三層上。這時見師父苦讀了這麽多日經書,終於想明白了練功的竊要,心下自是替她歡喜。便在這時候,隻聽一個蚊鳴般的蒼老的聲音鑽入耳來:“師妹,師妹,我千裏迢迢前來尋你,一路上好生辛苦,原來你卻一個人躲在這裏!”
這聲音輕細之極,但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晰異常。李秋水聞言,心下大驚,忡然變色道:“是我師姊天山童姥!這石室如此隱僻,師父又從未將有關石室之事告訴過她,她……她怎麽尋到這裏來了?”
正在狐疑之際,隻聽童姥又絮絮地道:“師妹,姊姊知道這麽多年來,你一直惱恨我,不肯見我。其實那日劃花了你的臉後,姊姊心中也著實後悔得緊。你當年雖然害我不能發身長大,但到底隻是無心之過,我原不該過分責怪你,更不該報複於你。師父得知此事後,狠狠地責打了我一頓,囑我日後定要當麵向你賠罪,並罰我在靈鷲宮麵壁思過,二十年不得下縹緲峰一步。是以十七年前,師妹與師弟大喜之日,姊姊雖然滿心替你們歡喜,卻苦於師命難違,不能親往道賀,實是遺憾得緊。好容易等到二十年期滿,我當即下山尋你和師弟,誰知這麽多年來,姊姊天南海北都走遍了,也四處托人打聽,卻無論如何,尋你們不著……唉,這十幾年來,姊姊因為有違師命,不能當麵向妹子賠罪,實是時時慚愧、晝夜不安哪。”說到這裏,長歎一聲,聲音中透出無比蒼涼之意。
李秋水原本對童姥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但這數月來一直讀經不輟,心性改變不少,昔日的暴戾殘忍之氣早已消彌大半,現下聽童姥說得甚是懇切,雖然一時尚不能盡信,卻也不禁有些動容。
隻聽童姥又無比誠摯地道:“妹子,姊姊知道一時半會,很難讓你相信姊姊所說。不錯,姊姊當年確實因為情難自禁,也喜歡上師弟,對妹子嫉恨得緊,隻是這麽多年過去,姊姊早就將這男女之情,看得淡了。你我本屬同門師姊妹,原該情同手足,這麽多年來卻因為師弟,鬧到如今勢同水火、兩敗俱傷的地步,想想實是萬分不該啊!姊姊自小是個孤兒,全賴師父一手養大。現下師父不知去了哪裏,算起來在這世上,姊姊也隻有妹子和師弟這兩個親人了。冤家宜解不宜結,姊姊今年已經六十五歲啦,眼見來日無多,與妹子的仇怨,真的想早日化解,不再冤冤相報下去了。姊姊今日特地趕來,真心誠意向妹子賠罪,還請妹子千萬見我一麵,否則姊姊上違師命、下愧同門,實是……實是無顏再活在這世上了!”說到後來,竟至哽咽難語。
二丫聽她說到“自小是個孤兒,全賴師父一手養大”及“在這世上,……隻有妹子和師弟這兩個親人了“等語,想到自己身世,不由對這位未曾見麵的師伯大感親近起來,及至聽她情真意切地說出“冤家宜解不宜結……眼見來日無多……真的想早日化解,不再冤冤相報下去了……還請妹子千萬見我一麵……實是無顏再活在這世上了”等語,心下大為感動,暗道:“師父和師伯這麽多年來怨怨相報,彼此都害得對方好慘。現下師伯願意和解,又親自過來向師父賠罪,實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既如此,師伯為何又不進來,卻隻在外麵說話呢?……是了,她定是隻知師父住在這裏,卻不知這玉洞的入口。”正猶豫是否當向師父請命領師伯進來,好讓她姊妹二人相見,一解前怨,卻聽師父恨恨地道:“好快啊,原來又一年過去了,她已經六十五歲了!我說師姊一向說話做事強兇霸道,今日怎地變得如此溫柔斯文起來,原來果然是另有圖謀!哈哈,你明年便要返老還童了,你怕我到時去找你麻煩,這才千辛萬苦地尋了來,虛情假意地在這裏淌眼抹淚的,不過就是想騙我出去,趁你現下功力最強的時候除掉我這個心腹大患。哼!我的好姊姊,你也想得太簡單了吧?你以為僅憑幾句好話、幾聲哭嚷,就可以騙過和你打過這麽多年交道,恨不能將你挫骨揚灰的師妹麽?”
二丫聽師父如此說,心中一緊,暗道:“好險!原來童姥是騙師父的,差點上了她的當了!”卻聽童姥似是頗為激動,好半天方才止住悲聲,又期期艾艾地道:“看來妹子還是信不過姊姊啊,也是,我們姊妹這麽多年的恩恩怨怨,僅憑姊姊這幾句話,妹子定是萬萬不肯信的。不過,妹子總該相信師弟吧?實話告訴妹子,姊姊此次前來,除了想向妹子賠罪之外,亦是受了師弟之托,要將他親筆寫的一封書信,交與妹子。”
這幾句話不過淡淡道來,聽在李秋水耳中,卻如同晴天打了個霹靂一般,她身子顫抖,禁不住“啊”地驚唿了一聲。
隻聽童姥頓了一頓,又道:“三個月前,師弟突然來到了靈鷲宮。算起來,姊姊與他已有近四十年未見了,此次久別重逢,自是分外歡喜。隻是他一直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的樣子,向他問起妹子和阿蘿,他又總是支唔其詞、欲言又止的。姊姊心下奇怪,再三詢問,他才說出實情。原來師弟當年因妹子任意妄為,負氣出走,本是恨透了妹子,絕計不肯再迴來的。隻是他這幾年年紀越來越大,於世事漸漸看得透了,對妹子的怨恨,也慢慢地淡了,況且當年之事本是因他冷落妹子在先,妹子後來任性胡鬧,亦不過是跟他賭氣而已。他想到和妹子夫妻一場,一直恩愛非常,又有了女兒,妹子縱使有錯,這十年來一個人帶著阿蘿在此苦捱,也抵得過了。他心裏其實早就原諒了妹子,不再怪妹子啦!”
李秋水聽到這裏,又是驚奇,又是激動,暗道:“我和師哥之間的這些事,師姊怎地會知道?難道師姊真的見過師哥?師哥他……他真的原諒了我,不再怪我了麽?”
隻聽童姥又道:“前一陣師弟聽說阿蘿也出嫁了,想到妹子一個人在這裏寂寞孤苦,心下好生難過,本想立時便迴來陪伴妹子,隻是他想到自己拋妻別女一走就是這麽多年,連阿蘿出嫁都未及趕迴,未免太過無情,害怕妹子責怪,這才千裏迢迢趕到靈鷲宮,托姊姊帶信給妹子。師弟說,隻要妹子不怪他狠心,他立時便當迴來陪伴妹子,從此以後,和妹子相親相愛,永不分離。”
李秋水聽了這些,再也按捺不住,身子一擰,立時便要奔出洞去,二丫卻隱約覺得有甚麽地方不對,又見師父連麵紗都沒帶,連忙攔住她道:“師父別急,現下正是晌午,還是等天黑了再出去看看吧。”
李秋水這才驚覺自己方才情急之下,差點誤了大事,立時便冷靜下來,凝神想了一會,突然明白了什麽,冷笑道:“好險!好險!差點又上了她的當了!她這麽想見我,卻又始終隻在外麵說話,想來定是因找不到這玉洞的入口之故。哼!倘若真如她所說,是師弟托她來帶信的,師弟又怎地會不將這玉洞的所在,詳細告知於她?”
正在氣恨,隻聽童姥歎了一口氣,又道:“唉,說起來也是好笑,我們姊妹二人這麽多年來為了師弟鬧得天翻地覆的,他卻甚麽也不知道,居然想到托姊姊送信給妹子。論理姊姊本該登門造訪,將此信交與妹子,隻是師弟說當年師父有嚴命,永遠不得將玉洞的所在告知姊姊,是以姊姊隻得請妹子出來相見了。妹子難道連師弟的親筆信,也不想看看麽?”
李秋水聽她前麵所說,本來已有些心動,待聽到她最後這句話,卻一下子冷靜下來,暗道:“師姊,說來說去,你還是急著想引我出去。哼!我便偏不出去,看你還能有甚麽花招?這麽多年我被你害得實在太慘,實在不敢再相信你的話了。我現下小無相功尚未練成,打你不過,等我練成神功,一定不會放過你!”想到這裏,打定主意不再理會童姥,隻凝神細想小無相功的練功之道。
隻是她被童姥這麽一攪,心神早亂,加之童姥又一直在用“傳音搜魂”大法,以高深內力送出說話,她雖打定主意不再理會,卻還是聽到童姥的聲音,一字一句,清晰地傳進耳來。
隻聽童姥又道:“妹子,你真的那麽恨姊姊,到現在還不肯相信姊姊麽?你真的連師弟的信,也不想看看麽?你真的忍心讓姊姊既違背師父之命,又有負師弟所托麽?你真的無論如何,都不肯見姊姊一麵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