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源道:“福伯,你過去看看也好。讓底下的小管事都見見我們真正顧府的人是怎麽做事的。”
福伯搖了搖頭:“大小姐,你就不用安慰老奴了,出了這樣的事,老奴是難辭其咎的。”
孟清源在馬上探探身,拿馬鞭撓了撓福伯騎的馬脖頸上的鬃毛,笑道:“福伯,你不用再自責了,如果沒有你這次過來,顧洪的事情也不會那麽順利,你去棲霞山莊待兩天,迴來後還得和餘大掌櫃碰碰京城裏的事。”
福伯在馬背上挺直了身子,拱手道:“是,大小姐,老奴會早去早迴,另外老奴已經和少將軍說了,會在京中待上半年,等這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再迴蘭州府。”
孟清源狡黠一笑:“就知道舅舅和福伯都疼我。”
孟清源派了兩個侍衛跟隨福伯去了棲霞山莊,自己帶著杜七叔等迴了家。
因這段時間市井的流言蜚語,孟府的大門都是緊閉的,孟清源從後角門進了府。
迴到聽軒閣臥房,換好家中便服,葉蘭便遞上來一封信,孟清源接過信,讓屋裏伺候的丫鬟都下去。
人靠在床頭,展開書信,還未及打開卻是一陣幽香傳了過來,一片壓幹的花朵與一個包裹的紙包從信封裏掉落了出來。
那花兒雖然已經被壓扁曬幹,但是依舊香氣襲人,孟清源輕輕聞了聞有股甜香的味道。
展開了信紙,周景琛那龍飛鳳舞的字跡便是呈現在了眼前:
“北國驛裏逢秋風,獨臥燈前影伴身,仰頭遙看月華華,青鳥殷勤傳思念。”
下麵還有一行小字‘昨夜思念清兒輾轉難眠而作’。孟清源倒在床上,舉著信紙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著,看完後不由得咬了咬,又用修長的手指一個個描摹信上的字,想著周景琛寫信時的模樣,坐了起來,打開了那個小紙包,裏麵是一些細碎的小種子。
孟清源想了想,讓紅錦叫來府中的花匠,讓他看看這是什麽花種,如何種植。花匠仔細的瞧了,搖了搖頭,他也不認識,不過如果是北方的花,應該是耐寒、喜陽的。
孟清源想了想,讓花匠拿了兩個青花的花盆,埋上土,將那些細長的小種子撒播了進去,再覆土澆水,將兩個花盆擺在了臥房窗欞下陽光最充足的地方。
孟清源從床頭櫃裏拿出一個鎏金的黑匣子,裏麵放的都是周景琛的的來信,按照時間順序從上到下整齊的碼好。周景琛走了半個多月了,信來的甚是頻繁,匣子裏麵已經有了十封信了。每一封信或是像這樣深沉地寫上一首詩,或是給她描述一段沿途的風土人情。
孟清源沒有迴過信。因為她是曉得的,自打葉蘭到了她身邊,連她一頓飯吃幾口都會稟告給周景琛。周景琛對她的一舉一動是了如指掌。她現如今才知道周景琛當初死皮賴臉的非要把葉蘭這個“小奸細”放在她身邊的原因了,等周景琛迴來後,她一定要把葉蘭給退迴去。
孟清源把信放到匣子裏,收好匣子。就帶著紅錦去了祖母的華福堂。
孟老夫人這幾天身子一直不是很爽利,管家的事就落在了孟清源頭上。再過兩天就是父親孟誠言的生辰了,今年這種情形,該怎麽過,她還得和孟老夫人商量商量。
孟老夫人得的其實是心病,她知道寧姨娘兄妹是罪有應得,而且他們兩個隻被判流放,寧慶豐的家眷也未降為奴籍,已經是顧朝雲給孟家和寧家麵子了,這裏麵肯定有孟清源勸說的功勞。
可是她的心還是在不斷的煎熬著,這些天她隻要一閉上眼,就會看見自己丈夫孟老爺子的臉,他的臉上帶著譏諷的笑容,好像在說,不出我所料吧,你們寧家出的就是雞鳴狗叫之輩。
孟清源走進祖母的臥房,就見祖母靠在床頭,李嬤嬤拿著藥碗,正在給孟老夫人喂藥。孟清源走過去,從李嬤嬤手中接過藥碗,一勺一勺的給祖母喂藥。
邊喂藥邊笑著說道:“祖母,我今天去了向陽山,從那裏帶迴兩棵向陽花,我讓花匠把它們栽在大花盆裏,等會兒給您送過來。”
孟老夫人微笑:“還是清兒想著祖母。”
孟清源喂完藥,用巾帕擦了擦孟老夫人的嘴角,又從丫鬟手裏接過茶杯,服侍著孟老夫人漱過嘴,才輕聲道:“祖母,我今天在西門看見寧姨娘的囚車了。”
孟老夫人驚詫的看著孟清源,孟清源握住祖母的手:“祖母,別在用他們的錯來折磨您自己了,這個家,父親,我,還有兩個妹妹和弟弟,都需要您呢。”
孟老夫人看著孫女握著自己的雙手,那雙手充滿了力量和溫暖,孟老夫人哽咽的點點頭:“好!一切都聽清兒的。”
孟清源和孟老夫人商量了孟誠言的生辰宴,決定叫上東府的孟誠語一家,擺兩席酒,算是個小小的家宴吧。
孟清源主動提出,因她現在外麵鋪子的事,還需要忙,這次就讓孟雲音和孟雲蓉主要來操辦,李姨娘協助。
孟老夫人心中感歎,這樣的胸襟,世間的男兒也沒有幾個能比得上的。孟老夫人拍了拍孟清源的手:“清兒,我想派李嬤嬤到牡丹院陪著你二妹妹。”
孟清源明白孟老夫人的想法,有李嬤嬤提點著孟雲音,她也能從寧姨娘的事中盡快的想明白。
忙完孟誠言的生辰宴,孟清源又送走了去東南賀州替她查賬的餘恆餘大掌櫃,孟清源在餘恆出發之前,又和他詳細的定下了去東南沿海經商的事宜。
京城的生意,餘恆留下了兩名掌櫃由福伯調遣,孟清源和福伯商量後,又將紅石從內院中調出來,先做了鋪子中的小管事,跟著這兩名掌櫃學習經商之道。紅錦聽了,不免有些擔心紅石年齡小,能否勝任。
孟清源笑道:“前朝甘羅十二歲就當丞相,紅石快十五歲了,也應該出去曆練些了,而且紅石這次在寧姨娘的事情中立了大功,不是你心中那個孩子了,人家現在正卯足了勁和福伯學呢,你就不用瞎操心了。”
雖然孟清源現在是府裏府外兩頭忙,可是再忙,她每天也會固定時間,伺候周景琛送來的花種。
原本也沒指望這遠隔千山的種子一路南下能夠適應這裏的水土氣候,誰承想第五日便是冒出了一片青綠的小芽。乖巧地分開了兩瓣的葉子在風裏微微抖動,一路奮力攀岩,竟是生出藤蔓。
孟清源讓紅錦在把花盆移到臥房前麵的山牆邊,搭上架子,讓那細嫩的藤蔓爬滿了整麵牆,開出的花兒竟是並蒂的兩朵,火紅的顏色,一串一串的,如紅色的珠簾懸掛在牆上,院子裏的丫鬟們都圍著瞧·,覺得十分的漂亮,她們還給這花起名叫“並蒂紅”。
周景琛的信在花開那一天又到了,孟清源展開信紙,上麵隻有五個大字:“下月初到京。”
他終於要迴來了。
十月初八北胡人的使團到了距離京城三百裏的京都副城銅堂,兩日後進京。
孟清源聽著紅錦和幾個丫鬟嘰嘰喳喳的談論後天北胡使團進京的事情,說官府讓淨水掃街,店鋪那天不許關門,家家戶戶都要掛上紅燈籠,必讓北胡人臣服於我大周的富庶和繁華。
深秋的夜晚微涼,入夜後孟清源輾轉反側,無論如何也睡不著了,她已經五天沒有收到周景琛的來信了。
大周兩大心腹之患,一為北域胡族,二為南疆南詔。大周野史都稱二者為:“胡狼南狽”
追溯北胡、南詔二者王庭曆史,也曾一度藩屬於前朝。前朝施其以懷柔,冊封其主,不幹其政,其二王庭則定期派使節進京朝貢,與朝廷和睦共處。
然好景不長,這兩家豈願甘居人臣,趁前朝內亂之時,伺機出兵,並占領了前朝大片土地。
亂世出英雄,大周的開國太祖皇恰逢彼時一統中原,並以破竹之勢將二者驅逐出中土,打得他們鬼哭狼嚎,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這倆家夥也挺有意思,也不知是否約好了刻意挑釁,竟單方麵保留了前朝的冊封,但又不盡藩屬之責,不僅不朝貢。而且還繼續虎狼之心,發動戰爭。所以這麽多年來,大周與他們兩家都是邊和談邊打仗,沒有消停的時候。
不過,較之南詔,北胡人更是彪悍,每年秋冬無法遊牧的時候,就是北胡人南下大周大肆搶劫的時候。尤其是近年來北胡大汗王努爾加,被稱為北胡的“戰神”,勇猛好鬥,又頗有智謀,隻短短五年就統一了整個大草原。尤其是前年又不知從哪裏招來一位大周謀士,推出了了一係列舉措,頗得民意。
當年有外公在,北胡人還有所忌憚,現在北胡邊境的葫蘆關雖由舅舅顧朝遠率顧家軍鎮守,但已十分吃力,那幾乎堪稱全民皆兵的北胡人休養完了生息,自然要不服氣,貪得無厭起來。
前世,舅舅顧朝遠就戰死在葫蘆關。
孟清源不覺得如此民族會有哪一日真心臣服於大周。此番來朝,說到底還是為“利”而來,實則便是迂迴著爭取與大周北境廣通商路。倘使大周朝廷不肯鬆口,北胡人便會立刻會以此為借口,挑起戰火。
福伯搖了搖頭:“大小姐,你就不用安慰老奴了,出了這樣的事,老奴是難辭其咎的。”
孟清源在馬上探探身,拿馬鞭撓了撓福伯騎的馬脖頸上的鬃毛,笑道:“福伯,你不用再自責了,如果沒有你這次過來,顧洪的事情也不會那麽順利,你去棲霞山莊待兩天,迴來後還得和餘大掌櫃碰碰京城裏的事。”
福伯在馬背上挺直了身子,拱手道:“是,大小姐,老奴會早去早迴,另外老奴已經和少將軍說了,會在京中待上半年,等這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再迴蘭州府。”
孟清源狡黠一笑:“就知道舅舅和福伯都疼我。”
孟清源派了兩個侍衛跟隨福伯去了棲霞山莊,自己帶著杜七叔等迴了家。
因這段時間市井的流言蜚語,孟府的大門都是緊閉的,孟清源從後角門進了府。
迴到聽軒閣臥房,換好家中便服,葉蘭便遞上來一封信,孟清源接過信,讓屋裏伺候的丫鬟都下去。
人靠在床頭,展開書信,還未及打開卻是一陣幽香傳了過來,一片壓幹的花朵與一個包裹的紙包從信封裏掉落了出來。
那花兒雖然已經被壓扁曬幹,但是依舊香氣襲人,孟清源輕輕聞了聞有股甜香的味道。
展開了信紙,周景琛那龍飛鳳舞的字跡便是呈現在了眼前:
“北國驛裏逢秋風,獨臥燈前影伴身,仰頭遙看月華華,青鳥殷勤傳思念。”
下麵還有一行小字‘昨夜思念清兒輾轉難眠而作’。孟清源倒在床上,舉著信紙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著,看完後不由得咬了咬,又用修長的手指一個個描摹信上的字,想著周景琛寫信時的模樣,坐了起來,打開了那個小紙包,裏麵是一些細碎的小種子。
孟清源想了想,讓紅錦叫來府中的花匠,讓他看看這是什麽花種,如何種植。花匠仔細的瞧了,搖了搖頭,他也不認識,不過如果是北方的花,應該是耐寒、喜陽的。
孟清源想了想,讓花匠拿了兩個青花的花盆,埋上土,將那些細長的小種子撒播了進去,再覆土澆水,將兩個花盆擺在了臥房窗欞下陽光最充足的地方。
孟清源從床頭櫃裏拿出一個鎏金的黑匣子,裏麵放的都是周景琛的的來信,按照時間順序從上到下整齊的碼好。周景琛走了半個多月了,信來的甚是頻繁,匣子裏麵已經有了十封信了。每一封信或是像這樣深沉地寫上一首詩,或是給她描述一段沿途的風土人情。
孟清源沒有迴過信。因為她是曉得的,自打葉蘭到了她身邊,連她一頓飯吃幾口都會稟告給周景琛。周景琛對她的一舉一動是了如指掌。她現如今才知道周景琛當初死皮賴臉的非要把葉蘭這個“小奸細”放在她身邊的原因了,等周景琛迴來後,她一定要把葉蘭給退迴去。
孟清源把信放到匣子裏,收好匣子。就帶著紅錦去了祖母的華福堂。
孟老夫人這幾天身子一直不是很爽利,管家的事就落在了孟清源頭上。再過兩天就是父親孟誠言的生辰了,今年這種情形,該怎麽過,她還得和孟老夫人商量商量。
孟老夫人得的其實是心病,她知道寧姨娘兄妹是罪有應得,而且他們兩個隻被判流放,寧慶豐的家眷也未降為奴籍,已經是顧朝雲給孟家和寧家麵子了,這裏麵肯定有孟清源勸說的功勞。
可是她的心還是在不斷的煎熬著,這些天她隻要一閉上眼,就會看見自己丈夫孟老爺子的臉,他的臉上帶著譏諷的笑容,好像在說,不出我所料吧,你們寧家出的就是雞鳴狗叫之輩。
孟清源走進祖母的臥房,就見祖母靠在床頭,李嬤嬤拿著藥碗,正在給孟老夫人喂藥。孟清源走過去,從李嬤嬤手中接過藥碗,一勺一勺的給祖母喂藥。
邊喂藥邊笑著說道:“祖母,我今天去了向陽山,從那裏帶迴兩棵向陽花,我讓花匠把它們栽在大花盆裏,等會兒給您送過來。”
孟老夫人微笑:“還是清兒想著祖母。”
孟清源喂完藥,用巾帕擦了擦孟老夫人的嘴角,又從丫鬟手裏接過茶杯,服侍著孟老夫人漱過嘴,才輕聲道:“祖母,我今天在西門看見寧姨娘的囚車了。”
孟老夫人驚詫的看著孟清源,孟清源握住祖母的手:“祖母,別在用他們的錯來折磨您自己了,這個家,父親,我,還有兩個妹妹和弟弟,都需要您呢。”
孟老夫人看著孫女握著自己的雙手,那雙手充滿了力量和溫暖,孟老夫人哽咽的點點頭:“好!一切都聽清兒的。”
孟清源和孟老夫人商量了孟誠言的生辰宴,決定叫上東府的孟誠語一家,擺兩席酒,算是個小小的家宴吧。
孟清源主動提出,因她現在外麵鋪子的事,還需要忙,這次就讓孟雲音和孟雲蓉主要來操辦,李姨娘協助。
孟老夫人心中感歎,這樣的胸襟,世間的男兒也沒有幾個能比得上的。孟老夫人拍了拍孟清源的手:“清兒,我想派李嬤嬤到牡丹院陪著你二妹妹。”
孟清源明白孟老夫人的想法,有李嬤嬤提點著孟雲音,她也能從寧姨娘的事中盡快的想明白。
忙完孟誠言的生辰宴,孟清源又送走了去東南賀州替她查賬的餘恆餘大掌櫃,孟清源在餘恆出發之前,又和他詳細的定下了去東南沿海經商的事宜。
京城的生意,餘恆留下了兩名掌櫃由福伯調遣,孟清源和福伯商量後,又將紅石從內院中調出來,先做了鋪子中的小管事,跟著這兩名掌櫃學習經商之道。紅錦聽了,不免有些擔心紅石年齡小,能否勝任。
孟清源笑道:“前朝甘羅十二歲就當丞相,紅石快十五歲了,也應該出去曆練些了,而且紅石這次在寧姨娘的事情中立了大功,不是你心中那個孩子了,人家現在正卯足了勁和福伯學呢,你就不用瞎操心了。”
雖然孟清源現在是府裏府外兩頭忙,可是再忙,她每天也會固定時間,伺候周景琛送來的花種。
原本也沒指望這遠隔千山的種子一路南下能夠適應這裏的水土氣候,誰承想第五日便是冒出了一片青綠的小芽。乖巧地分開了兩瓣的葉子在風裏微微抖動,一路奮力攀岩,竟是生出藤蔓。
孟清源讓紅錦在把花盆移到臥房前麵的山牆邊,搭上架子,讓那細嫩的藤蔓爬滿了整麵牆,開出的花兒竟是並蒂的兩朵,火紅的顏色,一串一串的,如紅色的珠簾懸掛在牆上,院子裏的丫鬟們都圍著瞧·,覺得十分的漂亮,她們還給這花起名叫“並蒂紅”。
周景琛的信在花開那一天又到了,孟清源展開信紙,上麵隻有五個大字:“下月初到京。”
他終於要迴來了。
十月初八北胡人的使團到了距離京城三百裏的京都副城銅堂,兩日後進京。
孟清源聽著紅錦和幾個丫鬟嘰嘰喳喳的談論後天北胡使團進京的事情,說官府讓淨水掃街,店鋪那天不許關門,家家戶戶都要掛上紅燈籠,必讓北胡人臣服於我大周的富庶和繁華。
深秋的夜晚微涼,入夜後孟清源輾轉反側,無論如何也睡不著了,她已經五天沒有收到周景琛的來信了。
大周兩大心腹之患,一為北域胡族,二為南疆南詔。大周野史都稱二者為:“胡狼南狽”
追溯北胡、南詔二者王庭曆史,也曾一度藩屬於前朝。前朝施其以懷柔,冊封其主,不幹其政,其二王庭則定期派使節進京朝貢,與朝廷和睦共處。
然好景不長,這兩家豈願甘居人臣,趁前朝內亂之時,伺機出兵,並占領了前朝大片土地。
亂世出英雄,大周的開國太祖皇恰逢彼時一統中原,並以破竹之勢將二者驅逐出中土,打得他們鬼哭狼嚎,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這倆家夥也挺有意思,也不知是否約好了刻意挑釁,竟單方麵保留了前朝的冊封,但又不盡藩屬之責,不僅不朝貢。而且還繼續虎狼之心,發動戰爭。所以這麽多年來,大周與他們兩家都是邊和談邊打仗,沒有消停的時候。
不過,較之南詔,北胡人更是彪悍,每年秋冬無法遊牧的時候,就是北胡人南下大周大肆搶劫的時候。尤其是近年來北胡大汗王努爾加,被稱為北胡的“戰神”,勇猛好鬥,又頗有智謀,隻短短五年就統一了整個大草原。尤其是前年又不知從哪裏招來一位大周謀士,推出了了一係列舉措,頗得民意。
當年有外公在,北胡人還有所忌憚,現在北胡邊境的葫蘆關雖由舅舅顧朝遠率顧家軍鎮守,但已十分吃力,那幾乎堪稱全民皆兵的北胡人休養完了生息,自然要不服氣,貪得無厭起來。
前世,舅舅顧朝遠就戰死在葫蘆關。
孟清源不覺得如此民族會有哪一日真心臣服於大周。此番來朝,說到底還是為“利”而來,實則便是迂迴著爭取與大周北境廣通商路。倘使大周朝廷不肯鬆口,北胡人便會立刻會以此為借口,挑起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