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了城門外,就有孟府的管事,迎了過來。孟清源上了孟府的轎子,行了半日,就到了東大街井水巷的巷子口。巷子前,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又有四名眉清目秀的小廝上來抬著轎子。
孟氏一族,為官宦世家,祖上數代顯赫。孟誠言的祖父曾做過先皇的太子太師,先皇即位後,雖孟誠言的祖父不久就過世,先皇仍尊其為帝師,封靜安候。
孟家人口簡單,孟誠言父輩隻親兄弟兩個,雖分了家,卻也隻分為東西兩府。大房孟誠言的大伯繼承了爵位,已經去世,隻留一子孟誠語,尚了駙馬,娶得是當今聖上的同母親妹妹寧安長公主,育有二女二子,都比孟清源大。
孟清源從紗窗看去,轎子先過了一間大宅院,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不開,隻東西兩角門有人進出,正門之上懸著一塊匾,匾上大書“敕造公主府”五個大字。
又往西行一段,又是三間大門,門上懸著靜安候府的匾額。又走了一射之遠,方到了尚書府。轎子由西角門而入,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肅然退出,就有早等在這裏的婆子上來,掀開轎簾,扶著孟清源下了轎。
眾婆子簇擁著孟清源,進了垂花門,沿著遊廊,穿過東西穿堂,繞過粉油大影壁,就見幾個穿紅戴綠的丫鬟守在正房院前。見了孟清源,笑道:“剛才老夫人還在念著呢,讓奴婢們出來等著。”就馬上有一個丫鬟進屋稟報,另外兩個上來小心的扶著孟清源進了院子,上了台階,另有丫鬟忙打簾子笑著說:“大姑娘來了。”
孟老夫人坐在屋正中的百子千孫的花梨木的軟榻上,看著進來的少女,穿著素色的衣裙,梳著垂掛髻,頭飾光滑雅致的珠花,身上便再無其它飾物。如此簡單的裝扮,卻難掩其一身風華。
孟老夫人看著孟清源那肖似自己大兒媳婦的眼睛,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世人都覺得她是人生贏家,出身書香門第,做姑娘時也是京中的才女。嫁人後,上無公婆需侍奉,夫君是禮部侍郎,也待她極好,沒有姨娘,沒有庶子,家宅清淨。隻她生了兩子兩女。可惜兩個女兒,一個很小就夭折了,一個嫁了人難產去了。但現在膝下的兩個兒子確是極為出息,長子孟誠言,如今剛過而立之年,已官居三品戶部尚書,深得聖心,前途不可限量。次子孟誠諾,外放福建都察使,也是五品大員。
但是隻有她自己知道,她心中的那根刺,這十年來一直都會時不時的紮得她心痛難耐。
她看了看身旁站著的寧姨娘,當年她這個柳州老家的遠房堂侄女,父母雙亡,唯一的哥哥拜在自己丈夫的門下,很是出息,得了聖恩,外放西北洪州做了刺史,就把她留在了孟府。
誰知就發生了後來轟動上京的事情。丈夫無奈讓寧姨娘進了門,卻怒斥她沒有管教好侄女和兒子,丟了孟家的臉麵。從此禁止孟家與她的娘家再往來,說能教出寧姨娘這樣不知禮法,不守婦道的人家,根本不是什麽書香門第,不配做他的嶽家。
而且從顧老將軍與孟家割袍斷義後,恩愛半輩子,就守著她一人的丈夫就再也沒有進過自己的房間。而是一連收了了三房侍妾,都是年輕鮮妍的小姑娘,寵愛非常。那時她才明白了些兒媳顧朝雲的心境。
好在丈夫還是顧及兩個兒子的顏麵,又因一直覺得對不起顧老將軍,鬱結於心,五年後就去世了,沒有留下庶子、庶女。
但丈夫臨死前,也不肯見她,隻留書吩咐他沒有管教好妻子,教育好兒子,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兄弟。死後,就一個人葬到家鄉的祖墳,陵墓麵朝蘭州府方向,向顧老將軍賠罪。
一想到丈夫至死也不肯原諒自己,不願同穴,下輩子再也不能相見,孟老夫人心中的刺就又狠狠的紮了她,同刀割一般。
孟清源看著坐著的孟老夫人,她老人家如今也不過五旬年紀,歲月厚待,並未見老態,更添雍容。哪怕寧姨娘這樣的容顏嬌媚,豔光照人,在孟夫人麵前也是顯得有些單薄,少了些大氣的。可想而知孟夫人年輕時的風華了。
孟清源俯身下拜:“孫女清源拜見祖母。”
孟老夫人忙走上前,扶起孟清源:“好孩子,快起來!”其實孟老夫人是真心覺得,這麽多年,祖孫再見,怎麽也得抱頭痛哭幾聲,表達表達彼此的思念情義。
可是看著孟清源沉靜的雙眸,那淚就怎麽也流不下來,那話也說不出口。隻好拍了拍孟清源的的手:“一路辛苦了吧,快坐下。”
就拉著孟清源的手,讓她坐到自己右下首的黃梨花交椅上,指著左麵坐著的兩個小姑娘:“這是你的兩個妹妹雲音、雲蓉”。
這時穿著嫩粉色夏裳的孟雲音已經站起身,向著孟清源施禮道:“雲音見過姐姐。”聲音如出穀黃鶯,清脆動聽。孟雲音隻比孟清源小半歲,形容與寧姨娘酷似,小小年紀已經難掩傾城之姿,再加上她性格活潑,嬌憨明媚,孟府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
孟清源忍不住瞥了一眼,安安靜靜的站在自己下方的寧姨娘。這位人都說是父親的真愛,今日穿著件桃紅色裙裳,因顏色極鮮嫩,襯得她越發如少女般的嬌嫩,烏油油的發間插著一隻丹鳳銜珠金釵,垂下的那顆大珠子約有拇指大,光潤青華。
這時孟雲蓉也走上來給孟清源見了禮。自寧姨娘進門後,孟老爺子怕孟誠言再被迷得失了心竅,就一直致力於往孟誠言房裏塞人。要麽說是真愛,那孟誠言真的就把父親塞進他房裏的各色女子找了各種法子攆了出去。隻可惜真愛生了孟雲音後,就一直沒再有過身孕。所以孟誠言堅持了兩年,才又納了李氏為妾,生了一對龍鳳胎孟清昱和孟雲蓉。
相較於孟雲音的美貌,孟雲蓉中人之姿就乏陳可訴了,人也安靜,她在孟清源前世的記憶裏都幾乎沒留下過什麽印象。
孟清源也給二人迴了禮,這時兩位姨娘也上來行禮。其實孟清源是有些奇怪的,孟誠言的妻子顧朝雲當年被稱作上京第一美人,寧姨娘也是難得的絕色,孟誠言自己選的李氏卻長得極為普通,勉強算得上清秀。但她為孟誠言生下了唯一的兒子。
孟老夫人又問了孟清源路上的情形,孟清源也一一的迴答了。
孟夫人向寧姨娘問道:“這馬上進夏天了,她們姊妹三個屋裏的窗紗可換了?還有明天是不是玉針坊的裁縫過來給丫頭們量尺寸呀,正好清兒來了,就多做幾身新鮮衣裙吧。”孟家內宅雖是孟夫人當家,但基本的事情都是寧姨娘在管了。
孟夫人看孟清源雖孝期已滿,還是穿著素服。這外祖孫感情再好,迴到家裏,還是得按家裏的規矩來,她也是上了五旬的人了,是喜歡熱鬧,喜歡鮮豔的色彩。
寧姨娘忙道:“窗紗正要換呢,我昨天開庫房,見庫裏有幾匹天蠶紗,各色花樣,顏色又鮮,紗又輕軟,正準備用它,想來一定是好的。衣服上,二小姐她們這季的已經做好了,今兒大小姐迴來了,我看就雲音她們再添五套。大小姐十五套。”因孟雲音等前剛得了當季的新衫,如今謝太太要再為孫女裁衣,寧姨娘心想主要是孟清源的臉麵,琢磨著孟夫人的想法,再加五套也是應該差不多了。
孟老夫人笑,“你呀,庫房裏的那個不叫天蠶紗,是叫輕煙羅的,糊了窗屜,就像煙霧一樣,你用銀紅色,肯定好看。另外如今孩子們長的快,論季裁衣若長了短了的倒麻煩,以後每月都叫玉針坊的人過來,不必多算,一月起碼各人六套新衫。孩子們不比小時候,如今大了,出去走動的事漸多起來,這份例也該漲一漲了。這是公中份例,餘者我偶給你們的料子首飾,有喜歡的就挑出來用,料子也一樣,你們身邊都有通針線的丫環,喜歡什麽樣的,叫她們做去。我就愛看小姑娘家打扮得鮮亮伶俐的,方招人喜歡。”前麵教導寧姨娘,後頭是對姐妹三人說的。
聽孟夫人這番話,寧姨娘難免心下尷尬,一者,她是真不知道那窗紗叫輕煙羅,否則也不會露這麽大的怯。二者,不是她為人小氣,實在是孟家多年規矩就是每人每季十套新衣,這並不是說謝家真就節儉到每位姑娘每季隻有十套新衫,隻因餘者不夠的都是各房自己私房去做去裁去繡,不然,斷不敢出去見人的。公中的事,寧姨娘想著再加五套也差不厘了,不想謝太太忽然這般大手筆,相較之下,倒顯著她在孟清源麵前無知,小家子氣了。寧姨娘麵一紅:“還是太太見多識廣,想得周全,我受教了。”
孟夫人提點了寧姨娘一迴,也很給寧姨娘麵子,拍拍她的手,“那紗比你們的年紀都大,原也有些像天蠶紗,你不認識是正常的,剩下的,不急,慢慢來。”
寧姨娘此方略好些。姐妹三個謝了孟夫人。
孟老夫人又向寧姨娘問道:“大姐兒的院子可安排好了!”
寧姨娘剛失了幾分麵子,此時忙打起精神笑著迴答道:“早就安排好了,屋裏的陳設都是我親自擺放的!”
又對孟清源說道:“大小姐,那玲瓏閣是太太親自定下的,離太太這近,環境也好,你住進去,覺得哪裏不合適,或再缺些什麽,就告訴我,我再給您準備。”
孟氏一族,為官宦世家,祖上數代顯赫。孟誠言的祖父曾做過先皇的太子太師,先皇即位後,雖孟誠言的祖父不久就過世,先皇仍尊其為帝師,封靜安候。
孟家人口簡單,孟誠言父輩隻親兄弟兩個,雖分了家,卻也隻分為東西兩府。大房孟誠言的大伯繼承了爵位,已經去世,隻留一子孟誠語,尚了駙馬,娶得是當今聖上的同母親妹妹寧安長公主,育有二女二子,都比孟清源大。
孟清源從紗窗看去,轎子先過了一間大宅院,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不開,隻東西兩角門有人進出,正門之上懸著一塊匾,匾上大書“敕造公主府”五個大字。
又往西行一段,又是三間大門,門上懸著靜安候府的匾額。又走了一射之遠,方到了尚書府。轎子由西角門而入,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肅然退出,就有早等在這裏的婆子上來,掀開轎簾,扶著孟清源下了轎。
眾婆子簇擁著孟清源,進了垂花門,沿著遊廊,穿過東西穿堂,繞過粉油大影壁,就見幾個穿紅戴綠的丫鬟守在正房院前。見了孟清源,笑道:“剛才老夫人還在念著呢,讓奴婢們出來等著。”就馬上有一個丫鬟進屋稟報,另外兩個上來小心的扶著孟清源進了院子,上了台階,另有丫鬟忙打簾子笑著說:“大姑娘來了。”
孟老夫人坐在屋正中的百子千孫的花梨木的軟榻上,看著進來的少女,穿著素色的衣裙,梳著垂掛髻,頭飾光滑雅致的珠花,身上便再無其它飾物。如此簡單的裝扮,卻難掩其一身風華。
孟老夫人看著孟清源那肖似自己大兒媳婦的眼睛,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世人都覺得她是人生贏家,出身書香門第,做姑娘時也是京中的才女。嫁人後,上無公婆需侍奉,夫君是禮部侍郎,也待她極好,沒有姨娘,沒有庶子,家宅清淨。隻她生了兩子兩女。可惜兩個女兒,一個很小就夭折了,一個嫁了人難產去了。但現在膝下的兩個兒子確是極為出息,長子孟誠言,如今剛過而立之年,已官居三品戶部尚書,深得聖心,前途不可限量。次子孟誠諾,外放福建都察使,也是五品大員。
但是隻有她自己知道,她心中的那根刺,這十年來一直都會時不時的紮得她心痛難耐。
她看了看身旁站著的寧姨娘,當年她這個柳州老家的遠房堂侄女,父母雙亡,唯一的哥哥拜在自己丈夫的門下,很是出息,得了聖恩,外放西北洪州做了刺史,就把她留在了孟府。
誰知就發生了後來轟動上京的事情。丈夫無奈讓寧姨娘進了門,卻怒斥她沒有管教好侄女和兒子,丟了孟家的臉麵。從此禁止孟家與她的娘家再往來,說能教出寧姨娘這樣不知禮法,不守婦道的人家,根本不是什麽書香門第,不配做他的嶽家。
而且從顧老將軍與孟家割袍斷義後,恩愛半輩子,就守著她一人的丈夫就再也沒有進過自己的房間。而是一連收了了三房侍妾,都是年輕鮮妍的小姑娘,寵愛非常。那時她才明白了些兒媳顧朝雲的心境。
好在丈夫還是顧及兩個兒子的顏麵,又因一直覺得對不起顧老將軍,鬱結於心,五年後就去世了,沒有留下庶子、庶女。
但丈夫臨死前,也不肯見她,隻留書吩咐他沒有管教好妻子,教育好兒子,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兄弟。死後,就一個人葬到家鄉的祖墳,陵墓麵朝蘭州府方向,向顧老將軍賠罪。
一想到丈夫至死也不肯原諒自己,不願同穴,下輩子再也不能相見,孟老夫人心中的刺就又狠狠的紮了她,同刀割一般。
孟清源看著坐著的孟老夫人,她老人家如今也不過五旬年紀,歲月厚待,並未見老態,更添雍容。哪怕寧姨娘這樣的容顏嬌媚,豔光照人,在孟夫人麵前也是顯得有些單薄,少了些大氣的。可想而知孟夫人年輕時的風華了。
孟清源俯身下拜:“孫女清源拜見祖母。”
孟老夫人忙走上前,扶起孟清源:“好孩子,快起來!”其實孟老夫人是真心覺得,這麽多年,祖孫再見,怎麽也得抱頭痛哭幾聲,表達表達彼此的思念情義。
可是看著孟清源沉靜的雙眸,那淚就怎麽也流不下來,那話也說不出口。隻好拍了拍孟清源的的手:“一路辛苦了吧,快坐下。”
就拉著孟清源的手,讓她坐到自己右下首的黃梨花交椅上,指著左麵坐著的兩個小姑娘:“這是你的兩個妹妹雲音、雲蓉”。
這時穿著嫩粉色夏裳的孟雲音已經站起身,向著孟清源施禮道:“雲音見過姐姐。”聲音如出穀黃鶯,清脆動聽。孟雲音隻比孟清源小半歲,形容與寧姨娘酷似,小小年紀已經難掩傾城之姿,再加上她性格活潑,嬌憨明媚,孟府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
孟清源忍不住瞥了一眼,安安靜靜的站在自己下方的寧姨娘。這位人都說是父親的真愛,今日穿著件桃紅色裙裳,因顏色極鮮嫩,襯得她越發如少女般的嬌嫩,烏油油的發間插著一隻丹鳳銜珠金釵,垂下的那顆大珠子約有拇指大,光潤青華。
這時孟雲蓉也走上來給孟清源見了禮。自寧姨娘進門後,孟老爺子怕孟誠言再被迷得失了心竅,就一直致力於往孟誠言房裏塞人。要麽說是真愛,那孟誠言真的就把父親塞進他房裏的各色女子找了各種法子攆了出去。隻可惜真愛生了孟雲音後,就一直沒再有過身孕。所以孟誠言堅持了兩年,才又納了李氏為妾,生了一對龍鳳胎孟清昱和孟雲蓉。
相較於孟雲音的美貌,孟雲蓉中人之姿就乏陳可訴了,人也安靜,她在孟清源前世的記憶裏都幾乎沒留下過什麽印象。
孟清源也給二人迴了禮,這時兩位姨娘也上來行禮。其實孟清源是有些奇怪的,孟誠言的妻子顧朝雲當年被稱作上京第一美人,寧姨娘也是難得的絕色,孟誠言自己選的李氏卻長得極為普通,勉強算得上清秀。但她為孟誠言生下了唯一的兒子。
孟老夫人又問了孟清源路上的情形,孟清源也一一的迴答了。
孟夫人向寧姨娘問道:“這馬上進夏天了,她們姊妹三個屋裏的窗紗可換了?還有明天是不是玉針坊的裁縫過來給丫頭們量尺寸呀,正好清兒來了,就多做幾身新鮮衣裙吧。”孟家內宅雖是孟夫人當家,但基本的事情都是寧姨娘在管了。
孟夫人看孟清源雖孝期已滿,還是穿著素服。這外祖孫感情再好,迴到家裏,還是得按家裏的規矩來,她也是上了五旬的人了,是喜歡熱鬧,喜歡鮮豔的色彩。
寧姨娘忙道:“窗紗正要換呢,我昨天開庫房,見庫裏有幾匹天蠶紗,各色花樣,顏色又鮮,紗又輕軟,正準備用它,想來一定是好的。衣服上,二小姐她們這季的已經做好了,今兒大小姐迴來了,我看就雲音她們再添五套。大小姐十五套。”因孟雲音等前剛得了當季的新衫,如今謝太太要再為孫女裁衣,寧姨娘心想主要是孟清源的臉麵,琢磨著孟夫人的想法,再加五套也是應該差不多了。
孟老夫人笑,“你呀,庫房裏的那個不叫天蠶紗,是叫輕煙羅的,糊了窗屜,就像煙霧一樣,你用銀紅色,肯定好看。另外如今孩子們長的快,論季裁衣若長了短了的倒麻煩,以後每月都叫玉針坊的人過來,不必多算,一月起碼各人六套新衫。孩子們不比小時候,如今大了,出去走動的事漸多起來,這份例也該漲一漲了。這是公中份例,餘者我偶給你們的料子首飾,有喜歡的就挑出來用,料子也一樣,你們身邊都有通針線的丫環,喜歡什麽樣的,叫她們做去。我就愛看小姑娘家打扮得鮮亮伶俐的,方招人喜歡。”前麵教導寧姨娘,後頭是對姐妹三人說的。
聽孟夫人這番話,寧姨娘難免心下尷尬,一者,她是真不知道那窗紗叫輕煙羅,否則也不會露這麽大的怯。二者,不是她為人小氣,實在是孟家多年規矩就是每人每季十套新衣,這並不是說謝家真就節儉到每位姑娘每季隻有十套新衫,隻因餘者不夠的都是各房自己私房去做去裁去繡,不然,斷不敢出去見人的。公中的事,寧姨娘想著再加五套也差不厘了,不想謝太太忽然這般大手筆,相較之下,倒顯著她在孟清源麵前無知,小家子氣了。寧姨娘麵一紅:“還是太太見多識廣,想得周全,我受教了。”
孟夫人提點了寧姨娘一迴,也很給寧姨娘麵子,拍拍她的手,“那紗比你們的年紀都大,原也有些像天蠶紗,你不認識是正常的,剩下的,不急,慢慢來。”
寧姨娘此方略好些。姐妹三個謝了孟夫人。
孟老夫人又向寧姨娘問道:“大姐兒的院子可安排好了!”
寧姨娘剛失了幾分麵子,此時忙打起精神笑著迴答道:“早就安排好了,屋裏的陳設都是我親自擺放的!”
又對孟清源說道:“大小姐,那玲瓏閣是太太親自定下的,離太太這近,環境也好,你住進去,覺得哪裏不合適,或再缺些什麽,就告訴我,我再給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