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日,早晨。
雖太陽剛剛東升未及驕陽當空、烈日炎炎,但夏日的暑氣即便是在早晨也已蒸蒸然於地表。
慈寧宮外,一青衣女子跪於殿門前,她背弓曲著,微微低頭,汗漬透過背上的衣裳浸潤出來,有幾粒汗珠自額頭順著麵頰流下。
殿門前跪著的這位,便是軒轅明府中當差的蘭依。
此時,二王子軒轅明也自殿外順著曲巷遠遠走來。他瞧見這跪著的纖小而倔強的身影,心中不解。這女子自入宮以來就行事古怪,今日不知是唱哪出。
軒轅明徑直從蘭依身側走過,並沒做半刻停留。今日他受太後之邀,要陪太後去宮中東北角的問佛殿上香拜佛。
軒轅明行至殿門處,看守的衛士見是二王子來,趕緊開門恭迎。並有一小司快步前去內殿通報。
明繼續往裏走,站定在內殿門外等候。此時太後已起來一個多時辰,現下正在吃茶,品早晨禦膳房初做的點心。
明立於門外等著,自不遠處的牆角傳來陣陣灑掃聲,又傳來兩個奴婢的對話。
“外麵這個女的跪了多久了?”
“據說是晨時卯刻就來了,足跪了一早晨了。”
“天還沒亮就來了呀。她這是要幹什麽?”
“聽說這女的是太後請來給二王子求仙丹的,仙丹到沒見她好好求著,今天大早上就來求見太後,說什麽仙師托夢給他,說明日為天狗食月之夜,約太後於南郊相見。”
“這麽邪乎?那太後怎麽說呀?”
“好巧不巧,太後明天有事,便說明日不可,其他時候都可以。然後你猜怎麽著?這女的就賴著不走了,被宮人轟出來之後就一直跪在門口。”
“我瞧這女的說話做事都古怪異常,別是中什麽邪了。”
兩個婢女掃著掃著,自角落掃出大院,抬眼便見二王子立在殿門口,嚇得再不敢出聲,裝模作樣打掃一通趕緊溜走了。
不一會兒,慈寧宮內殿的門開了,靜宣氏由宮人南香攙扶著走出來。
“明兒來了呀。”靜宣氏將手臂伸向軒轅明。明向前跨步扶住太後。
“是,太後安康吉祥。”軒轅明請安。
“免了免了。今天且隨我至問佛殿拜菩薩,我們祖孫倆從前總去拜菩薩的,記得嗎?”太後慈眉善目的看著軒轅明。
“記得。”軒轅明答。
“那好吧,走著吧。”
於是軒轅明扶著太後緩緩向殿外走。
出了慈寧宮宮門,蘭依還跪在這,不知要跪多久。但太後並不看她便從她身旁走過,今日她衝撞尊長,太後仍在介意。
去問佛殿的路上,太後心情很好,說了些軒轅明小時候的事情,什麽上樹掏鳥窩啦,什麽禦湖裏捉魚啦。盡是些調皮搗蛋引人發笑的事。
太後又迴憶起軒轅暉小時候,說他們兄弟倆一同長大,自他們尚在繈褓之中,太後便左一個又一個的抱著,甚是喜愛。大一點之後,發覺這兩個孩子都是有孝心的,王上賞賜的珍饈珍寶,總愛往太後這裏送。
太後又迴憶起他們兒時的一些趣事,比如七歲時候兄弟倆一起上學堂,明兒趁教書先生外出,攛掇暉與他一起丟了書本去西山野湖裏摘蓮蓬。
“你們摘完蓮蓬便被教書先生抓了,迴學堂一頓好打,記不記得。”太後迴憶起往事忍不住笑起來。
“記得,孫兒怎麽會忘,教書先生擼起袖子就要打,追的我們滿院子跑。先是抓了哥哥,拿竹條往他褲子上狠狠抽了十下,疼得他哇哇大叫。”軒轅明起先是笑笑的說,而後忽然臉憂鬱起來,“而後先生又來牆角抓我,哥哥推開我自己又被師傅抓了去,那師傅眼神不好,以為哥哥是我,又抓住哥哥痛打十下。後來他屁股青一塊紫一塊,卻咬著牙告訴我,一點都不疼。”
祖孫倆緩步走著,似都被戳到痛處,都不再說話。過了很久,軒轅明問:“這次王後罪不致死吧?”
太後繼續向前走。沒有迴答。
走著走著,便看到於小橋流水之側出現一間黃牆灰瓦的大殿,大殿門匾上赫然寫著“問佛殿”三個大字。內裏煙氣嫋嫋乘風而上,聞見清幽的檀香味。一陣風過,又聽見掛在翹簷上的幾隻銅鈴發出“叮當”的悅耳聲。
太後命宮人們在殿外等候,隻攜軒轅明繼續往裏走。南香早已通報今日太後要來,此時殿內高僧及眾弟子見太後已至,便安靜的退至後院僧房去了。
問佛殿已經有些年頭,裏麵供奉著眾多佛祖、菩薩和羅漢。
走到披著黃色敞篷的釋迦摩尼佛像金身前,太後放開軒轅明的手,徑直走至香案側,右手取下三支香。太後左手攏起右手的衣袖,將香斜置於香案燭火上,隻片刻便抽了香於空中揮滅明火。一縷清煙自香上升起,三點智慧燈便點亮在香上。
太後步至佛祖前,鄭重的提起裙子前襟,顫抖著跪下在佛祖麵前的軟墊上。軒轅明想去攙扶,被太後伸手示意所阻止。明記得太後曾說過,拜佛求的是心誠,旁人皆不可協助。
太後跪在佛祖前,將香高舉於額上,閉眼於心中默默禱告祈願。這一刻晨光自窗棱射入殿內,照在佛前的地上,照在誠心拜佛的太後身上。這一刻極安靜,像是空氣停止了流動,時光停止了流轉。
太後誠心誠意於大佛前叩首,每一叩都幾忽將臉貼至地上,深深俯身匍匐於佛前。而後再起身,再又叩首匍匐一次。一共誠心誠意地叩拜三次,太後方起身將手中所舉的三柱香插於佛前香灰爐裏。
拜佛完畢,太後方才開口說話,“我一願五洲太平盛世,二願慶妃終身平安,三願你與暉兄弟二人手足齊心。”
太後背對著軒轅明,這話卻是對軒轅明所說。
“如是因,如是緣,因結如是果。一切事物皆是因果相生,一切的人與事都有他要去的去處,都自有他的結果。慶妃從不害人,不日即可使你們母子二人再次相守相見。你也不必擔心王後生死,她是你手足的母親,我自不會讓她死,隻不過打入冷宮好好反省罷了。但若上天要懲罰,那我們也是攔不住的。”太後說。
軒轅明心中感動也沉重,不知應說些什麽,隻重重跪在地上,向太後磕三下頭。奶奶,養育之情,救母之恩,當用明這一生來迴報!
而後,太後又令軒轅明給佛祖上香叩拜。祖孫二人便準備迴慈寧宮了。
行至問佛殿外,正遇見王後攜軒轅暉也來上香拜佛。眾來者向太後請過安,便入殿內去了。
太後與軒轅明迴到慈寧宮內,立馬有小司來報,湊在太後耳旁耳語幾句。
太後輕輕點頭,然後對身邊的軒轅明及南香說:“大烈今晨向王上請辭,今日要迴大烈去了。”
“定是太後向佛祖的祈願靈驗,大烈走了,辦事也更方便。”太後身側宮人欣喜說。
太後閉目養神,不再迴話。
雖太陽剛剛東升未及驕陽當空、烈日炎炎,但夏日的暑氣即便是在早晨也已蒸蒸然於地表。
慈寧宮外,一青衣女子跪於殿門前,她背弓曲著,微微低頭,汗漬透過背上的衣裳浸潤出來,有幾粒汗珠自額頭順著麵頰流下。
殿門前跪著的這位,便是軒轅明府中當差的蘭依。
此時,二王子軒轅明也自殿外順著曲巷遠遠走來。他瞧見這跪著的纖小而倔強的身影,心中不解。這女子自入宮以來就行事古怪,今日不知是唱哪出。
軒轅明徑直從蘭依身側走過,並沒做半刻停留。今日他受太後之邀,要陪太後去宮中東北角的問佛殿上香拜佛。
軒轅明行至殿門處,看守的衛士見是二王子來,趕緊開門恭迎。並有一小司快步前去內殿通報。
明繼續往裏走,站定在內殿門外等候。此時太後已起來一個多時辰,現下正在吃茶,品早晨禦膳房初做的點心。
明立於門外等著,自不遠處的牆角傳來陣陣灑掃聲,又傳來兩個奴婢的對話。
“外麵這個女的跪了多久了?”
“據說是晨時卯刻就來了,足跪了一早晨了。”
“天還沒亮就來了呀。她這是要幹什麽?”
“聽說這女的是太後請來給二王子求仙丹的,仙丹到沒見她好好求著,今天大早上就來求見太後,說什麽仙師托夢給他,說明日為天狗食月之夜,約太後於南郊相見。”
“這麽邪乎?那太後怎麽說呀?”
“好巧不巧,太後明天有事,便說明日不可,其他時候都可以。然後你猜怎麽著?這女的就賴著不走了,被宮人轟出來之後就一直跪在門口。”
“我瞧這女的說話做事都古怪異常,別是中什麽邪了。”
兩個婢女掃著掃著,自角落掃出大院,抬眼便見二王子立在殿門口,嚇得再不敢出聲,裝模作樣打掃一通趕緊溜走了。
不一會兒,慈寧宮內殿的門開了,靜宣氏由宮人南香攙扶著走出來。
“明兒來了呀。”靜宣氏將手臂伸向軒轅明。明向前跨步扶住太後。
“是,太後安康吉祥。”軒轅明請安。
“免了免了。今天且隨我至問佛殿拜菩薩,我們祖孫倆從前總去拜菩薩的,記得嗎?”太後慈眉善目的看著軒轅明。
“記得。”軒轅明答。
“那好吧,走著吧。”
於是軒轅明扶著太後緩緩向殿外走。
出了慈寧宮宮門,蘭依還跪在這,不知要跪多久。但太後並不看她便從她身旁走過,今日她衝撞尊長,太後仍在介意。
去問佛殿的路上,太後心情很好,說了些軒轅明小時候的事情,什麽上樹掏鳥窩啦,什麽禦湖裏捉魚啦。盡是些調皮搗蛋引人發笑的事。
太後又迴憶起軒轅暉小時候,說他們兄弟倆一同長大,自他們尚在繈褓之中,太後便左一個又一個的抱著,甚是喜愛。大一點之後,發覺這兩個孩子都是有孝心的,王上賞賜的珍饈珍寶,總愛往太後這裏送。
太後又迴憶起他們兒時的一些趣事,比如七歲時候兄弟倆一起上學堂,明兒趁教書先生外出,攛掇暉與他一起丟了書本去西山野湖裏摘蓮蓬。
“你們摘完蓮蓬便被教書先生抓了,迴學堂一頓好打,記不記得。”太後迴憶起往事忍不住笑起來。
“記得,孫兒怎麽會忘,教書先生擼起袖子就要打,追的我們滿院子跑。先是抓了哥哥,拿竹條往他褲子上狠狠抽了十下,疼得他哇哇大叫。”軒轅明起先是笑笑的說,而後忽然臉憂鬱起來,“而後先生又來牆角抓我,哥哥推開我自己又被師傅抓了去,那師傅眼神不好,以為哥哥是我,又抓住哥哥痛打十下。後來他屁股青一塊紫一塊,卻咬著牙告訴我,一點都不疼。”
祖孫倆緩步走著,似都被戳到痛處,都不再說話。過了很久,軒轅明問:“這次王後罪不致死吧?”
太後繼續向前走。沒有迴答。
走著走著,便看到於小橋流水之側出現一間黃牆灰瓦的大殿,大殿門匾上赫然寫著“問佛殿”三個大字。內裏煙氣嫋嫋乘風而上,聞見清幽的檀香味。一陣風過,又聽見掛在翹簷上的幾隻銅鈴發出“叮當”的悅耳聲。
太後命宮人們在殿外等候,隻攜軒轅明繼續往裏走。南香早已通報今日太後要來,此時殿內高僧及眾弟子見太後已至,便安靜的退至後院僧房去了。
問佛殿已經有些年頭,裏麵供奉著眾多佛祖、菩薩和羅漢。
走到披著黃色敞篷的釋迦摩尼佛像金身前,太後放開軒轅明的手,徑直走至香案側,右手取下三支香。太後左手攏起右手的衣袖,將香斜置於香案燭火上,隻片刻便抽了香於空中揮滅明火。一縷清煙自香上升起,三點智慧燈便點亮在香上。
太後步至佛祖前,鄭重的提起裙子前襟,顫抖著跪下在佛祖麵前的軟墊上。軒轅明想去攙扶,被太後伸手示意所阻止。明記得太後曾說過,拜佛求的是心誠,旁人皆不可協助。
太後跪在佛祖前,將香高舉於額上,閉眼於心中默默禱告祈願。這一刻晨光自窗棱射入殿內,照在佛前的地上,照在誠心拜佛的太後身上。這一刻極安靜,像是空氣停止了流動,時光停止了流轉。
太後誠心誠意於大佛前叩首,每一叩都幾忽將臉貼至地上,深深俯身匍匐於佛前。而後再起身,再又叩首匍匐一次。一共誠心誠意地叩拜三次,太後方起身將手中所舉的三柱香插於佛前香灰爐裏。
拜佛完畢,太後方才開口說話,“我一願五洲太平盛世,二願慶妃終身平安,三願你與暉兄弟二人手足齊心。”
太後背對著軒轅明,這話卻是對軒轅明所說。
“如是因,如是緣,因結如是果。一切事物皆是因果相生,一切的人與事都有他要去的去處,都自有他的結果。慶妃從不害人,不日即可使你們母子二人再次相守相見。你也不必擔心王後生死,她是你手足的母親,我自不會讓她死,隻不過打入冷宮好好反省罷了。但若上天要懲罰,那我們也是攔不住的。”太後說。
軒轅明心中感動也沉重,不知應說些什麽,隻重重跪在地上,向太後磕三下頭。奶奶,養育之情,救母之恩,當用明這一生來迴報!
而後,太後又令軒轅明給佛祖上香叩拜。祖孫二人便準備迴慈寧宮了。
行至問佛殿外,正遇見王後攜軒轅暉也來上香拜佛。眾來者向太後請過安,便入殿內去了。
太後與軒轅明迴到慈寧宮內,立馬有小司來報,湊在太後耳旁耳語幾句。
太後輕輕點頭,然後對身邊的軒轅明及南香說:“大烈今晨向王上請辭,今日要迴大烈去了。”
“定是太後向佛祖的祈願靈驗,大烈走了,辦事也更方便。”太後身側宮人欣喜說。
太後閉目養神,不再迴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