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顛簸,迷糊湖中我也睡了過去,又過了大約三四個小時,陳道長和遁地孫在後排悠悠轉醒,伸著懶腰打著哈欠,衝著司機詢問到了何地了,將我也吵得睜開了眼睛。隻見前排的司機已經替換為了李仙兒,劉文昭蒙著腦袋,在副駕上鼾聲如雷。


    “我們已經到了禮泉的九嵕山範圍”李仙兒應聲答道:“一會就開始進山了。”


    “到了天策府的勢力範圍了啊,您這本鄉本土的坐地戶,不得給我們好好介紹一下”。我坐直了身子,稍微按下了點車窗,透進來的空氣凜冽中帶著點潮濕。


    “九嵕山嘛,我覺得有首詩來形容他比較貼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仙兒小姐莫非是嘲笑我們是粗鄙之人?您這明明念的是廬山嘛,說的好像咱沒見過九嵕山一樣!”遁地孫在後排不滿的迴應道。


    “哼,知道你見過,你未反水之前來過幾趟,我們天策府都有記錄,你還真以為你神不知鬼不覺的未被我們發現過嗎?”李仙兒立刻反唇相譏。


    這下把遁地孫懟的啞口無言,囁嚅幾句不再言語。


    李仙兒這才繼續說道:“廬山是身在山中而不識真麵目,九嵕山卻是在身在山外都難以識得真麵目,這麽說吧。在咱們關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橫亙東西的山脈,山巒起伏,岡峰橫截,這座山山脈的周圍,均勻地分布著九道山梁,把它高高拱舉。這就是九嵕山。而且特別的是:不同角度觀察,呈現不同的雄姿,南麵望似圓錐,頗有“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東南望像筆架,涇陽、三原一帶人看起來像筆架山;西南望呈覆鬥狀;北邊望之又作臥虎狀。所以嘛,這首詩改改來形容下九嵕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九嵕真麵目,隻緣未進此山中”。


    我品咂了一番,拍手讚道:“這番說詞有點意思”


    “這裏可是埋著太宗李世民的地方,名曰唐昭陵。”李仙兒繼續說道:“我們天策府的創立,本身就是為了維護秦王的政權統治,在唐代初期與隆武府相爭,玄武門之變後一時風頭無兩,雖然在則天大聖後期沒落,但是,天策府餘眾仍然隱居在此,相當於作為了太宗的守墓人繁衍至今。”


    “哦,那這裏可是個風水寶地啊。”


    “那是自然,古代帝王陵寢文化中,帝王陵寢的建築風格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以秦漢時期的“封土起塚”為代表,封土堆積如山,故帝王陵又稱山陵,如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另一種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與大周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幹陵類型的“因山為陵”,這才是真正的“山陵”,防盜效果好。


    前一種築造方式就是在平地或山坡上挖出一個人造地宮來,堪輿術上稱是“地走龍蛇”,這種方式亦為百姓人家采用;


    後一種則是將大山從半腰鑿空,往下深挖,形成更為堅固的石質天然地宮,外表上整座山都成了陵寢,比封土堆更氣派,風水指向“山含王氣”。


    而有山的地方,從風水角度來看,也更容易“藏風聚氣”。再者,風水好的地方風景也不會壞,所以大唐帝王們青睞”因山為陵”是有充分考慮的。他們要求的一塊上佳的風水寶地,前後左右都要有天然屏障,前麵至少要有兩座“山”,即“朝山”和“案山”,左右還應出現“護砂”。所謂“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則是皇帝放辦公桌“案幾”的場所;從位置上來說,“案”近而“朝”遠。這昭陵就是如此”。


    陳道長在旁邊的聽得有趣,插話說道:“仙兒小姐頗得風水學的真諦,可惜孫集福不再這裏,否則必然能與你暢談一番啊。”唏噓歎罷,又繼續說道:“中國曆史上已經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麽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鹹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範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看來你陳老道這牛鼻子也是很有水平的嘛”,李仙兒打了一把方向盤,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繼續前行,接過陳道長的話說道:“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這兩個區域形成中國的大龍脈”。


    “根據我天策府當初的記載,當初為李世民選擇昭陵的位置,以昆侖山為龍脈始祖,沿著昆侖山查詢餘脈,昆侖山的左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昆侖山的右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昆侖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蜿蜒。最後龍的主脈落在長安,然後東出中原,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字形的昆侖山脈體係。所以,才給選址在了長安附近的九嵕山的位置。”


    “難怪李世民之後大唐盛世快速崛起”,陳道長撫掌而歎:“其中的玄機莫不在此啊。”


    “嗯,最重要的是九嵕山的九道山梁龍分九勢,迴龍、出洋龍、降龍、生龍、巨龍、針龍、騰龍、領群龍,隻是後來王氣不在此了。”李仙兒無奈的說道。


    “這就是你們也選擇在九嵕山落腳的緣由嗎?沾沾龍氣和王氣。”我反問道。


    “也並不全是你想那樣,你道為何茂陵等大墓頻繁被盜,而昭陵卻安然無恙?”李仙兒淡淡的迴道。


    “難道是因為天策府?”


    “當然,九嵕山就是我們天策府守護的地方,豈容宵小之輩猖狂。”李仙兒一語雙關,重重的哼了一聲,示意我們進的九嵕山後就得本分點,莫做出格之事。


    我心內暗歎:此行想要低調都不行,看來您這拐彎抹角的警告是沒得用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機見聞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天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天達並收藏玄機見聞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