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一句話說完鍾瑞年倒沒有太多的疑問,王耀飛卻是一愣,王爺之言到底是何意思,不過很快一個念頭就在腦海之中閃現,莫非……


    “月亮姑娘的事情我已經聽元其說過了,不要怪他,是孤讓他說的。”果然李從嘉開口言道,見王耀飛想要插話更是直接將之堵住。


    “男兒丈夫無論在朝在野還是身在江湖,都應該重情重義,唐姑娘之所作所為絕不亞於須眉男子,乃不可多得之奇女子也,更對耀飛情深意重,如此怎能相負?前番是孤之失察,耀飛一片忠心可鑒,如今正該為你成其好事才是,孤亦知你們江湖兒女不懼權貴,但有孟元相助想來也會有些助力,恰好此次胡姑娘要入蜀祝壽,便由耀飛護衛她前往,順便往唐家堡了解你的這一樁心事。”李從嘉繼而言道。


    “王爺,這……”王耀飛聞言心頭不由一陣暖流升騰,這一刻麵前的王爺似乎不再是自己忠心效力的上司,而是江湖中生死與共的兄弟,他不會懷疑李從嘉是故作姿態,根本就沒有那個必要,可自己受王爺厚恩豈能在此時離去?況且蜀中唐門之事亦是極為複雜。


    “蜀中唐門乃是江湖大派,耀飛之事想來也很是麻煩,不過再如何困難的事你不去作就永遠停在那裏,你和唐姑娘都不小了,何苦蹉跎歲月,前番孟元言及他與唐家掌門之人交情頗佳,便讓他去一試也是好的,倘若唐家對此還有任何要求一切便落在本王身上,隻要不是摘星攬月,這世上也少有孤出不起的代價了。”見王耀飛有些躊躇不決李從嘉正色道,就算狗血一些能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是好的。


    “屬下多謝王爺厚意。”王耀飛沉吟片刻之後終於點了點頭。從李從嘉的眼中他可以看到一種堅定,而且正如王爺所言不管事情有多艱難總要去嚐試的,有孟元出麵至少比自己單槍匹馬強多了,他亦不會多在言語中去表示什麽,以二人之間的相知沒那個必要。


    “表哥,此次入蜀還要你多費些心。”李從嘉微笑頷首便轉向鍾瑞年言道。為王耀飛了卻心願一來是讓他更好的為自己效力,在六皇子的心中千門八將之首可是有著相當高的地位的,另一個重大的收獲還在與收買人心,此事一旦完成或者為人所知淮王如何待下將是公諸於眾,今後的那些賢才得知此事又豈能不趨之若鶩?真若如此這一次花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亦相當於千金買馬骨了。


    “放心吧,耀飛的事我一定盯緊孟元那小子的,再說唐門的元老要是想找的話還是能找到幾個能說話的。”鍾瑞年傲然道,想他鍾大少爺走南闖北可謂是知交滿天下。唐門就算是頗為神秘的江湖大派但隻要肯付出代價也是能接觸上的,既然李從嘉覺得王耀飛值得花這個代價他也不會有任何的猶豫,況且亦很是讚成表弟的做法。


    “知道你厲害,搞定之後讓讓耀飛好好請你喝頓酒,還有就是鐵礦與馬匹,我們要全力開動收購這些物資,哪怕是價格高一點吃上點虧也無所謂,此時表哥你要在背後指揮。拋頭露麵的事情讓老四他們兄弟幾個去辦。”李從嘉笑道,鍾瑞年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從不虛言。江淮之戰越來越近,他需要更多的馬匹與裝備來編練更多的精銳士卒來與後周對抗,之前的速度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


    “價格改一點吃點虧也無所謂?這是從嘉你說的話?你不是常說殺頭的買賣的有人做,賠本的生意無人問的嗎?這可不是你的風格啊。”鍾瑞年微微一愣答道,他的眼光的確很好,不過李從嘉判斷江淮之戰的依據是從後世史書中得來的。他再厲害又哪裏看得出來。


    “那我有沒有跟你說過當最大的利益需要的時候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計成本?”李從嘉似乎早已料到表哥會有這麽一問,迴答的非常迅速,以他的商業知識給鍾瑞年上課還是綽綽有餘的。


    “好好好,李先生你牛,不計成本是吧?你要多少?”鍾瑞年沒有繼續糾纏下去。李從嘉已經給出了迴答,他就要把事情辦好。


    “你能弄來多少我要多少。”六皇子豪氣幹雲的答道。


    “瞧你那樣,賠死你!”鍾瑞年沒好氣的說了一句卻是轉身對尤四說道:“這趟迴去金陵把事情安排好了就帶上足夠的人手隨我去蜀中,足夠知道嗎?你家王爺現在是財大氣粗,有多少要多少了。”


    “小人知道,一定安排足夠!”李從嘉與鍾瑞年二人是玩笑慣了,兄弟倆要不鬥上兩句嘴那還是奇怪了,尤四當然心中清楚,雖然他也不知道王爺要那麽多鐵礦與馬匹到底為什麽,但隻要是李從嘉需要,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要知道現在的尤四爺亦是財大氣粗。


    “好啦,看你那個樣子,鑽錢眼裏去了,這兩年賺的還不夠?等你迴來丁姑娘的聘禮還不得我來準備?”李從嘉笑道。


    “錢這個玩意兒誰會嫌多?還有事沒有?沒有趕緊去找孟元,今天就要把事情給他弄瓷實了,到時候耀飛你和本公子一道辦喜事,讓你家王爺包個最大的紅包給你。”鍾瑞年笑著拍了拍王耀飛。


    商議停當二人便立刻找到了剛換好衣服的孟皇子,在李從嘉的威逼利誘加激將法之下孟大皇子拍著胸口保證此事放在他身上,當然淮王也不是沒有付出的,新的夢戲三國演義將會在泗州與成都同時上演,然後才會輪到各大都市,孟元也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主。


    當晚淮王府之中是熱鬧至極,眾人歡飲通宵達旦,直至五更天色發白方才散去,而眾人之中最為開心的莫過於千門八將那一桌了,知道王爺安排王耀飛去蜀中尋找唐月亮很多人眼淚都下來了,唐姑娘為大哥付出的實在太多。也救了他們的性命,如今有王爺和蜀國孟皇子出麵至少希望是極大的,豈能不真心的為大哥開心?


    淮王王長子李仲寓的百日宴席隆重之極,其後往來的那些貴客亦是半月之內才陸陸續續的離去,這些天內李從嘉出麵作陪的隻有寥寥數次主要還是由鍾大公子來應酬這些人情交往,孟元走時還不忘一個勁的叮囑要讓胡玉梅盡量提前幾天前往蜀中。也能讓母後多開心些時日,對此鍾瑞年一力應承,他們前往蜀中是有著很多要事辦的。


    半月之中前幾天李從嘉見得最多的人就是新任建武軍的統領齊明遠,原本神武將軍剛剛上任並不便在淮王府多做停留,但一來是有王長子的百日之事,二來自從去年李從嘉調集建武軍行以軍助民之事後便得到了皇上的大加讚賞,此時又逢汛期將至便照常行之,八萬建武軍精銳被李從嘉拉來了三萬,齊明遠統領在此坐鎮也說的過去。


    此時李從嘉手下的龍驤軍已然有了一萬五千人。加上建武軍八萬他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增長,當然齊明遠不是林仁肇和趙龍,二人關係雖好也還沒有達到太過親近的程度,李從嘉就是要借這一段時間的相處與齊明遠進一步的拉好關係以利於自己下一步的行動,黃慎在上次征稅之時已然掃除了一些不法的世家,不過在淮王眼中那還隻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大老虎都在後麵了,他們的好日子也不會太長了。


    江淮之戰敵強我弱。這個態勢即使李從嘉傾盡全力也無法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加以反轉,那麽在盡量縮小這個差距的同時他就要最大發揮自己的優勢!首先第一點。他在江淮境內必須要做到一言堂,排除所有不同的聲音,否則軍政之令都不能統一絕對會被柴榮利用,金陵之行這個意外給了李從嘉實力迅速壯大的機會,手中有了充足的力量,對付那些世家門閥包括離心的官員都要很快的提到日程上來。


    假如說與齊明遠拉近關係是務虛的話。讓司徒剛出任建武軍騎兵統領一職就是淮王在務實了,此人在伐楚之戰時便是齊明遠的下屬,勇猛非凡且善於指揮騎兵作戰,當日李從嘉前來江淮之時便要了此人作為他的騎兵衛隊長,其時司徒剛手下的士卒不過五百之數。經過一年的發展增加到了一千兩百騎,二人之間的了解亦是進一步加深,讓司徒剛出任騎兵統領一來可以讓齊明遠的地位更加穩固,二來自然是讓李從嘉能夠更好的掌控建武軍,他要逐漸加強司徒剛在軍中的分量,倘若大戰之時齊明遠有什麽不合作淮王不吝施展非常的手段。


    對齊明遠李從嘉是以招攬為主禮遇有加,但隨著羽翼初成聲威日重前者心中還是頗有壓力的,畢竟就算有著保大皇帝的密詔在名義上他還不是李從嘉的下屬!不過他也知道與淮王合作是自己能盡快掌握建武軍的基礎,若是沒有六皇子他也不可能如此快的就坐上這個位置,兩人之前的交往亦是他們合作的基礎,但這個步伐必須謹慎!


    七天之後齊明遠辭別淮王重迴建武軍駐地,走時多了司徒剛,二人在此中已經達成了協議,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建武軍荒廢已久的軍屯要盡快恢複,李從嘉需要他們自給自足,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也能成為李平實現它研究成果的最好目標。


    大唐保大十一年九月初一,前往淮西平定匪患的龍驤軍凱旋而歸,李從嘉率眾前往相迎乃是常理,更讓他高興的是很多百姓也自發的前來夾道歡唿,這在唐軍的曆史上可是不多見的,以前就是有也多半是弄虛作假,而這一迴可是真心實意!龍驤軍去年在幫助百姓興建家園防止水患之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老百姓還是極為樸實的,加上他們此次出征又是為民間做了件大大的好事,有此也不足為奇了。


    今日的淮王府議事廳中格外的熱鬧,淮王的下首兩旁分別坐著泗州知府張弛,江淮巡察使徐炫、謀士黃慎、得力將領林仁肇、趙龍、張天寶王雲林,此外還有趙海、林遠誌與鄭化等人,可以說此時在座的便是李從嘉目前的勢力核心了,文武地方應有盡有!眼下已是九月,下個月便是各地秋收之時,也就意味著一年中征稅的時間到了。


    “今年的征稅以徐大人總領之,張楊二位各自負責本州之事,方才征稅的細則與比率全海已然通報與各位,不知諸位有何見解?”李從嘉緩緩而言眼光看向的是徐炫與張弛,此乃是他們的分內之事,黃慎隻宜在幕後策劃,而龍驤軍則是最大的武力保障。


    “王爺,此事乃國之法度也,自該全力行之,不過去歲有了一些風波之後江淮各處明裏不說,暗中總會有些麻煩,此次若是全力推行怕是要比去歲更甚。”徐炫聞言稍作沉吟答道,一年多的時間他和李從嘉的關係是在逐步發生改變的,從一開始的受命輔佐到如今真心實意的效力淮王待他向來極為看重,而他也因此有了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且有這個強硬的靠山,當再不會出現之前那種被人陷害而罷官的事情,清明稅製原本就是他心中所想,但也要考慮其中的後果。


    “徐大人之言有理,地方上經營多年隱藏頗深,一來要防止有人鬧事,二更要防別有用心之人將之加與民眾之身,到時反而對王爺的聲譽有損。”泗州知府張弛思考之後也是出言道,相比徐炫他還更少了一層身份上的顧慮,原本就名正言順的乃是淮王下屬,有著長時間的相處對李從嘉的性格亦有了很深的了解,凡事都是直說便可,淮王並不喜歡屬下繁文縟節過多,尤其是要在做重大的決斷之時。(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夫(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夫(書坊)並收藏五代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