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問出這句話,李從嘉是多多少少可以明白父皇的心意了,這個問題他在封王江淮之前就開始考慮了,到了如今則是更為完備,不過此時迴答可不能有多少說多少,亦要做出一副細細思量的的模樣,皇帝問話你立刻就答肯定不合適,語句方麵也需要好好的斟酌。
“父皇,兒臣到了江淮之後才知當日之言何為?這軍事政事錯綜繁複,亦非日月之功,當要有數年歲月好好體會方可學之,不過兒臣雖是不通但隻需文憑徐大人,武任劉將軍,再使各方賢良才有所歸,人盡其用,則當可為父皇為我大唐穩守江淮!”李從嘉緩緩言道。
“各安其位,人盡其才?好,皇兒果然有些天分悟性,王者之道在於統禦,統而禦之則無所不可為,當年魏武帝有言,吾任天下智力,以道禦之,則無所不可,此確乃王者之金科玉律,我兒既然已有領悟日後還要多多學之體之方可。”李璟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恨死欣慰的點了點頭,隻要會用人,王者何必文武雙全諸事通曉?不過就在這用人二字之中卻有著極為精深的學問,也是需要很多的實踐去積累的。
“兒臣有所得都是父皇的教導,以後定當謹記教誨!”李從嘉聽的心中一樂,您也和我提魏武?難不成我這個鐵粉還是子承父業?當下一臉真誠的言道,當然前往江淮之前李璟也確是教了他不少。
“嗬嗬,重光你是馬屁功夫亦是不差,不過要為我大唐穩守江淮光是用人還不夠,大周國力強盛士卒驍勇,那郭威更是別有雄心,重光手中的兵馬還是太過單薄了。隻憑劉將軍手中數萬人馬怕是難與相抗。”李璟先是微笑出言隨即便話鋒一轉到了江淮的軍事上。
看見父皇意猶未盡且是一臉思考的表情李從嘉也不會插話,可此時一顆心卻是跳的極快,李璟如此說莫不是真的要加強自己手中的軍事力量?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當然麵上還是一副受教的樣子。
“重光,前番大唐與南漢之戰你可曾細查?”片刻之後李璟雙眉一動,李從嘉立刻就是一凜。果然隨後他沒有繼續之前而是問道。
“兒臣受父皇教誨,對軍國大事不可不重,因此也看過一些戰情詳報。”李從嘉安然答道,心中卻是不停警醒自己當要謹言,可不能讓父皇知曉他收留林仁肇之事,至少現在絕不是時機,至於那戰情詳報,以他現在藩王的地位,朝中一切大事是都可以過目的。
“那你給朕說說。我大唐此次敗在何處?”李璟又再問道。
“以戰言戰,輕敵冒進,指揮不力,用人而不信之,才有此敗,不過之前經曆伐楚之戰消耗國力,對方準備充分又是事起突然亦是其中原因。”李從嘉起身稍稍思慮片刻之後方才堅定的答道,南唐此敗李景達雖然做出粉飾也找了替罪羊。但軍中之事是瞞不住的,李璟心中當然也是清楚。隻不過礙於楚王的麵子和形勢不拆穿罷了。
“哦,後一條對,前一條卻是太過籠統,且細言之……嗯,朕與你說話不需有任何顧慮,盡管直言。”李璟點了點頭。六皇兒果然有些見識,又見他麵上有著為難猶豫之色便出言寬其心。
李從嘉聞言咬了咬牙,便堅定的說道:“以兒臣淺見,皇叔並非軍中帥才,軍中最忌猶疑之害。便是將錯就錯亦要比朝令夕改強,若是換了大哥用兵,大唐應不會有此番之敗。”
“你對你大哥倒是信心十足,哼,區區南漢也敢興兵犯我大唐奪我州郡,太也不將朕放在眼中,現在又是得隴望蜀,朕豈能容你?重光,朕若與你十萬大軍糧草軍械無憂,你敢否為國分憂擊潰寇邊之賊?”李璟冷哼一聲笑容隱去,盯著李從嘉緩緩的言道。
“父皇,此事事關大唐興旺,兒臣軍中之日尚淺豈能但此重任,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兒臣不敢!還是大皇兄掛帥最為穩妥,以他之用兵定可為父皇分憂!”李從嘉聞言心裏就像炸開了鍋,他要迅速思考李璟言中的用意給出答案,讓自己帶兵征討南漢?這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戰爭不是開玩笑的,更不是多了些學識就能實際操作的,指揮十萬大軍,老實的說現在的李從嘉還沒有此自信。
“好,我兒果然有自知之明,不過此次還真是得你去方可。”李璟看了李從嘉片刻,見他眼神一片清澈這才點了點頭說道。
“父皇,兒臣實是不善軍事,請父皇三思。”李從嘉躬身言道。
“有誰是生下來就會統軍的,帥才也是一場場大戰打出來的,你前番還言要為大唐坐守江淮此時又有此言豈不自相矛盾?如你所說,即使不通軍事隻要知人善用便可,我讓你掛帥,都虞候為副帥,齊明遠率領一萬禁軍為你親軍,似此我兒當如何安排?”李璟擺了擺手冷然道,正如李從嘉所想他現在是要增加這個兒子的軍事實力,使得他有能與李弘冀李景遂分庭抗禮的實力,不過軍中最講按資排輩,設若此次李從嘉可以掛帥出征取得大勝,那麽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都虞候,齊將軍?”李從嘉聞言陷入了思考之中,這一迴可不是演戲了,那都虞候便是邊鎬,前番伐楚之戰能夠如此順利最大的功臣就是此人,不但善於用兵更是膽氣驚人,前番見他與大哥頗為親近想來應該屬於吳王一係,但如今李璟這麽一說就要做重新的估計了,至於齊明遠倒比較簡單,畢竟二人乃是熟識,禁軍也會成他的力量。
“若是如此,兒臣定當全力助邊候調兵遣將!”片刻之後李從嘉方才言道,倘若真如父皇所言,明麵上的主帥副帥到了實際之中是要倒轉的,這對淮王倒並沒有問題,曆史上都言邊鎬乃是南唐難得的將才。便是林仁肇對之也是極為讚許,相信此人定有真材實學,父皇如此為之是為了增添自己的名聲與軍中地位,不過也極是信任自己了。
“孺子可教,有都虞候坐鎮,其手下三萬楚地精銳。加上揚州鎮江二處駐軍以及齊將軍的一萬禁軍便有十萬之數,似此從嘉對此戰可有信心?”李璟頷首表示讚許之情,實際指揮的是邊鎬,但一旦獲勝得到名聲地位的卻是李從嘉,倘若沒有此次大病之中六皇兒的表現,李璟亦不會如此,要知道李從嘉也不過就十六之齡,讓他擔當三軍統帥就是皇上下詔都會極有壓力,而一旦此戰失敗別人可不會把帳算在李從嘉的頭上。他畢竟年幼,而保大皇帝見人不明卻是實在的。
“前番南漢能拿下我方一州之地乃因事起突然準備齊全,而我軍則是倉促應對,想他在此處不過七八萬人馬,劉從文此人兒不敢妄言,但定難與邊候相提並論,我軍將兵都有優勢,隻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當可勝之。”確定了李璟的想法之後李從嘉想要拿下此次帥位的想法格外熱烈起來。此戰若勝他就能在軍中贏得極大的名聲,對他日後掌控軍隊很是重要。更遑論他還能在實戰之中學到更多的經驗。越是如此他展現信心就絕不可妄言,一切都要有理有據才行。
“哈哈哈哈,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更不可輕敵,如今我兒之言極得兵法之妙。看來朕還真的沒有想錯,不過光有言語還是不夠,我兒這幾日便要實實在在的掌握戰情,研究破敵之策,有何疑問可多多向齊將軍請教。待到金陵之事一了,朕要你師出必勝。”李璟聞言撫須長笑方才說道,不過提到金陵他雙眼便閃現厲芒。
“兒臣定當竭盡全力為父皇分憂。”李從嘉躬身答道,揚州軍、鎮江軍那可都是皇叔李景遂的勢力範圍,此次更為明顯,李璟讓他掛帥征討南漢用意自然也不止一層,這人馬的調動煞費苦心,一下子就牽扯到了三派的實力,亦隱隱之間就讓淮王與其餘鼎足而三,手段不可謂之不高明,而李從嘉即使知曉但此時是絕不會拒絕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反之亦然,此事給他帶來的好處要遠遠大於風險。
“好、嗯,朕差點忘了明日那建武軍的張從久將軍也要到了,那說不得到我兒出征之時軍中還會有一員副帥。”李璟叫了聲好隨即又想起了什麽,再度出言之時麵上的笑容卻變得極有深意了。
“建武軍?張從久?副帥?看來父皇此次應該是不會對燕王下什麽狠手的,畢竟對方的所作所為在明麵上絕算不上叛逆,而且過大的動作隻會引起大唐的內亂,與此時卻是得不償失。”李從嘉聞言腦海之中迅速的思索著李璟的用意,誰說保大皇帝隻是窮奢極奢?亂世之中能夠在帝位上待到老死的又怎麽迴是一個簡單的角色。
提起建武軍李從嘉是很想父皇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的,從他的言語之中多多少少都能做出一些揣測,但此時李璟卻是忽然失去了說話的興趣,隻是讓李從嘉扶著他下床走了幾圈,這一趟就是半個多月不活動活動是極為難受的,現在六皇子可絕不會再對父皇用乾坤養龍訣真氣了,一旦被他察覺此次所有的作為和受益都會成為流水。
也許是今日思考的多了,話也說的不少,在房中運動片刻的李璟上床之後很快就進入了夢鄉,發出了均勻的鼾聲,他是睡的極為香甜。按一旁的淮王就再也睡不著了,今天的這場對話之中有著太多的內容值得他去揣摩,且為了南漢之戰他也必須做出充分的準備。
方才的話李從嘉是發自內心的,他會全力放權邊鎬與戰事之中,但並不代表自己就要做甩手掌櫃,這一次有將才,那下一次了?柴榮、趙匡胤,這可都是比那南漢劉從文厲害太多的人物。就算是後者也不是他李從嘉有資格輕視的,人家畢竟也是沙場宿將!自己到底有沒有統軍征戰沙場的潛質?此次就是最好的一次機會,便是不指揮他也能印證自己的想法與判斷,那麽了解此時兩國的態勢極為重要。
一如往常的漫步在內院之中,隆冬的天氣格外的寒冷,但李從嘉卻很喜歡這種能讓他頭腦清醒的天氣,如今他是能負責任的說上一句後世的確是因為汙染而全球變暖了,這個月份的金陵城比之以後真的要冷上許多,說不定以後自己還能留下點書信傳迴去?
怎麽想到這兒來了?李從嘉搖搖頭將那個想法驅出腦海,張從久邊鎬為副帥,自己為主帥,看來父皇在此次之後是要把自己也推出去和大哥皇叔對峙了,至少也要對他們形成一些威脅,三隻腳才能站得穩,他們之間越是互相牽製對皇上的權力卻就是最大的保證,不過這些還頗為遙遠,至少不是眼下的他需要為此煩心的。
假若自己在征討南漢之戰中獲勝,父皇會不會將原來的建武軍統領張從久投閑置散了?現在看起來很有可能,他也要全力促成這個目標的實現,也許李從嘉手下並沒有合適的人手去擔當統領一職,李璟也未必就會把這支精銳交在他的手上。但在經營建武軍多年的張從久一去就至少對李從嘉謀取它有著極大的便利,兩年,還有兩年,在江淮之戰來臨之前淮王是一定要將它攬入懷中的。
“南漢,看來你是孤踏上皇權之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塊墊腳石。”在院中繞了幾圈之後李從嘉的心思格外堅定起來,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打贏這一場戰役對他日後的發展都是大有好處,那麽他眼下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傾盡自己的一切務求這南征之戰必勝!連意外都不能讓它出現!(未完待續。)
“父皇,兒臣到了江淮之後才知當日之言何為?這軍事政事錯綜繁複,亦非日月之功,當要有數年歲月好好體會方可學之,不過兒臣雖是不通但隻需文憑徐大人,武任劉將軍,再使各方賢良才有所歸,人盡其用,則當可為父皇為我大唐穩守江淮!”李從嘉緩緩言道。
“各安其位,人盡其才?好,皇兒果然有些天分悟性,王者之道在於統禦,統而禦之則無所不可為,當年魏武帝有言,吾任天下智力,以道禦之,則無所不可,此確乃王者之金科玉律,我兒既然已有領悟日後還要多多學之體之方可。”李璟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恨死欣慰的點了點頭,隻要會用人,王者何必文武雙全諸事通曉?不過就在這用人二字之中卻有著極為精深的學問,也是需要很多的實踐去積累的。
“兒臣有所得都是父皇的教導,以後定當謹記教誨!”李從嘉聽的心中一樂,您也和我提魏武?難不成我這個鐵粉還是子承父業?當下一臉真誠的言道,當然前往江淮之前李璟也確是教了他不少。
“嗬嗬,重光你是馬屁功夫亦是不差,不過要為我大唐穩守江淮光是用人還不夠,大周國力強盛士卒驍勇,那郭威更是別有雄心,重光手中的兵馬還是太過單薄了。隻憑劉將軍手中數萬人馬怕是難與相抗。”李璟先是微笑出言隨即便話鋒一轉到了江淮的軍事上。
看見父皇意猶未盡且是一臉思考的表情李從嘉也不會插話,可此時一顆心卻是跳的極快,李璟如此說莫不是真的要加強自己手中的軍事力量?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當然麵上還是一副受教的樣子。
“重光,前番大唐與南漢之戰你可曾細查?”片刻之後李璟雙眉一動,李從嘉立刻就是一凜。果然隨後他沒有繼續之前而是問道。
“兒臣受父皇教誨,對軍國大事不可不重,因此也看過一些戰情詳報。”李從嘉安然答道,心中卻是不停警醒自己當要謹言,可不能讓父皇知曉他收留林仁肇之事,至少現在絕不是時機,至於那戰情詳報,以他現在藩王的地位,朝中一切大事是都可以過目的。
“那你給朕說說。我大唐此次敗在何處?”李璟又再問道。
“以戰言戰,輕敵冒進,指揮不力,用人而不信之,才有此敗,不過之前經曆伐楚之戰消耗國力,對方準備充分又是事起突然亦是其中原因。”李從嘉起身稍稍思慮片刻之後方才堅定的答道,南唐此敗李景達雖然做出粉飾也找了替罪羊。但軍中之事是瞞不住的,李璟心中當然也是清楚。隻不過礙於楚王的麵子和形勢不拆穿罷了。
“哦,後一條對,前一條卻是太過籠統,且細言之……嗯,朕與你說話不需有任何顧慮,盡管直言。”李璟點了點頭。六皇兒果然有些見識,又見他麵上有著為難猶豫之色便出言寬其心。
李從嘉聞言咬了咬牙,便堅定的說道:“以兒臣淺見,皇叔並非軍中帥才,軍中最忌猶疑之害。便是將錯就錯亦要比朝令夕改強,若是換了大哥用兵,大唐應不會有此番之敗。”
“你對你大哥倒是信心十足,哼,區區南漢也敢興兵犯我大唐奪我州郡,太也不將朕放在眼中,現在又是得隴望蜀,朕豈能容你?重光,朕若與你十萬大軍糧草軍械無憂,你敢否為國分憂擊潰寇邊之賊?”李璟冷哼一聲笑容隱去,盯著李從嘉緩緩的言道。
“父皇,此事事關大唐興旺,兒臣軍中之日尚淺豈能但此重任,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兒臣不敢!還是大皇兄掛帥最為穩妥,以他之用兵定可為父皇分憂!”李從嘉聞言心裏就像炸開了鍋,他要迅速思考李璟言中的用意給出答案,讓自己帶兵征討南漢?這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戰爭不是開玩笑的,更不是多了些學識就能實際操作的,指揮十萬大軍,老實的說現在的李從嘉還沒有此自信。
“好,我兒果然有自知之明,不過此次還真是得你去方可。”李璟看了李從嘉片刻,見他眼神一片清澈這才點了點頭說道。
“父皇,兒臣實是不善軍事,請父皇三思。”李從嘉躬身言道。
“有誰是生下來就會統軍的,帥才也是一場場大戰打出來的,你前番還言要為大唐坐守江淮此時又有此言豈不自相矛盾?如你所說,即使不通軍事隻要知人善用便可,我讓你掛帥,都虞候為副帥,齊明遠率領一萬禁軍為你親軍,似此我兒當如何安排?”李璟擺了擺手冷然道,正如李從嘉所想他現在是要增加這個兒子的軍事實力,使得他有能與李弘冀李景遂分庭抗禮的實力,不過軍中最講按資排輩,設若此次李從嘉可以掛帥出征取得大勝,那麽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都虞候,齊將軍?”李從嘉聞言陷入了思考之中,這一迴可不是演戲了,那都虞候便是邊鎬,前番伐楚之戰能夠如此順利最大的功臣就是此人,不但善於用兵更是膽氣驚人,前番見他與大哥頗為親近想來應該屬於吳王一係,但如今李璟這麽一說就要做重新的估計了,至於齊明遠倒比較簡單,畢竟二人乃是熟識,禁軍也會成他的力量。
“若是如此,兒臣定當全力助邊候調兵遣將!”片刻之後李從嘉方才言道,倘若真如父皇所言,明麵上的主帥副帥到了實際之中是要倒轉的,這對淮王倒並沒有問題,曆史上都言邊鎬乃是南唐難得的將才。便是林仁肇對之也是極為讚許,相信此人定有真材實學,父皇如此為之是為了增添自己的名聲與軍中地位,不過也極是信任自己了。
“孺子可教,有都虞候坐鎮,其手下三萬楚地精銳。加上揚州鎮江二處駐軍以及齊將軍的一萬禁軍便有十萬之數,似此從嘉對此戰可有信心?”李璟頷首表示讚許之情,實際指揮的是邊鎬,但一旦獲勝得到名聲地位的卻是李從嘉,倘若沒有此次大病之中六皇兒的表現,李璟亦不會如此,要知道李從嘉也不過就十六之齡,讓他擔當三軍統帥就是皇上下詔都會極有壓力,而一旦此戰失敗別人可不會把帳算在李從嘉的頭上。他畢竟年幼,而保大皇帝見人不明卻是實在的。
“前番南漢能拿下我方一州之地乃因事起突然準備齊全,而我軍則是倉促應對,想他在此處不過七八萬人馬,劉從文此人兒不敢妄言,但定難與邊候相提並論,我軍將兵都有優勢,隻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當可勝之。”確定了李璟的想法之後李從嘉想要拿下此次帥位的想法格外熱烈起來。此戰若勝他就能在軍中贏得極大的名聲,對他日後掌控軍隊很是重要。更遑論他還能在實戰之中學到更多的經驗。越是如此他展現信心就絕不可妄言,一切都要有理有據才行。
“哈哈哈哈,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更不可輕敵,如今我兒之言極得兵法之妙。看來朕還真的沒有想錯,不過光有言語還是不夠,我兒這幾日便要實實在在的掌握戰情,研究破敵之策,有何疑問可多多向齊將軍請教。待到金陵之事一了,朕要你師出必勝。”李璟聞言撫須長笑方才說道,不過提到金陵他雙眼便閃現厲芒。
“兒臣定當竭盡全力為父皇分憂。”李從嘉躬身答道,揚州軍、鎮江軍那可都是皇叔李景遂的勢力範圍,此次更為明顯,李璟讓他掛帥征討南漢用意自然也不止一層,這人馬的調動煞費苦心,一下子就牽扯到了三派的實力,亦隱隱之間就讓淮王與其餘鼎足而三,手段不可謂之不高明,而李從嘉即使知曉但此時是絕不會拒絕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反之亦然,此事給他帶來的好處要遠遠大於風險。
“好、嗯,朕差點忘了明日那建武軍的張從久將軍也要到了,那說不得到我兒出征之時軍中還會有一員副帥。”李璟叫了聲好隨即又想起了什麽,再度出言之時麵上的笑容卻變得極有深意了。
“建武軍?張從久?副帥?看來父皇此次應該是不會對燕王下什麽狠手的,畢竟對方的所作所為在明麵上絕算不上叛逆,而且過大的動作隻會引起大唐的內亂,與此時卻是得不償失。”李從嘉聞言腦海之中迅速的思索著李璟的用意,誰說保大皇帝隻是窮奢極奢?亂世之中能夠在帝位上待到老死的又怎麽迴是一個簡單的角色。
提起建武軍李從嘉是很想父皇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的,從他的言語之中多多少少都能做出一些揣測,但此時李璟卻是忽然失去了說話的興趣,隻是讓李從嘉扶著他下床走了幾圈,這一趟就是半個多月不活動活動是極為難受的,現在六皇子可絕不會再對父皇用乾坤養龍訣真氣了,一旦被他察覺此次所有的作為和受益都會成為流水。
也許是今日思考的多了,話也說的不少,在房中運動片刻的李璟上床之後很快就進入了夢鄉,發出了均勻的鼾聲,他是睡的極為香甜。按一旁的淮王就再也睡不著了,今天的這場對話之中有著太多的內容值得他去揣摩,且為了南漢之戰他也必須做出充分的準備。
方才的話李從嘉是發自內心的,他會全力放權邊鎬與戰事之中,但並不代表自己就要做甩手掌櫃,這一次有將才,那下一次了?柴榮、趙匡胤,這可都是比那南漢劉從文厲害太多的人物。就算是後者也不是他李從嘉有資格輕視的,人家畢竟也是沙場宿將!自己到底有沒有統軍征戰沙場的潛質?此次就是最好的一次機會,便是不指揮他也能印證自己的想法與判斷,那麽了解此時兩國的態勢極為重要。
一如往常的漫步在內院之中,隆冬的天氣格外的寒冷,但李從嘉卻很喜歡這種能讓他頭腦清醒的天氣,如今他是能負責任的說上一句後世的確是因為汙染而全球變暖了,這個月份的金陵城比之以後真的要冷上許多,說不定以後自己還能留下點書信傳迴去?
怎麽想到這兒來了?李從嘉搖搖頭將那個想法驅出腦海,張從久邊鎬為副帥,自己為主帥,看來父皇在此次之後是要把自己也推出去和大哥皇叔對峙了,至少也要對他們形成一些威脅,三隻腳才能站得穩,他們之間越是互相牽製對皇上的權力卻就是最大的保證,不過這些還頗為遙遠,至少不是眼下的他需要為此煩心的。
假若自己在征討南漢之戰中獲勝,父皇會不會將原來的建武軍統領張從久投閑置散了?現在看起來很有可能,他也要全力促成這個目標的實現,也許李從嘉手下並沒有合適的人手去擔當統領一職,李璟也未必就會把這支精銳交在他的手上。但在經營建武軍多年的張從久一去就至少對李從嘉謀取它有著極大的便利,兩年,還有兩年,在江淮之戰來臨之前淮王是一定要將它攬入懷中的。
“南漢,看來你是孤踏上皇權之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塊墊腳石。”在院中繞了幾圈之後李從嘉的心思格外堅定起來,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打贏這一場戰役對他日後的發展都是大有好處,那麽他眼下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傾盡自己的一切務求這南征之戰必勝!連意外都不能讓它出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