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重病?李從嘉接旨之時就是心中巨震,今年才保大十年啊,按照正常的曆史軌跡他要在九年之後才能登上帝位,而父皇李璟也是差不多要到那個時候才會駕崩,至於究竟是什麽時候他隻能感慨自己後世對這段曆史了解的不多了,還真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
對於母後鍾皇後李從嘉的確有著生母一樣的情感,可對於李璟不光是他就是原本這具身體似乎也沒有多少的父子之情,這可能亦是皇家的悲哀所在。不過此時李從嘉是絕對希望父皇能夠健健康康的,不是孝心而是眼下的形勢,雖然他在江淮已經初步打開了局麵可一旦父皇不在了,他現在的勢力還根本不足以與李景遂李弘冀一爭短長。
但看看林公公那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他可能還真的要做這方麵的準備,畢竟自己的前來已經改變了一定的曆史,而且他不能不準備這種局麵的出現。在李從嘉而言他的第一步是夯實自己的基礎,接下來他才會對軍隊伸手,這才是爭霸天下的本錢,如今泗州城外的虎衛軍已經有了一萬人,營首是換了身份的林仁肇,趙龍副之,可謂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可是數量還是太少,遠未到心中所想。
在有劉仁贍的凊淮軍與張從久的建武軍的前提下,考慮到自己屬領的擔負能力,李從嘉的目標是在兩年之內建立起一支五萬人的忠於自己的軍隊,戰力不能下與此時的虎衛軍,但倘若父皇真的駕崩的話他的進度無疑要受到很大的影響,原本的計劃亦要迅速做出調整。
“從嘉稍稍收拾,馬上便隨林公公返京。”腦海之中的想法隻是一瞬間,父皇病重瀕危。身為皇子的李從嘉是立刻要返迴金陵的,他當然知道這個消息為什麽要靠人來送,一來李璟的事情是影響到全國上下的人心的,二來淮王的身份若是沒有旨意也迴不了京城。
“是。”林公公對於李從嘉的態度顯然十分認可,而一旁也立刻有人請他去客廳奉茶歇息,淮王對這些內臣是一向頗敬的。
“小龍。立刻請黃先生和耀飛來書房,再去城西喚雲林率三百士卒前來。”和小龍吩咐一聲李從嘉先行迴了後院與周娥皇交代此事,亦唯有淮王妃一人得知李璟的病情,對外則是宣稱淮王要迴京詳述這半年臉江淮之事,周娥皇知道其中緊要雖然擔心丈夫卻也無話。
“此次孤迴金陵,耀飛與元其同行,更需要先生為我出謀劃策,不過此去乃是快馬舟車勞頓,先生可在本王之後出發。”到得書房黃慎已經與王耀飛在等待了。李從嘉向二人提起此事後亦有安排。
“嗯,此事甚急,王爺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趕迴金陵方為上策,慎亦定要追隨身邊,些許勞累算不得什麽。”黃慎聞言神情嚴肅,微微沉吟片刻之後方才出言道,身為李從嘉的心腹謀臣他是最為清楚淮王的布局與規劃的,而此次這件事一旦有變將會產生極為巨大的影響。
“那事不宜遲馬上出發。我等先去州府一趟,其餘諸事路上再與先生商量。”李從嘉聞言也是當機立斷。黃慎說的不錯,以眼下的形勢他迴京哪怕早上一刻都有一刻的好處,自然不會再加拖延。
“是、是。”王耀飛黃慎同時言道,後者心中更是不由泛起一股豪情,原本自己最多謀劃的就是世家之間的爭鬥,自投淮王以來王爺對自己極為信任。幾乎是言聽計從,就從方才的言語之中亦可見關切之意,此番前往京中一個不好就是皇家爭鬥更為波譎雲詭,稍有不慎就是事關大局,恰是他一展所長之地。且王爺的沉穩亦令人讚歎。
這邊準備停當李從嘉的車仗便出府門而去,自己這一趟迴京還不知要多少時間他必須要抓緊時間做出盡量周詳的安排,江淮的政事有徐鉉在暗張弛在明倒是並不用他操太多的心,軍隊之中有林虎子和趙龍二人亦是穩妥,唯一令他稍有擔心的便是鄭化與林遠誌這兩個人能否震的住局麵,出了這樣的事情鍾瑞年也是定要迴京的,而那些被壓製的世家會否趁他不在加以反擊?亦算是對二人的一種考驗了。
州府停留半個時辰和徐鉉張弛安排好諸事,王雲林張天寶率領的三百天狼營也已經趕到,李從嘉也便立刻出城趕往**,說起這支“天狼營”也是他效仿後世特種部隊編成的,如今訓練了四月之久隻能說是小有所成,“天狼”與“天耳”一樣有著一條最為基本的準則,那便是隻忠於李從嘉一人,有了這個條件才能參加接下來的訓練。
主車是四匹駿馬拉拽,隨行之人人人快馬,李從嘉一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過一天半時間已經到達了通州,路上六皇子與黃慎自然是針對京中的情勢做出了種種的推測,一旦李璟當真駕崩恐怕大唐就要勢必經曆一場內亂,燕王李景遂與吳王李弘冀之間也定會有一場奪嗣之爭,以目前天耳掌握的情況來看,他們可以說是平分秋色!
假如現在不是亂世,李從嘉極為樂意看見這樣局麵的出現,以自己現在的實力與地位無論那一方都隻會拉攏,他可以左右逢源坐山觀虎鬥以期從中謀求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結局亦莫過於漁翁得利!可此時卻不行,李景遂與李弘冀的相爭肯定會對大唐的國力造成巨大的打擊,就算他李從嘉能夠收拾殘局但接到手的也隻是一個爛攤子,在後周虎視眈眈,吳越南漢不懷好意的形勢下他又能支撐多久?
因此李從嘉的第一要務就是保證父皇不能死,隻要李璟在就能壓製李景遂與李弘冀為自己爭取時間,但有時候天命難違人之生死是不會受他李從嘉左右的,而假如當真出現最為不利的局麵,李從嘉就不可能再做漁翁,而是傾盡全力相助其中一方盡快奪權以減少大唐的內耗,無論二人誰當皇帝他都還有機會。大唐衰敗損害的就是根基。
對淮王的這個判斷黃慎在認同之餘亦是極為欣賞主上的眼光,因為李從嘉根本就沒有任何奪權的意思,雖然有著實力的關係可在最高權力的誘惑麵前還能保持冷靜本身就極為不易了!可以說主從二人這兩天都有些提心吊膽,他們最怕聽到的就是李璟駕崩的消息,好在此事並未發生,但就在通州。金陵傳來的消息又讓二人一驚。
泗州與金陵的距離是要比吳州稍遠一些,李從嘉相信以自己奔行的速度李弘冀是很難超過自己的,正常算起來按相同的速度吳王應該早他一天到兩天的時間到達京城,可金陵傳到通州的消息卻是吳王會比李從嘉預計中還要早上一天到達,且隨行竟還有麾下三萬大軍!
這個消息之中包含的內容就非常值得尋味了,哪怕吳王采取了自己不知道的方法來提高速度,但三萬大軍如何解釋?看戲還是奔喪?毋庸多想這一支力量是李弘冀用來震懾李景遂的,燕王在金陵附近的勢力亦是極為龐大,便是如此二人之間李從嘉也不知誰勝誰負。
“大皇兄此次所為頗有深意啊。”奔行的馬車之上李從嘉看完天耳傳來的書信。將之遞給黃慎之後歎道。方才的那些還不算重點,問題在於李弘冀為何甘冒犯李璟之忌的風險帶兵進京,這可是有謀反的嫌疑的,假如他的借口是護衛自身更說不過去,前番奉詔進京也沒有看他帶著軍隊嗎,如此一來能解釋他如此行為的理由隻有一個。
“莫非吳王……”黃慎看完書信抬起頭來看著李從嘉說道,這句話他沒有說完,並非是故弄玄虛而是的確不敢往下說了。因為內中包含的內容實在令人太過震驚,吳王李弘冀帶領精兵前來是奪嫡的。可他奪嫡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李璟駕崩,此時皇上雖然病情沉重但還未到膏肓之時,那麽李弘冀又怎麽能提前肯定父皇的生死了?
“有這個可能,但亦有可能是燕王,可以肯定的是此二人在父皇身邊都有內應。最後一個解釋就是大皇兄為此有恃無恐!”李弘冀對李璟下手?李從嘉聽清了黃慎言中的意思,他又何嚐沒有這般的想法?在他的印象中大皇兄李弘冀的城府絕對不淺,但假設他在父皇身邊有人得知訊息亦不足為奇,真要找出謀害李璟的兇手皇叔也脫不開嫌疑,自己到底還是時日尚短了。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李弘冀另有安排的可能,這半年來他發展的很順利,可大皇兄也沒放鬆。
“王爺之言有理,非如此難以解釋,可如此一來一旦……京中怕必定就是刀光劍影,不知王爺準備如何處之?”黃慎微微頷首又再問道,李弘冀大軍一到李景遂絕不會坐視,倘若李璟真的駕崩一場激戰就是在所難免,李從嘉要進京亦要先為一條穩妥之道。
“此事我也在心中思慮良久,這一趟到京中本王便隻談人倫不涉皇權,大哥與皇叔要如何暫時由得他們,隻要父皇在一天這金陵就亂不了。”李從嘉聞言思考良久之後方才答道,黃慎的顧慮是極有道理的,父皇一去無論是燕王李景遂還是吳王李弘冀都肯定不會讓自己輕易離開金陵城,說不得一方逼迫自己表態不成還會有更為狠辣的舉動,這在曆史上早就出現過多次了,他必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隻談人倫不涉皇權?王爺此論固妙但皇上在此法才可行,若是不保怕是就算王爺無心與此別人也絕不會如此看的。“黃慎眼中一亮,李從嘉的這個態度的確可以說是眼下最佳的應對,也不會招惹二李的猜忌,但那是在李璟健在的情況下,否則他也會身不由己,此時黃慎出言已然再無更多的顧忌,因為這種情況是極可能出現的。
“嗯,倘若真如先生所言,父皇不保之時就是從嘉抽身而退之機,可讓耀飛雲林等人提前做好安排,先出了金陵城再議他事。”李從嘉緩緩的點了點頭,可想而知在那種情況下得不到肯定的迴答李景遂和李弘冀都會把他當作敵人,真要被軟禁起來那可就極為頭疼了。
“如此似乎也不妥當,還要細加計議才是,不過恰如王爺所言,的確要提前準備,此時還需與鍾大少爺互通有無!”黃慎微微搖搖頭言道,李璟駕崩李從嘉便出金陵無論如何很難說通,至少他要參加父皇的殯葬,但其後隨時就有可能陷入危險之中,如此一來鍾家的力量就更值得借重,李從嘉還是要與鍾瑞年合力方有自保之力。
“先生說的是,舅父大人在棲霞寺旁還有一隊精兵,倒是可以借重一番,不過不到迫不得已之時卻絕不可用之。”李從嘉讚許道,但他並不是沒有想到,而是不願如此去做,至於理由則極為複雜,一旦涉及到皇權很多事情都不能以常理度之了,鍾瑞年他是信得過的,但表哥也不是鍾家的家主,看來也隻能必要時借之保住自由身。
“王爺曾經說過那楚王李景達與吳王李弘冀關係和睦,如今大皇子帶兵前往金陵此人當也不會坐視,卻不知皇太弟此番又有什麽應手。”黃慎點點頭又再言道,在他看來想要確保王爺的周全就必須在李弘冀與李景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隻要李從嘉不出此點就能讓雙方都心存顧忌而穩如泰山,那麽二人的實力對比也會極為重要。
這一迴李從嘉沒有接話,而是沉默了很長的時間,黃慎也不打攪容他靜靜思考,大約盞茶時間之後淮王是長身而起,笑著言道:“不知今次先生可有興趣賠從嘉一賭?”
“嗬嗬,慎自追隨王爺便也無所畏懼,不知王爺想怎麽賭?”黃慎聞言先是一怔,隨即也是微微一笑反問道。(未完待續。)
對於母後鍾皇後李從嘉的確有著生母一樣的情感,可對於李璟不光是他就是原本這具身體似乎也沒有多少的父子之情,這可能亦是皇家的悲哀所在。不過此時李從嘉是絕對希望父皇能夠健健康康的,不是孝心而是眼下的形勢,雖然他在江淮已經初步打開了局麵可一旦父皇不在了,他現在的勢力還根本不足以與李景遂李弘冀一爭短長。
但看看林公公那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他可能還真的要做這方麵的準備,畢竟自己的前來已經改變了一定的曆史,而且他不能不準備這種局麵的出現。在李從嘉而言他的第一步是夯實自己的基礎,接下來他才會對軍隊伸手,這才是爭霸天下的本錢,如今泗州城外的虎衛軍已經有了一萬人,營首是換了身份的林仁肇,趙龍副之,可謂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可是數量還是太少,遠未到心中所想。
在有劉仁贍的凊淮軍與張從久的建武軍的前提下,考慮到自己屬領的擔負能力,李從嘉的目標是在兩年之內建立起一支五萬人的忠於自己的軍隊,戰力不能下與此時的虎衛軍,但倘若父皇真的駕崩的話他的進度無疑要受到很大的影響,原本的計劃亦要迅速做出調整。
“從嘉稍稍收拾,馬上便隨林公公返京。”腦海之中的想法隻是一瞬間,父皇病重瀕危。身為皇子的李從嘉是立刻要返迴金陵的,他當然知道這個消息為什麽要靠人來送,一來李璟的事情是影響到全國上下的人心的,二來淮王的身份若是沒有旨意也迴不了京城。
“是。”林公公對於李從嘉的態度顯然十分認可,而一旁也立刻有人請他去客廳奉茶歇息,淮王對這些內臣是一向頗敬的。
“小龍。立刻請黃先生和耀飛來書房,再去城西喚雲林率三百士卒前來。”和小龍吩咐一聲李從嘉先行迴了後院與周娥皇交代此事,亦唯有淮王妃一人得知李璟的病情,對外則是宣稱淮王要迴京詳述這半年臉江淮之事,周娥皇知道其中緊要雖然擔心丈夫卻也無話。
“此次孤迴金陵,耀飛與元其同行,更需要先生為我出謀劃策,不過此去乃是快馬舟車勞頓,先生可在本王之後出發。”到得書房黃慎已經與王耀飛在等待了。李從嘉向二人提起此事後亦有安排。
“嗯,此事甚急,王爺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趕迴金陵方為上策,慎亦定要追隨身邊,些許勞累算不得什麽。”黃慎聞言神情嚴肅,微微沉吟片刻之後方才出言道,身為李從嘉的心腹謀臣他是最為清楚淮王的布局與規劃的,而此次這件事一旦有變將會產生極為巨大的影響。
“那事不宜遲馬上出發。我等先去州府一趟,其餘諸事路上再與先生商量。”李從嘉聞言也是當機立斷。黃慎說的不錯,以眼下的形勢他迴京哪怕早上一刻都有一刻的好處,自然不會再加拖延。
“是、是。”王耀飛黃慎同時言道,後者心中更是不由泛起一股豪情,原本自己最多謀劃的就是世家之間的爭鬥,自投淮王以來王爺對自己極為信任。幾乎是言聽計從,就從方才的言語之中亦可見關切之意,此番前往京中一個不好就是皇家爭鬥更為波譎雲詭,稍有不慎就是事關大局,恰是他一展所長之地。且王爺的沉穩亦令人讚歎。
這邊準備停當李從嘉的車仗便出府門而去,自己這一趟迴京還不知要多少時間他必須要抓緊時間做出盡量周詳的安排,江淮的政事有徐鉉在暗張弛在明倒是並不用他操太多的心,軍隊之中有林虎子和趙龍二人亦是穩妥,唯一令他稍有擔心的便是鄭化與林遠誌這兩個人能否震的住局麵,出了這樣的事情鍾瑞年也是定要迴京的,而那些被壓製的世家會否趁他不在加以反擊?亦算是對二人的一種考驗了。
州府停留半個時辰和徐鉉張弛安排好諸事,王雲林張天寶率領的三百天狼營也已經趕到,李從嘉也便立刻出城趕往**,說起這支“天狼營”也是他效仿後世特種部隊編成的,如今訓練了四月之久隻能說是小有所成,“天狼”與“天耳”一樣有著一條最為基本的準則,那便是隻忠於李從嘉一人,有了這個條件才能參加接下來的訓練。
主車是四匹駿馬拉拽,隨行之人人人快馬,李從嘉一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過一天半時間已經到達了通州,路上六皇子與黃慎自然是針對京中的情勢做出了種種的推測,一旦李璟當真駕崩恐怕大唐就要勢必經曆一場內亂,燕王李景遂與吳王李弘冀之間也定會有一場奪嗣之爭,以目前天耳掌握的情況來看,他們可以說是平分秋色!
假如現在不是亂世,李從嘉極為樂意看見這樣局麵的出現,以自己現在的實力與地位無論那一方都隻會拉攏,他可以左右逢源坐山觀虎鬥以期從中謀求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結局亦莫過於漁翁得利!可此時卻不行,李景遂與李弘冀的相爭肯定會對大唐的國力造成巨大的打擊,就算他李從嘉能夠收拾殘局但接到手的也隻是一個爛攤子,在後周虎視眈眈,吳越南漢不懷好意的形勢下他又能支撐多久?
因此李從嘉的第一要務就是保證父皇不能死,隻要李璟在就能壓製李景遂與李弘冀為自己爭取時間,但有時候天命難違人之生死是不會受他李從嘉左右的,而假如當真出現最為不利的局麵,李從嘉就不可能再做漁翁,而是傾盡全力相助其中一方盡快奪權以減少大唐的內耗,無論二人誰當皇帝他都還有機會。大唐衰敗損害的就是根基。
對淮王的這個判斷黃慎在認同之餘亦是極為欣賞主上的眼光,因為李從嘉根本就沒有任何奪權的意思,雖然有著實力的關係可在最高權力的誘惑麵前還能保持冷靜本身就極為不易了!可以說主從二人這兩天都有些提心吊膽,他們最怕聽到的就是李璟駕崩的消息,好在此事並未發生,但就在通州。金陵傳來的消息又讓二人一驚。
泗州與金陵的距離是要比吳州稍遠一些,李從嘉相信以自己奔行的速度李弘冀是很難超過自己的,正常算起來按相同的速度吳王應該早他一天到兩天的時間到達京城,可金陵傳到通州的消息卻是吳王會比李從嘉預計中還要早上一天到達,且隨行竟還有麾下三萬大軍!
這個消息之中包含的內容就非常值得尋味了,哪怕吳王采取了自己不知道的方法來提高速度,但三萬大軍如何解釋?看戲還是奔喪?毋庸多想這一支力量是李弘冀用來震懾李景遂的,燕王在金陵附近的勢力亦是極為龐大,便是如此二人之間李從嘉也不知誰勝誰負。
“大皇兄此次所為頗有深意啊。”奔行的馬車之上李從嘉看完天耳傳來的書信。將之遞給黃慎之後歎道。方才的那些還不算重點,問題在於李弘冀為何甘冒犯李璟之忌的風險帶兵進京,這可是有謀反的嫌疑的,假如他的借口是護衛自身更說不過去,前番奉詔進京也沒有看他帶著軍隊嗎,如此一來能解釋他如此行為的理由隻有一個。
“莫非吳王……”黃慎看完書信抬起頭來看著李從嘉說道,這句話他沒有說完,並非是故弄玄虛而是的確不敢往下說了。因為內中包含的內容實在令人太過震驚,吳王李弘冀帶領精兵前來是奪嫡的。可他奪嫡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李璟駕崩,此時皇上雖然病情沉重但還未到膏肓之時,那麽李弘冀又怎麽能提前肯定父皇的生死了?
“有這個可能,但亦有可能是燕王,可以肯定的是此二人在父皇身邊都有內應。最後一個解釋就是大皇兄為此有恃無恐!”李弘冀對李璟下手?李從嘉聽清了黃慎言中的意思,他又何嚐沒有這般的想法?在他的印象中大皇兄李弘冀的城府絕對不淺,但假設他在父皇身邊有人得知訊息亦不足為奇,真要找出謀害李璟的兇手皇叔也脫不開嫌疑,自己到底還是時日尚短了。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李弘冀另有安排的可能,這半年來他發展的很順利,可大皇兄也沒放鬆。
“王爺之言有理,非如此難以解釋,可如此一來一旦……京中怕必定就是刀光劍影,不知王爺準備如何處之?”黃慎微微頷首又再問道,李弘冀大軍一到李景遂絕不會坐視,倘若李璟真的駕崩一場激戰就是在所難免,李從嘉要進京亦要先為一條穩妥之道。
“此事我也在心中思慮良久,這一趟到京中本王便隻談人倫不涉皇權,大哥與皇叔要如何暫時由得他們,隻要父皇在一天這金陵就亂不了。”李從嘉聞言思考良久之後方才答道,黃慎的顧慮是極有道理的,父皇一去無論是燕王李景遂還是吳王李弘冀都肯定不會讓自己輕易離開金陵城,說不得一方逼迫自己表態不成還會有更為狠辣的舉動,這在曆史上早就出現過多次了,他必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隻談人倫不涉皇權?王爺此論固妙但皇上在此法才可行,若是不保怕是就算王爺無心與此別人也絕不會如此看的。“黃慎眼中一亮,李從嘉的這個態度的確可以說是眼下最佳的應對,也不會招惹二李的猜忌,但那是在李璟健在的情況下,否則他也會身不由己,此時黃慎出言已然再無更多的顧忌,因為這種情況是極可能出現的。
“嗯,倘若真如先生所言,父皇不保之時就是從嘉抽身而退之機,可讓耀飛雲林等人提前做好安排,先出了金陵城再議他事。”李從嘉緩緩的點了點頭,可想而知在那種情況下得不到肯定的迴答李景遂和李弘冀都會把他當作敵人,真要被軟禁起來那可就極為頭疼了。
“如此似乎也不妥當,還要細加計議才是,不過恰如王爺所言,的確要提前準備,此時還需與鍾大少爺互通有無!”黃慎微微搖搖頭言道,李璟駕崩李從嘉便出金陵無論如何很難說通,至少他要參加父皇的殯葬,但其後隨時就有可能陷入危險之中,如此一來鍾家的力量就更值得借重,李從嘉還是要與鍾瑞年合力方有自保之力。
“先生說的是,舅父大人在棲霞寺旁還有一隊精兵,倒是可以借重一番,不過不到迫不得已之時卻絕不可用之。”李從嘉讚許道,但他並不是沒有想到,而是不願如此去做,至於理由則極為複雜,一旦涉及到皇權很多事情都不能以常理度之了,鍾瑞年他是信得過的,但表哥也不是鍾家的家主,看來也隻能必要時借之保住自由身。
“王爺曾經說過那楚王李景達與吳王李弘冀關係和睦,如今大皇子帶兵前往金陵此人當也不會坐視,卻不知皇太弟此番又有什麽應手。”黃慎點點頭又再言道,在他看來想要確保王爺的周全就必須在李弘冀與李景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隻要李從嘉不出此點就能讓雙方都心存顧忌而穩如泰山,那麽二人的實力對比也會極為重要。
這一迴李從嘉沒有接話,而是沉默了很長的時間,黃慎也不打攪容他靜靜思考,大約盞茶時間之後淮王是長身而起,笑著言道:“不知今次先生可有興趣賠從嘉一賭?”
“嗬嗬,慎自追隨王爺便也無所畏懼,不知王爺想怎麽賭?”黃慎聞言先是一怔,隨即也是微微一笑反問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