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六皇子李從嘉駕船遊赤壁,即興應景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絕妙好辭,加有長河吟佳曲在前,令得一眾楚國名士由衷讚歎,自愧不如。不過數旬時日便流傳極廣,這傳言自有誇大之處,到了最後連長河吟都是六殿下當場而成,赤壁懷古更是不假思索,一時間大唐六皇子李從嘉的才名傳遍天下,婦孺皆知。多有喜愛詞曲之大戶小姐將之當成懷春幻想之郎,各處酒肆青樓更是彈唱不休,似此種種,不一而足,此時李從嘉的風頭之盛便是比之後世那些天王巨星也不遑多讓。


    之前雖也有鵲橋仙、二郎神及南鄉子傳世,但前二者偏於婉約,後者雖是雄壯卻出於青樓之處,唯有此赤壁懷古時地人景都是恰到好處,更為天下士子所讚歎不已。據聞此詞傳入後周皇宮,郭威雖隻是粗通詞曲亦能感其中豪壯之誌,英傑之氣,心甚愛之,想到自己養子柴榮亦工音律,擅文事,便命人將之喚來問曰:李重光此作若何?


    榮聞言思慮片刻答曰:“風采風流,才華橫溢。”


    威再問之:“比卿如何?”


    榮曰:“詞曲之道此子之才情非兒可以並列。


    威聞言頗為詫異,又再問:“以卿觀之,何人可與相比?


    榮沉吟答道:“魏晉之曹子建,盛唐之李太白。”言罷觀郭威頗有鬱鬱,複又言之:“此子便算才華蓋世,卻是生性風流,了不起又是一個陳叔寶,空有才情卻無壯誌,父皇神武雄才,心懷天下,何須以此為念?”威聞榮此語方才展顏一笑,壯甚快慰。


    而此詞傳至威國公宋齊丘府邸,宋承憲聞之大唿妙絕,並與自己院中縱飲一番,酩酊大醉之時卻還在不斷念及六皇子的赤壁懷古。


    至於禦史周宗府內,娥皇小姐閨房之中,已有大幅手書掛於牆壁,佳人每每誦讀眉目之間亦有迷醉之色,夫婿之才情確是不凡。


    當然其中也並非全是好事,各地青樓為了生意興旺就有人假冒六皇子李從嘉之名填詞作曲,往往便能引得豪客前來一聽買醉,隻不過這一切的變化絕非六皇子李從嘉在做此詞之時可以想得到的了。


    船遊赤壁的第二日六皇子醒來便去拜訪了大皇兄,言及自己昨日酒後放曠,不免失了皇家氣度,幸好還有皇兄主持大局。李弘冀聞言卻是微微一笑,吾弟便是放曠也放的極好,放的極妙,你此詞一出,在坐眾人便具無之前狂態,若不是吾弟,才要失卻我大唐威風。


    與鄂州之處待了七日,李弘冀得到軍令,命一部唐軍沿江而返,六皇子李從嘉就恰在此列,由此亦可見當日鍾瑞年消息之精準。大唐保大九年十一月初九,李從嘉踏上戰船迴返金陵,此時他所部士卒不過兩百餘人,但所攜之物卻占據了足足三艘大船,那裝船之時的場景也能稱得上是蔚為壯觀,當然有著楚王李景達吳王李弘冀的默許以及鍾瑞年之前的上下打點,還有誰敢在此處道六皇子一聲不是?


    自鄂州至金陵乃是順流而下,兩日時間便可到達,這兩日之內六皇子李從嘉的足跡卻是踏遍了戰船的各個部分,且隨行的三種戰船皆有細致觀察,甚至還畫了詳圖。這倒令水軍將領頗為不解,六皇子此舉何意?當然殿下的行徑一向便是如此,他卻也不便相問。


    李從嘉為此事自然不會沒有目的,他要親眼考量此時南唐的造船水平到了什麽地步,是否能與他心中所想相合。這操舟造船之道並非李從嘉所長,後世對此也沒什麽涉獵,但一切都攔不住咱們六皇子見多識廣不恥下問。那些操舟士卒及船工被殿下這麽和顏悅色的一問,一個個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令得李從嘉這一趟也是大有收獲。


    此時南唐的戰船之中已然出現了鐵器的運用,比如說船舵,它可以使得整個船身的轉向都更為靈活,當然更多的運用還是在武器之上,最大的艦船便搭載了床弩和小型的投石車等遠程武器,不過動力係統還沒有多大的變革,一般的戰船上劃槳的士卒或是船工要占到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比例,如此才能保證戰船在行駛和戰鬥中的速度。


    這個時代的長江比之後世江道更要寬闊,也更為波濤洶湧,與之相對就是船身的堅固。而一艘戰船是否堅固最大便取決於龍骨的強度,這裏選材多以杉木為主,榫卯結構,工藝方麵是極為精細,用之於江山行駛亦是足夠!但就李從嘉心中的目標而言,眼前的船隻卻還是遠遠不夠的,海上行駛,即使是在近海那風浪也非江中可比,且動力肯定要以風力為主,這就對船帆的質量和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船上有數名士卒來自於東海漁村,平日裏倒也有過出海打魚之事,對李從嘉而言,他們的經驗和言論就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了。一番很是愉快仔細的交流下來,李從嘉得知很多海邊的漁民早就在使用三角帆了,印象之中似乎無敵艦隊也是這樣的配置,那些漁民雖然不懂什麽物理學力學原理,但長期以來經驗的累計絕不能小看。


    和這些士卒交流,六皇子的問話也顯得很是簡單,我們唐軍的戰船若是到了海上還能像大江之中一般自如嗎?聽了殿下的發問,士卒們也考慮良久才給出了答案。體積小一點的戰船還可以一試,但大型戰艦一旦碰到中等以上的風浪就極為危險了。這一點李從嘉是可以理解的,船體越大風浪中受到的衝擊也越大,小一些反而安全。


    至於如何改進船體的牢固程度這些士卒就給不出太多的意見了,但他們也說出了一個途徑,殿下可以到船塢去問那些專門製造軍艦的船工,他們經驗豐富且常年幹的就是此事,說出來也能讓殿下滿意!此外大家還都提到了一點,海上航行對於天氣的預控和船隻的操作也有著很高的要求,海流不似江流這般相對固定,如何能更好的控製住風力就顯得極為關鍵了,他們出海之前也是要仔細查看天象的。


    李從嘉很是認真的把士卒們的言論都做了記錄,自然也不會忘記了給予一定的賞賜,這一次自己迴去也要好好的加以研究,並要召集一批這方麵的專門人才,畢竟在他的腦海之中有著很多近現代船隻的式樣,倘若把它畫出來集思廣益說不定就有所得!而對於水軍這樣的兵種而言,先進的科技能起到的作用將更為明顯,也有可能在自己的啟發之下某個能工巧匠一時腦洞大開就能帶來劃時代的進步。


    船上的這幾個士卒李從嘉都記下了姓名,包括他們所說的船塢中的幾名巧匠,迴去之後他可以通過趙龍或是鍾瑞年的關係想方設法把這些人調來自己的身邊,建立一個類似研究室的機構專門從事此事,而一旦這個機構真的能建立,也並非拘泥於航海這麽簡單,有了各類人才李從嘉就可以在各個領域進行突破,他超時代的經驗才能得到體現!這個想法來自於靈機一動,但事後六皇子卻越想越是可行。


    大唐保大九年十一月十一,李從嘉隨唐軍水軍到達了金陵,這一趟出征不但給了他軍事方麵的體驗和偌大的聲名,財物之處亦是極為豐盛,數處府庫的貪墨加在一處不少於黃金千兩之數,還有那幾船的香稻,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李從嘉都稱得上是滿載而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夫(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夫(書坊)並收藏五代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