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到目標商品,正在檢查異常信息。”


    意識聖殿內,李子木本以為馬上可以到手的東西,卻又額外等待了一些時間。


    “接收的東西也需要檢查一遍嗎?”


    “安全起見。”


    檢查的時間並不算長,十來分鍾的樣子。


    “檢查結束,發現兩個異常標記,已清理。”


    一本邪典風格的書籍,一顆白色的大繭,隨之出現在了李子木的手中。


    而他,則是皺眉詢問著係統。


    “中轉空間不是會對交易商品進行審核嗎,怎麽還會有異常標記?”


    “異常標記極大可能來自中轉空間。”


    “……”


    意思是,諸天萬界聊天器,在用戶使用交易功能的同時,也在不斷竊取用戶的信息,植入隱藏的監控程序嗎。


    這算啥,跟美國人學的嗎。


    還好,他還有係統為其把關,隻是,以後使用聊天器進行交易的時候,也得多留個心眼才是。


    李子木把注意力放在了到手的東西上。


    首先是《邪神之書》。


    星界商人的商品信息中顯示,邪神之書記錄著跨越混沌海發送信仰標記,並感召異宇宙信徒的方法。


    最後,由信徒們獻祭生命,打開意識通道,召喚邪神意誌降臨。


    這本書,也是李子木在穿越者營地中找到的,僅有的幾樣與異宇宙溝通有關的商品之一。


    他翻開了這本處處透著詭異和不詳的書籍。


    扉頁之中,李子木看到的,是某個觸手怪一樣的邪神接受異宇宙生命獻祭的場景。


    整個場景便是一幅持續變化的動態圖像,用風格詭迥的剪影記錄了這個觸手怪誘惑異宇宙生命,並最終收割了整個宇宙的故事。


    李子木眼神一緊,這個觸手怪的形象,分明和他完成超凡之路任務後,獲得的第三個獎勵物品可選項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


    那是一個怪異的雕像。


    莫非,這本書,和那個雕像,都與某個所謂的邪神有關嗎?


    就是不知道,這位邪神,是什麽位階的存在。


    李子木繼續翻開後續的書頁,他認真的閱讀著。


    意識海中沒有日月星辰,白晝黑夜的變化,恍若時間靜止的永恆之地。


    意識聖殿內,萬籟俱靜,隻有不時傳來的,書頁一張張被翻開的聲音。


    十天之後。


    李子木終於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邪神之書。


    這十天的時間,他將整本書的內容通讀了一遍。


    好消息是,全書之中並沒有任何難以理解的文字信息,所有內容,全都以動態圖像展現。


    從如何凝練信仰標識,到如何安全地向混沌海中發送標識,再到標識被激活後該怎樣建立聯係。


    李子木對整個過程都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但似乎,書中並沒有提到任何能夠確保,讓信仰標識可以被異宇宙接收到的方法。


    莫非,完全是靠運氣來實現這個環節的嗎?


    這就有些扯淡了。


    混沌海可不是山疙瘩裏的小魚塘,就這麽簡簡單單地朝混沌海裏丟垃圾,便能剛好被某個隱藏的宇宙接收到?


    李子木怎麽想,都覺得這本書中記錄的這種方法,有些不大靠譜。


    也難怪,在星界商人的商品庫中,這本《邪神之書》的售價,被劃入了最低價位的那個檔次。


    聊勝於無吧,也許等待個億萬年的時間,還真能被他聯絡上幾個異宇宙呢。


    李子木撇了撇嘴角,將《邪神之書》丟到了一邊。


    然後,便是這枚售價高達三點宇宙意誌之力的“母種”了。


    “活性被完美地封存在繭裏,再加上那種奇妙的生態形式,嘖嘖,若是讓你得到充足的發展,估計我的整個宇宙,都將被你占據吧。”


    喃喃的低語,似乎能夠穿透神秘的繭殼,溝通裏麵那個沉睡的生命意識一般。


    李子木沉思了片刻後,便帶著這個神秘的繭,離開了意識聖殿。


    宇宙外層星海,距試練之地二十餘光年的某新生星係內。


    李子木的化身,降臨在一顆特殊的行星大氣層外。


    這顆星球,是本星係僅有的兩顆行星之一。


    而極為特殊的一點是,本星係的兩顆行星,共用著一條環繞橙色恆星運轉的軌道。


    力矩的平衡,讓兩顆行星與中間的恆星保持著一條直線的布局,兩顆行星中間,隔著一顆巨大恆星,似乎永遠沒有相見的那天。


    這個結構,倒是和木子星以及兩大聖殿的布局,有些相似。


    李子木緩步進入了行星的地表之上。


    “嗡……”


    遠處的火山持續噴射著灰蒙蒙的火山塵埃,天空陰沉沉的,溫室效應讓整顆星球地表的溫度,維持在了零度上下的區間裏。


    地表的岩石,呈現出紅綠灰相間的顏色,顯然,地殼中金屬礦物的比重,要遠高於木子星。


    李子木的視線,巡視大地。


    “咯噔……”


    某地震形成的斷層地貌中。


    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詭異岩石球體,在他的注視之中滾動劃過。


    他的目光穿透了那似乎了無生機的岩石表層,看到了球體內部,稱不上特別複雜的奇異結構。


    球體的內核,由特殊的磁性礦物聚合而成。


    或許,最初隻是巧合,這些因磁力而聚合在一起的礦物碎屑,意外的組成了一種特殊的分形結構。


    這種結構很像是內燃發動機的構型,但是又有著很大的不同。


    它們的分形結構,契合了某種數學上的模型,當它們在磁力的作用下,吸納新的礦物碎屑時,會極為規律的排布在結構外層,因而可以周期性的複製出新的核心結構。


    而當核心結構內部的氣壓因為高度和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時,也會推動外部的結構,和整體的重心發生相應的變化。


    於是,這種磁性聚合體,因為這種可變、可複製結構的存在,而具有了在行星表麵漫無目的滾動、成長的能力。


    你很難稱它為生命。


    在地球上,也有人設計過類似的自行機械裝置,用管材製作的風力怪獸能夠在有風的時候,自動行走。


    加裝了氣壓驅動的裝置後,甚至能夠自行儲存並釋放收集的動能,在無風的狀態下移動。


    這個岩石球體,就是在無數的巧合下誕生出來的,類似的東西。


    一種還不成熟的“生命機器”。


    但,它確實已經具備了諸如“進食”、“成長”、“繁殖”、“死亡”這樣的特殊機製。


    當它滾動到金屬碎屑較多的區域時,它會吸附這些碎屑,讓自己的體積慢慢增長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複製新的核心結構。


    而當整個球體受到外力的撞擊,導致結構破碎成多個部分時,那些保留了未破損核心結構的部分,又將會變成一個新的分體,開始獨立滾動進食成長的過程。


    當球體進食的碎屑太多,體形增長到一個限度之後,核心結構提供的動力,將無法再推動過於沉重的軀體,它的運動便會逐漸慢下來,直至完全停止。


    這是一場大自然的生命遊戲,而在此時新生的宇宙之中,類似的生命遊戲正在諸多行星中上演。


    這個宇宙,早晚會變成一個熱鬧繁華的星際世界。


    而在這顆星球上,這些滾動的石頭,它們或許會在未來成長為真正的生命,又或許會一直作為一種特殊的無生命結構存在。


    這是自然生命誕生之初才會有的景象,和木子星海洋中誕生的原生有機生命,並無本質區別。


    結構決定功能,自然堆砌有些會偶然創造出這種具有反饋和增殖能力的結構。


    這便是生命的萌芽階段。


    而李子木也越加發現,很多時候,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其實並沒有印象中那般涇渭分明。


    那裏存在著模糊的中間地帶。


    宇宙意識的觀察創造萬物。


    宇宙意識的觸手同樣遍及了整個宇宙,便是岩石和塵埃這種無生命的物質,隻要受到規則力量的幹涉,就必然承載著微弱的宇宙意識的波動存在。


    就連李子木自己,也不知道在物質宇宙的背後,自己那宇宙意識之軀當中,偶然發生的細微變化,是否可以看成是宇宙中新生命誕生的跡象。


    物質與意識,時空與精神,即便是在自己所化身的宇宙中,也仍有許多的奧秘,等待著他去探索。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對宇宙的認識,其實,並不比凡人對自己肉身的了解,多出多少。


    幸好,他還有係統。


    至少,用是否被生命圖鑒記錄,作為區別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


    簡單,而實用。


    而生命圖鑒並未記錄這顆星球上的“滾動岩石”們,所以,暫時還無法稱它們為一種生命。


    但李子木也並不想抹去這一絲可能性。


    所以,在觀察一番之後,他的身影消失在了這顆星球上。


    他決定將這顆星球,留給這些滾動岩石。


    本星係中,與滾石星球相對的另一顆行星,則要顯得寒冷寂靜了許多。


    地質活動並未停止,但很難稱得上熱鬧。


    這並不是一顆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


    低溫,能夠減緩所有的生命和無生命活動。


    小到分子內部的電磁活動,大到宇宙星體的發展演變。


    不過,用來安置“母種”,倒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畢竟,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來自異宇宙的生命形式,而且對任何生態係統都極具侵略性。


    李子木首先要做的,是修改母種的意識本源,植入屬於他的規則烙印。


    這既是為了控製它,也是為了讓它適應本宇宙的規則體係。


    以宇宙意識的龐大意識能量,再加上他對意識世界的探索過程中掌握的知識。


    李子木成功的做到了對生命意識本源的後天改造。


    而且,還是這麽一個遠比本宇宙內所有生命的意識本源都要複雜的、甚至連李子木也無法完全解析的生命體。


    隨後,李子木將這個經過改造的繭安置在了行星地表之下,某處地縫之中。


    接下來,靜待其變化即可。


    做完這一切,李子木也不再停留,身影一閃,便離開了此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超級宇宙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超玻色栗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超玻色栗子並收藏重生之超級宇宙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