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泥菩薩批示
朝殿上。
眾王公文武麵麵相覷。
素有老狐狸之稱的長孫無忌,從不會輕易得罪人,一旦長孫無忌對某人出手了,那便表示其有十足把握。
然而今日,長孫無忌將矛頭指向了易凡,告其謀反。像易凡這種擁有特殊身份的人,怕也隻有謀反的罪名才能將其一舉置於死地。
眾所周知,易凡與吳王李恪交好。而李恪又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身為當今太子的親舅舅,長孫無忌自然是不希望李恪擁有易凡這樣一個強有力且身份特殊的助力,自然是要想辦法加以破壞。
長孫無忌今日對易凡出手,自然是有極大把握的。
很明顯皇帝是想敲打拿捏一下易凡,好讓他交出那天雷的製作方法。
天雷這種國之利器,自然是萬萬不能讓有心人,或是別的國家勢力之人知曉。
而易凡這個非皇室之人,卻又知曉天雷之法,今後無非就是兩個下場,一是被永久囚禁,而是消失。
既然易凡的結局已經注定,作為老狐狸的長孫無忌自然是要在這個時候加把火。
讓易凡的結局加快成為既定事實,以免夜長夢多。這樣既可除掉李恪一大助力,太子登基也可少一大阻礙。
同時也可幫皇帝逼一逼易凡,說不定在重壓之下,易凡便交出了那天雷之法,長孫無忌還可在李世民心中撈一大功,如此一舉多得的事情,老狐狸長孫無忌豈有不做之理。
“聖上,據臣所知,平安王手下多為乞兒出生。如今這丐幫又是乞丐組成,試問天下間哪有這般巧之事?
臣不得不懷疑這丐幫與平安王有所牽連,再加上這兩日長安城裏的各種流言蜚語,以及昨夜雷罰長安之事。
恐怕也隻有我們平日裏忽略的那些乞丐,才有能力在眾目睽睽的天子腳下,如此興風作浪。而這些事都與平安王有關……”
話到此處,便不再言語,其言下之意眾人也都聽的明白。
正當眾王公大臣若有所思時,停頓片刻的長孫無忌,又繼續言道:“如今劍南道受災,那些無家可迴的災民,怕是有極大多數之人會淪落為街頭乞丐到時這丐幫趁機壯大。
這還隻是劍南道一處受災而已,若是某天有場大災難波及整個大唐,想想那時候的丐幫……”
言到此處,長孫無忌作出一臉驚恐狀,像是想到了什麽非常可怕之事,幾次張嘴都說不出話語。
滿朝王公大臣也被長孫無忌的話語帶入其中。文臣與長孫無忌一般,麵現驚恐。
而武將這邊則是麵帶驚怒,都不知覺的緊握雙拳。
一時間,易凡隻感覺無數道帶有強烈殺氣與怒火的目光在他身上來迴掃描,易凡都能感覺到自己全身的汗毛都根根直立而起。
易凡直感覺胸悶,身邊的空氣仿佛粘稠了許多,連唿吸都困難了數倍。殺氣這種東西,沒親身體會,是很難言語。
如今這整個朝堂之上,大多數都是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秦王府老人,每人都為這大唐天下流過血,流過汗,甚至還有親人為此失去了生命。
眾人付出了種種千辛萬苦,才得到如今的地位與天下太平,若是易凡要造反,這些人第一個不答應。
同時,易凡又感覺到更加強烈的威勢壓在了自己身上。
龍位上的李世民麵無悲喜,眼神深邃的看著易凡。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如此模樣,嘴角不由勾起一抹狐笑。
了解李世民的人都知道,李世民每遇大事,麵色越是沉靜,所做之決定也越發的狠辣,當年玄武門斬殺李建成與李元吉便是如此。
長孫無忌決定再加一把火,隻聽長孫無忌再次言道:“聖上,昔日臣出遊長安時,總是會見到許多小乞兒沿街乞討,而如今長安城裏卻無一個小乞兒,多為老弱。
臣素聞平安王喜收容流浪乞兒,且是年紀越小越好。而平安王手下的幾個得力手下,皆為乞兒出身。
想必長安城中那些流浪乞兒,也是被平安王所收容起來了吧?
在平安王的調教下,平安王的那些個手下個個能寫會算,能力非凡,就算是放出去治理一州一縣也是綽綽有餘,若是再有千百個這樣的人……”
後麵的話語,長孫無忌沒有說出口,但朝堂上眾人又豈能不明。
一時間,朝堂百官都感覺到了威脅,要知道這些人哪個不是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載,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這還是在有家族、父輩、祖輩的扶持下才做到的。
如今倒好,易凡調教的隨便一人,放出去便可治理一州一縣。若真是這樣,易凡隻需調教出千八百個人便夠了。
到時候易凡便與漢末袁家一般,門生故吏滿天下。
若是天下再有個什麽動蕩,易凡隻需登高一唿,加上發展壯大的丐幫,以及那天雷。
思及此處,百官不經齊齊打個寒顫,看向易凡的眼神也變了。
心狠之人,眼中充滿了殺意。軟弱些的,眼中便是充滿了恐懼。
然而,此時心中最為恐懼之人,並不是百官中的任何一人,而是龍榻上的李世民。
百官能想到的,李世民自然也能想到,甚至想的更多。
李世民想到,若不是這一連串的事情,讓易凡暴露了這些隱藏手段。
若幹年後,易凡悄悄的將培養出來的這些人,暗中通過科舉,再加上易凡在朝中運作一下,這些人將個個牧守一方。
時日一長,若是天下官員有一成出至易凡門下,那五姓七望將要改為六姓八望。
若是有三成官員出至易凡門下,那麽易家將是天下第一大門閥。
若是有五成官員出至易凡門下,那麽這天下將有極大的可能改姓為易了。
若是有七成甚至九成的官員出至易凡門下,易凡將不費一兵一卒,一刀一槍,從李唐皇朝手中接過皇權。
不覺間,李世民已是雙拳緊握,骨節發出咕咯、咕咯聲。
龍榻上,李世民微閉雙目,深吸一氣,暫時壓下殺掉易凡的衝動。
緩緩側頭看向一直侍立在旁的老太監李安。
若說尉遲恭是明麵上監管長安的官員,那麽李安便是暗地裏監管長安的幽靈。
長安城裏出了丐幫這麽一個隱藏勢力,李安居然沒有發現匯報,李世民自然是要看向他,問個明白。
未待李世民開言,李安從袖口中取出一卷宣紙,雙手呈遞給李世民。
“聖上,趙國公所言非虛,平安王果真欲圖謀反,這是老奴剛收到的證物。”
李世民皺眉接過宣紙,緩緩拉開。待宣紙徐徐展開,李世民眉頭皺得更緊了。
作為一個酷愛書法的皇帝,見著如此難看的字體,沒有將之一把棄掉,已算是好涵養了。
宣紙完全展開,隻見上麵七歪八扭的寫著幾行字。
金鱗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雲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
風雲聚會淺水遊。
成也風雲,敗也風雲。
朝殿上。
眾王公文武麵麵相覷。
素有老狐狸之稱的長孫無忌,從不會輕易得罪人,一旦長孫無忌對某人出手了,那便表示其有十足把握。
然而今日,長孫無忌將矛頭指向了易凡,告其謀反。像易凡這種擁有特殊身份的人,怕也隻有謀反的罪名才能將其一舉置於死地。
眾所周知,易凡與吳王李恪交好。而李恪又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身為當今太子的親舅舅,長孫無忌自然是不希望李恪擁有易凡這樣一個強有力且身份特殊的助力,自然是要想辦法加以破壞。
長孫無忌今日對易凡出手,自然是有極大把握的。
很明顯皇帝是想敲打拿捏一下易凡,好讓他交出那天雷的製作方法。
天雷這種國之利器,自然是萬萬不能讓有心人,或是別的國家勢力之人知曉。
而易凡這個非皇室之人,卻又知曉天雷之法,今後無非就是兩個下場,一是被永久囚禁,而是消失。
既然易凡的結局已經注定,作為老狐狸的長孫無忌自然是要在這個時候加把火。
讓易凡的結局加快成為既定事實,以免夜長夢多。這樣既可除掉李恪一大助力,太子登基也可少一大阻礙。
同時也可幫皇帝逼一逼易凡,說不定在重壓之下,易凡便交出了那天雷之法,長孫無忌還可在李世民心中撈一大功,如此一舉多得的事情,老狐狸長孫無忌豈有不做之理。
“聖上,據臣所知,平安王手下多為乞兒出生。如今這丐幫又是乞丐組成,試問天下間哪有這般巧之事?
臣不得不懷疑這丐幫與平安王有所牽連,再加上這兩日長安城裏的各種流言蜚語,以及昨夜雷罰長安之事。
恐怕也隻有我們平日裏忽略的那些乞丐,才有能力在眾目睽睽的天子腳下,如此興風作浪。而這些事都與平安王有關……”
話到此處,便不再言語,其言下之意眾人也都聽的明白。
正當眾王公大臣若有所思時,停頓片刻的長孫無忌,又繼續言道:“如今劍南道受災,那些無家可迴的災民,怕是有極大多數之人會淪落為街頭乞丐到時這丐幫趁機壯大。
這還隻是劍南道一處受災而已,若是某天有場大災難波及整個大唐,想想那時候的丐幫……”
言到此處,長孫無忌作出一臉驚恐狀,像是想到了什麽非常可怕之事,幾次張嘴都說不出話語。
滿朝王公大臣也被長孫無忌的話語帶入其中。文臣與長孫無忌一般,麵現驚恐。
而武將這邊則是麵帶驚怒,都不知覺的緊握雙拳。
一時間,易凡隻感覺無數道帶有強烈殺氣與怒火的目光在他身上來迴掃描,易凡都能感覺到自己全身的汗毛都根根直立而起。
易凡直感覺胸悶,身邊的空氣仿佛粘稠了許多,連唿吸都困難了數倍。殺氣這種東西,沒親身體會,是很難言語。
如今這整個朝堂之上,大多數都是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秦王府老人,每人都為這大唐天下流過血,流過汗,甚至還有親人為此失去了生命。
眾人付出了種種千辛萬苦,才得到如今的地位與天下太平,若是易凡要造反,這些人第一個不答應。
同時,易凡又感覺到更加強烈的威勢壓在了自己身上。
龍位上的李世民麵無悲喜,眼神深邃的看著易凡。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如此模樣,嘴角不由勾起一抹狐笑。
了解李世民的人都知道,李世民每遇大事,麵色越是沉靜,所做之決定也越發的狠辣,當年玄武門斬殺李建成與李元吉便是如此。
長孫無忌決定再加一把火,隻聽長孫無忌再次言道:“聖上,昔日臣出遊長安時,總是會見到許多小乞兒沿街乞討,而如今長安城裏卻無一個小乞兒,多為老弱。
臣素聞平安王喜收容流浪乞兒,且是年紀越小越好。而平安王手下的幾個得力手下,皆為乞兒出身。
想必長安城中那些流浪乞兒,也是被平安王所收容起來了吧?
在平安王的調教下,平安王的那些個手下個個能寫會算,能力非凡,就算是放出去治理一州一縣也是綽綽有餘,若是再有千百個這樣的人……”
後麵的話語,長孫無忌沒有說出口,但朝堂上眾人又豈能不明。
一時間,朝堂百官都感覺到了威脅,要知道這些人哪個不是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載,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這還是在有家族、父輩、祖輩的扶持下才做到的。
如今倒好,易凡調教的隨便一人,放出去便可治理一州一縣。若真是這樣,易凡隻需調教出千八百個人便夠了。
到時候易凡便與漢末袁家一般,門生故吏滿天下。
若是天下再有個什麽動蕩,易凡隻需登高一唿,加上發展壯大的丐幫,以及那天雷。
思及此處,百官不經齊齊打個寒顫,看向易凡的眼神也變了。
心狠之人,眼中充滿了殺意。軟弱些的,眼中便是充滿了恐懼。
然而,此時心中最為恐懼之人,並不是百官中的任何一人,而是龍榻上的李世民。
百官能想到的,李世民自然也能想到,甚至想的更多。
李世民想到,若不是這一連串的事情,讓易凡暴露了這些隱藏手段。
若幹年後,易凡悄悄的將培養出來的這些人,暗中通過科舉,再加上易凡在朝中運作一下,這些人將個個牧守一方。
時日一長,若是天下官員有一成出至易凡門下,那五姓七望將要改為六姓八望。
若是有三成官員出至易凡門下,那麽易家將是天下第一大門閥。
若是有五成官員出至易凡門下,那麽這天下將有極大的可能改姓為易了。
若是有七成甚至九成的官員出至易凡門下,易凡將不費一兵一卒,一刀一槍,從李唐皇朝手中接過皇權。
不覺間,李世民已是雙拳緊握,骨節發出咕咯、咕咯聲。
龍榻上,李世民微閉雙目,深吸一氣,暫時壓下殺掉易凡的衝動。
緩緩側頭看向一直侍立在旁的老太監李安。
若說尉遲恭是明麵上監管長安的官員,那麽李安便是暗地裏監管長安的幽靈。
長安城裏出了丐幫這麽一個隱藏勢力,李安居然沒有發現匯報,李世民自然是要看向他,問個明白。
未待李世民開言,李安從袖口中取出一卷宣紙,雙手呈遞給李世民。
“聖上,趙國公所言非虛,平安王果真欲圖謀反,這是老奴剛收到的證物。”
李世民皺眉接過宣紙,緩緩拉開。待宣紙徐徐展開,李世民眉頭皺得更緊了。
作為一個酷愛書法的皇帝,見著如此難看的字體,沒有將之一把棄掉,已算是好涵養了。
宣紙完全展開,隻見上麵七歪八扭的寫著幾行字。
金鱗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雲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
風雲聚會淺水遊。
成也風雲,敗也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