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第1620章 風波10
農女當家:撿個將軍來種田 作者:依依蘭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越看李雲嶽,就越覺得順眼,越覺得怦然心動。
小郡主一行迴了京,進城沒多遠大家便彼此分開,各迴各家。
小郡主同李雲嶽一路,順便上威寧侯府去坐坐。
威寧侯府中有專門為她收拾布置的一處院落,指派了專門的丫鬟打理照顧,儼然侯府已經是她第二個家了。
這會兒,威寧侯府中就隻有李雲嶽一個人留守大本營,連芳洲夫婦和另外兩個兒子都不在,小郡主心疼未來的夫君一個人太寂寞了,更是往侯府中跑得勤快。
廣元帝剛剛登基那兩三年,李賦任憑誰明示暗示都沒有半點放權的意思,一是廣元帝不許,二是他自己不願。
他雖從未說,連芳洲亦明白,他這麽做都是因為自己。
連芳清剛剛當上皇後,本家根基太淺,如果這時候為了避嫌急急放權,連芳清這個皇後的日子必定過得艱難,朝中大臣們未必就不會出幺蛾子。而他,就是皇後的強大支持,有他掌著實權在,誰要想算計皇後,就得認真掂量掂量了。
直到廣元帝真正的樹立了權威,而連芳清又接連生了兩個皇子,除了後宮嬪妃不夠多這一點外並無任何可讓人詬病指責之處,將皇後的位置坐得穩穩的,李賦才慢慢的退下來,漸漸在朝廷中稀釋自己的影響。
如今有連澤、連澈在,兄弟倆一文一武,足以保的皇後不敢叫人輕視挑釁。
廣元帝其實並不願意讓李賦退出,對李賦,他從來都沒有懷疑忌憚過。
可李賦執意不肯。一來無仗可打了,整日上朝著實無聊,還不如在家裏陪娘子呢!二來,外戚勢大絕非好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皇家、對朝廷。
廣元帝今日信自己,明日信自己,後日呢?更遠的將來呢?且如此一來必定有越來越多的人依附在門下周圍,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勢力,到那時候,縱然自己不願意,隻怕也會有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情不得不去做。
何必呢?建功立業也建過了,一西北一南海,還扶持了個新君,這輩子仕途上再無遺憾。如今位居人臣,銀錢大把,不趁著年輕多陪娘子等到了想陪也動不了了!
況且,治國那一套,他又不懂,何必去摻合?
最後還是連芳洲出了個主意,在五軍都督府多設置了一個參謀職位,有職無權,就是掛個名號,有事時可請他去一同參詳籌謀,無事時他亦不必去衙門當值。
廣元帝一聽可行,掛個虛職那也是職啊,便開了金口玉牙答應了。
皆大歡喜。
從此,李賦與連芳洲便逍遙自在出遊天下,做如花美眷神仙眷侶去了,一年中倒有大半年不在京中。
李雲嶽七歲之前,出門都帶著他們兄弟倆一起,如今李雲嶽十三歲,老二九歲,兩人出門就都不帶了,而是帶著四歲的老三。
這些年,整個大周就沒有兩人沒去過的地方,還特意去了西北從前李賦打過仗的地方,又迴了南海郡幾迴,隨著海船出海,南洋、西洋,更是一去數月。
大房村老家也去了好幾趟,把三姑奶奶等給開心壞了。無奈三姑奶奶不肯進京,說還時喜歡家裏,連芳洲也隻好打消了念頭。
去年下半年便是出了海,至今未歸,也不知行跡何處。而老二小端午從小跟著母親身邊耳濡目染,對於仕途根本無意,一門心思隻想做生意,六歲的時候已經會看賬本、算盤打的劈啪響了。而且越長大,這種興趣就越濃,如今家中生意,倒有一大半都是聽他的調遣。
這不,剛過了年,他就帶著人趕往山東去巡視店鋪去了。
小郡主和李雲嶽一邊進門一邊說話,錢管家忽然興致勃勃的奔上前施禮喚著“世子爺、小郡主!”笑嗬嗬的道:“世子爺,侯爺和夫人來信了!說是還有半個月就能迴京了!”
“真的?太好了!”小郡主眼睛一亮,拍手笑道:“叔叔和姨姨出去逍遙這麽久,可算是要迴來了!錢管家,府中各處叫人好好的檢查一遍,該收拾的都收拾布置妥當了,尤其是正院正房!還有,叔叔和姨姨喜歡吃的東西,也都叫人預定采買了,別到時候又來不及!”
顯然處置這些事情小郡主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她吩咐得熟溜,錢管家迴答得也熟溜,一連聲的連連說是。
李雲嶽許久不見爹娘,心中也十分開心,向來冷峻的臉上也露出幾分笑意,道:“瑾瑾說的不錯,各處準備好,別讓爹娘迴來不痛快。還有,給二弟去信告訴他一聲。”
錢管家笑嗬嗬的一一答應,便取出一封信,雙手奉給李雲嶽,笑道:“這是來人讓轉交給世子爺的信。請世子爺收好!”
李雲嶽便將信接了過去。
錢管家又轉身笑著向小郡主說道:“小郡主恐怕又要辛苦幾天了,嗬嗬!”
小郡主會意,笑道:“姨姨購買的各種貨品都先行送到了?”
連芳洲和李賦每次外出遊玩,到了一地少不得總要購置些當地的特色產品。橫豎兩人不缺錢,也不缺搬運工,看中什麽便買什麽,經常便是人還沒迴京呢,大大小小的箱子卻先迴京了。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正是由小郡主幫著整理收拾這些東西。所以錢管家會那麽一說,小郡主又會這麽一答。
“可不是呢!”錢管家笑嗬嗬道:“老奴大略瞧了一眼,三四十個大箱子呢!也不知道夫人又買了些什麽寶貝!”
小郡主做慣了分揀工的活兒,況且連芳洲挑選的東西不是極貴重,便是極別致稀罕新鮮,大部分見所未見,她也愛看,每次收拾整理這些東西總是興致勃勃的。
聽了錢管家的話,一點兒也沒嫌棄箱子多的意思,反而越發來了興致,笑道:“姨姨和叔叔有兩年多不曾出海遠洋了,這一趟自然要多捎帶點兒東西啦!看著多,收拾出來就不多了!等各處該分送的地方送了去,剩下的就更不多了!得了,把那些箱籠照舊搬到我院子裏放著吧!嗯,我今兒先迴去,明兒就過來!”
小郡主一行迴了京,進城沒多遠大家便彼此分開,各迴各家。
小郡主同李雲嶽一路,順便上威寧侯府去坐坐。
威寧侯府中有專門為她收拾布置的一處院落,指派了專門的丫鬟打理照顧,儼然侯府已經是她第二個家了。
這會兒,威寧侯府中就隻有李雲嶽一個人留守大本營,連芳洲夫婦和另外兩個兒子都不在,小郡主心疼未來的夫君一個人太寂寞了,更是往侯府中跑得勤快。
廣元帝剛剛登基那兩三年,李賦任憑誰明示暗示都沒有半點放權的意思,一是廣元帝不許,二是他自己不願。
他雖從未說,連芳洲亦明白,他這麽做都是因為自己。
連芳清剛剛當上皇後,本家根基太淺,如果這時候為了避嫌急急放權,連芳清這個皇後的日子必定過得艱難,朝中大臣們未必就不會出幺蛾子。而他,就是皇後的強大支持,有他掌著實權在,誰要想算計皇後,就得認真掂量掂量了。
直到廣元帝真正的樹立了權威,而連芳清又接連生了兩個皇子,除了後宮嬪妃不夠多這一點外並無任何可讓人詬病指責之處,將皇後的位置坐得穩穩的,李賦才慢慢的退下來,漸漸在朝廷中稀釋自己的影響。
如今有連澤、連澈在,兄弟倆一文一武,足以保的皇後不敢叫人輕視挑釁。
廣元帝其實並不願意讓李賦退出,對李賦,他從來都沒有懷疑忌憚過。
可李賦執意不肯。一來無仗可打了,整日上朝著實無聊,還不如在家裏陪娘子呢!二來,外戚勢大絕非好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皇家、對朝廷。
廣元帝今日信自己,明日信自己,後日呢?更遠的將來呢?且如此一來必定有越來越多的人依附在門下周圍,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勢力,到那時候,縱然自己不願意,隻怕也會有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情不得不去做。
何必呢?建功立業也建過了,一西北一南海,還扶持了個新君,這輩子仕途上再無遺憾。如今位居人臣,銀錢大把,不趁著年輕多陪娘子等到了想陪也動不了了!
況且,治國那一套,他又不懂,何必去摻合?
最後還是連芳洲出了個主意,在五軍都督府多設置了一個參謀職位,有職無權,就是掛個名號,有事時可請他去一同參詳籌謀,無事時他亦不必去衙門當值。
廣元帝一聽可行,掛個虛職那也是職啊,便開了金口玉牙答應了。
皆大歡喜。
從此,李賦與連芳洲便逍遙自在出遊天下,做如花美眷神仙眷侶去了,一年中倒有大半年不在京中。
李雲嶽七歲之前,出門都帶著他們兄弟倆一起,如今李雲嶽十三歲,老二九歲,兩人出門就都不帶了,而是帶著四歲的老三。
這些年,整個大周就沒有兩人沒去過的地方,還特意去了西北從前李賦打過仗的地方,又迴了南海郡幾迴,隨著海船出海,南洋、西洋,更是一去數月。
大房村老家也去了好幾趟,把三姑奶奶等給開心壞了。無奈三姑奶奶不肯進京,說還時喜歡家裏,連芳洲也隻好打消了念頭。
去年下半年便是出了海,至今未歸,也不知行跡何處。而老二小端午從小跟著母親身邊耳濡目染,對於仕途根本無意,一門心思隻想做生意,六歲的時候已經會看賬本、算盤打的劈啪響了。而且越長大,這種興趣就越濃,如今家中生意,倒有一大半都是聽他的調遣。
這不,剛過了年,他就帶著人趕往山東去巡視店鋪去了。
小郡主和李雲嶽一邊進門一邊說話,錢管家忽然興致勃勃的奔上前施禮喚著“世子爺、小郡主!”笑嗬嗬的道:“世子爺,侯爺和夫人來信了!說是還有半個月就能迴京了!”
“真的?太好了!”小郡主眼睛一亮,拍手笑道:“叔叔和姨姨出去逍遙這麽久,可算是要迴來了!錢管家,府中各處叫人好好的檢查一遍,該收拾的都收拾布置妥當了,尤其是正院正房!還有,叔叔和姨姨喜歡吃的東西,也都叫人預定采買了,別到時候又來不及!”
顯然處置這些事情小郡主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她吩咐得熟溜,錢管家迴答得也熟溜,一連聲的連連說是。
李雲嶽許久不見爹娘,心中也十分開心,向來冷峻的臉上也露出幾分笑意,道:“瑾瑾說的不錯,各處準備好,別讓爹娘迴來不痛快。還有,給二弟去信告訴他一聲。”
錢管家笑嗬嗬的一一答應,便取出一封信,雙手奉給李雲嶽,笑道:“這是來人讓轉交給世子爺的信。請世子爺收好!”
李雲嶽便將信接了過去。
錢管家又轉身笑著向小郡主說道:“小郡主恐怕又要辛苦幾天了,嗬嗬!”
小郡主會意,笑道:“姨姨購買的各種貨品都先行送到了?”
連芳洲和李賦每次外出遊玩,到了一地少不得總要購置些當地的特色產品。橫豎兩人不缺錢,也不缺搬運工,看中什麽便買什麽,經常便是人還沒迴京呢,大大小小的箱子卻先迴京了。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正是由小郡主幫著整理收拾這些東西。所以錢管家會那麽一說,小郡主又會這麽一答。
“可不是呢!”錢管家笑嗬嗬道:“老奴大略瞧了一眼,三四十個大箱子呢!也不知道夫人又買了些什麽寶貝!”
小郡主做慣了分揀工的活兒,況且連芳洲挑選的東西不是極貴重,便是極別致稀罕新鮮,大部分見所未見,她也愛看,每次收拾整理這些東西總是興致勃勃的。
聽了錢管家的話,一點兒也沒嫌棄箱子多的意思,反而越發來了興致,笑道:“姨姨和叔叔有兩年多不曾出海遠洋了,這一趟自然要多捎帶點兒東西啦!看著多,收拾出來就不多了!等各處該分送的地方送了去,剩下的就更不多了!得了,把那些箱籠照舊搬到我院子裏放著吧!嗯,我今兒先迴去,明兒就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