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第794章 開張
農女當家:撿個將軍來種田 作者:依依蘭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氏如夢初醒,便道:“那個連芳洲嘴巴太能扯了,我一時不留神就上了她的當!要不,我再迴去說說去?”
“還去個屁呀!”二夫人氣道:“你迴都迴了,還怎麽去!人家肯搭理你才怪!”
說著又將齊氏罵了一頓,齊氏氣惱不已,忍不住把氣撒在周氏身上,迴了自己院子嘀咕著:“慣會獻殷勤,腿腳倒快……”
三月十六,取名北京烤鴨店的十二家店鋪集體開張了。除了主賣烤鴨,還賣燒鵝和燒雞、鹽焗雞。
十二家店鋪分布在京城四個城區,鋪麵不大不小,青磚砌就的牆麵刷得雪白,後院除了一間小賬房,是堆放柴火、初步處理原料以及建著庫房堆放一些雜七雜八東西的地方。
至於宰殺,則每個城區另外單獨設有一處,斬殺清洗幹淨,一處處送到門店。
外頭便是對外售賣的鋪麵,樓上還有通鋪和隔出來的兩個小房間,供值夜的夥計住下。
鋪麵布局如同熟食店的樣式,砌著半人高的台麵,一樣樣擺放在上邊。她一狠心全都用玻璃做了隔斷,每日擦拭得幹淨透亮,客人購買的時候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隻不過玻璃稀罕金貴,為了防止晚間淩晨被人砸壞,這售賣的台子是砌在屋裏的,晚間外頭的通排門窗一關上,便可穩穩當當。
旁邊連芳洲還特意叫人做了個烤爐,四周用玻璃圍住,透過玻璃,客人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見裏頭掛著的被烤得黃澄澄的冒著油誘人無比的烤鴨和那爐膛裏紅彤彤的火苗,權當博人眼球,看個新鮮稀罕。
至於燒鵝和烤雞,則在後院製作。
整個建築粉牆黑瓦,雙層門簷高高翹起,正中間懸掛著紅木框黑底金字的長方形匾額,上書“北京烤鴨”四個大字。
門窗屋簷梁柱等一切凡是需用上木頭的地方,全部都是原木色,一層又一層的刷了八層清澄的桐油,木頭本身的花紋便是最好的裝飾,看上去別具一格。
廊下,兩邊各懸掛著四個綴著流蘇的八角彩燈,簷上,則高高的挑著大紅色金線繡字的招牌旗,迎風颯颯。
這是標準店的樣式,今後無論在全國各地哪一處再建分店,都必須做到如出一轍。
如此用不了幾年,眾人隻要一看見這般模樣的門樓,便知是這麽一個店了。
這座重新裝修過的建築物甚是惹眼,也不知道惹了過往行人多少眼球和議論紛紛,隻是一直落著大鎖,誰也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麽的。
直到三月十六這天早上,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招牌掛上,門店大開,眾人方知。
碧桃和春杏、紅玉領了連芳洲的命令,分別各在一家門店附近停下馬車,從車窗觀察。
見到鞭炮聲後越來越多的人上前圍觀進店,心中亦不由歡喜。
京城中還沒有哪一家店鋪如此大手筆的舍得用玻璃,還有那燃著火的烤鴨爐,眾人就是看熱鬧也得去看啊!
也是杏花村糕點鋪子賺了錢,連芳洲才舍得下這樣大的本錢。
杏花村糕點鋪開業之後,每家店每個月流水都有三四千銀子,過年那個月最少的也有六千五,多的近萬,先前投進去本錢基本上都迴來了!她正琢磨著將櫃台也全部改成玻璃的呢!
當烤鴨店中再聞到那飄來的一股股香味,眾人忍不住吸著鼻子垂涎欲滴,看那烤的金黃的鴨子,黃裏透著紅的燒鵝,亮堂堂的鹽焗雞,越發勾起了饞蟲。
店中今日開業,掌櫃的笑眯眯命人當場切開雞鴨鵝各三隻免費品嚐,眾人嚐過之後,更是叫絕。
“這真的是鴨子嗎?原來鴨子還有這種味道!”
“這皮又脆又酥,肉香嫩鮮美,唉,先前聽說烤鴨,我還覺著不就是烤鴨嘛,往火堆上一架,誰不會烤也,沒想到竟是這樣的!”
“說的是說的是!難為這想頭,虧怎麽想出來的!”
“平日我不太愛吃鵝肉,嫌粗糙,這鵝肉也細嫩,香!”
“我覺得還是這什麽鹽焗雞好吃,看起來不咋樣,吃著那叫一個鮮!”
“……”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掌櫃的和夥計們都眉眼眼笑。
掌櫃的便高聲叫道:“各位哥嫂叔伯嬸娘們,今兒店鋪開張,東家說了今日購買一律八折!連續三天!每天隻供應烤鴨、燒鵝、燒雞和鹽焗雞各一百隻,先到先得,大家喜歡吃的就趕緊買了哦!要不,就請明兒趕早啦!”
眾人便七嘴八舌的問起價格來,聽到烤鴨燒鵝沒打折之前是五錢銀子一斤,燒雞鹽焗雞都是四錢一斤,不少人都猶豫起來。
要知道,一隻活鴨才五十文一斤,活雞也差不多的價錢,這一隻烤鴨不知道能買多少隻呢!
好些人打起了退堂鼓。
但京城百姓小康之家多,還是許多人都去買了。
再得知可以不用買一整隻,買半斤也行,先前準備走的人“唿啦”一下子一大半又去排隊了。
春杏等看著這副熱鬧樣,心中有了數,陸續的迴了府。
等到周氏迴自己屋裏,連芳洲躺靠在東次間的軟榻上,三人才七嘴八舌說笑著向連芳洲稟明了今日所見。
連芳洲聽著嘴角不覺露出了笑容,笑歎道:“可惜了,沒能親眼見著!”
春杏等知道為了這新店開張,連芳洲花費了多少工夫,春杏便笑著勸慰道:“這有什麽好遺憾的,這店鋪橫豎是夫人的,等夫人生下小少爺,出了月子,哪裏去不得!”
碧桃、紅玉都笑著說是。
連芳洲叫她們說得也笑了,道:“說的也是,倒是我太心急了!三日後還有十幾家糕點鋪子開張呢,春杏、紅玉你們倆辛苦一些,到時候往宛平、武清幾個京郊的縣城裏去轉一轉看看情況,碧桃你還是往城裏看看去!”
三人一起都答應了。
到了那日,果然分頭都去了。
周氏這日過來陪她,見盡是青禾、麥香幾個小丫頭並仆婦在伺候著,忍不住笑道:“又差遣春杏她們辦事去了?我說你也太操心了些!有什麽事情交代外院錢管家去安排還不是一樣?非得讓她們去!”
“還去個屁呀!”二夫人氣道:“你迴都迴了,還怎麽去!人家肯搭理你才怪!”
說著又將齊氏罵了一頓,齊氏氣惱不已,忍不住把氣撒在周氏身上,迴了自己院子嘀咕著:“慣會獻殷勤,腿腳倒快……”
三月十六,取名北京烤鴨店的十二家店鋪集體開張了。除了主賣烤鴨,還賣燒鵝和燒雞、鹽焗雞。
十二家店鋪分布在京城四個城區,鋪麵不大不小,青磚砌就的牆麵刷得雪白,後院除了一間小賬房,是堆放柴火、初步處理原料以及建著庫房堆放一些雜七雜八東西的地方。
至於宰殺,則每個城區另外單獨設有一處,斬殺清洗幹淨,一處處送到門店。
外頭便是對外售賣的鋪麵,樓上還有通鋪和隔出來的兩個小房間,供值夜的夥計住下。
鋪麵布局如同熟食店的樣式,砌著半人高的台麵,一樣樣擺放在上邊。她一狠心全都用玻璃做了隔斷,每日擦拭得幹淨透亮,客人購買的時候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隻不過玻璃稀罕金貴,為了防止晚間淩晨被人砸壞,這售賣的台子是砌在屋裏的,晚間外頭的通排門窗一關上,便可穩穩當當。
旁邊連芳洲還特意叫人做了個烤爐,四周用玻璃圍住,透過玻璃,客人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見裏頭掛著的被烤得黃澄澄的冒著油誘人無比的烤鴨和那爐膛裏紅彤彤的火苗,權當博人眼球,看個新鮮稀罕。
至於燒鵝和烤雞,則在後院製作。
整個建築粉牆黑瓦,雙層門簷高高翹起,正中間懸掛著紅木框黑底金字的長方形匾額,上書“北京烤鴨”四個大字。
門窗屋簷梁柱等一切凡是需用上木頭的地方,全部都是原木色,一層又一層的刷了八層清澄的桐油,木頭本身的花紋便是最好的裝飾,看上去別具一格。
廊下,兩邊各懸掛著四個綴著流蘇的八角彩燈,簷上,則高高的挑著大紅色金線繡字的招牌旗,迎風颯颯。
這是標準店的樣式,今後無論在全國各地哪一處再建分店,都必須做到如出一轍。
如此用不了幾年,眾人隻要一看見這般模樣的門樓,便知是這麽一個店了。
這座重新裝修過的建築物甚是惹眼,也不知道惹了過往行人多少眼球和議論紛紛,隻是一直落著大鎖,誰也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麽的。
直到三月十六這天早上,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招牌掛上,門店大開,眾人方知。
碧桃和春杏、紅玉領了連芳洲的命令,分別各在一家門店附近停下馬車,從車窗觀察。
見到鞭炮聲後越來越多的人上前圍觀進店,心中亦不由歡喜。
京城中還沒有哪一家店鋪如此大手筆的舍得用玻璃,還有那燃著火的烤鴨爐,眾人就是看熱鬧也得去看啊!
也是杏花村糕點鋪子賺了錢,連芳洲才舍得下這樣大的本錢。
杏花村糕點鋪開業之後,每家店每個月流水都有三四千銀子,過年那個月最少的也有六千五,多的近萬,先前投進去本錢基本上都迴來了!她正琢磨著將櫃台也全部改成玻璃的呢!
當烤鴨店中再聞到那飄來的一股股香味,眾人忍不住吸著鼻子垂涎欲滴,看那烤的金黃的鴨子,黃裏透著紅的燒鵝,亮堂堂的鹽焗雞,越發勾起了饞蟲。
店中今日開業,掌櫃的笑眯眯命人當場切開雞鴨鵝各三隻免費品嚐,眾人嚐過之後,更是叫絕。
“這真的是鴨子嗎?原來鴨子還有這種味道!”
“這皮又脆又酥,肉香嫩鮮美,唉,先前聽說烤鴨,我還覺著不就是烤鴨嘛,往火堆上一架,誰不會烤也,沒想到竟是這樣的!”
“說的是說的是!難為這想頭,虧怎麽想出來的!”
“平日我不太愛吃鵝肉,嫌粗糙,這鵝肉也細嫩,香!”
“我覺得還是這什麽鹽焗雞好吃,看起來不咋樣,吃著那叫一個鮮!”
“……”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掌櫃的和夥計們都眉眼眼笑。
掌櫃的便高聲叫道:“各位哥嫂叔伯嬸娘們,今兒店鋪開張,東家說了今日購買一律八折!連續三天!每天隻供應烤鴨、燒鵝、燒雞和鹽焗雞各一百隻,先到先得,大家喜歡吃的就趕緊買了哦!要不,就請明兒趕早啦!”
眾人便七嘴八舌的問起價格來,聽到烤鴨燒鵝沒打折之前是五錢銀子一斤,燒雞鹽焗雞都是四錢一斤,不少人都猶豫起來。
要知道,一隻活鴨才五十文一斤,活雞也差不多的價錢,這一隻烤鴨不知道能買多少隻呢!
好些人打起了退堂鼓。
但京城百姓小康之家多,還是許多人都去買了。
再得知可以不用買一整隻,買半斤也行,先前準備走的人“唿啦”一下子一大半又去排隊了。
春杏等看著這副熱鬧樣,心中有了數,陸續的迴了府。
等到周氏迴自己屋裏,連芳洲躺靠在東次間的軟榻上,三人才七嘴八舌說笑著向連芳洲稟明了今日所見。
連芳洲聽著嘴角不覺露出了笑容,笑歎道:“可惜了,沒能親眼見著!”
春杏等知道為了這新店開張,連芳洲花費了多少工夫,春杏便笑著勸慰道:“這有什麽好遺憾的,這店鋪橫豎是夫人的,等夫人生下小少爺,出了月子,哪裏去不得!”
碧桃、紅玉都笑著說是。
連芳洲叫她們說得也笑了,道:“說的也是,倒是我太心急了!三日後還有十幾家糕點鋪子開張呢,春杏、紅玉你們倆辛苦一些,到時候往宛平、武清幾個京郊的縣城裏去轉一轉看看情況,碧桃你還是往城裏看看去!”
三人一起都答應了。
到了那日,果然分頭都去了。
周氏這日過來陪她,見盡是青禾、麥香幾個小丫頭並仆婦在伺候著,忍不住笑道:“又差遣春杏她們辦事去了?我說你也太操心了些!有什麽事情交代外院錢管家去安排還不是一樣?非得讓她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