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十九章驚變4
翌日,也就是乾佑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閻晉卿帶著一雙黑眼圈,早早在站在廣政殿的東廡外。
昨夜一夜無眠,他將高祖劉知遠的禦容懸掛在中堂,跪在畫像前泣禱了一夜,猶自心驚肉跳。遠遠的,就見楊邠、史弘肇與王章三人走來。
離早朝還早,他們三人按慣例坐在一個亭閣內商議國事,好為接下來的朝會做準備。楊邠偶爾迴頭,見閻晉卿站在廣政殿外,覺得十分驚訝:
“晉卿今日怎麽來得這麽早?離朝會還有半個時辰呢!”
楊邠忽略了閻晉卿今日一身戎裝。史弘肇瞧見了,卻嘲笑道:
“晉卿何時改做宿衛了?”
閻晉卿不知如何迴話,隻聽廣政殿朱門忽然洞開,發出一聲巨響,數十甲士手持長槍大槊,氣勢洶洶地直奔閣下。
楊邠、史弘肇與王章三人騰地站起身來,見勢不妙,正要出聲喝斥,兇悍的甲士已經將他們團團圍住,不待別人命令,便是亂捅一氣,三位重臣連慘叫也來不及,身邊更為一個衛士,又是手無寸鐵,頓時被斬成數段,血流遍地。
殺人不過是一件極容易的事。縱是三大臣此前的不可一世與氣焰囂張,縱是史弘肇身為禁軍最高統帥,在毫無準備之下,他們就是三隻羔羊,毫無反抗之力,便嗚唿哀哉了。
閻晉卿立在寒風中,麵無表情地注視著軍士們提水衝洗地上的血跡。郭允明見甲士將楊邠等三人砍翻在地,才敢現身,他揚著興奮的臉,笑道:
“大事已成就了一半,閻大人快隨我入宮見陛下,陛下還有要事要交待你。”
閻晉卿跟著郭允明入了內宮,劉承佑正在宮內煩躁地踱著步,見郭允明來了,連忙拉住郭允明道:
“大事如何?”
“臣不辱使命!”郭允明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
劉承佑猶自不敢相信,他的心房已經提到了嗓子眼,如戰鼓一般劇烈跳動著,用顫抖並夾雜著興奮、驚喜與疑惑情緒的聲音問道:“大事竟如此順利?”
“臣殺了那三匹夫,也不過是順手之舉。”郭允明自負地迴道,他忘了不久前他的雙腿也在打顫。
國舅李業在旁急道:“郭大人還是暫且住嘴!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急詔宰臣百僚,當庭宣布楊、史、王三人陰謀叛逆,將事情弄得既成事實。另外趕緊派人誅殺這三賊的親屬、黨與、傔從,控製城防,以防有變!”
“舅舅說的是!”劉承佑這才從殺掉權臣的興奮中醒悟過來,命閻晉卿道,“事貴急速,卿即刻去辦,凡是逆黨之流,一個不留!”
“遵旨!”閻晉卿見木已成舟,也鐵了心幹。
轉眼就到了上早朝的時候,凡是有資格的參加朝會的文武大臣都聚集在崇元殿外,他們隻是奇怪今日為何要在崇元殿升朝議事。無人知道離著不足二百步遠的廣政殿外剛剛發生過一場駭人聽聞的命案,血跡仍鮮。
蘇逢吉百無聊賴地打量著一片緋紫人群,見楊邠、史弘肇,還有三司使王章三人同時沒有現身,十分驚訝。
他雖然不認同這三位權臣,甚至因為他們排擠自己而無比怨恨,但他還從未見過這三人同時不參加朝會的情況出現。盡管他瞧不起楊邠,楊邠才能也不高,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楊邠從來就不會對政事懈怠,這幾年國朝粗安,楊邠應該說居功至偉。
“或許這三人在宮中問陛下起居呢!”蘇逢吉自忖道。
問皇帝起居,便是在上朝之前,宰相近臣與皇帝先在寢宮或者偏殿開個小會,有事沒事先互相通個氣,不久前蘇逢吉也是當中的一個。往往朝會之後,宰相們也會被皇帝留下來,在偏殿中繼續商議朝廷大事,人人均是坐著議事,這叫坐而問道。
“宣文武百官入殿覲見!”有太監操著尖細的嗓子,高聲宣布。
蘇逢吉、蘇禹珪與竇貞固三人走在最前麵,群臣們依次入內,按尊卑列班站定。等了好一會兒,還未見皇帝出現。
朝臣們相顧竊竊私語,沒人意識到情勢的兇險,甚至有人在聊些風流韻事,打發時間。蘇逢吉眯縫著眼,偶見帷幕之後影影綽綽,似有軍士褐衣與刀光劍影顯現,不禁麵色變了變。
正在這時,丹墀一側的黃幔被人掀開,蘇逢吉見樞密承旨聶文進闖了進來。
聶文進的目光在蘇逢吉、蘇禹珪與竇貞固三人的臉上一掃而過,顯得誌得意滿,尤其是當群臣的目光都盯著他看的時候。
聶文進站到了丹墀台階上,將手中的黃帛打開,高聲宣布:
“楊邠、史弘肇、王章三賊,居功自傲,妄自尊大,橫行不法,又欲陰謀篡逆,危難宗社。朕賴忠臣義士相助,今日辰時,朕已誅此大逆,與卿等同慶!”
崇元殿內寂靜無聲,群臣個個睜大了雙眼,一時失聲。三個權臣,說沒就沒了,這讓群臣們大為驚愕。
“退朝!”聶文進不待群臣問話,立刻宣布散朝,晾下群臣,匆匆往內殿奔去。
殿中群臣很快從震驚與失聲中醒悟過來,一陣賽過一陣的嗡嗡聲充斥著大殿,人們擁擠著往殿外奔去,卻被軍士們攔住了。
皇帝與寵臣們的行動,看上去極為迅速果斷。劉承佑遣軍士守捉宮城、皇城與外郭諸門,這些要害之地已經都被忠於他們的力量控製。而各軍將校,包括閑賦在京的前節度使、刺史都在知道真相之前,奉命聚集在萬歲殿覲見皇帝。
“邠等以稚子視朕,從今日起,朕始得為卿等之主,卿等從此可以無憂了!”皇帝也誌在必得。
前西京留守王守恩自罷職歸京以來就是個寓公,正愁沒有門路恢複昔日的榮耀,聞聽此事,感覺機會來了。他越班而出,興奮地對皇帝說:“陛下從今往後,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劉承佑正在意氣風發之時,聞聽王守恩出此鄙俚之辭,心中雖然不喜,但此時此刻他也不便與他計較:
“逆臣餘黨仍在,大勢未定,朕正愁無良將猛士相助,卿等都是久經沙場之士,若肯助朕,朕必保其榮華富貴,高爵厚祿,封侯拜相,即便是封一字王,亦有何惜?”
劉承佑的目光投向了劉銖。
這個前不久還令他無比憤怒的前青州平盧節度使,此時此刻更是覺得機會來了。他被罷了使相之職,來京師大半年,朝廷考慮到此人的民憤與名聲,看在他有佐命大功的份上,沒有殺他已經算是格外優待了,所以沒有授他新職。然後劉銖卻常常跑到楊邠與史弘肇的宅前,不依不撓地戟手謾罵,倘若楊邠地下有知,定會後悔莫及沒有殺了他。
“陛下但請放心,臣最擅長的本事便是殺人,有誰敢不服,臣便剮了他!”劉銖豪言道。
“先帝在世時,卿便是開國功臣,今朝廷有難,卿仗義執言,朕心實慰。”劉承佑好言撫慰,又許下重諾,“卿可權知開封府事,待平定叛賊餘黨,朕將封卿為齊王!”
“謝陛下!”劉銖厚顏無恥地拜伏在地,抬頭說道,“陛下且看臣的手段!”
有劉銖的帶頭,再加上皇帝親口許諾,還有皇帝立刻兌現的無數金銀財帛,殿中將校們紛紛請命,正所謂有利可圖,就是將腦袋別在腰上也在所不惜。
劉承佑躊躇滿誌,他坐在禦座上,雙手無意識地撫摸著牙床扶手,似乎已經看到自己離真正君臨天下號令四方的日子不遠了。受到的激勵的將校,紛紛四處。
城內在半個時辰之內已經遍布軍士,喧嚷之聲甚至都傳到了崇元殿之內,那些因上朝而被暫時扣押的群臣麵麵相覷,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楊邠子比部員外郎延侃、右衛將軍延偉、右讚善大夫延倚等,史弘肇之弟小底軍都虞侯宏朗,王章的侄子、女婿全部被殺,另外這三人的部曲、幕府,全都被一網打盡。
終於捱到了午時,崇元殿內的群臣們被允許出宮。這一天晴空無雲,但街道上彌漫著輕塵,如同霧雨,街道上的商戶緊閉,偶爾出現的行人也行色匆匆,中外人情惶惶。
來迴奔馳的軍士,手執利刃巡視著,大亂之時,軍士總免不了有剽掠之舉。大梁市人記憶深處的恐懼感,又迴來了,大梁城也在這個冬日裏瑟瑟發抖。
前青州節度使,未來的齊王劉銖,騎在高頭大馬上,耀武揚威。他的身後是幾輛馬車,車上赫然堆著十餘具屍首,蘇逢吉從一具有著花白胡須的屍首上,認出那是楊邠。楊邠就是化成了灰,蘇逢吉也不會認不出這個老熟人。
一生最大的政敵橫死,蘇逢吉心頭油然而生一股快意,但這快意也隻是一閃而過,代之而起的仍是震驚與焦慮。
“二位蘇相公請了!竇相公請了!”劉銖騎在馬背上,紋絲不動,他的口氣中也聽不出絲豪的恭敬之意。
“劉帥這是往哪裏去?”蘇逢吉與另兩位宰相站在道邊,同時想到什麽叫做“小人得誌”。
“奉陛下欽命,將楊逆一黨屍首分暴於南北二市,以倡公義。”劉銖拍了拍腰側的佩劍,興奮地說道,“大事降臨,還是我等武將才能鎮得住。天降大任於劉某,劉某雖然沒有什麽大本事,也隻好勉力而為,這不,我還要馬不停蹄地去郭府去一趟。”
“郭威府上?”竇貞固失聲問道。
劉銖瞪了竇貞固一眼:“那是自然!郭老匹夫與楊、史、王三逆同流合汙,本是一黨,既誅三逆,何必留著郭氏家眷。須知斬草不留根,這才顯得吾輩武將的本事。”
劉銖說畢,帶著眾多甲士,載著楊邠的屍首揚長而去,三位宰相目送著他離去良久。
“蘇相公,我沒聽錯吧?”竇貞固拉著蘇逢吉的衣袖,仍然不敢相信。
“竇公是擔憂郭威嗎?”蘇禹珪問道。他與竇貞固畢竟是曆經數朝的官員,經曆過的事情太多,他們與蘇逢吉想到了一塊去了。
郭威雖與所謂的三逆是同黨,但郭威畢竟與同這三人不同,素來在朝野有忠厚謙和之聲。況且郭威領重兵在外,要是將郭威在京親屬一並殺了,那不就是逼郭威造反嗎?如果皇帝好言撫慰,保其全家,說不定會讓郭威拜伏重敘君臣之義呢。
蘇逢吉的麵色忽紅忽白,良久歎道:“此等大事,豈能如此草草?倘若陛下事先以一言見問,也不至於此!聶文進、郭允明等毫無經曆可言,何曾能擔當此等大任?劉銖殘忍好殺,毫無智慧,他若掌大權,隻會壞事。”
他越想越不對,狠跺了一腳道:“我得入宮,覲見陛下。”
蘇禹珪想了想,也跟著蘇逢吉折返入宮。竇貞固心中躊躇,想了想,卻去找閑賦在家的太師馮道。
郭府內一片驚惶,人人如驚弓之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郭威的繼室姓張,因郭威而顯貴,今年初剛被封為吳國夫人。張氏的身邊環坐著一班最大不過十來歲的少年人,當中有郭威還未成年的兒子青哥、意哥、定哥,郭威之侄郭奉超、郭遜古,而養子郭榮的三個兒子郭宜哥等還太幼稚,茫然不知宅外的兇險。
陪伴張氏的,唯有郭榮之妻彭城縣君劉氏。兩位女流之輩摟著孩子們,瑟瑟發抖,等待著屠刀降下。大難臨頭各自飛,家仆們大多已經逃走,剩下不肯走的也被這兩位女人遣散了。
呯!
宅門被人踢開。張氏聽得前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她不由自主地與劉氏靠在了一起,兩位女人慌張的神情也感染了身邊的孩童,有人哇哇大哭起來。
從前院到後宅直線距離不過幾十步之遙,但她們覺得如同在熱鍋中煎熬了一輩子之久。門口終於出現了一個身影,那人穿著一身普通褐衣,腰佩橫刀,挺著一支鐵槍,威風凜凜地站到了兩位女人的麵前。
“將軍!救我!”兩位女人卻喜極而泣。
第五十九章驚變4
翌日,也就是乾佑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閻晉卿帶著一雙黑眼圈,早早在站在廣政殿的東廡外。
昨夜一夜無眠,他將高祖劉知遠的禦容懸掛在中堂,跪在畫像前泣禱了一夜,猶自心驚肉跳。遠遠的,就見楊邠、史弘肇與王章三人走來。
離早朝還早,他們三人按慣例坐在一個亭閣內商議國事,好為接下來的朝會做準備。楊邠偶爾迴頭,見閻晉卿站在廣政殿外,覺得十分驚訝:
“晉卿今日怎麽來得這麽早?離朝會還有半個時辰呢!”
楊邠忽略了閻晉卿今日一身戎裝。史弘肇瞧見了,卻嘲笑道:
“晉卿何時改做宿衛了?”
閻晉卿不知如何迴話,隻聽廣政殿朱門忽然洞開,發出一聲巨響,數十甲士手持長槍大槊,氣勢洶洶地直奔閣下。
楊邠、史弘肇與王章三人騰地站起身來,見勢不妙,正要出聲喝斥,兇悍的甲士已經將他們團團圍住,不待別人命令,便是亂捅一氣,三位重臣連慘叫也來不及,身邊更為一個衛士,又是手無寸鐵,頓時被斬成數段,血流遍地。
殺人不過是一件極容易的事。縱是三大臣此前的不可一世與氣焰囂張,縱是史弘肇身為禁軍最高統帥,在毫無準備之下,他們就是三隻羔羊,毫無反抗之力,便嗚唿哀哉了。
閻晉卿立在寒風中,麵無表情地注視著軍士們提水衝洗地上的血跡。郭允明見甲士將楊邠等三人砍翻在地,才敢現身,他揚著興奮的臉,笑道:
“大事已成就了一半,閻大人快隨我入宮見陛下,陛下還有要事要交待你。”
閻晉卿跟著郭允明入了內宮,劉承佑正在宮內煩躁地踱著步,見郭允明來了,連忙拉住郭允明道:
“大事如何?”
“臣不辱使命!”郭允明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
劉承佑猶自不敢相信,他的心房已經提到了嗓子眼,如戰鼓一般劇烈跳動著,用顫抖並夾雜著興奮、驚喜與疑惑情緒的聲音問道:“大事竟如此順利?”
“臣殺了那三匹夫,也不過是順手之舉。”郭允明自負地迴道,他忘了不久前他的雙腿也在打顫。
國舅李業在旁急道:“郭大人還是暫且住嘴!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急詔宰臣百僚,當庭宣布楊、史、王三人陰謀叛逆,將事情弄得既成事實。另外趕緊派人誅殺這三賊的親屬、黨與、傔從,控製城防,以防有變!”
“舅舅說的是!”劉承佑這才從殺掉權臣的興奮中醒悟過來,命閻晉卿道,“事貴急速,卿即刻去辦,凡是逆黨之流,一個不留!”
“遵旨!”閻晉卿見木已成舟,也鐵了心幹。
轉眼就到了上早朝的時候,凡是有資格的參加朝會的文武大臣都聚集在崇元殿外,他們隻是奇怪今日為何要在崇元殿升朝議事。無人知道離著不足二百步遠的廣政殿外剛剛發生過一場駭人聽聞的命案,血跡仍鮮。
蘇逢吉百無聊賴地打量著一片緋紫人群,見楊邠、史弘肇,還有三司使王章三人同時沒有現身,十分驚訝。
他雖然不認同這三位權臣,甚至因為他們排擠自己而無比怨恨,但他還從未見過這三人同時不參加朝會的情況出現。盡管他瞧不起楊邠,楊邠才能也不高,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楊邠從來就不會對政事懈怠,這幾年國朝粗安,楊邠應該說居功至偉。
“或許這三人在宮中問陛下起居呢!”蘇逢吉自忖道。
問皇帝起居,便是在上朝之前,宰相近臣與皇帝先在寢宮或者偏殿開個小會,有事沒事先互相通個氣,不久前蘇逢吉也是當中的一個。往往朝會之後,宰相們也會被皇帝留下來,在偏殿中繼續商議朝廷大事,人人均是坐著議事,這叫坐而問道。
“宣文武百官入殿覲見!”有太監操著尖細的嗓子,高聲宣布。
蘇逢吉、蘇禹珪與竇貞固三人走在最前麵,群臣們依次入內,按尊卑列班站定。等了好一會兒,還未見皇帝出現。
朝臣們相顧竊竊私語,沒人意識到情勢的兇險,甚至有人在聊些風流韻事,打發時間。蘇逢吉眯縫著眼,偶見帷幕之後影影綽綽,似有軍士褐衣與刀光劍影顯現,不禁麵色變了變。
正在這時,丹墀一側的黃幔被人掀開,蘇逢吉見樞密承旨聶文進闖了進來。
聶文進的目光在蘇逢吉、蘇禹珪與竇貞固三人的臉上一掃而過,顯得誌得意滿,尤其是當群臣的目光都盯著他看的時候。
聶文進站到了丹墀台階上,將手中的黃帛打開,高聲宣布:
“楊邠、史弘肇、王章三賊,居功自傲,妄自尊大,橫行不法,又欲陰謀篡逆,危難宗社。朕賴忠臣義士相助,今日辰時,朕已誅此大逆,與卿等同慶!”
崇元殿內寂靜無聲,群臣個個睜大了雙眼,一時失聲。三個權臣,說沒就沒了,這讓群臣們大為驚愕。
“退朝!”聶文進不待群臣問話,立刻宣布散朝,晾下群臣,匆匆往內殿奔去。
殿中群臣很快從震驚與失聲中醒悟過來,一陣賽過一陣的嗡嗡聲充斥著大殿,人們擁擠著往殿外奔去,卻被軍士們攔住了。
皇帝與寵臣們的行動,看上去極為迅速果斷。劉承佑遣軍士守捉宮城、皇城與外郭諸門,這些要害之地已經都被忠於他們的力量控製。而各軍將校,包括閑賦在京的前節度使、刺史都在知道真相之前,奉命聚集在萬歲殿覲見皇帝。
“邠等以稚子視朕,從今日起,朕始得為卿等之主,卿等從此可以無憂了!”皇帝也誌在必得。
前西京留守王守恩自罷職歸京以來就是個寓公,正愁沒有門路恢複昔日的榮耀,聞聽此事,感覺機會來了。他越班而出,興奮地對皇帝說:“陛下從今往後,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劉承佑正在意氣風發之時,聞聽王守恩出此鄙俚之辭,心中雖然不喜,但此時此刻他也不便與他計較:
“逆臣餘黨仍在,大勢未定,朕正愁無良將猛士相助,卿等都是久經沙場之士,若肯助朕,朕必保其榮華富貴,高爵厚祿,封侯拜相,即便是封一字王,亦有何惜?”
劉承佑的目光投向了劉銖。
這個前不久還令他無比憤怒的前青州平盧節度使,此時此刻更是覺得機會來了。他被罷了使相之職,來京師大半年,朝廷考慮到此人的民憤與名聲,看在他有佐命大功的份上,沒有殺他已經算是格外優待了,所以沒有授他新職。然後劉銖卻常常跑到楊邠與史弘肇的宅前,不依不撓地戟手謾罵,倘若楊邠地下有知,定會後悔莫及沒有殺了他。
“陛下但請放心,臣最擅長的本事便是殺人,有誰敢不服,臣便剮了他!”劉銖豪言道。
“先帝在世時,卿便是開國功臣,今朝廷有難,卿仗義執言,朕心實慰。”劉承佑好言撫慰,又許下重諾,“卿可權知開封府事,待平定叛賊餘黨,朕將封卿為齊王!”
“謝陛下!”劉銖厚顏無恥地拜伏在地,抬頭說道,“陛下且看臣的手段!”
有劉銖的帶頭,再加上皇帝親口許諾,還有皇帝立刻兌現的無數金銀財帛,殿中將校們紛紛請命,正所謂有利可圖,就是將腦袋別在腰上也在所不惜。
劉承佑躊躇滿誌,他坐在禦座上,雙手無意識地撫摸著牙床扶手,似乎已經看到自己離真正君臨天下號令四方的日子不遠了。受到的激勵的將校,紛紛四處。
城內在半個時辰之內已經遍布軍士,喧嚷之聲甚至都傳到了崇元殿之內,那些因上朝而被暫時扣押的群臣麵麵相覷,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楊邠子比部員外郎延侃、右衛將軍延偉、右讚善大夫延倚等,史弘肇之弟小底軍都虞侯宏朗,王章的侄子、女婿全部被殺,另外這三人的部曲、幕府,全都被一網打盡。
終於捱到了午時,崇元殿內的群臣們被允許出宮。這一天晴空無雲,但街道上彌漫著輕塵,如同霧雨,街道上的商戶緊閉,偶爾出現的行人也行色匆匆,中外人情惶惶。
來迴奔馳的軍士,手執利刃巡視著,大亂之時,軍士總免不了有剽掠之舉。大梁市人記憶深處的恐懼感,又迴來了,大梁城也在這個冬日裏瑟瑟發抖。
前青州節度使,未來的齊王劉銖,騎在高頭大馬上,耀武揚威。他的身後是幾輛馬車,車上赫然堆著十餘具屍首,蘇逢吉從一具有著花白胡須的屍首上,認出那是楊邠。楊邠就是化成了灰,蘇逢吉也不會認不出這個老熟人。
一生最大的政敵橫死,蘇逢吉心頭油然而生一股快意,但這快意也隻是一閃而過,代之而起的仍是震驚與焦慮。
“二位蘇相公請了!竇相公請了!”劉銖騎在馬背上,紋絲不動,他的口氣中也聽不出絲豪的恭敬之意。
“劉帥這是往哪裏去?”蘇逢吉與另兩位宰相站在道邊,同時想到什麽叫做“小人得誌”。
“奉陛下欽命,將楊逆一黨屍首分暴於南北二市,以倡公義。”劉銖拍了拍腰側的佩劍,興奮地說道,“大事降臨,還是我等武將才能鎮得住。天降大任於劉某,劉某雖然沒有什麽大本事,也隻好勉力而為,這不,我還要馬不停蹄地去郭府去一趟。”
“郭威府上?”竇貞固失聲問道。
劉銖瞪了竇貞固一眼:“那是自然!郭老匹夫與楊、史、王三逆同流合汙,本是一黨,既誅三逆,何必留著郭氏家眷。須知斬草不留根,這才顯得吾輩武將的本事。”
劉銖說畢,帶著眾多甲士,載著楊邠的屍首揚長而去,三位宰相目送著他離去良久。
“蘇相公,我沒聽錯吧?”竇貞固拉著蘇逢吉的衣袖,仍然不敢相信。
“竇公是擔憂郭威嗎?”蘇禹珪問道。他與竇貞固畢竟是曆經數朝的官員,經曆過的事情太多,他們與蘇逢吉想到了一塊去了。
郭威雖與所謂的三逆是同黨,但郭威畢竟與同這三人不同,素來在朝野有忠厚謙和之聲。況且郭威領重兵在外,要是將郭威在京親屬一並殺了,那不就是逼郭威造反嗎?如果皇帝好言撫慰,保其全家,說不定會讓郭威拜伏重敘君臣之義呢。
蘇逢吉的麵色忽紅忽白,良久歎道:“此等大事,豈能如此草草?倘若陛下事先以一言見問,也不至於此!聶文進、郭允明等毫無經曆可言,何曾能擔當此等大任?劉銖殘忍好殺,毫無智慧,他若掌大權,隻會壞事。”
他越想越不對,狠跺了一腳道:“我得入宮,覲見陛下。”
蘇禹珪想了想,也跟著蘇逢吉折返入宮。竇貞固心中躊躇,想了想,卻去找閑賦在家的太師馮道。
郭府內一片驚惶,人人如驚弓之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郭威的繼室姓張,因郭威而顯貴,今年初剛被封為吳國夫人。張氏的身邊環坐著一班最大不過十來歲的少年人,當中有郭威還未成年的兒子青哥、意哥、定哥,郭威之侄郭奉超、郭遜古,而養子郭榮的三個兒子郭宜哥等還太幼稚,茫然不知宅外的兇險。
陪伴張氏的,唯有郭榮之妻彭城縣君劉氏。兩位女流之輩摟著孩子們,瑟瑟發抖,等待著屠刀降下。大難臨頭各自飛,家仆們大多已經逃走,剩下不肯走的也被這兩位女人遣散了。
呯!
宅門被人踢開。張氏聽得前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她不由自主地與劉氏靠在了一起,兩位女人慌張的神情也感染了身邊的孩童,有人哇哇大哭起來。
從前院到後宅直線距離不過幾十步之遙,但她們覺得如同在熱鍋中煎熬了一輩子之久。門口終於出現了一個身影,那人穿著一身普通褐衣,腰佩橫刀,挺著一支鐵槍,威風凜凜地站到了兩位女人的麵前。
“將軍!救我!”兩位女人卻喜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