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十五章嘉慶7
青州是個好地方。
青州偏居東海,相對來說戰亂較少,良田沃野不說,又有漁鹽之利,就是江南海商北來,也隻有選擇青、萊、登一帶登陸,所以還有商稅迴易重利。中原缺銅錢,總有人自青、登出海,遠赴高麗換銅,牟取暴利。
誰不說俺家鄉好?既然楊邠誇獎青州是個好地方,韓奕當然不會表示反對。楊邠侃侃而談,盡管韓奕並不覺得如此,因為即便是風水寶地,要是攤上個貪財殘暴的人當政,絕不會是五穀豐登的情景。前有楊光遠,後有劉銖。
“東齊巍巍,萬壑千疇,然稍顯閉塞,如果朝廷浚通五丈河,引汴水入濟,則舟船可直通鄆、青,東南貨物可直達京師,公私兩利也!”韓奕說道。
“子仲所上策表,老夫也讚成,隻是朝廷剛平三叛,遼人又屢侵我北境,此事暫且擱置。”楊邠點頭道,“明年開春再議!”
“聽說平盧節度使劉銖,最近病了?”符彥卿好像酒醒了。
“嗯,聽說去年秋末受了風寒,時斷時好,眼下春暖花開之時,忽冷忽熱,這病又加重了,聽說劉帥輕易不敢出屋。”三司使王章淺嚐了一口酒,又道,“劉帥是佐命大功臣,陛下聽說他臥病在榻,倍感焦慮,前些日子陛下還特意問老夫,是否應該派禦醫赴青州替劉公診脈。”
“確實應該派禦醫去瞧瞧!”符彥卿嘿嘿一笑,“符某哪天也病上一迴,見識一下禦醫的手段。”
高行周笑罵道:“符老弟喝多了!”
眾人會心一笑。安遠節度使楊信,鬆了一口氣。
平盧節度使劉銖,自恃國家勳臣,在青州貪虐恣橫,慘毒好殺,弄得青州民怨四起。比如他懲罰人,喜歡用雙杖,美其名曰“合歡杖”。假如你今年高壽八十,那你就倒了大黴,惹怒了劉銖,他就會打你八十下,稱為“隨年杖”,意思是說你有多大年紀,就杖你多少下。
朝廷對劉銖劣跡,深惡痛絕,想將他調離青州,考慮到劉銖是大功臣,又憂慮劉銖剛戾難製,擔心將劉銖逼成了另一個李守貞,所以一直姑息遷就。但是朝廷越是姑息,劉銖越是蔑視朝廷,三番五次上表,自稱患重疾,久臥床榻,不能輕易出動。
楊邠今日與韓奕談起青州之事,主要還是因為韓奕不久前曾上表彈劾劉銖在青州不法之事。劉銖雖然也知道自己做了讓朝廷不爽的事情,但被韓奕這樣的年輕後輩彈劾,實在是一件沒有麵子的事情,所以他反而捏造罪證,反誣韓奕意圖不軌。這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明眼人一看便知,劉銖這是倒打一耙。但韓奕此舉,卻讓朝臣們人心大快。
“我見劉銖也無甚本事,何故怕了他?歹毒好殺之人,通常害怕被殺!”說話的是天平節度使慕容彥超。
慕容彥超膚色黝黑,且臉上多麻子,因為他曾經冒姓閻,故而被人私下裏稱為“閻昆侖”。他這一副長相,實在對不起別人,因為高祖劉知遠是同母異父兄弟,又是一員猛將,所以他目中無人,自認為自己對劉氏江山有匡扶義務。
他說這話也不腰痛,自己也不比劉銖仁慈多少。
“劉銖雖有不當之處,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以免橫生枝節。”竇貞固開腔道,這番話看似老成持重,其實是一往既往地庸碌無為。
涉及到朝廷與藩鎮的關係,眾節度使們都不願發表意見,但眾人看著陣式,今日不發表一下意見是不行的,隻得眾口一詞地說聽朝廷號令,說些不鹹不淡的場麵話。高行周與符彥卿二人是老江湖,看慣了曆朝藩鎮與朝廷之間的角力,自己從不參與朝廷與藩鎮之間的爭鬥,這次青州劉銖拒絕入朝,他們也是如此,所以他們一直保持自己的富貴。折從阮來自西北,對中原之事也漠不關心。
韓奕見楊邠的目光投向自己,韓奕想了想,問道:
“楊公,下官聽說前沂州刺史郭瓊正與唐軍作戰?”
郭威聞聽韓奕問起另一件事,目光陡然專注在韓奕的身上,飽含著讚賞與驚訝之情。
“哼!淮南人不過是烏合之眾,豈敢當我王師大軍雷霆一擊?”史弘肇揚著拳頭說道,“去年冬,唐兵渡河,穎州白福進以偏師在正陽擊潰來犯之敵,斬殺唐賊兩千有餘,密州刺史王萬敢主動出擊,摧毀偽唐海州獲水鎮。今年淮人又卷土重來,欲趁遼人侵我北境,犯我沂、密,王萬敢兵寡,力不從心,故我朝命前沂州刺史郭瓊率禁軍一部與齊州兵,奔赴東南淮海。”
“聽說唐主聞我三叛皆平,罷了李金全北麵行營招討使之職。”符彥卿疑惑道,“符某在徐州時,便聽說清淮節度使劉彥貞號稱淮南良將,其實不過是小人、庸人,聽說他多斂民財賄賂金陵權貴,故南朝權貴爭相在唐主麵前諂媚,說阻我中原王師南伐,非劉彥貞不可。他在壽州積年,常常謊稱我王師將南伐,以為自固之計。以符某看,淮南將帥之中,隻有一個李金全可堪一戰!”
高行周搖頭道:“淮南也非隻有李金全一人,但總的來說,隻是我中原多故,讓李氏偏安江淮罷了。”
“唐主小人,屢次趁我中原變亂,試圖染指中原,偏偏又膽小如鼠。至於李金全一人,不足為慮!”王章說道。
“郭瓊既然鎮服了淮南人,不如暫且迴師。”韓奕這時說道,“遼人卻是我朝生死大敵!”
“應該如此!”楊邠不動聲色。
“大軍向來出征容易,迴師卻難。”韓奕又道,“總有部曲軍士橫行不法,一旦沒了仗打,行軍途中便做起不法之事,擾民壞稼。韓某以為,朝廷不如命郭瓊中途暫時停駐,既為整頓部曲,倡明法紀,也讓朝廷有時間準備財帛封賞有功將士。”
“確應如此!”楊邠頜首。
廳堂內,一時鴉雀無聲。
韓奕與楊邠看似無心的對話落在眾節度使的耳中,卻是一條相當高明與毒辣的策略,目標直指青州劉銖。趁朝廷大軍討伐淮南迴師,命郭瓊率大軍在青州暫時駐紮,看他劉銖敢不敢異動。
劉銖若是聰明人,應當馬上收拾行裝滾出青州。更何況,自從郭威剿滅李守貞等三鎮連叛,已經改變了近世江山的格局,那就是禁軍的實力已經讓天下藩鎮認識到,藩鎮稱霸一方,唿風喚雨的時代似乎開始落幕了。
韓奕提出了這條計策,但見楊邠、史弘肇、王章與郭威四人並不驚訝,他隻能在這四人臉上看到讚賞與英雄所見略同之情。
“前日裏,青州來報,郭瓊部署軍士,自海州返迴青州本道。”楊邠緩緩說出了眾人心中的疑問。
蘇逢吉心中惱怒萬分,他惱怒地舉起酒觴猛喝。堂堂宰相,這等大事他竟然聞所未聞,他雖貴為宰相,對軍事調動毫無過問之權,這讓他耿耿於懷。有兵才有權,如今楊邠主持朝政,大權在握,事無具細,一一過問,他與蘇禹珪、竇貞固三相,事事隻得拱手,仰其鼻息而已。
其餘眾人心中驚訝,其一,楊邠等人毫無征兆地完成了在青州的兵力部署,將所有人都蒙在鼓裏,手段極其高明;其二,他們不由得對韓奕肅然起敬,韓奕置身事外,竟然與朝廷重臣們的主張不謀而合,後生可畏!
眾人的表情一一落在楊邠的眼裏,楊邠既感到得意,也感到一種天下大局盡在掌握之中的滿足感。
“郭兄弟常言青州韓子仲智勇雙全,可堪大用,今日一見,此言不虛!”楊邠舉觴邀請眾人道,“為韓子仲滿飲此觴!”
“滿飲、滿飲!”眾人齊聲說道。
在這個場合之下,能得到當朝第一權臣如此的讚譽,韓奕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不料,楊邠放下酒觴,又道:
“聽聞子仲在洛陽,常常對朝廷有怨言,指摘朝廷的不是?”
“楊公明鑒,下官哪敢指摘朝廷?或許是下官在洛陽懲治了不少貪官汙吏,冒犯了卑鄙小人,小人們心懷不滿,構陷下官。”韓奕伏拜道。
“有小人構陷,或許也確有其事。”楊邠輕笑,“不過,身為藩臣,應知自己本份。得饒人處,且饒人!”
楊邠指的是王守恩,王守恩被罷了官,迴到京師,重賄執政,雖然沒有被朝廷追究罪責,但也沒有被再任用,隻是奉朝請而已,成了比馮道還要閑的人。
韓奕內心憤怒,表麵上仍道:“唯奉楊公政令行事!”
“聽聞陛下今日遣使召見韓侍中,不知侍中可入宮覲見過陛下?”蘇逢吉聽韓奕如此說,目中隻有楊邠,沒有皇帝,更沒有自己,心中憤怒。
“下官未曾見到過天使,不知陛下相召之事,蘇相公從何得來這個消息?”韓奕裝糊塗,並且理直氣壯。
“整個京城都知道,就你一人不知道?”蘇逢吉翻著自己白多黑少的眼睛,直視韓奕,“你敢慢怠陛下欽命嗎?”
郭威見韓奕下不來台,連忙圓場道:“蘇公息怒!”
“郭公有何高見?”蘇逢吉反問道。
“高見談不上。”郭威說道,“不過郭某以為,既然陛下相召,韓子仲確實應該入宮覲見陛下。子仲雖年輕,但也是開國元勳,國初原本就應該授一節鎮,先帝以為子仲年輕新銳,還需曆練,故而當時隻是暫領一州防禦使之職,又未授開國功臣號,隻是加了封邑。今陛下親政,聽聞韓子仲智勇雙全,為政一方又禦民有方,龍顏大悅,故而召赴子仲入朝,想見見本朝第一俊傑,或許追授開國功臣號也說不定呢。”
當初韓奕被劉知遠授為鄭州防禦使,卻是拜蘇逢吉所賜。此事武行德最知內情,因為他與韓奕幾乎是同時起事的,但若論功勞,武行德遠遠比不上韓奕,結果是武行德被授為河陽節度使,而韓奕隻是被授了區區防禦使。
郭威舊事重提,反而弄得蘇逢吉下不來台,意思是說韓奕如今位兼將相,是因為我郭威慧眼識人,是我郭威提拔的緣故。這也是向眾人表明,韓奕與我郭威交好,我是信得過的。
“韓侍中功勞是有的,但這本朝第一俊傑的名聲,怕是言過其實了吧?”蘇逢吉悻悻地說道。
郭威望了望楊邠與史弘肇,問道:“二位兄長,以為如何?”
“子仲是應該覲見陛下,不過子仲第一次入朝拜見陛下,宮中的一些規矩,還要多注意點,不要亂了本份。”楊邠瞄了韓奕一眼,意含警告。
韓奕心中大定,對郭威隻有發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韓奕是第二天入宮覲見皇帝劉承祐的。
宮中花團錦簇,百鳥齊鳴,劉承祐正被幸臣樞密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匡讚與茶酒使郭允明及一班伶人包圍著,欣賞著韓奕進奉的幾株牡丹。
“朕想見上韓卿一麵,可謂是難上加難啊!”劉承祐一見麵便說道。
“臣剛來京師,因瑣事耽擱,不知陛下召見,請陛下恕罪!”韓奕再拜道。
韓奕這才認真地打量劉承祐,見劉承祐遠比他父親劉知遠沙陀人的特征明顯,麵目柔弱,猶如婦人。
“韓侍中一來京師,便奔波於權貴的門第間,哪裏還記得陛下相召之事?”郭允明不陰不陽地說道。
“郭大人恕罪,非是韓某有意慢怠。隻是事出巧合,郭大人奉陛下欽命相如,韓某正好不在公館。”韓奕解釋道。
“聽說昨夜在郭侍中府上,將相雲集,不知在商議什麽機密大事?”飛龍使後匡讚問道。
韓奕不認識後匡讚,隻是說道:“也沒什麽大事,隻是提到青州劉銖之事。”
“噢?”劉承祐也在打量韓奕,見韓奕果然體貌奇偉一表人材,“朕早聞韓卿有公輔之材,原以為不過是阿諛之辭,今日朕觀韓卿體貌,果然不同凡響。誰說年輕人不可獨當一麵?”
韓奕不確定皇帝是在說自己,還是在說皇帝本人,因為皇帝也是一位年輕人。這富麗堂皇的皇宮,不就是一座巨大的鳥籠嗎?沒有楊邠等人的首肯,劉承祐的政令出不了這座皇宮。
“陛下說的是,朝中大臣都是老朽之人,守成尚可,但銳氣不足。國朝欲一統山河,開疆拓土,正需擢拔像韓侍中這樣的年輕俊傑。”一班幸臣們爭相附和道。
“韓卿以為如何?”劉承祐坐在禦座上,微傾著上半身。
“臣不過是武將,不敢妄議朝政。”韓奕謹慎地迴道。
“韓卿太過拘謹,今日無事,朕隻想見見韓卿,與韓卿同樂!”劉承祐輕笑,命人奏樂。
宮幔內,走出數十宮娥,個個貌若天仙,眼若秋水,眉若遠山,含情脈脈,如宮苑中的夭夭桃李。一聲清悅的琵琶聲中,宮娥紛紛載歌載舞起來:
正是破瓜年紀,含情慣得人饒。
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
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
劉承祐隨著宮娥的美妙歌喉,輕聲吟唱,搖搖欲醉,更有一班幸臣近侍跟著手舞足蹈。韓奕靜靜地觀賞著舞蹈,他被方才那一聲琵琶聲所驚起,驀然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再想起那幅畫中少女。
一曲歌罷,劉承祐意猶未盡,見韓奕目不轉睛,似深有感觸,便炫耀似的問道:
“韓卿,此曲如何?”
“此乃和凝和相公年輕時的大作,自然是極好。”韓奕道。
“韓卿也知道這是和公的大作?你要是當麵跟和公提起,他是不會承認的。”劉承祐笑道,“美人如玉,君子愛慕。此乃人之常情是也!”
和凝年輕時雖然也善騎射,但更愛作短歌豔詞,曾編一集名曰《香奩集》,全是自己所寫的香豔之詞。及至在前朝做了宰相,人稱“曲子相公”,和凝自恃身份,將香豔豔的《香奩集》轉嫁他人名下。不過如今,和凝與馮道一樣,都成了朝廷的門麵。
一曲方罷,另曲又起。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這是後唐莊宗的大作,那李存勖英勇善戰,每戰必身先士卒,也能自度新曲,一句“殘月落花”,以閑淡之景,寓濃麗之情,遂啟後代詞家之秘鑰。但李存勖英雄一世,功成名就之後,便塗脂抹粉,親自登場,與伶人們狎戲,自稱藝名“李天下”,終還是敗在伶人之手。
韓奕冷眼旁觀被幸臣與伶人包圍之中的劉承祐,心說這亡國之曲有什麽好欣賞的。他暗猜劉承祐或許也知道時事艱難,但沉湎於歌舞美人,更是無補於事。或許在劉承祐看來,邀請臣子共賞歌舞,是對臣子的特別獎賞。
“此曲如何?”劉承祐又問道。
“此曲抒情細膩,有朦朧孤寂之美。然此詞他人作得,莊宗卻做不得。”韓奕道。
“為何?”劉承祐奇道。
“無他,莊宗以英武聞於世間,英雄蓋世,何故殘月落花?作婦人之狀!”韓奕評價道,“須知溫柔鄉中原是英雄塚。”
劉承祐麵色變了變,心中不快,很快就將韓奕打發走了,雙方第一次見麵就不歡而散。
待韓奕走後,劉承祐又頗覺後悔,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忙著欣賞美人歌舞,忘了重要的事情。
第四十五章嘉慶7
青州是個好地方。
青州偏居東海,相對來說戰亂較少,良田沃野不說,又有漁鹽之利,就是江南海商北來,也隻有選擇青、萊、登一帶登陸,所以還有商稅迴易重利。中原缺銅錢,總有人自青、登出海,遠赴高麗換銅,牟取暴利。
誰不說俺家鄉好?既然楊邠誇獎青州是個好地方,韓奕當然不會表示反對。楊邠侃侃而談,盡管韓奕並不覺得如此,因為即便是風水寶地,要是攤上個貪財殘暴的人當政,絕不會是五穀豐登的情景。前有楊光遠,後有劉銖。
“東齊巍巍,萬壑千疇,然稍顯閉塞,如果朝廷浚通五丈河,引汴水入濟,則舟船可直通鄆、青,東南貨物可直達京師,公私兩利也!”韓奕說道。
“子仲所上策表,老夫也讚成,隻是朝廷剛平三叛,遼人又屢侵我北境,此事暫且擱置。”楊邠點頭道,“明年開春再議!”
“聽說平盧節度使劉銖,最近病了?”符彥卿好像酒醒了。
“嗯,聽說去年秋末受了風寒,時斷時好,眼下春暖花開之時,忽冷忽熱,這病又加重了,聽說劉帥輕易不敢出屋。”三司使王章淺嚐了一口酒,又道,“劉帥是佐命大功臣,陛下聽說他臥病在榻,倍感焦慮,前些日子陛下還特意問老夫,是否應該派禦醫赴青州替劉公診脈。”
“確實應該派禦醫去瞧瞧!”符彥卿嘿嘿一笑,“符某哪天也病上一迴,見識一下禦醫的手段。”
高行周笑罵道:“符老弟喝多了!”
眾人會心一笑。安遠節度使楊信,鬆了一口氣。
平盧節度使劉銖,自恃國家勳臣,在青州貪虐恣橫,慘毒好殺,弄得青州民怨四起。比如他懲罰人,喜歡用雙杖,美其名曰“合歡杖”。假如你今年高壽八十,那你就倒了大黴,惹怒了劉銖,他就會打你八十下,稱為“隨年杖”,意思是說你有多大年紀,就杖你多少下。
朝廷對劉銖劣跡,深惡痛絕,想將他調離青州,考慮到劉銖是大功臣,又憂慮劉銖剛戾難製,擔心將劉銖逼成了另一個李守貞,所以一直姑息遷就。但是朝廷越是姑息,劉銖越是蔑視朝廷,三番五次上表,自稱患重疾,久臥床榻,不能輕易出動。
楊邠今日與韓奕談起青州之事,主要還是因為韓奕不久前曾上表彈劾劉銖在青州不法之事。劉銖雖然也知道自己做了讓朝廷不爽的事情,但被韓奕這樣的年輕後輩彈劾,實在是一件沒有麵子的事情,所以他反而捏造罪證,反誣韓奕意圖不軌。這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明眼人一看便知,劉銖這是倒打一耙。但韓奕此舉,卻讓朝臣們人心大快。
“我見劉銖也無甚本事,何故怕了他?歹毒好殺之人,通常害怕被殺!”說話的是天平節度使慕容彥超。
慕容彥超膚色黝黑,且臉上多麻子,因為他曾經冒姓閻,故而被人私下裏稱為“閻昆侖”。他這一副長相,實在對不起別人,因為高祖劉知遠是同母異父兄弟,又是一員猛將,所以他目中無人,自認為自己對劉氏江山有匡扶義務。
他說這話也不腰痛,自己也不比劉銖仁慈多少。
“劉銖雖有不當之處,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以免橫生枝節。”竇貞固開腔道,這番話看似老成持重,其實是一往既往地庸碌無為。
涉及到朝廷與藩鎮的關係,眾節度使們都不願發表意見,但眾人看著陣式,今日不發表一下意見是不行的,隻得眾口一詞地說聽朝廷號令,說些不鹹不淡的場麵話。高行周與符彥卿二人是老江湖,看慣了曆朝藩鎮與朝廷之間的角力,自己從不參與朝廷與藩鎮之間的爭鬥,這次青州劉銖拒絕入朝,他們也是如此,所以他們一直保持自己的富貴。折從阮來自西北,對中原之事也漠不關心。
韓奕見楊邠的目光投向自己,韓奕想了想,問道:
“楊公,下官聽說前沂州刺史郭瓊正與唐軍作戰?”
郭威聞聽韓奕問起另一件事,目光陡然專注在韓奕的身上,飽含著讚賞與驚訝之情。
“哼!淮南人不過是烏合之眾,豈敢當我王師大軍雷霆一擊?”史弘肇揚著拳頭說道,“去年冬,唐兵渡河,穎州白福進以偏師在正陽擊潰來犯之敵,斬殺唐賊兩千有餘,密州刺史王萬敢主動出擊,摧毀偽唐海州獲水鎮。今年淮人又卷土重來,欲趁遼人侵我北境,犯我沂、密,王萬敢兵寡,力不從心,故我朝命前沂州刺史郭瓊率禁軍一部與齊州兵,奔赴東南淮海。”
“聽說唐主聞我三叛皆平,罷了李金全北麵行營招討使之職。”符彥卿疑惑道,“符某在徐州時,便聽說清淮節度使劉彥貞號稱淮南良將,其實不過是小人、庸人,聽說他多斂民財賄賂金陵權貴,故南朝權貴爭相在唐主麵前諂媚,說阻我中原王師南伐,非劉彥貞不可。他在壽州積年,常常謊稱我王師將南伐,以為自固之計。以符某看,淮南將帥之中,隻有一個李金全可堪一戰!”
高行周搖頭道:“淮南也非隻有李金全一人,但總的來說,隻是我中原多故,讓李氏偏安江淮罷了。”
“唐主小人,屢次趁我中原變亂,試圖染指中原,偏偏又膽小如鼠。至於李金全一人,不足為慮!”王章說道。
“郭瓊既然鎮服了淮南人,不如暫且迴師。”韓奕這時說道,“遼人卻是我朝生死大敵!”
“應該如此!”楊邠不動聲色。
“大軍向來出征容易,迴師卻難。”韓奕又道,“總有部曲軍士橫行不法,一旦沒了仗打,行軍途中便做起不法之事,擾民壞稼。韓某以為,朝廷不如命郭瓊中途暫時停駐,既為整頓部曲,倡明法紀,也讓朝廷有時間準備財帛封賞有功將士。”
“確應如此!”楊邠頜首。
廳堂內,一時鴉雀無聲。
韓奕與楊邠看似無心的對話落在眾節度使的耳中,卻是一條相當高明與毒辣的策略,目標直指青州劉銖。趁朝廷大軍討伐淮南迴師,命郭瓊率大軍在青州暫時駐紮,看他劉銖敢不敢異動。
劉銖若是聰明人,應當馬上收拾行裝滾出青州。更何況,自從郭威剿滅李守貞等三鎮連叛,已經改變了近世江山的格局,那就是禁軍的實力已經讓天下藩鎮認識到,藩鎮稱霸一方,唿風喚雨的時代似乎開始落幕了。
韓奕提出了這條計策,但見楊邠、史弘肇、王章與郭威四人並不驚訝,他隻能在這四人臉上看到讚賞與英雄所見略同之情。
“前日裏,青州來報,郭瓊部署軍士,自海州返迴青州本道。”楊邠緩緩說出了眾人心中的疑問。
蘇逢吉心中惱怒萬分,他惱怒地舉起酒觴猛喝。堂堂宰相,這等大事他竟然聞所未聞,他雖貴為宰相,對軍事調動毫無過問之權,這讓他耿耿於懷。有兵才有權,如今楊邠主持朝政,大權在握,事無具細,一一過問,他與蘇禹珪、竇貞固三相,事事隻得拱手,仰其鼻息而已。
其餘眾人心中驚訝,其一,楊邠等人毫無征兆地完成了在青州的兵力部署,將所有人都蒙在鼓裏,手段極其高明;其二,他們不由得對韓奕肅然起敬,韓奕置身事外,竟然與朝廷重臣們的主張不謀而合,後生可畏!
眾人的表情一一落在楊邠的眼裏,楊邠既感到得意,也感到一種天下大局盡在掌握之中的滿足感。
“郭兄弟常言青州韓子仲智勇雙全,可堪大用,今日一見,此言不虛!”楊邠舉觴邀請眾人道,“為韓子仲滿飲此觴!”
“滿飲、滿飲!”眾人齊聲說道。
在這個場合之下,能得到當朝第一權臣如此的讚譽,韓奕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不料,楊邠放下酒觴,又道:
“聽聞子仲在洛陽,常常對朝廷有怨言,指摘朝廷的不是?”
“楊公明鑒,下官哪敢指摘朝廷?或許是下官在洛陽懲治了不少貪官汙吏,冒犯了卑鄙小人,小人們心懷不滿,構陷下官。”韓奕伏拜道。
“有小人構陷,或許也確有其事。”楊邠輕笑,“不過,身為藩臣,應知自己本份。得饒人處,且饒人!”
楊邠指的是王守恩,王守恩被罷了官,迴到京師,重賄執政,雖然沒有被朝廷追究罪責,但也沒有被再任用,隻是奉朝請而已,成了比馮道還要閑的人。
韓奕內心憤怒,表麵上仍道:“唯奉楊公政令行事!”
“聽聞陛下今日遣使召見韓侍中,不知侍中可入宮覲見過陛下?”蘇逢吉聽韓奕如此說,目中隻有楊邠,沒有皇帝,更沒有自己,心中憤怒。
“下官未曾見到過天使,不知陛下相召之事,蘇相公從何得來這個消息?”韓奕裝糊塗,並且理直氣壯。
“整個京城都知道,就你一人不知道?”蘇逢吉翻著自己白多黑少的眼睛,直視韓奕,“你敢慢怠陛下欽命嗎?”
郭威見韓奕下不來台,連忙圓場道:“蘇公息怒!”
“郭公有何高見?”蘇逢吉反問道。
“高見談不上。”郭威說道,“不過郭某以為,既然陛下相召,韓子仲確實應該入宮覲見陛下。子仲雖年輕,但也是開國元勳,國初原本就應該授一節鎮,先帝以為子仲年輕新銳,還需曆練,故而當時隻是暫領一州防禦使之職,又未授開國功臣號,隻是加了封邑。今陛下親政,聽聞韓子仲智勇雙全,為政一方又禦民有方,龍顏大悅,故而召赴子仲入朝,想見見本朝第一俊傑,或許追授開國功臣號也說不定呢。”
當初韓奕被劉知遠授為鄭州防禦使,卻是拜蘇逢吉所賜。此事武行德最知內情,因為他與韓奕幾乎是同時起事的,但若論功勞,武行德遠遠比不上韓奕,結果是武行德被授為河陽節度使,而韓奕隻是被授了區區防禦使。
郭威舊事重提,反而弄得蘇逢吉下不來台,意思是說韓奕如今位兼將相,是因為我郭威慧眼識人,是我郭威提拔的緣故。這也是向眾人表明,韓奕與我郭威交好,我是信得過的。
“韓侍中功勞是有的,但這本朝第一俊傑的名聲,怕是言過其實了吧?”蘇逢吉悻悻地說道。
郭威望了望楊邠與史弘肇,問道:“二位兄長,以為如何?”
“子仲是應該覲見陛下,不過子仲第一次入朝拜見陛下,宮中的一些規矩,還要多注意點,不要亂了本份。”楊邠瞄了韓奕一眼,意含警告。
韓奕心中大定,對郭威隻有發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韓奕是第二天入宮覲見皇帝劉承祐的。
宮中花團錦簇,百鳥齊鳴,劉承祐正被幸臣樞密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匡讚與茶酒使郭允明及一班伶人包圍著,欣賞著韓奕進奉的幾株牡丹。
“朕想見上韓卿一麵,可謂是難上加難啊!”劉承祐一見麵便說道。
“臣剛來京師,因瑣事耽擱,不知陛下召見,請陛下恕罪!”韓奕再拜道。
韓奕這才認真地打量劉承祐,見劉承祐遠比他父親劉知遠沙陀人的特征明顯,麵目柔弱,猶如婦人。
“韓侍中一來京師,便奔波於權貴的門第間,哪裏還記得陛下相召之事?”郭允明不陰不陽地說道。
“郭大人恕罪,非是韓某有意慢怠。隻是事出巧合,郭大人奉陛下欽命相如,韓某正好不在公館。”韓奕解釋道。
“聽說昨夜在郭侍中府上,將相雲集,不知在商議什麽機密大事?”飛龍使後匡讚問道。
韓奕不認識後匡讚,隻是說道:“也沒什麽大事,隻是提到青州劉銖之事。”
“噢?”劉承祐也在打量韓奕,見韓奕果然體貌奇偉一表人材,“朕早聞韓卿有公輔之材,原以為不過是阿諛之辭,今日朕觀韓卿體貌,果然不同凡響。誰說年輕人不可獨當一麵?”
韓奕不確定皇帝是在說自己,還是在說皇帝本人,因為皇帝也是一位年輕人。這富麗堂皇的皇宮,不就是一座巨大的鳥籠嗎?沒有楊邠等人的首肯,劉承祐的政令出不了這座皇宮。
“陛下說的是,朝中大臣都是老朽之人,守成尚可,但銳氣不足。國朝欲一統山河,開疆拓土,正需擢拔像韓侍中這樣的年輕俊傑。”一班幸臣們爭相附和道。
“韓卿以為如何?”劉承祐坐在禦座上,微傾著上半身。
“臣不過是武將,不敢妄議朝政。”韓奕謹慎地迴道。
“韓卿太過拘謹,今日無事,朕隻想見見韓卿,與韓卿同樂!”劉承祐輕笑,命人奏樂。
宮幔內,走出數十宮娥,個個貌若天仙,眼若秋水,眉若遠山,含情脈脈,如宮苑中的夭夭桃李。一聲清悅的琵琶聲中,宮娥紛紛載歌載舞起來:
正是破瓜年紀,含情慣得人饒。
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
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
劉承祐隨著宮娥的美妙歌喉,輕聲吟唱,搖搖欲醉,更有一班幸臣近侍跟著手舞足蹈。韓奕靜靜地觀賞著舞蹈,他被方才那一聲琵琶聲所驚起,驀然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再想起那幅畫中少女。
一曲歌罷,劉承祐意猶未盡,見韓奕目不轉睛,似深有感觸,便炫耀似的問道:
“韓卿,此曲如何?”
“此乃和凝和相公年輕時的大作,自然是極好。”韓奕道。
“韓卿也知道這是和公的大作?你要是當麵跟和公提起,他是不會承認的。”劉承祐笑道,“美人如玉,君子愛慕。此乃人之常情是也!”
和凝年輕時雖然也善騎射,但更愛作短歌豔詞,曾編一集名曰《香奩集》,全是自己所寫的香豔之詞。及至在前朝做了宰相,人稱“曲子相公”,和凝自恃身份,將香豔豔的《香奩集》轉嫁他人名下。不過如今,和凝與馮道一樣,都成了朝廷的門麵。
一曲方罷,另曲又起。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這是後唐莊宗的大作,那李存勖英勇善戰,每戰必身先士卒,也能自度新曲,一句“殘月落花”,以閑淡之景,寓濃麗之情,遂啟後代詞家之秘鑰。但李存勖英雄一世,功成名就之後,便塗脂抹粉,親自登場,與伶人們狎戲,自稱藝名“李天下”,終還是敗在伶人之手。
韓奕冷眼旁觀被幸臣與伶人包圍之中的劉承祐,心說這亡國之曲有什麽好欣賞的。他暗猜劉承祐或許也知道時事艱難,但沉湎於歌舞美人,更是無補於事。或許在劉承祐看來,邀請臣子共賞歌舞,是對臣子的特別獎賞。
“此曲如何?”劉承祐又問道。
“此曲抒情細膩,有朦朧孤寂之美。然此詞他人作得,莊宗卻做不得。”韓奕道。
“為何?”劉承祐奇道。
“無他,莊宗以英武聞於世間,英雄蓋世,何故殘月落花?作婦人之狀!”韓奕評價道,“須知溫柔鄉中原是英雄塚。”
劉承祐麵色變了變,心中不快,很快就將韓奕打發走了,雙方第一次見麵就不歡而散。
待韓奕走後,劉承祐又頗覺後悔,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忙著欣賞美人歌舞,忘了重要的事情。